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國際 > 國際縱橫

從“9?11”記憶到波士頓之殤,美國陷入越反越恐的惡性循環

毛莉 王安麗 · 2013-05-02 · 來源:環球視野
收藏( 評論() 字體: / /

  當地時間4月15日下午,美國波士頓國際馬拉松賽舉辦期間突發爆炸事件,截至記者發稿時,爆炸已造成3人死亡,183人受傷。美國聯邦調查局已將此次爆炸事件定性為恐怖襲擊。這次爆炸事件被認為是“9•11”事件以來美國本土遭遇的最嚴重的恐怖襲擊。對此,記者采訪了專家學者,從不同角度解讀這一事件發生的背景及其可能對美國社會造成的影響。

  美國本土安全再引質疑

  很多美國學者認為,此次爆炸事件喚醒了美國人關于恐怖襲擊的集體記憶。“襲擊現場慘烈的畫面像野火一般在社交網絡上蔓延,這會對人們的心理產生強烈沖擊,對恐怖襲擊威脅的擔憂如影隨形。”紐約大學精神病學教授艾瑞爾•沙萊夫認為,對于經歷過恐怖襲擊的人來說,此次爆炸事件對他們的心理創傷無疑是雪上加霜。

  清華大學中美關系研究中心主任孫哲認為,此次爆炸事件作案手法十分簡單,與有經驗恐怖分子的手法有明顯區別。但作案者瞄準波士頓國際馬拉松賽這樣一個重要賽事,造成平民傷亡,制造大范圍公眾恐慌,其恐怖主義行為特征十分明顯。受訪學者普遍表示,雖然目前事件尚未查清,但爆炸事件無疑將美國本土安全問題再次推向前臺。

  事實上,自“9•11”事件后,美國政府十余年間投入巨大財力、物力、人力,建構了一套復雜的反恐體系。孫哲介紹,“9•11”事件后,美國政府迅速通過了加強政府對私人部門監控的《愛國者法案》。除立法保障外,美國政府整合了10多個情報機構,成立了擁有超過20萬雇員的美國國土安全部。小布什執政期間,還設立了國家情報總監一職。奧巴馬上臺后,美國反恐戰略呈現外松內緊特征。雖然對外收縮了反恐戰爭,但對美國本土的反恐投入并沒有減少。

  然而,美國花費十余年精心打造的這套反恐體系并沒有成為保護美國本土安全的“金鐘罩”。“美國本土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都幸免于難,美國人曾以為兩大洋是美國的安全屏障。但恐怖襲擊粉碎了美國人的安全感,他們意識到美國本土不再安全。”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美國政治研究室主任周琪說,“此次波士頓爆炸事件再次警醒美國,在后拉登時代,恐怖主義作為美國的安全威脅依然存在。”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阮宗澤說,此次波士頓爆炸案不是美國在“9•11”事件后第一次遭遇恐怖襲擊威脅,此前還有如2009年的一起炸機未遂事件和一起針對紐約地鐵恐怖襲擊未遂事件等。“這些險情雖然最終被化解,但說明美國面臨的恐怖威脅一直存在。”阮宗澤認為,美國應反思這十余年的反恐之路。這些恐怖威脅很大一部分是對美國價值觀外交的反彈,以暴制暴、治標不治本的反恐戰略只會讓美國陷入越反越恐的惡性循環。

  美國喬治城大學法學教授大衛•科爾(David Cole)表示,“9•11”事件后,美國政府每年在反恐和國家安全上花費不少,但此次波士頓爆炸事件值得人們反思,這些錢是否都花到了刀刃上。伍德羅•威爾遜國際學術中心主席簡•哈曼則認為,比經費問題更值得反思的是戰略問題。她表示,美國政府在反恐和國家安全問題上制定的戰術策略都只著眼于短期,缺乏長遠規劃。

  美國社會危機滋生極端勢力

  “最大的恐慌來自對未知的恐懼。”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精神病學副教授喬治•艾佛利認為,因無法確定恐怖威脅來自美國本土還是國外恐怖主義勢力,美國人應對恐怖襲擊十分迷茫。

