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北京軍區空軍政治部主任余愛水少將
余愛水:北京軍區空軍政治部主任,空軍少將軍銜。經濟學博士。兼任解放軍西安政治學院軍事學、國家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經濟學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央財經大學博士生導師。出版專著《軍事與經濟互動論》、《解放思維》。
編者按:中東局勢持續動蕩,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扇動著“隱形的翅膀”,采取多種手段對伊朗、敘利亞打壓施壓。美國主導亞太地區7個國家進行聯合軍事演習,為其軍事重返亞太鋪路搭橋。其實,美國一場全球性的“隱形戰爭”大幕早已展開。
綜觀當今世界,具有鮮明的戰爭屬性的隱形戰爭出現了,這個全新的概念揭示:打是戰爭,不打也是戰爭。
不戰而勝并非“不戰”,而是以軍事為支撐和后盾,打政治戰、經濟戰、科技戰、外交戰,這是打綜合國力戰。凡是不通過流血戰爭而實現戰略目標都是勝利。
當前,中國面臨的國家安全的威脅,就包括隱形戰爭在內的多種形態戰爭的威脅,對此,必須最大限度地運用隱形戰爭手段去應對。
隱形戰爭主要有三種形式:軍備斗爭與軍事交往、戰略包圍與戰略牽制、經濟制裁與干涉內政。 (明鏡/圖)
打是戰爭,不打也是戰爭
南方周末:科學技術不斷發展進步的今天,戰爭形態在發生著深刻變化,您在著作中提出了隱形戰爭的概念,能不能解釋一下什么是隱形戰爭?
余愛水:所謂隱形戰爭,是指一國或多國利用其軍事優勢對別國進行軍事非常規非核戰爭使用,侵犯該國主權和國家利益,構成對其國家安全威脅的霸權主義表現形式。隱形戰爭主要有三種形式:軍備斗爭與軍事交往、戰略包圍與戰略牽制、經濟制裁與干涉內政。
南方周末:為什么把這三種表現形式認定為軍事非常規非核戰爭?
余愛水:從本質和根源上考察,它具有鮮明的戰爭屬性。它是戰爭形態演變的結果,是一種新的戰爭模式,是現代戰爭的擴延,成為常規戰爭的替代物。它具有能夠掩人耳目、有效避開國際輿論監督,可以不受任何限制、無條件地全時空地付諸行動,手段隱蔽、多樣、靈活、便捷,成本低(或零成本)、獲益大,容易達成戰略企圖等特征。對被打擊者而言,其危害并不比常規戰爭小,有時危害還要大得多。
軍事非常規非核戰爭運用形式的出現,為霸權主義國家廣泛運用軍事手段實現其政治目的、戰略企圖洞開了方便之門,找到了最好的方式,好比是暴徒、竊賊身上穿上了貴族禮服,使之搶掠、燒殺可以在眾目睽睽之下堂而皇之地實施,而又可以輕輕松松地逃之夭夭。事實上,它發揮著戰爭的功能,體現著戰爭的規則,造成了與戰爭同樣的惡果,卻又看不到硝煙紛飛。因而,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隱形戰爭的地位作用將日益凸顯。這種形態的戰爭相對體現了所謂“文明戰爭”的特點,必然會越來越得到頻繁運用。這將進一步加深國際政治經濟秩序不公正、不合理的矛盾。對世界和平和各國安全構成極為嚴重的威脅。
南方周末:隱形戰爭是否完全被霸權主義、強勢國家所操控?
余愛水:不是這樣的。事實表明,有霸權主義、強勢國家對弱勢國家、防御國家進行的隱形戰爭,就有弱勢國家、防御國家相應運用軍事力量及各種手段,對面臨的隱形戰爭進行抵御和反擊,從而形成“隱形軍事較量”。同時,它還會引發其它各種形式的暴力對抗,恐怖戰爭就是其中的一種。研究發現,隱形戰爭與恐怖戰爭有著必然緊密聯系,兩者均為“非對稱戰爭”形式。
所不同的是,隱形戰爭是實力強勢對實力弱勢的欺負性非暴力軍事運用;相反地,恐怖戰爭則是實力弱勢對實力強勢的報復性極端暴力行為。前者是霸權主義的特有權力,后者是恐怖主義的特殊工具。但是,追根求源,隱形戰爭與恐怖戰爭的禍手都是霸權主義。霸權主義是一切戰爭的根源。只要世界還存在霸權主義及其稱霸世界的行動,包括由其操縱的常規戰爭、隱形戰爭等侵略性戰爭,恐怖戰爭就永遠不會停止、永遠不會被消滅。因此可以說,隨著隱形戰爭的出現,可以獲得一個全新的概念:打是戰爭,不打也是戰爭。這是對傳統戰爭觀和戰爭理論的挑戰,它對于研究、制定國家戰略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不戰而勝并非“不戰”
南方周末:可不可以把隱形戰爭理解為是對不戰而勝軍事思想和原則的體現與發展?
