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新聞媒體從來就沒有“自由”過。最多你可以說,在不遠的過去曾有過一段黃金期,各大報紙在“讓事實說話”方面做得不錯,還有一些“地下”新聞社敢于曝出一些主流媒體回避的獨家新聞。
所以,我們看到,在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記者揭露邪惡的種族隔離制度;六十年代末,戰地記者敢于報道美軍在越南戰爭期間的殘暴行為;主流媒體敢于違抗美國政府的命令披露1971年的戰爭史;1972-1974年,《華盛頓郵報》能夠直面美國歷史上最不光彩的尼克松丑聞“水門事件”;以及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期,《紐約時報》率先宣傳美國中央情報局的某些骯臟歷史。
當然,媒體的這些工作冒犯了右翼和許多美國政府部門,但是這些新聞故事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用準確的事實說話。在這個層面上,他們不“自由”,也非“保守”抑或 “中立”,只是實話實說,也因此他們幫助推動了美國生活中的其他民主制度,如街頭抗議,向法院施壓,讓普通公民能夠“游說”政府官員。
這是參與式民主的回歸,對于那些擁有牢不可破的權力的人來說,這是真正值得恐懼的,不管是當年實行種族隔離的南方,還是現在的華爾街銀行和大型公司。這樣就產生了一股強大的阻力,尋求守住對不道德(甚至更具破壞性)行為的披露底線,同時重申對信息渠道的控制,因為這些信息將影響到美國人如何認識他們所處的世界。
于是,在這種背景下,右翼保守勢力最有效的宣傳策略之一就是將誠實的新聞污蔑為“自由主義的”,將誠實的記者妖魔化為“反美的”。如此一來,很多美國人便會懷疑他們所聽到的確切信息,許多真相也被視為偏見而遭拋棄。
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作為美聯社和《美國新聞周刊》的一名記者,我在報道里根政府時曾遭遇過這樣的強硬戰術。那時,里根政府主要通過大肆炒作外部威脅(從馬那瓜到莫斯科)、妖魔化一些國內團體(從“福利皇后”到工會),來尋求控制美國人民的意識。
也因此,里根時期,人們將“祛除越南綜合癥”作為自己人生的主要目標之一,因為“越南綜合癥”是欺騙美國人民繼續參與海外沖突的障礙。
“空氣波”戰爭
贏得“空氣波”戰爭的關鍵在于控制盡可能多的新聞媒體——不管是被“志趣相投”的右翼直接占有,還是訴諸高級新聞主管采取所謂的更“愛國”的姿態,亦或是對那些“不遵守規則”的媒體進行恐嚇。
同時還有一些輔助策略,以轉變媒體的左傾,如廉價出售或者關閉大多數越戰時期的新聞媒體,代之以專注本土新聞議題,這就是所謂“放眼全球、立足本土(think globally, act locally)”。
這套組合拳從根本上讓右翼和政府保守勢力取得了新聞報道的主導權。就像軍隊控制領空一樣,它能對幾乎每一個有阻礙的人進行“地毯式轟炸”,不管你是政客、記者還是市民。道出真相者無一不面臨著被“突然清除”的威脅。
這里有幾個里程碑式的事件,如,1987年共和黨人嚴密控制“伊朗門”事件,1991年老布什在征服了強大的伊拉克軍隊后宣告“我們終于徹底擺脫了越南綜合癥”。
在經歷了二十世紀末到二十一世紀的大擴張之后,美國的新聞媒體面臨著這樣一個嚴峻事實,即右翼幾乎能操縱所有的宣傳主題,令數以百萬美國人欣然接受。這也是為什么小布什能在2003年輕易編造入侵伊拉克的借口,卻幾乎沒有遇到像樣的媒體阻力的原因。