  相當一部分美國學者分析,此次恐怖襲擊的幕后黑手或為美國國內極端勢力。戴頓大學政治學學者馬克•恩薩拉克將波士頓爆炸案與亞特蘭大奧運會爆炸案聯系起來。在亞特蘭大奧運會上,一名右翼極端分子因不滿美國墮胎政策而制造爆炸案,造成1人死亡、百余人受傷。“雖然目前不能排除基地組織作案的可能,但此次爆炸案的確不同于以往基地組織自殺式爆炸的作案手法,反而具有美國本土右翼極端勢力的特征。”

  美國波特蘭州立大學社會學學院教授蘭迪•布拉扎克也表示,炸藥被安放在比賽終點線附近,那里飄揚著各國國旗。這是一個信號——一些美國國內激進主義者一直強烈呼吁,要求美國置身于國際事務之外。另外,此次事件發生的時機也很巧合,當天是愛國日,也是繳稅日。布拉扎克分析,繳稅意味著政府向納稅人索取,這可能也是觸動國內極端勢力的原因之一。

  近年來,由于極端思想傳播,美國本土恐怖襲擊事件呈現增多趨勢。周琪說,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美國國內社會分化加劇、社會矛盾不斷激化。多方面數據表明,過去幾年,美國人的生活出現了更多問題,窮人的財產大幅度縮水,生活在貧困線下的人口比例不斷擴大,工資性收入在財富分配中比重逐步下降。

  美國未來學家約翰•奈斯比特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曾表示,曾經把美國勾畫成人間天堂的“美國夢”正在遭受沖擊。越來越多的美國年輕人不再相信,在美國只要努力工作就能過上好日子。很多美國年輕人選擇到亞洲尋找發展的機會。

  周琪進一步表示,這些問題使得政治對立、意識形態沖突在美國愈加明顯。美國社會面臨的種種危機為極端勢力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如果最終證實此次爆炸案為美國國內極端勢力所為,那將說明美國國內矛盾激化到了需要用傷害無辜平民的手段向政府施壓的程度。”

  美國多元文化政策面臨考驗

  分析此次爆炸事件可能給美國社會帶來的影響時,上海大學全球學研究中心主任郭長剛認為,此次爆炸事件或可對美國價值觀念造成影響。

  郭長剛說,“9•11”事件后,美國社會的宗教自我意識陡增,反恐戰爭幾乎變成了宗教戰爭,美國的外交政策也幾乎為宗教所“綁架”。美國強行推廣本國價值觀的做法不僅沒有減少全球宗教迫害,反而促生并加強了宗教極端主義。

  郭長剛分析,奧巴馬執政后試圖調整小布什時期的宗教政治。奧巴馬在就職演說中把基督徒與穆斯林、猶太教徒和印度教徒相提并論,并明確地將“非信徒”包括在內。奧巴馬不僅將美國是基督徒國家的定義進行了淡化,也明確了對多信仰和非信仰的尊重。但奧巴馬的立場招致了美國本土基督教右翼的極端不滿。據統計,在2008年奧巴馬當選總統前,美國基督教右翼極端組織只有149個,但到2012年奧巴馬再次當選時已發展到了近1400個。

  “在全球化時代,人口流動頻繁,不同族裔、不同價值觀念人群生活在一起的幾率增加,摩擦、沖突也會相應增加。在全球移民時代,必須學會如何和持有不同價值觀念的人群和平共處。”郭長剛說,2012年美國駐利比亞大使館遇襲事件讓一些美國學者開始反思,美國社會必須認識到不應把自己的價值觀當做普世價值在世界范圍內強行推廣。在全球化時代,美國人必須學會尊重其他族裔人群的價值觀。

  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不會出現重大修正

  此次爆炸事件除了對美國國內社會可能造成影響外,是否會帶來美國的全球戰略部署變局?

