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政府之弱
6月11日,西方主流媒體報導,為數大約1000名上下的伊斯蘭教武裝分子,突然攻擊、占領伊拉克北部庫爾德地區若干重鎮,而且距巴格達首都只有不到一百公里之遙。媒體有意回避的是,他們來自何方?如何坐大?
此事真正的背景是,半年來十多個伊斯蘭恐怖主義組織顛覆敘利亞中央政府的軍事活動失利,其中一批由西方集團(包括沙地、卡達爾、土耳其等)支持的恐怖份子(ISIL,也可稱為ISIS,即“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下文簡稱“伊犁國”),則由敘利亞北部竄流到伊拉克興風作浪。
2003年美英勢力侵略伊拉克之後,便處心積慮維持一個“弱勢中央政府",同時,又給予各個地方勢力有限的武裝,以維護石油開采與運輸安全。如今,由敘利亞撤退的潰軍一到,竟是如入無人之地,於是絲毫不留情面地揭露了新政府的虛弱面。
歐洲的恐怖分子兵團
除此之外,這一陣子若干歐洲政府尤其忐忑不安,原因是,幾個月前已有不少恐怖份子陸續回到西方國家肆虐。這批人原就是生長在歐洲的伊斯蘭教群體,其中,也包括部分純歐洲血統的雇傭軍。數年前,這批極端分子在歐美洲政府容忍與縱容下,前往伊斯蘭教地區,尤其是敘利亞與伊拉克制造糾紛。如今,根據歐洲傳出的消息,這批人眼看著又可在伊拉克大展宏圖,單單從德國一個國家,又有300多名敢死隊正在前往伊拉克的路途中。
經過數星期的遲疑,媒體最後揭露了此次進攻伊拉克的恐怖分子兵力不過1000人左右,但卻離奇地能夠摧枯拉朽地把號稱3萬之眾的伊拉克國防軍逼到墻角。而且,最為令人感到納悶的是,“伊犁國”前進道路上,政府軍可說是聞風而逃。於是,該現象成為近年來美國建立“大中東”的最大笑料。
三個國中國
凡對伊拉克情況稍加關注者,都知道該國早已分裂為三個“國中國”。數十年來,將伊拉克“一分為三”的構想不乏倡議之士。例如,1982年,以色列的軍事專家伊農(OdedYinon)曾指出,“阿拉伯諸多國家不過是英、法於十九世紀末用紙牌搭建的國家,因此應當將埃及、阿爾及利亞、敘利亞、黎巴嫩、土耳其、伊朗、約旦、巴基斯坦、伊拉克、阿富汗逐個分裂之”。其後,1999年前副總統切尼的中東問題顧問沃姆什(DavidWurmser)也提出過“將伊拉克一分為三和肢解敘利亞”的建議。除此,2005年10月13日《紐約時報》透露,早在美國攻打伊拉克之前,即2003年1月份,布希已接獲國家情報理事會(NationalIntelligenceCouncil)所提出的兩份報告。其中指出,一旦美國進攻伊拉克,便能造成該國的分裂與內戰。還有,2007年9月26日,美國參議院以75對23票通過一項決議,決定將伊拉克推向一個由三個自治區構成的聯邦…
以上,不過說明分而治之的理論藍圖早已劃定。繼而,不妨從實踐的角度觀察“三個國中國”是如何打造的。
國中國的打造
首先,1991年西方集團在執行聯合國安理會“將伊拉克占領軍驅逐出科威特國境”決議的過程中,趁機逾越安理會的授權范圍,把伊拉克的軍事力量摧毀了90%之多。同年、次年,以及1996年,美、英、法三國又在沒有安理會授權的情況下,私下三次劃定了所謂的“禁飛區”(no-flyzone),禁止伊拉克的軍、民用飛機在北緯36度之北與33度之南飛行。所謂“北緯36度之北”,恰好是大多庫爾德民族的生活區;而“33度之南”,則是什葉派群體的生活圈。於是乎,這就給南北兩族群未來的分家提供了充分條件。其原因在於,伊拉克的絕大部分石油資源,恰好趟在庫爾德族與什葉派群體生活圈的腳下。至於遜尼派所處的36度與33度之間的地帶,則是貧油區。不難想像,這是個埋下族群糾紛的伏筆,尤其是釀造遜尼派恐怖主義的溫床。