最后,互聯網上出現了不同的聲音,一些地位很低的網絡新聞媒體向小布什的戰爭理由發出了挑戰。但是,他們往往容易受到懷疑或被忽視。他們敢于批判小布什在處理伊拉克戰爭及其他一些國內外危機的糟糕表現,稍稍扭轉了右翼媒體機器所營造的輿論環境。
然而,整體情形并沒有多大改觀。是的,微軟全國有線廣播電視公司(MSNBC)——在嘗試成為福克斯新聞(Foxs)那樣的右翼媒體失敗后——轉向了左傾,在提供國內政治的“自由”評論方面取得了較為不錯的收視率。但它仍然會避免對美國官方的外交政策提出任何嚴肅挑戰。
還有一些活躍的互聯網網站,敢于批評美國關于海外干涉主義的傳統觀點,但是,幾乎所有這些網站都面臨嚴重的資金不足,很難進入廣大美國民眾的視野。它們的宣傳面非常有限。
收購報紙
今后幾年里,右翼極有可能繼續鞏固其對美國新聞媒體的主導權。在不久的將來,美國一些最主要的地區性報紙將會落入右翼如魯伯特•默多克或者科赫兄弟的控制之下。
“科氏工業”是一家私人石油和天然氣巨頭,這使得科赫兄弟能夠“慷慨”資助茶黨組織,以及奉行自由主義主張的智庫(如卡托研究所,它的觀點經常被美國主流媒體引用。這個研究所推崇“個人自由、小政府、自由市場”,主張減少政府對國內社會和經濟的干涉。譯者注。)。據4月21日《紐約時報》報道,他們現欲收購論壇報業集團旗下的八家地區性報紙,包括《洛杉磯時報》、《巴爾的摩太陽報》、《奧蘭多守衛報》、《哈特福德新聞報》和《芝加哥論壇報》等。
科赫兄弟此舉無疑是想為自己打造另一個強大的右翼輿論宣傳平臺,從而有力地削弱政治競爭對手。我記得曾有一次在美國國會采訪,當時有人告訴我,一個議員最害怕的事情是家鄉報紙的堅決反對。
另一個可能的買家,至少就《洛杉磯時報》而言,是傳媒大亨魯伯特•默多克。目前,默多克擁有福克斯新聞(Fox News)以及英國和美國的一些有巨大影響力的報紙,如《華爾街日報》等。
還有一些競標人是一些偏自由主義的商人,他們也對《洛杉磯時報》感興趣。不過,與前兩者相比,他們可投入的資金可以忽略不計,因此勝算不大。《紐約時報》認為“科氏工業”可能在競爭中更具有優勢,因為它將一次性收購八家報紙。
有一些左翼人士對投資“過時”的報紙行業嗤之以鼻,他們質疑這些美國新聞界知名的報紙是否物有所值。當然,從某些方面來說,這種說法不無道理,因管理不善和商業化趨勢嚴重,近年來這些報紙的影響力正逐漸衰減。
但是,這些報紙依然能左右都市地區人們對世界的認知。另外,報紙還能夠幫助當地電視臺和博客設定新聞議題。譬如,《巴爾摩的太陽報》曾采寫過一些關于里根政府在中美洲人權犯罪的最重要的報道,還發表過布什時期國內監視行為的爆炸性新聞。
目前,一些互聯網網站仍然對“調查性新聞”有著強烈的興趣,但它們缺乏資金來源和編輯支持來實施昂貴的調查項目。
可以說,如果沒有對美國誠實的新聞業的大量資助——不管是印刷“舊媒體”還是電子“新媒體”——美國將會繼續陷入一個被右翼媒體虛構出來的世界之中。這不僅是對美國公眾的威脅,也是對整個世界的威脅。
(作者羅伯特•帕里是一名調查記者,曾供職于美聯社和《美國新聞周刊》,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報道過很多關于里根政府“伊朗門”丑聞的故事。著有《America`s Stolen Narrative》)
來源:consortiumnews
原文地址:http://consortiumnews.com/2013/04/26/its-the-media-stupid/
原文標題:Buying Up Newspapers: It`s the Media, Stupid!
(《環球視野globalview.cn》第550期)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