  周琪認為,美國政府在輿論壓力下可能會加強針對國內、國際恐怖威脅的防范,但不會改變其全球戰略部署。“重返亞太”是對美國以反恐戰爭為重心的全球戰略的調整。其目的之一是為了抓住亞太地區經濟發展帶來的機遇。阮宗澤也認為,美國下一階段“重返亞太”的重心將從安全考量向經濟利益傾斜。

  (《環球視野》摘自2013年4月19日《中國社會科學報》)


  鏈接一:連串突發事件讓美國繃緊“反恐”神經

  孫浩 王豐豐

  一連串的突發事件讓美國社會的“反恐”神經更為緊繃。如何保障美國本土安全?反恐常態化能否奏效?這些深層次的問題擺在美國人面前。

  消滅“基地”組織頭目本•拉登以及推動美軍從伊拉克和阿富汗撤離,是奧巴馬自我標榜的第一任期重要“政績”。

  分析人士認為,事實上,盡管阿富汗戰爭正在走向終結,但美國利用無人機在國外開展的“反恐之戰”卻似乎愈演愈烈,這種缺乏必要法律程序的殺戮在美國國內和國際社會均招致質疑。如果波士頓爆炸案被證明系國外恐怖主義組織所為,那么這兩枚爆炸物已足夠對奧巴馬所賣力構建的“安全感”造成重大沖擊。

  而在美國國內,近年來美國社會分裂與對立現象不但沒有緩解反而呈現加重的趨勢,這為極端思想和組織提供了滋生和增長的土壤。

  雖然奧巴馬政府尚未將波士頓爆炸案定性為“恐怖襲擊”。但連日來,在美報紙、電視、網站等各大媒體的滾動報道中,“恐怖襲擊”一詞頻頻見諸標題。而且不僅波士頓高度戒備,曾經歷過“9•11”事件的大都會紐約和首都華盛頓也立即增強警戒,連日來不敢松懈。加之有毒郵件和得州化肥廠爆炸等“巧合”接踵而至,不禁讓美民眾內心打上問號,美國還安全嗎?

  在民眾心理逐漸走出驚弓之鳥的脆弱狀態之際,波士頓爆炸案卻再揭傷疤,讓美國人對本土安全防務能力產生新的質疑。

  美國威斯康星州瑪麗安大學國土安全專家米歇爾•馬耶夫斯基指出,“9•11”事件以來美國本土安保工作取得明顯進步,但即便如此,想要防范恐怖威脅于無形也不現實。

  然而,國內反恐之網能否織得更密?布魯金斯學會外交政策研究主任邁克爾•奧漢隆認為,盡管目前美國每年的國內安全防務開支是“9•11”事件前的三到四倍,但一些重點領域還值得改進。他認為,反恐工作應該常態化,不僅作為聯邦調查局等聯邦執法機構的要務,更須納入各地警方日常工作中。

  分析人士指出,遠在技術層面之上,無論是對激化地區矛盾的對外政策,還是對國際反恐合作的行動力,美國決策者都有更多可以反思。

  (《環球視野》摘自2013年4月20日《北京日報》)


  鏈接二:美國波士頓爆炸案后美報建議多裝監控攝像頭

  紀雙城 青木 李珍 王剛 孫微 陶短房 陳萬新 柳玉鵬

  “從美國波士頓爆炸案中能得到的最好經驗是什么?就是多安裝一些監控攝像頭。”《波士頓環球報》20日對警方迅速破獲馬拉松爆炸案發出這樣的感慨。這起恐怖爆炸案發生僅4天,美國警方就成功抓獲兩名嫌犯,其中城市監控攝像系統顯然起了關鍵作用。從美國到德國、俄羅斯等國大都市政府部門紛紛表示將加強城市公共場所的視頻監控。自從城市監控系統誕生以來,許多大城市越來越依賴這個現代工具來打擊犯罪、應對騷亂,甚至預防腐敗等,而無處不在的攝像頭讓民眾抱怨“沒有個人隱私”。不少學者認為,在科技發達的今天,在公共場所完全脫離這種無處不在的監控不太現實,人們只能去適應這樣的環境。畢竟,只有犯罪者才會在意有無鏡頭監視,如果普通人的行為符合公共規范的話并沒有太大問題。不過,這種公共監控系統只能安在公共場所,而且應當做到在醒目的位置主動告示。

