繼本月10日新華社發表中國與烏克蘭簽訂“友好合作條約”,并向該國提供“核保護傘”之后,次日俄羅斯也突然宣布“俄羅斯不論受到何種武器的攻擊,均可能還以核打擊”(大意)。
本來,北京一方提供的“核保護傘”就挺令人捉摸不定,所謂“核武攻擊”究竟是指戰略核武器呢,還是連戰術核武器、甚至貧鈾彈都可一并算上?在此問題還得不到解答之時,俄羅斯更加干脆地指出,只要是被迫還擊(即便是受常規武器攻擊),將毫不吝嗇地以核武還以顏色。中、俄兩國一搭一唱,目的無非是向國際社會宣告“韜光養晦期”的結束,且刻意展露出武裝到牙齒的核子力量。
有趣的是,按常理,就性質,談影響,這兩國的先后表態都可列為國際政治領域的頭條重大事件。然而,出人意表的是,連同嫦娥三號將月球車順利運送月球一事,卻讓西方主流媒體故意拿曼德拉葬禮的大篇幅報道,給沖淡到幾乎無聲無息的地步。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顯然,西方媒體的非正常反應突出了幾個值得關注的現象。一是,西方明確知道中、俄兩國在核武方面大做文章,目的不外是加強其威懾力。既然如此,西方主流媒體便以“協同抵制”手段,拒絕充當中俄兩國的傳聲筒,從而使其核子嚇阻力發揮不到預期的規模。從同一個切入點觀察,西方集團又是借此表達他們對中、俄兩國的藐視。
二是,打從美國里根總統起,便開始對媒體進行了嚴厲的整頓,原因在于,越戰的失敗與國內媒體的反戰情緒有直接關系。經過歷屆政府的努力,如今不只是美國的大媒體不再敢對政府的意向說聲“不”字,甚至連集團國家的媒體也都調整、趨同到了令人乍舌的地步。
早于1988年,美國的政治學與語言學名家瓊斯基(NoamChomsky)教授便就“新聞一體化”與“設置議題”做過深度研究。他著重提示,西方主流媒體的思想控制手段,不是像某些國家那樣,將信息封鎖,而是把議題、意見范圍縮小,使得新聞內容既不“離譜”,又給人一種“自由討論”的錯覺。此次西方媒體對上述三個事件的沉默及“邊角性”的一筆帶過,手段與瓊斯基所揭露的模式絲絲相扣。
問題在于,果真俄羅斯與中國旨在采取結盟方式對抗西方集團的擴張與壓力,則西方媒體一體化的手段越是有效,該兩國的反彈也會隨之更加激烈,其結果便完全可能致使西方集團的全球戰略部署產生“異化”,即非但沒有削弱、孤立中、俄的力量,反倒加強了這兩個核子大國的戰略伙伴關系。
本月13日美國保守派評論家、前總統候選人布坎南(PatBuchanan)即在“值得為釣魚島一戰嗎?”(AretheSenkakusWorthaWar?”)一文里,對美國不計后果、對日本片面支持的外交路線提出質疑。事實的確如此,當前國際社會擁有核武的國家固然已達九個之多,而真正具備核戰承受力的“玩家”也就只有美、俄、中三個。該“硬體設備”客觀存在于世,不致因為政權更迭而減少,其破壞性與威懾力尤其不會因為西方媒體的鴕鳥式反應而消失。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