余愛水:完全可以這樣認為。不戰而勝的思想來源于中國古代《孫子兵法》中“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這一命題。原意是指,在一定的軍事壓力下,配合以政治、經濟、外交攻勢,從心理上瓦解敵軍,使之屈服。孫子這一命題既適用于戰役戰術指導,也適用于戰略指導。后來在《荀子》等其它著作中衍化為“不戰而勝”或“兵勝于朝廷”的思想,于是完全成為大戰略的命題。
20世紀以來,西方一些戰略研究者把不戰而屈人之兵或不戰而勝思想作為大戰略的最高準則。核武器出現后,這一古老思想更加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克勞塞維茨在論述戰爭與政治的辯證關系問題時,也曾提出過戰爭與和平難以區分的思想,他指出:“戰爭與和平在根本上是兩個不能徹底劃分階段的概念。”戰略指導者運用不戰而勝原則,要求對“勝利”作廣義的解釋。強迫敵國屈服是勝利;促使敵國同意和談也是勝利;作為防御性國家如能促使敵國放棄原擬對己發動的戰爭甚至放棄對己的敵對態度,化干戈為玉帛,更是勝利;在核條件下,遏制敵國對己使用核武器同樣是勝利。總之,凡是不通過流血戰爭而實現戰略目標的都是勝利。這些都是被世界各國普遍認同和廣泛關注運用的軍事思想和原則,是隱形戰爭得以逐步形成的理論基礎。
南方周末:這里的“不戰而勝”應該是有條件的?
余愛水:不戰而勝并不是“不戰”,而是以軍事為支撐和后盾,打政治戰、經濟戰、科技戰、外交戰,一言以蔽之,打綜合國力戰。軍事力量在和平時期通常是作為后盾而發揮無形作用和威力的。在某種情況下,為了適應政治的需要,即使在和平時期,軍事力量也可能上升到主要地位,但仍然是為了不戰而勝。
必須明確,不戰而勝是在一系列有利條件下才能實現的。爭取不戰而勝必須創造條件,其中最重要的條件之一是準備戰而勝之。通常戰爭準備越充分,不戰而勝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軍事運用是國家行為,國家運用軍事維護自身安全的方式是豐富多樣的,那種認為“軍事就是打仗”的“單純武力戰”的理論,是長期存在于人們思想中的一個誤區。
必須明確,對于愛好和平的國家、防御性國家來講,軍事的宗旨和意義在于抵御外敵侵略、保障國家安全。軍事力量越強大,對敵壓力和威懾力越大,因而防止敵國發動戰爭、進行軍事挑釁的可能性和有效性就越增強。
一國長期乃至永遠避免戰爭,有能力用和平方式,處理國際爭端、國內分裂等關乎國家核心利益問題,是該國戰略上的最大成功和勝利。
只有國家太平,財富的創造才有可能。那種以為戰爭一時打不起來就可放松軍備的想法,未免過于天真,說明不懂得戰爭與和平的規律,是戰略上的無知和幼稚。
不想打仗沒有錯,但并不等于就不會打,不需要準備打。戰爭不是誰想不想打的問題,而是被迫到了沒有退路時不得不打。不想打是高尚的,不準備打是愚蠢的。軍力的最大用途不在于打仗,而在于可以避免戰爭之災。這一結果則有賴于軍力的提升和強大。因而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打得贏就不會打,打不贏就可能會打。被迫打仗往往敗多勝少。這是現代戰爭發展演變的規律和趨勢,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尤其在霸權主義處于強勢、多極化尚未真正形成之前的國際背景下,更是如此。
隱形戰爭的運用
南方周末:判斷隱形戰爭的基本尺度是什么?
余愛水:判斷、界定是不是隱形戰爭,要看行為主體實施的行動是否運用、體現了軍事力量的作用和影響。一些借用戰爭之名的競爭性行為(諸如金融戰、貿易戰、文化戰等)則不具有隱形戰爭的屬性和特征,因而不能混淆為隱形戰爭。
南方周末:請具體說說隱形戰爭的運用形式。
余愛水:主要有三種基本形式。第一種是軍事斗爭與軍事交往。包括軍事外交、軍貿軍援、軍備活動、軍控裁軍、軍事威懾、邊海空防斗爭、軍事危機與沖突處理、外建軍事基地等主要方式。第二種是戰略包圍與戰略牽制。這是指強勢國家為了鞏固其永久稱霸世界的霸主地位,對所謂他們的戰略競爭對手,采取種種措施進行遏制,壓縮其戰略空間的行為。最典型的就是美國。美國視俄羅斯和中國為其最大的戰略競爭對手,因而不斷加緊對俄、中實施戰略遏制。第三種是經濟制裁與干涉內政。
上述軍事力量的幾種運用形式,具有顯著區別于常規戰爭的特點,從而具有獨特的作用。這種作用,有時常規戰爭手段也難以達到,彌補了常規戰爭手段的局限,與常規戰爭手段一起,構成了戰爭的整體。
因此,隱形戰爭的實施,能更有效地實現戰略企圖或維護國家安全。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隱形戰爭與其它各領域斗爭的聯系越來越緊密,其地位作用越來越突出,從以往配合常規戰爭實現政治目的,發展到能夠脫離常規戰爭、獨立而直接地達成政治目的。隱形戰爭的運用是現實軍事斗爭的需要,必須從戰略的高度精心運籌。
當前,中國面臨的國家安全的威脅就包括隱形戰爭在內的多種形態戰爭的威脅,對此,必須最大限度地運用隱形戰爭手段去應對,最大限度地避免常規戰爭甚至核戰爭的發生。
只有運用隱形戰爭手段才是對己最有利的選擇,也是最大的勝利。否則,國家將面臨嚴重災難甚至是毀滅性的失敗。而運用隱形戰爭手段、避免使用常規和核戰爭手段的根本前提條件是,必須具備足夠強大的綜合國力特別是足夠強大的軍事力量。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