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官網5月16日刊載了新美國基金會經濟增長計劃政策分析員喬希 弗里德曼(Josh Freedman)的文章《為何美國大學不平等現象日趨險峻》(Why American Colleges Are Becoming a Force for Inequality)。弗里德曼從經濟層面剖析了美國大學不平等現象的癥結所在。他認為,美國大學現行財政模式中存在的問題最終導致了大學資源分配不平等。高等教育應縮短、彌補貧富生源之間的差距,但美國大學的商業模式卻加劇了這種差距。
大學商業模式將“窮學生”拒之門外
弗里德曼稱,人們本希望看到高等教育發揮平衡貧富差距的作用,美國名牌大學卻沒能做到縮短貧富差距,反而不斷深化社會階層間的差距。也正因如此,這些名牌大學一直受到社會的譴責。
斯坦福大學經濟系教授凱羅琳 M. 霍克斯比(Caroline M. Hoxby)和哈佛大學公共政策和管理專業教授克里斯托弗 艾弗里(Christopher Avery)合作的研究項目也有力地證明了弗里德曼所指出的這種現象。他們研究發現,高分但出身貧窮的學生往往無法進入名校。對此,霍克斯比和艾弗里解釋稱,這些學生并非缺乏競爭力,而是缺乏了解、申請這些名校的信息,“窮學生”通常甚至不去考慮申請頂尖名校。
目前,有不少研究者都在為解決這一不平等現象尋找出路。一項研究認為,如果問題出在信息落后上,那么就為“窮學生”及時提供信息,以此增加申請頂尖學校的“窮學生”人數。
但弗里德曼認為,盡管信息落后的確存在也亟須解決,但這并非問題的根源。這種不平等現象背后還有更深層次的結構性問題。如果美國大學希望實現真正的公平,就不應繼續實行現行的商業模式。然而,事實上,不少大學都不希望招收太多的“窮學生”,因為大學無法幫助這些學生交付學費。大學只有進行大規模的融資改革,才有可能解決現存問題,否則所謂的解決方法恐將淪為紙上談兵。
大學依賴學費收入應對財政挑戰
如果大學在招生時僅考慮生源質量,那么美國名牌大學將會變成什么樣?弗里德曼稱,答案很簡單——名牌大學中的“窮學生”一定比現在多,但這對大學財政勢必會造成巨大的壓力。
弗里德曼分析稱,在美國,除了少數特別頂尖的大學外,大多數大學沒有足夠的財力來資助大量“窮學生”,這些大學的財政模式多是依據招收大量“富學生”設計的。
如今,越來越多的美國大學都樂于招收可自行解決學費,無需校方提供資助的學生。據《高等教育觀察》(Inside Higher Ed)2011年的一項調查顯示,4年制大學(特別是公立大學)中約35%的招生辦主任將工作重點放在了吸引可全額支付學費的生源上。如今美國大學非但未向“窮學生”拋出橄欖枝,反而加大力度招收“富學生”。其后,又有調查顯示,超過70%的大學首席財務官贊同,未來在應對財政挑戰時,最為通行的對策是提高大學的凈學費收入。對此,弗里德曼表示,如今美國的大學已比以往更多地依賴于財政模式中的不平衡因素,真正阻礙“窮學生”進入頂尖名校的障礙正是美國大學的這種商業模式。
政府將財政負擔轉嫁到學生身上
弗里德曼說,在招收“窮學生”上,不少人認為阿默斯特學院是一個成功的例子。近年,該學院積極招收了不少來自低、中等收入家庭的學生。阿默斯特學院之所以能做到積極招收“窮學生”,主要在于其擁有巨額捐贈資金。然而,可悲的是,其他為數不多的美國大學雖有能力和資源效仿阿默斯特學院的招生政策,卻制定了相反的政策,非但沒有利用捐資提高資助比例,反而降低了資助支出。此外,對于大多數美國大學來說,它們獲得的捐助基金遠落后于阿默斯特學院,因此利用捐資作為助資“窮學生”的主要財政來源對于它們也是不現實的。
弗里德曼還強調稱,與私立大學相比,美國的公立大學遭遇的問題更為險峻。除了要與私立大學競爭外,公立大學還要對抗資金短缺等財政難題。尤其在2001年和2008年美國經濟蕭條后,公立大學獲得的政府撥款明顯減少。據美國政策與預算優先中心發布的調查結果顯示,與2008年相比,如今美國政府為每位大學生的支出平均減少了28%。在過去五年中,不少公立大學通過大幅提高學費來應對公共融資縮水。
正如一位來自公立大學的首席財務官對《大學:過去、現在、未來是什么樣》(College: What It Was, Is, and Should Be)一書作者安德魯 德爾班科(Andrew Delbanco)所言,公立大學所面臨的最大問題是“每個州都將其財政負擔轉嫁到學生身上”。如果這一趨勢繼續,公立大學只會通過大幅招收“富學生”、減少招收“窮學生”來應對融資問題,而這勢必導致“不平等”。
政府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弗里德曼表示,解決“不平等”問題的關鍵在于合理分配支出,而非一味擴大收入。如果大學將支出用于提高教育質量或資助能力,將是不可多得的好事。然而,美國大學的大部分財政支出都花在修建校舍、購入設備等硬件投入上。對此,他解釋稱,這種大興土木的“軍備競賽”比資助“窮學生”更有益于提高學校的聲望和排名。
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2013年1月發布的《大學效仿鄉村俱樂部:大學是否迎合學生偏好消費的口味?》(College as Country Club: Do Colleges Cater to Students’ Preferences for Consumption?)論文顯示,如今的學生很看重大學的非教學設施,并更樂于申請那些對硬件設施投入多的大學。
弗里德曼稱,樂觀地想,為成績優異的“窮學生”提供及時的申請信息,鼓勵他們申請頂尖學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窮學生”的申請率,而這也將在一定程度上向大學施加壓力,促使大學將更多的資源投入到提升教育質量上來。但弗里德曼還補充稱,事實很可能沒有這么樂觀。縱使我們彌補了學生在信息獲取上的差距,大學依然會想辦法繼續現行的商業模式,避免根本的結構性改革。解決問題的關鍵及促成改革的原動力是政府,政府應保證高等教育不是富人才可享受的奢侈品,而是每個學生都可獲得的權利。
(張哲/編譯)
85%的美國大學生浪費時間和金錢博無用學位?