  美歐大城市紛紛增加監控探頭

  4月15日波士頓遭遇連環爆炸襲擊后,美國聯邦調查局(FBI)18日就從上千個來自街頭監控錄像中找到并對外公布了一段30秒的關于兩名嫌疑人的視頻。這份附帶犯罪嫌疑人清晰信息的現代社會“通緝令”立即在波士頓以及全美甚至全世界傳播開來,讓嫌犯最終無處藏身。FBI探員德勞雷爾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總會有人認識他們,譬如朋友、鄰居、同事或是家人。”

  《波士頓環球報》20日稱,如果沒有遍布街頭的監控攝像頭,警方就不可能在短短四天里捉到嫌犯,這充分說明監控攝像頭對破案的重要性。文章稱,可想而知,在馬拉松大爆炸后,波士頓警方會更新和加強街頭的監控攝像頭,從而不僅能做到事后幫助分析和辨別疑犯,也能在事發前提醒監控者,鏡頭下正在發生某些異常行為。如果攝像頭更管用一些,原本在嫌犯放下那個可疑背包時就該被注意到。文章稱,隨時被監控攝像頭監視著當然會令人很不自在,但這和隨時被炸彈威脅生命相比,又算得了什么?

  不過,這樣的效果并不能說服所有人。在美國,不少人仍然質疑無處不在的監控攝像頭侵犯公民隱私感到“深切憂慮”。美國全國廣播公司援引“美國公民自由聯盟”有關人士的話稱,監控攝像頭顯然侵犯了民眾的隱私,它只是懶惰的官員用來安撫公眾的一種方法。報道稱,在可預見的未來,美國城市的監控攝像頭數量肯定會加倍,而呼吁尊重隱私的活動家們也會同樣提高嗓門。

  事實上,不僅波士頓,在德國柏林、俄羅斯莫斯科等大城市,警方和有關市政部門也都紛紛表示要增加監控設施,但這些表態也引起不小爭議。“德國之聲”稱,波士頓事件引發德國關于“是否增加部署公共監控攝像頭”的激烈辯論。德國執政黨基民盟的要員,包括內政部長弗雷德里希和巴伐利亞內政部長都援引波士頓的成功,主張擴大公共場所使用監控攝像的范圍。與此同時,德國司法部長施納倫貝格爾表示,不能將波士頓襲擊當做影射德國國內事務的工具,“德國已經足夠安全了”;憲法法院院長福斯庫勒認為,必須有所節制,不能把公共安全寄托在遍布各個角落的監控攝像頭上。

  俄新網4月17日援引莫斯科市長索比亞寧在電視臺與市民直播連線時的話稱,莫斯科市共安裝有11萬個監控攝像頭,莫斯科整個城市監控系統是世界上最好系統之一。這一系統對打擊城市犯罪分子發揮了巨大作用。在這一系統幫助下莫斯科警方成功破獲了數百起犯罪案件,包括2011年莫斯科多莫杰多沃機場自殺式炸彈爆炸案件。

  這位市長還表示,通過監控系統,他坐在辦公室里就可以看到莫斯科每一條街道的衛生等情況。不過,對于市長這樣的宣布,俄內務部首都安全局局長馬伊奧洛夫則出面安撫稱,這些監控系統只是用于保護首都安全、預防犯罪行為的,但并非任何人都能看到這些監控錄像,警方將會保護市民的隱私,不會隨意公開錄像資料,以免將莫斯科變成一個讓人感到時刻有無數雙“特殊的眼睛”盯著的城市,從而讓市民感到不舒服。

  俄議員建議將探頭裝到每個官員辦公室

  “在這個數字時代,你的一舉一動都會被捕捉”。《西北俄亥俄報》這樣寫道,每當懸案發生,警方、檢察官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現場周圍尋找所有可能捕捉到蛛絲馬跡的監控攝像頭,而這些攝像頭并非都是市政當局安裝的,商家甚至一些對安全格外在意的私人家庭,都可能安裝戶外監控攝像頭。

