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拉緬甸離間中國
11月30日,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啟程訪問緬甸。在為期三天的訪問中,希拉里的行程安排得非常緊密。這場訪問也被西方媒體升格成“歷史性的訪問”。
與此同時,緬甸方面似乎也非常期待希拉里的來訪。英國《衛報》的報道稱,緬甸近日發現兩頭罕有的白象。在緬甸傳統中,白象代表著富貴、權力以及光明的未來。在慶祝發現白象的儀式中,緬甸副總統賽茂康公開表示,希望白象有助于“改變緬甸的外交關系”。難道白象預示著希拉里的到來?
雖然緬甸在亞洲只是一個小國,但在對華戰略上,它卻有可能成為美國的一顆重要棋子。由于此前在大壩事件上,美國已經感受到緬甸的“風向”與以往有所改變,如今,在南海問題和對華圍堵戰略上,美國都加大了對緬甸的賭注,希望緬甸能夠脫離中國的懷抱,向自己靠攏。
本報專稿 薛雨聞
美國總統奧巴馬與緬甸總統吳登盛
■ 美緬要化干戈為玉帛?
雖然希拉里訪問緬甸更多的是一種外交姿態,對剛剛成立僅7個月的緬甸新政府來說,美國的轉變有點來得太快了。英國《衛報》的報道稱,緬甸長期以來是軍政府統治,國內處于分裂或半分裂狀態。就連緬甸現政府的組成人員,大部分也是出自前軍政府,如今脫離軍隊轉而進入民間。
按照訪問行程時間表,希拉里12月1日到2日訪問緬甸仰光和內比都,這是50年來美國現任國務卿首次訪問緬甸。這次出訪,也被美國《紐約時報》稱為“實況調查”之旅,希拉里將會見緬甸總統吳登盛和緬甸反對派領袖昂山素季。緬甸民主領袖昂山素季領導的緬甸反對黨全國民主聯盟(民盟)準備于11月25日正式重返緬甸政治舞臺。民盟屆時將申請重新注冊成為一個政黨。昂山素季預計會在年底舉行的緬甸議會補選中競選議員。對于這場選舉,昂山素季稱,“雖然這條路充滿荊棘,通往民主之路是沒有止境的,但是我仍然會參加”。
當然,最高興的要數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宣布希拉里的訪問計劃之前,奧巴馬就給昂山素季打電話,在獲得后者的保證將支持美國與現任緬甸政府建立進一步的關系后,奧巴馬的喜悅溢于言表。
那么,奧巴馬為何如此高興美國與緬甸能建立友好關系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國際問題專家告訴《世界報》,希拉里的緬甸之行應該放在奧巴馬政府重返亞太戰略的大背景之下。不久前,奧巴馬宣布在澳大利亞永久駐軍、與菲律賓加強軍事合作都是就南海問題對中國采取強硬的多邊手段。而此次希拉里的緬甸之行的目的也是顯而易見,那就是再次斗志高昂地宣布美國在亞太的領導權,要將中國“關進盒子里”。隨著美軍逐漸撤離阿富汗和伊拉克,美國已經將南海視為新的戰場。
■ 希拉里心懷鬼胎
雖然美國官員在聲明中冠冕堂皇地說,美國同緬甸接觸與中國無關,不應被視為企圖包圍中國,但香港《亞洲時報》的文章稱,華盛頓與緬甸的關系逐漸密切的前景,似乎已經觸碰到中國敏感的神經。
一位美國官員在接受英國路透社采訪時表示,不應將美國決定接觸緬甸視為企圖包圍或遏制中國。緬甸局勢穩定、能更好地融入國際社會,也符合中國的利益。他說,這關乎的是緬甸,與中國無關。但是這種說法有些自相矛盾,因為是否符合中國利益必然就與中國有關。
美國不斷向中國周邊國家施加影響力,很自然會讓中國越發感到不安。美聯社的報道說,希拉里同緬甸政府和反對派領導人的會晤,將會讓緬甸政府減少對中國的依賴。因此,奧巴馬政府的戰略意圖在于,謀求擴大美國與經濟上充滿生機的東南亞的關系,以此來抗衡中國日益擴大的影響力。
多年來,中國一直是緬甸的“全天候朋友”。從1988年開始,西方國家對緬甸實施了嚴厲的經濟、貿易和政治制裁。但中國卻在外交、投資和武器等方面向緬甸軍政府提供支持。正是因為中緬之間這種“全天候朋友”的關系,對于這次希拉里訪問緬甸,美國官員從一開始就表現得謹慎小心。
但是,在這背后,希拉里的訪問顯然是有周密的戰略安排。因為,就在此前不久,美國在澳大利亞設立軍事基地;在南海爭端中,美國正支持東南亞國家通過海洋法聲索對南海爭議區域的主權。中國解放軍軍事科學院一位戰略學專家告訴《世界報》,對中國而言,這些舉動并不是單一的,因為美國正與亞洲國家打得火熱,并且公然插手一些中國認為牽涉自己的問題。美國通過執行冷戰時期的圍堵政策,對中國進行遏制和包圍。盡管在“大壩事件”上,緬甸政府作出了解釋,但是,后果還是在今天顯現出來:美國對緬甸的全面插手已接近成功。
■ 美國截斷中國能源后路?
不久前,緬甸總統吳登盛政府突然叫停中國幫助興建的密松水電站項目。吳登盛當時表示,這個緬甸和中國的合作項目將淹沒面積廣闊的土地,破壞緬甸主要河流伊洛瓦底江的水流,違反緬甸人民的意愿。這一事件被美國認為是難得一遇的機會已經到來。
華盛頓民間機構“美國支持緬甸運動”的負責人詹尼弗·奎格利解讀說,在美國積極努力同緬甸政府進行接觸之際,吳登盛的決定發出了一個重要的信號:緬甸并不依賴中國。詹尼弗·奎格利說,“這顯示緬甸政府希望同其他大國發展關系,而不要如此依賴中國。”
在地緣戰略層面上,“緬甸不再依賴中國”可能意味著中國苦心經營多年的緬甸通道即將被美國封堵,而且這也是中國在西南方向的一條重要的戰略通道。《世界報》特約軍事評論員陳光文表示,為了解決“馬六甲之困”,突破美國對中國海上能源通道的封鎖,中國構筑了位于中國西南的兩條戰略通道——巴基斯坦通道和緬甸通道。這兩條通道的戰略意義在于:一旦與美國發生戰端,中國戰略物資的進出可以繞開馬六甲海峽,由有安全保障的陸地運輸完成。
另外,從當前最為引人關注的南海問題來看,美國與緬甸關系的密切也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在南海利益的追求上,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國與越南、菲律賓兩國其實有著不同的立場。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金燦榮教授告訴《世界報》,目前東盟十個國家主要分成三派,緬甸、老撾、柬埔寨這三國是中國以往最值得信賴的“伙伴”,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泰國、新加坡和文萊都是中間派,越南與菲律賓則是“叫囂派”。如果緬甸“變色”,那就意味著中國在東盟的“友好基礎”會受到不小的影響。
緬甸長期以來是軍政府當政,部族之間相對獨立,經濟相對落后。自吳奈溫、到丹瑞到現在的吳登盛時代,與中國的關系一直友好,中國對于緬甸在政治上、經濟上、文化上一直給予極大的支持和幫助,是緬甸經濟發展的堅強后盾。所以,緬甸堪稱是中國的“后院”。現在,美國正在從中國的“后院”下手!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