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經濟開發區、五年計劃、復興大壩……過去30年間,中國人熟悉的一幕幕,正在這個遙遠的非洲國家上演。許多到過埃塞俄比亞的中國人都說,“這個國家,很像30年前的中國。”
“學習中共治國經驗”
非洲諸多國家歷來亂象叢生,政權更迭“比翻書還快”。埃塞俄比亞值得肯定的一大優勢,就是擁有一個相對穩定而強有力的執政黨。
埃塞俄比亞執政黨全稱為“人民民主革命陣線”(下簡稱“埃革陣”)。埃革陣由4個政黨統一而成,1991年,梅萊斯領導的埃革陣通過長達17年的游擊斗爭推翻了前政權,正式上臺執政。在其葬禮當天,埃塞俄比亞舉國悲慟,哭聲震天。“如果沒有他,我們現在還在門格斯圖的獨裁統治下。”同許多埃塞俄比亞人一樣,勒菲克狂熱地崇拜梅萊斯,他的老諾基亞手機里還留存著老總理的照片。
勒菲克所說的門格斯圖政權,指的是曾統治埃塞俄比亞近20年的軍政府,通過政變上臺,門格斯圖為其領導人。1974年12月,門格斯圖宣布實行社會主義。隨后,埃塞俄比亞廢除私有制,宣布所有銀行、商業、企業和農村土地收歸國有。
上臺后的門格斯圖為了打倒一切反對勢力,開展了紅色恐怖和大清洗運動。1983年到1985年,旱災加上錯誤的經濟政策,埃塞俄比亞發生大饑荒,幾乎每周都有上萬人餓死。而此時,門格斯圖則忙著慶祝革命勝利10周年。1991年,在東歐劇變的大潮下,門格斯圖政權被推翻,他本人則流亡津巴布韋。“這段歷史證明,當時的社會主義不適合我們,”埃塞俄比亞國家行政學院學者范塔洪表示,“我們應該尋找適合國情的發展道路。”
如今,埃塞俄比亞實行議會制政體。埃革陣一黨獨大,此外有數十個小黨,多數是埃革陣的友黨。在2010年的人民院(埃塞議會)選舉中,埃革陣及其友黨贏得了547個議席中的545個,其他兩個席位分別屬于反對黨和獨立候選人。
總的來看,埃革陣的組織形式與中國共產黨十分相似。其權力核心是執委會,共有36名執委,相當于中共中央政治局;其次是中央委員會,由180名中央委員組成,相當于中共中央委員會。“對于黨內領導人,我們也以同志相稱呼。”范塔洪表示。
截至2011年,埃革陣共有400萬名黨員,他們的發展目標是截至2013年底,黨員人數增長到650萬(占埃塞總人口7%)。
相似的組織形式,使埃革陣與共產黨之間建立起“兄弟般”的友情。有知情人士向《鳳凰周刊》透露,大部分埃革陣高層都曾到中國學習和接受培訓,許多要員的子女也被送往中國留學。而埃塞俄比亞的部長級官員更是幾乎人手一本《毛澤東選集》。
去年中共十八大召開之前,埃革陣總部負責人雷德旺曾表示:“中埃塞兩黨很有共同語言,埃革陣希望能進一步學習中共的治國理政經驗。”
埃塞俄比亞的“五年計劃”
除了執政方面的“共同語言”,經濟發展上,埃塞俄比亞幾乎全盤照搬“中國模式”。
在埃塞俄比亞一直流傳著一個笑話:驕傲的埃塞人一直認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是美國,埃塞排名世界第二。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給了他們“重大”打擊,從而極不情愿地認識到——中國才是世界第二,埃塞應該排世界第三。
但事實上,埃塞俄比亞是世界上最窮的國家之一。目前人均GDP僅351美元,排名世界倒數第六,1/3的民眾每天生活成本不足1美元。2009年埃塞政府的年度預算中,90%的資金來源于國際援助。
中國式的快速發展道路,正在成為這個國家擺脫貧困的救命稻草。建設經濟開發區、興建基礎設施、以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模式成為埃塞俄比亞政府最熱衷的做法,而如今,幾乎每個城市都在大興土木。比如,首都亞的斯亞貝巴正在修建輕軌,對于一個連公共汽車都需要中國贊助的國家來說,這不能不算一個“大躍進”。輕軌項目由中鐵集團承建,據商務部數據顯示,該項目耗資4.75億美元,其中85%由中國進出口銀行提供貸款。
