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軍隊暴力、釋放仍被關押的政治犯并解除和朝鮮的關系,是美國取消對緬制裁的的條件
本刊特約撰稿/陳君
11月30日,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的身影,出現在東南亞中南半島最大國家緬甸的首都內比都。這是美國國務卿50年來第一次進入這個有“黃金之地”美譽的國家——當然,華盛頓也給過它另外一個標簽“邪惡軸心”。
“我們希望看到緬甸進行政治和經濟改革。我跟緬甸領導人說過,會考慮放松或者取消制裁,只要我們一起朝著這個方向前進。”12月1日、2日,短短兩天時間,希拉里與緬甸總統吳登盛、外交部長吳溫納貌倫以及緬議會高級官員分別會談,還兩次與“緬甸女兒”昂山素季會面。據吳登盛透露,美國總統奧巴馬也可能在希拉里之后訪問緬甸。
美聯社稱,美國對緬甸政策正在發生重大變化。冷落、制裁緬甸半個世紀之久的美國,為何此時突然變得熱情和充滿善意?
中國前駐緬甸大使程瑞聲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說,希拉里訪緬,與其說這是華盛頓“重返亞太”的一步,不如說這標志著美國真正重返緬甸,“美國從來沒有離開過亞太,但確實孤立緬甸多年。制裁沒有結果,美國在緬甸幾乎沒有影響力了,也妨礙到它在東盟的發言權。所以,調整政策,通過緩和、改善與緬關系,華盛頓希望在本地區獲得更大影響力。”
希拉里的條件
5年前,緬甸軍政府下令遷都。一夜之間,數千輛軍車駛入仰光,一天之內完成浩大的遷都工作,從仰光遷到400公里之外的山區小城內比都。在西方媒體描述中,內比都可能是全世界唯一沒有國際航班、不存在交通堵塞、也沒有小販擋道的首都。
“沒有一個國家的首都會讓人感覺如此神秘。”法新社感嘆道。
希拉里的到訪打破了這里的神秘。資源豐富卻是“最不發達國家”的緬甸,在西方記者鏡頭中似乎清晰起來。他們到處捕捉著這個國家的變化。
改變是從上而下的。去年11月,緬甸首次舉行多黨制全國大選,釋放了長期被軟禁的全國民主聯盟領導人昂山素季。而今年11月,白宮在奧巴馬與昂山素季通話后,確認有了“民主”的對話條件,才對外公布希拉里訪緬消息。
初來乍到的美國國務卿備足了見面禮。在與緬甸總統吳登盛閉門會談后,她公布了一系列美國準備改進與緬甸關系的措施,包括考慮重新派遣大使。
20多年來,美國與緬甸關系處于“不正常狀態”,由一名臨時代辦負責使館事務。“大使可以成為表達關切、監督和支持進展、建立信任的重要手段。”希拉里說。
美方表示支持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幫助緬甸改善經濟的評估項目,放松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在緬甸項目的限制。幾十年來,由于擔心緬甸的人權記錄,這些國際組織大都回避緬甸。
據報道,吳登盛花了45分鐘介紹緬甸改革計劃,要求美國協助緬甸由軍人管治過渡到文人管治。
對外界關注的美國是否將取消對緬制裁,希拉里明確表態,“現在還不是考慮取消制裁的時候”,但緬方改革“每一步都得到認真考慮和相應回應”。停止軍隊暴力、釋放仍被關押的政治犯并解除和朝鮮的關系,是她給吳登盛開出的條件。
這些與奧巴馬11月18日宣布派遣希拉里訪緬時的表態如出一轍,他希望抓住“歷史機遇,明確表達,如果緬甸繼續沿著改革路線前行,將與美國形成新的關系”。
新關系還是未知數,舊傷痕依然很刺眼。
自緬甸軍政府上臺以來,美國歷屆政府都以人權問題、大量輸出毒品等為由,與緬甸關系緊張。20多年間,政治孤立,經濟制裁,構成美國對緬的主流政策。
“武器禁運,停止經濟技術援助,阻止國際金融機構支持,不向緬甸高官及家屬發放入境簽證等等措施,讓對立關系日益加深。至今,緬甸對美國外交而言仍是空白地帶,希拉里此行有填補空白之意。”程瑞聲說。
實際上自2009年奧巴馬政府上臺以來,美緬就顯露出化干戈為玉帛的端倪。
當年11月4日,緬甸國家電視臺一反常態,播放美國負責東亞和太平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庫爾特·坎貝爾與緬甸反對派領導人昂山素季握手的畫面。緬甸軍政府允許這位反對黨領袖公開露面已屬罕見。更意外的是,坎貝爾還與時任緬甸總理吳登盛舉行會談,透露奧巴馬政府希望改善對緬外交的善意信息。那次訪問被外界視為美國對緬甸的試水之旅。