  加拿大《環球郵報》文章稱,世界上最先大規模部署監控攝像而且監控探頭密度最高的城市應該是倫敦。從上世紀末開始,倫敦開始集中安設監控系統,主要是為了監視和控制足球流氓鬧事。但這一系統在2005年7月7日倫敦地鐵自殺式炸彈襲擊中在定位和追捕嫌犯上起了重要作用。警方通過對76臺攝像頭的監控錄像進行分析,在4天之內便確認了犯罪嫌疑人。此后,如紐約等世界許多大城市,過去10年間安裝了大量街頭監控攝像頭,僅曼哈頓下城就有3000臺以上。美國《看板》雜志專欄作家法哈德稱,沒有人喜歡被整天監控,但在恐怖襲擊盛行的時代,普及監控攝像頭或許是最便宜、最少爭議的有效破案手法。紐約如今的監控密度據說到了“可以隨便在任何角落鎖定任何一個被遺棄的提包”地步。

  在日本,大規模在城市繁華街道安裝監控探頭是從2003年的一個兒童被害的慘案開始的。此后東京以每年增加20條街區監控的速度,形成了一張巨大的公共場所監控網絡。并且因為倫敦地鐵等恐怖襲擊案更加快城市監控探頭的普及。從2009年12月開始,日本還在列車和地鐵車廂內裝置監控鏡頭對付車內的騷擾女性的“癡漢”。從今年年初開始,日本警視廳將對所有通緝犯建立臉部圖像資料庫,并把街頭監控自動與通緝犯臉部圖像進行比對,被稱為“3D臉部數據自動檢索系統”。

  除了監控犯罪分子,俄羅斯還用攝像頭來監督官員的腐敗現象。俄羅斯《觀點報》4月10日稱,俄羅斯內務部決定在年底前為所有交警車輛安裝攝像頭,目的是監督交警的工作,預防警察索賄等腐敗現象。此前,俄羅斯自由民主黨主席日里諾夫斯基在國家杜馬會議上建議,“我們不但要通過相關法律,而且要在官員們的頭頂上安裝監控設備,攝像頭不僅可以安裝在地鐵里,也可以安裝到每位官員的辦公室,用來監督官員們的行為。”但這一建議沒被通過。

  城市將成監控下的金魚缸

  “今后在城市或重大活動時安裝更多監控攝像頭,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伴隨著無數新的法律和監視系統,人們的隱私正在死去。”對監控探頭越來越多的趨勢,《今日美國報》質疑稱,“在我們勇往直前建造一個充滿各種監控的金魚缸社會之前,我們應該問一句:這些新的措施或設備是否真能讓我們更安全,還是只是讓我們感覺更安全?”

  《費城郵報》稱,事實上這東西不會阻止犯罪,否則何以監控攝像頭密度最高的倫敦、紐約,犯罪率卻居高不下?而且,如果你在街頭發電郵,或與親密伴侶卿卿我我,是否希望有無數雙眼睛圍觀并將細節一覽無余?

  對于這種終日面對監視器生活的日子,英國人一直很糾結。在談到這次波士頓爆炸案時,記者身邊的英國人都說,“從監控錄影里,一定能找到線索,因為誰也逃不過錄影”。不過,談起城市監控系統,許多人都會抱怨稱,對從倫敦西區到倫敦希思羅機場沿路開車,如果你能夠數得過來,就會知道這條50分鐘左右的車程里,會被近500個監控攝像頭拍攝。

  對于無處不在的監控,許多人質疑,英國監控鏡頭數量增加并未使得英國犯罪率大幅下降,而且罪犯畢竟在人群中屬于少數,為了抓獲少數罪犯就要讓所有人在鏡頭監視下生活?“隱私國際”對36個國家開展的調查,結果英國的隱私保護程度,排名倒數第五。早前一名女子為了逃避有暴力傾向的伴侶而搬家,結果被監控錄影拍下在新居門前清晰可辨的照片。有英國朋友調侃稱,如此密集的監控最大的功能可能是,不少人得考慮自己在公共場所的行為。2012年,一段把貓丟進垃圾桶的錄像網上爆紅,而虐貓婦女被定罪罰款約1400英鎊。這名虐貓婦女之所以被重罰,就是因為她的所作所為被監控探頭拍得清清楚楚。