在劃定禁飛區的行動之外,眾所周知,安理會還對伊拉克進行了長達10年以上的經濟制裁活動,再加上美、英在這期間對伊拉克國防力量的繼續轟炸與破壞,結果是,當2003年正式對該國進行攻擊之時,薩達姆政府已全無招架能力。
制造族群矛盾
待薩達姆復興黨政府徹底摧毀後,西方集團接踵建立的是一個突出什葉派勢力的弱勢政府。也就是說,該新政府一方面必須采取強制力量排斥遜尼派的參與;另一方面卻又不能維持駕馭全國的國防力量。如此這般,這個新政府形同虛設,其政令效力大體上不能超越巴格達市內安全線之外的地區(即僅限於“綠線區”)。
什葉派新政權專權腐敗,南、北地方勢力則設法擺脫中央政府的約束,靠石油開采自肥之。國家武裝力量又受美國“維持弱勢政府”的約束無從擴大。於是乎,該國原有的伊斯蘭教保守勢力與舊政府的激進分子,以及外來的恐怖主義分子(尤其是來自利比亞的恐怖分子)便構成了“伊犁國”的積極擁護者。這也是為何1000名恐怖分子能夠讓3萬政府軍狼狽而逃的最大原因。
復興黨的滅亡與伊拉克的困境
言及此,值得關注的問題至少還有以下幾個。一是新政府偏袒什葉派族群的舉措,立即導致教派斗爭的加劇。其實,薩達姆所領導的復興黨與中國國民黨極為近似,是個主張推行世俗化的政黨,它的出發點為排除外來干預,主張國家認同、民族融合,維護國家利益,推行資源國有化,并打擊地方主義與伊斯蘭教基本教義(基本教義主張建立政教合一、伊斯蘭教大帝國,執行伊斯蘭教法等等)。一言以蔽之,復興黨勢力深入敘利亞、利比亞與埃及,是個主張國家主義、民族共榮的民族主義政黨。
復興黨遭摧毀之後,隨之建立的不止是個什葉派為主的中央政府,試圖推行的又是石油私營化,再加上石油資源為各個地方勢力所支配,即便戰爭結束已跨越十年之久,戰前的基本設施多還未能重建。迄今,醞釀已久的石油開采法始終無法落實。原因一方面是南北兩大地方勢力對中央政府不理不睬。還有一個關鍵因素就是石油業工會的勢力強大,他們即便也不同情薩達姆本人,卻繼續支持復興黨長期執行的維護民族利益的石油國有化政策。有趣的是,上述所有復興黨勢力龐大的國家,其民族獨立、維護國家資源的意識甚是強烈,然而主流媒體的報導中,這股勢力基本上是從來不觸及,給人的印象是,這些國家只有軍人與伊斯蘭教之間的利益沖突,或者,教派之間斗爭不休。
其次,更加嚴重的問題是,2003年的戰爭不僅造成近500萬的難民,其中,至少有半數為投奔周邊國家的基督徒與知識分子。換言之,該國的知識分子已基本全部流失。因此,無論伊拉克今後境況如何,再次發展為區域大國的可能性極為渺茫。
國中國的平衡
另外,兩天前“伊犁國”已宣布該新國家的正式成立。這個團體向來是個由各地激進分子拼湊起來的烏合之眾,其特點就是持輕裝武器四下打游擊。如果美方有此意愿,只消出動幾百架次的無人駕駛飛機,轟炸一通也就徹底清除。但是,如果目的在於取得三個“國中國”間的平衡,一個可能的出路就是在北緯36度與33度之間,建立一個美國控制下的遜尼派政府;而後讓什葉派退守33度以南,在彼處建立一個什葉派政府。如此,既能夠把遜尼派的注意力由反對什葉派中央政府與反對美國,轉移到如何鞏固自己的政權,如何向其他兩個石油豐富地區爭取多分一杯羹。“伊犁國”的存在意義頗為值得玩味。最壞的情況下,也可能是最自然的發展即是,它將與伊斯蘭教世界最保守、最激進的瓦哈比派基地組織沆瀣一氣。退,可遏制什葉派與庫爾德族的發展;進,可成為騷擾周邊國家的尖兵。