2013-05-21 10:07:39
美國紐約市長布隆伯格(Michael Bloomberg)前不久建議成績一般的學生不要上大學,直接當水管工得了。美國社交媒體Business Insider報道,無獨有偶,美國聯合投標大師特蘭克估計,85%大學生是在浪費時間和金錢來獲得一個學位。美國媒體Business Insider稱,布隆伯格和特蘭克的觀點具有挑釁性,不過很可能會成為主流意見。
美國聯合投標大師特蘭克(Penelope Trunk)是Brazen Carrerist(獵頭網站)的建立者,同時也是常在媒體上發聲的大師,他認為,除非非常擅長學校的學習,或者是被前十名大學錄取,高中畢業生們應該跳過大學,直接走上社會工作。
紐約市長布隆伯格稱不建議成績一般的學生上大學
在最近在Linked In (全球最大的職業社交網站)上發表的一篇文章中,特蘭克建議年輕人重新思考大學的價值,并把重點轉向實習工作上,因為每個人都能夠自己獲得在社會上成功所需的技能。她舉了麻省理工大學最近的試驗為例,麻省理工大學把iPad分發給埃塞俄比亞不識字的兒童,發現他們無需說明書和指導就自己學會了該如何使用和操作iPad,甚至能夠讀英文的文章。
大學費用不斷上漲,因此獲得一張文憑可能反而會限制學生的職業選擇。“學生們要如何支付他們的貸款?如果他們畢業時擔負10萬美金的貸款,那么可選擇的職業道路大概只有五條,”特蘭克說,“如果你沒有貸款,那么社會上所有工作都是對你開放的。
此外(上大學所需花費的)時間也是一個問題。特蘭克說,“我們不是要討論學生是否應該申請貸款,這肯定不是什么好的主意…… 我們是要問(大學教育)值得你花這么長的時間嗎?'”
特蘭克認為大學并沒有給學生提供很好的發展他們領導和管理能力的機會。她爭論說這些能力多半是與生俱來的,后天訓練并不能提高這些能力。從哈佛畢業的學生和申請哈佛的學生有著相同的決心來實現他們的未來,因為申請名校通常意味著這個人有成功的決心和毅力。 “如今任何一家500強公司都會給應聘生做Myers-Briggs人格測試,檢測他們是否具有領導才能,”特蘭克說。
那么,沒有上過大學的年輕人該如何開始他們的職業生涯呢?特蘭克認為他們從小就應該參加實習工作,因為“找到好工作的最佳途徑就是大量的實習”,而且如果從高中就開始準備,做沒有報酬的實習時還可以讓父母擔負你的費用。當到了該上大學的年齡,學生就已經持有找到他們想要的工作的這些工作經驗。但是如果他們去上了大學,畢業時沒有任何工作經驗,就無法走這條路,因為一切都太遲了。
美國聯合投標大師特蘭克(Penelope Trunk)認為成績一般的學生上大學無用
對于特蘭克非優等生就不要上大學的言論,美國網友發表評論表示其言論的荒謬,以下為幾位美國網友的評論:
“我在大學里締結了終生的友誼,提升了智力和文化水平上,找到了生活伴侶,去國外旅游并參加當地課程,玩過各種大學體育運動,在劇院里表演,這些經歷讓我接觸到了只憑自己不可能碰觸到的世界,讓我發現自己真實興趣所在,并且激發了我的想象力。根據這條新聞所說,那么這些大學經歷都是個錯誤?所以,高中畢業后,就把我的全部生活都奉獻給某一項工作(我那半開化的大腦甚至可能意識不到我對這項工作其實不感興趣),然后就此結束我的個人發展,沿著一條窄窄的職業道路前進?這就是這條新聞想說的嗎?”
“大學費用的確貴,但是我寧愿擔負這筆錢,而不是像一些高中同學那樣,畢業后連一絲未來的光芒都沒有看見過就開始找工作。最搞笑的在于這個學習的研究忽略了重要的一點。研究得出85%的美國人不應該去大學,但是問題是如果他們高中畢業后就去工作,根本沒有工作會要他們,因為他們沒有文憑,所以最終他們還是被迫申請貸款去學校學習。”
“事實上,我這兒有個有趣的觀點:像新加坡,日本,丹麥,德國,奧地利,荷蘭和芬蘭這樣的國家有著學徒制度或者職業訓練的傳統,而他們的失業率都很低,還有大量高素質的勞動者。而像西班牙,美國等國家通常試圖增加接受過大學教育的人數,卻在失業率和勞動者能力上受到挫折。
美國和很多國家現在都需要能夠操作重機械的高素質勞動力,而這些工作根本不需要獲得大學文憑。另一方面來說,文中的Penelope Trunk,她就和盤子一樣膚淺。”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