  監控探頭也應被監控

  實際上,現在很多國家都出現這樣的問題: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以及微博、推特等自媒體的發達,很多公共場所監拍下的畫面被傳到網上,導致普通人生活受到干擾。YouTube網站就出現過多次這種未經許可而播放的視頻,比如大街上親吻的情侶、打罵孩子的父母等。日本一家著名視頻網站不久前曾被人投訴:一名女顧客在某餐館就餐時,由于吃相搞笑,被偷錄下來傳到網上,對該女子造成了極大傷害和困擾。

  韓國人權委員會3月27日發布《韓國信息人權報告》稱,由于技術發達導致的個人信息搜集和泄露、買賣情況嚴重,該委員會接受的相關投訴在過去10年增加了17倍。去年2月,針對首爾市教育廳以預防學校暴力為名允許在教室內設置閉路監視系統的決定,人權委員會發出了“持續的監控會侵犯個人肖像權和隱私權、學生的自由活動權、表現自由權等基本人權”的質疑意見。

  日本東京大學一名社會學教授表示,隨著科技進步,每個人實際上都處于被監視狀態下。凡是擁有衛星的國家,都能從太空監視著地球。此外,大街上的監控探頭以及帶拍攝功能的個人智能手機,讓人們隨時陷入被監控的擔憂之中。不過,從另一方面講,這是一個在公共場合適應處于監控狀態下的問題。在公共場合人們的行為舉止和表現,不能和在自己家中等私密場合相同。每個個體只要保證自己的行為舉止符合公共場所規范,就沒有問題。犯罪者往往在意有無鏡頭監視自己,而普通人并不需要刻意留意鏡頭的存在。

  倫敦大學學者波耶德對《環球時報》表示,現代社會讓社會分工越來越細,所以像電子監控設備這樣的裝置,無論在哪一個國家相信都會越來越多。它們不僅起了警察的作用,還會充當法官的角色,所以是有積極作用的。但問題在于人類已進入一個信息共享時代,因此對監控錄像的內容和使用者,應當嚴格地監控。除此之外,用戶應當在這個網絡社會樹立起自律觀念,不要以傷害他人隱私作為獲取信息的渠道。

  (《環球視野》摘自2013年4月22日《環球時報》)


  鏈接三:“獨狼”作案成美國反恐新難題

  根據路透社與益普索集團在波士頓爆炸案發生兩天后所做的民調,大多數美國人認為對公共安全最大的威脅來自于其他美國人實施的偶發暴力事件。

  據路透社4月17日報道,民調顯示,在2012年7月份以來的一連串襲擊事件——科羅拉多州電影院襲擊案、威斯康星州奧克里克錫克教寺廟襲擊案、康涅狄格州小學襲擊案以及現在的波士頓馬拉松襲擊案——發生后,美國人已感到很不安了。

  報道稱,在被問到哪些事件對普通美國人的安全構成最大威脅時,56%的受訪者說是美國人實施的偶發暴力事件,如大規模槍擊案;32%的受訪者說是非美國人實施的外國恐怖主義活動;13%的受訪者說是美國人出于政治或宗教目的而在國內實施的恐怖主義活動。另外,有近2/3受訪者認為,波士頓爆炸案這樣的事件可能在他們所在的地區發生。

  美國福克斯新聞網4月16日發文稱,波士頓馬拉松遭遇的致命炸彈襲擊凸顯出美國城市面臨的不斷增加的威脅——利用簡易爆炸裝置襲擊大型集會,用不易發現的裝置造成大規模傷害。

  文章指出,簡易爆炸裝置通常是臨時組裝的炸彈,引爆時極具破壞性。它們有時候和有毒化學品、放射性物質或生物毒素結合使用,且常塞滿金屬碎片。這種恐怖襲擊形式正在美國變得越來越普遍。安全專家稱,簡易爆炸裝置的使用正成為針對美國的國內及國際襲擊事件中首選的恐怖工具。