在外部投資的拉動下,自2004年起,埃塞俄比亞的經濟年均增長率超過10%,成為世界上增長速度最快的10個經濟體之一。這其中,70%左右的公路由中國公司修建。從1998年到2012年,共有415家中國公司在埃塞投資,中國在埃塞承包的工程數額也超過90億美元。
從2005年開始,埃塞引入另一項重要舉措——開始實行第一個五年計劃,其目標是加速和持續發展經濟。第二個五年計劃(2010-2014年)主題為“增長和轉型”,以發展制造業和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2011年,梅萊斯親自率隊到中國招商引資,并促成了一家廣東制鞋企業落戶埃塞俄比亞。
“復興大壩”則是梅萊斯的另一個“偉大設想”。這是一個類似三峽大壩的宏偉計劃,總耗資預計達47億美元,建成后的大壩將擁有525萬千瓦發電能力,使全國發電量翻五番。2011年4月2日,梅萊斯正式為復興大壩奠基。
但這個計劃幾乎遭到周邊國家一致反對:埃及、肯尼亞等國擔心,復興大壩的建設將減少下游的水量,導致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目前,埃塞沒有公布過任何針對復興大壩的評估報告,而維基解密披露的資料顯示,埃及甚至考慮要“炸毀大壩”。
對于埃塞人來說,復興大壩的政治意義更為深遠——這是他們走向復興的標志,盡管尚未建成,它已經同古人類露西、貢德爾古堡、拉里貝拉石頭教堂一起,成為埃塞俄比亞的新“四大驕傲”。
“我們不是全盤照搬中國模式”
就在經濟走上“快車道”之時,過快發展和轉型所帶來的問題也開始困擾埃塞俄比亞。
通貨膨脹率居高不下,“貴”和“漲”是當地居民的普遍感受。近年來,埃塞的通脹率長期保持兩位數,2008年一度高達64.2%。比如一聽可樂的售價高達20比爾(約合7元人民幣),而普通民眾的月收入僅1000多比爾。
更貴的是房價。“亞的斯亞貝巴的房價五年內漲了4倍。”勒菲克表示,他自己是兩個孩子的父親,卻仍是租房一族,每月2000多比爾的收入中,有1/3要交給房東。“一幢郊區的房子,要價100萬比爾,得不吃不喝攢30年。”有統計顯示,亞的斯亞貝巴的房價收入比高達22.23,遠超過3-6的國際標準。
同時,貧富差距問題愈加明顯。一名華裔開發商在亞的斯亞貝巴開發房地產蓋別墅,每幢售價約500萬比爾,銷量仍然很不錯。
范塔洪表示,由于政治穩定,埃塞俄比亞政府并不擔心這些“陣痛”。埃革陣的掌控能力已有先例——2005年選舉后,反對黨發起游行抗議選舉不公,梅萊斯強硬鎮壓了游行,近200人死于警察的槍口下。
現在,一切似乎都風平浪靜了。政府正在努力地創造公平。在亞的斯亞貝巴,窮人可以排隊申請月租僅1比爾的公租房,他們的子女也可以免費上公立學校。雖然網速極慢,但人們仍可以看到BBC、CNN等海外電視節目,也可以上Facebook和Twitter等社交網絡。
“我們不認為我們在全盤照搬中國模式,”范塔洪表示,“但中國的改革開放歷程很有影響力,尤其是在吸引外國投資和解放生產力上,這很值得我們學習。”
2013年3月召開的金磚國家峰會上,埃塞俄比亞總理海爾馬里亞姆向習近平主席表態稱,埃塞俄比亞把中國當做合作伙伴和發展榜樣,埃塞俄比亞致力于提升兩黨之間的交流,并學習中國的經驗。
對于現在的埃塞而言,“走什么道路”似乎并不是他們考慮的問題,畢竟,從貧困中走出來,才是最重要的事。“西方人給我們錢選舉,只有中國人給我們錢修路,而我們需要修路。”范塔洪用一句話,點明了埃塞俄比亞選擇“中國模式”的原因。
(《環球視野globalview.cn》第566期,摘自2013年第15期《鳳凰周刊》)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