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聯社消息,美國特勤局截獲一封寄給美國總統奧巴馬的信件,而其中含有“可疑物質”。特勤局發言人艾德·多諾凡(Ed Donovan)表示,這封信是周二寄達華盛頓的,特勤局在信件仍然在送達白宮的途中將其截獲。這封信的出現正好在參議院羅杰·維克爾(Roger Wicker)辦公室受到含有蓖麻毒素物質信件之后的一天,因此引起特勤局的格外警覺。自本周一美國麻省波士頓市馬拉松賽發生連環爆炸恐怖襲擊之后,白宮乃至整個美國一直處于一種極度緊張的氛圍之中,接連截獲的含有可疑物質的信件更使得緊張情緒持續發酵。
【FBI:尚未發現寄給奧巴馬的可疑信件與波士頓襲擊有關】路透社報道,美國聯邦調查局發表聲明稱,有關部門正在對今日寄給總統奧巴馬和一名參議員的可疑信件進行調查,或還會收到更多可疑郵件,但并未發現這些可疑信件與波士頓爆炸案有關。初步檢測顯示寄給奧巴馬的信件含有蓖麻毒,但尚需進一步檢測。
新聞資料:蓖麻毒素
從蓖麻中分離得到的具有凝集素活性的毒蛋白,為最強烈天然毒素之一。是由全毒素、毒類素、凝集素三種物質組成的蛋白質。蓖麻毒蛋白對所有哺乳動物真核細胞都有毒害作用,而對某些惡性腫瘤細胞毒性更強。這使它在醫學上成為用于殺傷腫瘤細胞的首選毒素之一。
美警方鎖定波士頓爆炸嫌疑人 或為本土恐怖分子
美國波士頓爆炸案調查人員17日透露,已從監控錄像中確定了嫌疑人。16日,美國執法部門按照應對“恐怖行徑”的方式追查波士頓爆炸案,基本還原了現場情景,復制了爆炸裝置,并向社會征集線索。
一些分析師說,這起“9·11”以來美國本土最慘重爆炸襲擊似乎不太符合“基地”等國際恐怖組織的風格,可能由“獨狼”即本土恐怖分子實施。另外,兇手自制簡易爆炸裝置,且作案時間點牽涉多個特殊日子,加大調查難度。
□調查
排查范圍已縮至12街區
據CNN17日報道,美國波士頓爆炸案調查人員透露,已從監控錄像中確定了嫌疑人。
16日,發生爆炸案的美國東北部波士頓在市區投入大量警力維護秩序,跟蹤爆炸案各類線索。同時,警方懸賞5萬美元向社會搜集爆炸案線索。眼下,警方已找到爆炸裝置的各種部件,基本還原了現場情景。
在發生爆炸的波士頓繁華區域巴克貝,大量警察和全副武裝的士兵從早晨開始即四處設置路障,檢查進出此地辦公樓停車場的車輛,空中有直升機盤旋,組成立體的安保態勢。
波士頓警方負責人愛德華·戴維斯當天說,巴克貝的罪案現場是波士頓警局歷史上“最復雜”的一個,在當天,警方確定的犯罪現場的范圍由前一晚的15個街區縮小到12個。戴維斯說,隨著調查的深入,犯罪現場還可能繼續縮小范圍,但他認為,這一現場仍將被封鎖至少兩天。
他說:“我們希望人們能正常生活、工作,但我們也需要你們保持警惕,同時把這里的空間留給我們。”
爆炸裝置系“高壓鍋炸彈”
不間斷的調查工作在16日取得一定進展。聯邦調查局波士頓分局主管理查德·德洛里耶16日說,調查人員在現場發現了電路板等爆炸裝置的部件,并送往聯邦調查局位于弗吉尼亞州匡蒂科鎮的實驗室,以供“復原”。
德洛里耶告訴媒體記者:“部分復原物件包括一些黑色尼龍,可能來自一只背包,以及一些看起來像軸承滾珠和釘子碎片的東西,可能藏在一只高壓鍋中。”
他說,技術人員16日上午確認,襲擊者把兩個爆炸裝置藏在一個黑色尼龍袋或背包中,帶至襲擊地點,所以那個尼龍袋或背包挺沉。
調查人員當天公開爆炸裝置照片,顯示其中一個裝置由現已扭曲變形的金屬容器、電線、電池和一小塊電路板組成。
一些現在和曾經在反恐部門任職的官員說,至少一個爆炸裝置以高壓鍋為容器,以黑火藥為炸藥,加入鋼珠、釘子等增加殺傷力。波士頓當地媒體援引警方消息說,兩個爆炸裝置都裝在高壓鍋內,放在黑色手提袋里,被人放置在爆炸現場。兩個爆炸裝置的爆炸時間相差12秒。
此外,德洛里耶說,調查人員在多個地點詢問了多名證人,他要求公眾繼續向執法機關提供各類線索,以協助調查。
警方未發現其他爆炸裝置
與先前媒體報道不同,波士頓警方沒有在15日襲擊現場或附近發現未引爆的其他爆炸裝置。警方說,比賽開始前已經徹底檢查終點線周圍區域,沒有發現爆炸裝置。
德洛里耶在新聞發布會上說,警方迄今沒有逮捕任何嫌疑人,也沒有個人或組織“認領”襲擊。就嫌疑人身份和作案動機,仍有多種猜測。“這將是一次世界范圍的調查。我們將追到天涯海角,找出犯下這一卑鄙罪行的個體或團伙。”