  全國恐怖活動起因及其對策研究中心的報告顯示,2001年至2011年,在美國國內的207起恐怖主義計劃和襲擊中,簡易爆炸裝置是最常見的武器。犯罪者常常是國內團體:環保恐怖組織“地球解放陣線”和“解放動物陣線”制造了10年中的大部分襲擊。

  韓國《朝鮮日報》網站4月18日發文指出,“獨狼”和“簡易爆炸裝置”相結合,這種最可怕的狀況在美國已成為現實。對于波士頓馬拉松賽炸彈襲擊事件,重點懷疑對象漸漸落到了“獨狼”,即美國本土恐怖分子身上。

  文章稱,恐怖襲擊中使用的炸彈被證實是簡易爆炸裝置后,美國國內出現新一輪的恐慌。即任何人都能制造很難發現和追蹤的炸彈,并隨時隨地發動恐怖襲擊。

  《外交政策》雜志指出:“‘獨狼’制造簡易爆炸裝置意味著只要一個人有不良意圖就可以使整個美國陷入混亂,而這種可能性隨時存在。如果是某國或武裝組織發動恐怖襲擊,美國可以對其采取強有力的報復、懲罰措施,但對于不確定的個人發動的恐怖襲擊,沒有適當的應對手段。

  (《環球視野》摘自2013年4月20日《新華每日電訊》)


  鏈接四:外媒:波士頓爆炸嫌犯為融入美國社會苦苦掙扎

 

  兩人都是明星學生

  【美國《紐約時報》網站4月19日報道】題:兩兄弟被視為好學生與運動健將(記者埃麗卡•古德等)

  兄弟倆一個以前是拳擊手,喜歡看俄羅斯的說唱音樂視頻;另一個是高中全明星摔跤手,在俄羅斯社交媒體網頁上標注自己的世界觀為“伊斯蘭教”,曾被鄰居形容為“很上相的孩子”,有“一顆金子般的心”。

  隨著波士頓馬拉松賽爆炸案嫌疑犯、26歲的塔梅爾蘭•察爾納耶夫和19歲的焦哈爾•察爾納耶夫的照片浮出水面,人們發現很難將他們與數以百萬計赴美開拓未來的其他年輕人區別開來。

  當局正在匆忙弄清他們是如何成長為恐怖分子并在無辜人群中放置強力炸彈的。

  察爾納耶夫兄弟被認為具有車臣血統,于2002年與家人一起從吉爾吉斯斯坦或該地區的另外一個國家移民美國。此前,他們在俄羅斯達吉斯坦共和國首府馬哈奇卡拉居住了一段時間。

  一名政府官員證實,焦哈爾•察爾納耶夫于2012年9月11日獲得了美國國籍,塔梅爾蘭•察爾納耶夫則擁有綠卡。

  焦哈爾•察爾納耶夫2011年畢業于劍橋林奇與拉丁學校,是大波士頓冬季聯賽的全明星摔跤手。當年他獲得了劍橋市2500美元的獎學金。該獎學金只授予35-45名優秀學生。

  美國生活陷入困境

  或許焦哈爾在高中時期成績優秀,但根據本報獲得的一份大學成績單,他在大學中多門課程不及格。成績單顯示,他在2012年和2013年的兩個學期中有7門課不及格,包括《現代化學原理》、《美國政治入門》和《化學與環境》。成績單顯示,焦哈爾在《批判性寫作》中獲得了B的成績,另外兩門課程分別獲得D和D+的成績。

  焦哈爾過去的同學、22歲的薩恩說,焦哈爾曾告訴他,部分課程學起來很費勁。

  薩恩說:“他說他沒能取得預期中的好成績。他是個非常聰明的孩子,但在大學里碰到了一點兒小困難,因為高中和大學是完全不同的。”

  薩恩說,如有需要他將愿意為焦哈爾出庭作證。他說:“我認為他所有的朋友都會這么做的。”

  據說,焦哈爾•察爾納耶夫在高中時期曾與極少數同學參加了穆斯林禱告,他是虔誠的穆斯林,每天要祈禱5次。初中時,他曾在每周五與約10人左右的學生小組一起在一間空教室里參加通常持續15分鐘的午間禱告。