不過,坎貝爾訪緬期間,緬甸最高領導人丹瑞大將離開新首都,前往遭受風災的地區視察工作,似乎在有意回避。
和“昂山議員”面對面
12月1日下午,希拉里離開內比都,前往仰光。
抵達仰光后,她先游覽了聞名世界的大金塔。按照佛教傳統習俗,赤足參觀。站在仰光最高點上,不知道希拉里能否真正看清緬甸人的生活。
倒是在英國《衛報》記者利恩眼中,仰光民眾對希拉里的到來,“熱情與期盼溢于言表”。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記者威廉斯也寫道,他的向導指著仰光臨時補修的一條機場到市區的專用通道說,這是“希拉里通道”。
仰光大學教師吳明努認為緬美關系改善很重要,但西方媒體報道有些言過其實,“自己國家的變化,生活的改變,才是我們關心的。外界對緬甸人的影響不大。”
寶石交易商昂覺敏卻不這么認為。她在仰光市中心昂山將軍市場做生意,很關注《緬甸新光報》上對希拉里訪問的報道,“她帶來商機,讓外國的貸款進來,會有更多的人來幫助我們,幫緬甸變得更富裕、更現代化。”
從大金塔下來,希拉里來到一名美國外交官位于仰光的住所,與緬甸全國民主聯盟領導人昂山素季會面。這是兩名女性政治人物首次面對面。在一座靠近湖邊的陽臺上,兩人均身穿白色服裝,享用緬式菜肴,談笑風生。
此前,昂山素季的一段錄影講話在倫敦播放,她說,“愿意冒險相信緬甸政府真心改革”。
12月2日上午,希拉里來到昂山素季在仰光的住所,舉行更為正式的會談。大約一個半小時后,兩人站在陽臺上,面對媒體記者握手、講話。昂山素季說:“我們對美國與我們接洽的方式感到高興。我希望國務卿的訪問將開啟朝著更好雙邊關系的道路。”
會面期間,希拉里將一封美國總統奧巴馬的信轉交昂山素季。
一名美國官員告訴路透社記者,昂山素季向希拉里求教作為參議員和總統競選人的經驗。昂山幾天前證實,她將參加緬甸議會補選。
“這標志著昂山素季在解除軟禁一年之后,正式重返緬甸政治舞臺。她一旦在政治上取得一定地位,將徹底改變西方對緬甸的印象。”程瑞聲說。
程瑞聲大使是中國唯一與昂山素季打過交道的外交官。“我見過昂山素季兩次。她一開始非常反對軍政府,也不相信軍人能長期執政。后來想法逐漸發生改變,意識到緬甸有特殊國情,軍人統治在某些時候具有穩定社會、保證統一的作用,要把軍政府推翻不大可能,必須合作。”
緬甸不會放棄中國
誰也沒有想到,僅僅半年時間,緬甸以令外界驚訝的速度和力度發生轉變——似乎正從一個被廣泛視為軍政府高壓統治的國家,轉而成為由政府主導政治改革的樣本,就連昂山素季也說,“我們正站在緬甸新紀元的起點。”
緬甸毗鄰中國和印度,是唯一連接東南亞和南亞的陸路通道。同時,緬甸扼守印度洋與太平洋要道馬六甲海峽的出入口。如果說控制新加坡就控制了馬六甲的咽喉,那么控制了緬甸就相當于扼住了咽喉的氣門。
11月17日,在印尼巴厘島舉行的東亞峰會期間,東盟各國領導人一致表示,支持緬甸擔任2014年東盟輪值主席國。這是國際社會對民選之后緬甸的認可。此前,東盟甚至明確表示,如果緬甸人權狀況不得到改善,它將被除名。
緬甸自1997年加入東盟后,從未擔任過輪值主席國。有報道稱,2006年美國曾暗中阻撓,緬甸只好放棄出任主席國。
在美緬握手之際,與緬甸關系密切的中國格外受到輿論關注。
日本《產經新聞》認為,奧巴馬政府希望與出現了民主化跡象的緬甸加深合作,以牽制與該國關系密切的中國。
法新社也發表署名文章,稱希拉里歷史性訪問緬甸,不只打開了這個國家的大門,更為了在中國家門口打響全球影響力的戰爭。
程瑞聲不同意這種觀點,緬甸的外交考量應該是多方位的,不會因為交好美國而放棄中緬友誼。“歷史證明,中國幫助緬甸是實實在在的,為緬甸改善民生與經濟發展做出的貢獻有目共睹。”
就在希拉里抵達內比都前夕,緬甸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蘭訪華,并與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會見。習近平告訴敏昂蘭,中緬兩國的友誼“經受住了國際風云變幻的考驗”。
“緬甸絕對無法承受與美國或中國關系惡劣。認為緬甸需要選擇一個放棄一個是很愚蠢的。”緬甸歷史學家吳丹敏說。★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