盡管調查范圍略有縮小,警方仍無法斷定襲擊者是來自海外還是國內的恐怖分子。美國政府官員說,尚無跡象顯示“基地”組織或其他外國極端組織是幕后元兇,只是,調查仍處于初級階段,眼下得出結論為時尚早。
□分析
爆炸裝置簡易追查源頭費力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援引分析師的話報道,襲擊者似乎仿照“基地”組織借助互聯網散發的“炸彈自制手冊”制造爆炸裝置,從中可以看到極端武裝人員在阿富汗、伊拉克等地所用自制炸彈的影子。
只是,獲稱“獨狼”的美國右翼極端分子在國內制造恐怖襲擊時同樣使用這類簡易爆炸裝置,殺傷力較強,材料易于獲取,卻難以追查源頭,令情報部門頭疼不已。
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分析師、前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副助理胡安·卡洛斯·薩拉特告訴英國《金融時報》,從襲擊發生在納稅申報截止日、爆炸裝置技術含量低等事實看,這可能不是一次傳統的“基地”式襲擊。
按照薩拉特的說法,過去十年,宗教極端主義組織在襲擊發生后急于“認領”,以期擴大影響力,但這次沒有,巴基斯坦塔利班甚至否認牽涉這次襲擊。
特殊日子扎堆作案動機難斷
一些分析師注意到,除4月15日為美國納稅申報截止日,容易引發極端反政府分子、無政府主義者仇恨,本周五即19日是聯邦執法人員在得克薩斯州一處莊園圍剿邪教“大衛教派”20周年,那次沖突致死大約80人,同一天也是俄克拉何馬市中心聯邦政府辦公樓爆炸襲擊18周年,那次本土恐怖襲擊致死168人。
另外,6年前的4月16日,弗吉尼亞理工大學發生美國最慘重校園槍擊案,致死32人。14年前的4月20日,科羅拉多州哥倫拜恩中學槍擊案致死13人。本年度波士頓馬拉松則包含紀念去年12月康涅狄格州桑迪胡克小學槍擊案的意義。
特殊日子“扎堆”,增加了分析作案動機的難度。薩拉特說,“我們可能不得不習慣這一想法”:破案可能需要“幾個星期或幾個月”。
總統拗口表態凸顯反恐尷尬
“恐怖”二字對美國人有何復雜意味?從奧巴馬政府的反應就可窺見一二。
奧巴馬總統在事發后的兩次全國電視講話中,一方面礙于調查工作尚未結束而不能立即將波士頓爆炸定義為“恐怖襲擊”,另一方面又唯恐被責以行動不力而必須突出“恐怖”字眼,只好謹慎又拗口地強調“正按‘恐怖主義行徑’處理”爆炸案。
自12年前“恐怖航班”重創原本自信滿滿的美國社會以來,美國人似乎一直陷在“又累又恐”的兩難境地。
一方面,以反恐之名發起的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似乎形成某種“越反越恐”的怪圈,并給美國社會制造了從退伍軍人安置到對穆斯林的“隱性歧視”等一連串難以治愈的“偏頭痛”。在去年一起造成7人死亡的槍擊案中,人們懷疑遇害的錫克教徒就是因被極端分子誤認為穆斯林而不幸“躺槍”,這一事件很可能只是美國社會這一深層矛盾的縮影。
另一方面,對恐怖主義的集體記憶依然深植美國社會,人們抱怨雖多,卻不敢掉以輕心。今年3月初,美國運輸安全管理局宣布從4月下旬起將允許飛機乘客隨身攜帶部分類型的小刀。這是“9·11”以來美方首次放寬安檢要求,結果輿論嘩然,斥之為置公眾安全于不顧。
媒體搶先定性折射脆弱心理
當美國波士頓馬拉松比賽現場15日下午接連發生爆炸后,無論濃煙中四散奔逃的親歷者,還是電視機前一遍遍重復觀看現場視頻的觀眾,不少美國人心頭那根與“恐怖”二字相連的弦又被觸動了。
事發后,美國各大報刊、電視、網絡媒體紛紛滾動報道,“恐怖襲擊”一詞頻現其中。媒體先于警方對事件定性,折射出后“9·11”時代美國社會某種“驚弓之鳥”的心理。
在波士頓體育盛事的重重安保中發生致命爆炸,再次凸顯恐怖威脅和安全防衛之間“矛與盾”的復雜關系。美國國土面積大,境內外人員往來多,安保工作再強也有“掛一漏萬”之時,而這“萬一”對任何受害者家庭都是百分百的重創。
“9·11”襲擊已過去十多年,美國民眾逐漸恢復的脆弱心理如今又遭遇一擊,他們對美國本土自我防范能力可能產生新的懷疑。如何加強國土安全,將成為美國社會下階段的關注重點和反思課題。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