  劍橋林奇與拉丁學校的高中學生、17歲的馬哈茂德•阿布-魯比耶說,他認識焦哈爾約有三年時間了,是他的朋友和摔跤隊隊友。他說,焦哈爾“和我們學校的其他學生穿得一樣”,喜歡穿牛仔褲或卡其布褲子、休閑襯衫和T恤衫。

  阿布-魯比耶說:“我從來沒有聽他談論過政治。他不怎么說這些事。”他說,曾于3個月前在參加摔跤訓練時見過焦哈爾。

  阿布-魯比耶說:“我們互相打了個招呼。他說很高興看到我繼續來參加摔跤訓練。我想說的就是,他是個好學生,很多人尊重他,他有很多朋友,而且在我們學校里很活躍。”

  【美國《洛杉磯時報》網站4月19日報道】題:波士頓嫌犯:“非常正常”,但為融入苦苦掙扎

  26歲的塔梅爾蘭•察爾納耶夫和19歲的焦哈爾•察爾納耶夫大約十年前從中亞來到美國,似乎擁抱了他們的新生活。他們上學、工作、參加體育運動。哥哥還立志以拳擊手的身份代表美國參加奧運會。

  但有跡象表明,波士頓馬拉松賽爆炸案的兩名犯罪嫌疑人對現實感到了不滿。

  據報道,塔梅爾蘭在一篇網絡文章中說:“我一個美國朋友都沒有,我不能理解他們。”

  (《環球視野globalview.cn》第547期,摘自2013年4月21日《參考消息》)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蘇北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司馬南|會飛的螞蟻終于被剪了翅膀
  2. 美國的這次出招,后果很嚴重
  3. 褻瀆中華民族歷史,易某天新書下架!
  4. 我對胡錫進和司馬南兩個網絡大V的不同看法
  5. 司馬南|對照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大家給評評理吧!
  6. 菲律賓沖撞中國海警船,中國會打嗎?
  7. 否定了錯誤,并不代表問題不存在了
  8. 2001年就貪污23億后出逃,如今被抓回國內,也叫認罪悔罪減刑?
  9. 公開投毒!多個重大事變的真相!
  10. 張志坤|“先富”起來的那些人將向何處去
  1. 普京剛走,沙特王子便墜機身亡
  2. 送完一萬億,再送一萬億?
  3. 湖北石鋒:奇了怪了,貪污腐敗、貧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4. 紫虬:從通鋼、聯想到華為,平等的顛覆與柳暗花明
  5. 李昌平:縣鄉村最大的問題是:官越來越多,員越來越少!
  6. 朝鮮領導落淚
  7. 讀衛茂華文章:“聯想柳傳志事件”大討論沒有結果,不能劃句號
  8. 司馬南|南京市政府通告里面沒講的內容
  9. 房地產崩盤,對經濟的影響超出你的想象
  10. 司馬南|會飛的螞蟻終于被剪了翅膀
  1. 張勤德:堅決打好清算胡錫進們的反毛言行這一仗
  2. 郝貴生|如何科學認識毛主席的晚年實踐活動? ——紀念毛主席誕辰130周年
  3. 吳銘|這件事,我理解不了
  4. 今天,我們遭遇致命一擊!
  5. 尹國明:胡錫進先生,我知道這次你很急
  6. 不搞清官貪官,搞文化大革命
  7. 三大神藥謊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現!面對發燒我們怎么辦?
  8. 祁建平:拿出理論勇氣來一次撥亂反正
  9. 說“胡漢三回來了”,為什么有人卻急眼了?
  10. 這輪房價下跌的影響,也許遠遠超過你的想象
  1. 77年前,2583名英雄兒女踏上北撤之路
  2. 大蒜威脅國家安全不重要,重點是他為什么會那樣說
  3. 相約12月26日,共赴韶山!
  4. 烏有之鄉關于推出紙質閱讀資料的公告
  5. 歐洲金靴|“一切標準向毛主席看齊!” | 欣聞柯慶施落像上海福壽園
  6. 送完一萬億,再送一萬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