什葉派的悲劇
最後,就什葉派方面,談及該族群的利益,絕不能與努里·馬利基總理劃等號。宗教文化上,什葉派雖然受伊朗影響;但政治上,卻由於上千年來什葉派民眾處身於廣大的阿拉伯遜尼派世界之中,一向保持低調與中立。八十年代,盡管伊拉克與伊朗整整打了十年的仗,卻不見伊拉克什葉派之中有過任何出賣伊拉克政府、協助伊朗的舉止。1991年以來,什葉派民眾突然成為國際媒體的注目焦點,原因在於美英攻打伊拉克時,曾煽動東南部的什葉派民眾造反。然而待部分民眾起義後,卻又不見美英援兵的蹤影,因而受到薩達姆的殘酷報復。
2003年之後,什葉派若干政客突然在美、英支持下主持新政府,頓然引起遜尼派激進分子的仇恨與打擊。十年來,伊拉克頻頻發生的恐怖主義爆炸事件,幾乎清一色地以什葉派無辜老百姓為打擊目標。
阿拉伯什葉國的打造
前文述及,敘利亞長期以來就由復興黨民族主義勢力執政,且該國的多數人口為遜尼派群體。因此從軍往往是各個少數群體邁向權力中心的捷徑。也就因為如此,現任總統阿薩德的父親,便曾通過行伍途徑,晉升至敘利亞總統地位。盡管阿薩德家族屬於什葉派的事體純屬偶然,而且與敘利亞的民族主義路線毫無糾結,然而西方世界與其主流媒體為了挑撥該國的族群關系,一方面積極支持遜尼派極端組織打擊阿薩德政府;一方面還把伊朗、伊拉克、敘利亞直到黎巴嫩的什葉派群體,渲染為一個“蓄意建立伊斯蘭什葉派王國”的陰謀團體。
從另一個角度觀察,大家又知道長年以來,美英集團便處心積慮地肢解伊朗。這麼做,當然有其特殊原因。其一是,從日本海,經印度,到大西洋與北海,整個針對中、俄的V型圍堵圈,目前唯一還待銜接的缺口就是伊朗與敘利亞。一年以來,若不是俄羅斯堅決表態與大力支持敘利亞與伊朗政府,這兩個國家應當早已步入利比亞的後塵。該結果,即俄羅斯的反彈,當然不是美、英集團預先所能料到。第二個原因是,如果說全球的石油資源70%以上為伊斯蘭教國家所擁有。那麼,其中至少有70%埋藏在什葉派生活圈的地下。監於此,打造伊斯蘭教什葉派王國的計劃并非空穴來風,而是美國戰略家長久以來的戰略部署,即首先肢解伊朗,而後讓其盛產石油與油氣地帶的波斯灣東岸地帶與沙烏地阿拉伯、巴林、伊拉克什葉派地區結為一體,形成一個“石油大國”。當然,這樣一個人為強加的政治實體要想長期生存,就一直需要外界的支助,也永遠會成為西方的附庸。(見附圖)
新中東的新三國
因此,按照美英戰略家的構想,目前醞釀成立的“伊犁國”,不過是經肢解後而新建的“伊拉克遜尼國”;而北部,早已形成了“庫爾德自由國”;至於“阿拉伯什葉國”,更是肢解伊拉克、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朗的一項重要戰略部署,也是建立“新中東”計劃的“鉆石核心”。此一布局的特點在於:刻意打造這個“石油大國”的同時,卻廣泛地宣傳“伊朗有此圖謀”。往後,果真這個“石油大國”陷入四面楚歌、朝不保夕的境地時,便是美、英充當保護國登堂入室的機會到來之刻。至於西方這個構想是否能夠按預期計劃圓夢,當然還得看俄羅斯的反應,以及,中國是否繼續保持沉默。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