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利亞戰爭已經進入不可逆轉的準備階段,爭論會不會開戰已經沒有意義。我知道有很多人還在對開戰持懷疑態度,更有專家斬釘截鐵地否認戰爭的可能性,但他們的觀點是站不住腳的,具體時間我說不準,但開戰的可能性高達97%,剩下的3%交給意外事件,極低概率的事件通常不作為判斷的依據。
一、開戰動機
帝國主義的本質就是戰爭,戰爭為走出經濟危機提供了一種可能,當歐美顯然不可能通過經濟或金融等手段擺脫危機時,戰爭即進入實施階段。歐美金融危機是資本主義在大經濟體中運行的必然結果,是結構性的,互聯網放大了虛擬經濟的廣度和深度。戰爭并不一定能擺脫金融危機,但起碼提供了一種可能。
既然是帝國主義,當然就有了堅船利炮的前提。強大的軍事力量只有在動蕩局勢中方能顯出比較優勢。和平時期倚重于剝削,剝削還不足以解決問題就祭出戰爭,也就是搶。再不濟,可以讓別人比自己更爛。當然,人類文明進入21世紀,搶的形式要隱晦一些,比如用“民主、人道、自由、人權”遮羞,而本質未變。
以上指的是美帝國主義和歐洲殖民主義。敘利亞局勢的另一重要相關方是俄羅斯。敘是俄在中東碩果僅存的一個戰略支點,由于蘇聯曾力挺老阿薩德抵抗以色列的反攻,敘利亞投桃報李,俄敘關系一直很密切,敘利亞還是俄第三大武器買主,塔爾圖斯是俄最后一個除獨聯體之外的海外軍事基地,所以普京說“敘利亞離俄羅斯很近”,并派了三艘軍艦和僅有的“庫茲涅佐夫號”航母過去。
俄挺敘的真情不用猜測,它是一種客觀存在,疑問在于挺多久。T-90主戰坦克交到敘軍手里是挺巴沙爾,但更是軍售,也就是經濟行為。俄軍高調入駐,更大的可能不是給西方劃紅線,而是希望出手的時候能賣個好價錢。別看俄家道中落,保個敘利亞的能力還是有的,只要虎死不倒威的俄羅斯硬挺到底,歐美必然忌憚,問題是俄更習慣于出賣朋友,親西方的梅德韋杰夫執政尤其如此。關于普京,別忘了,他現在還是“儲君”。
做出這個判斷的依據是:俄軍傾向于用超強大對付強大,對蠻力的偏愛無出其右者,故大規模兵團作戰是其強項,武器裝備厚重結實。三艘軍艦和一艘航母對北約而言毫無優勢可言,故不是去準備打仗的。作為海洋大國,俄還可以派出更多的軍艦,而航母就那么一艘,北約可以很輕松地增加到3艘。退一萬步說,俄軍更狠,以1艘的代價干掉了敵人2艘,人家還有十多艘,俄則成為沒有航母的國家。簡單地說,以弱對強不是俄軍的作戰傳統。俄早就在與敘反對派勾搭,反對派上臺未必會廢除俄軍事基地。俄的策略是嘗試不戰而能屈人之兵,屈不了馬上出賣。連伊朗都賣過,一個不違反聯合國決議的軍售合同說廢了就廢了,賣個巴沙爾算不了什么。如果判斷巴沙爾無力掌控局勢,俄不會彌補那個空缺,一定是賣掉敘利亞。
2012年是美法的大選年,大選之前,經濟肯定上不了臺階,奧巴馬和薩科齊為了連任成功,繼續發動戰爭有不可抗拒的誘惑力。錢緊張沒關系,反正已經夠緊張了,不打也緩解不了,大干一票能換來選票。對薩科齊而言,如果繼利比亞之后再拿下敘利亞,勝選的希望必大增。法國對“世界大國”的榮譽向來看得很重,這是從最高層到普通民眾一以貫之的共識,弱小的敘利亞豈肯放過!奧巴馬是黑白相間的斑馬,父親是黑人母親是白人,千萬別因為他的膚色影響了對他的判斷,他是貨真價實的美國總統,自我關心時事以來,那里沒出過一個不發動戰爭的總統。卡扎菲用“非洲人民的兒子”沒有感動他,諾貝爾和平獎束縛不了他發動戰爭,討好猶太集團和軍工集團有助于贏得選舉。
要是拿下敘利亞后成功逼迫伊朗投降,奧巴馬和薩科齊的競選十拿九穩。
二、戰爭勝算
稍微扭扭脖子看一看,大凡主要依賴俄式裝備的國家,差不多都倒在北約的槍口下,南聯盟、伊拉克和利比亞都是這樣。印度也是嚴重依賴俄式裝備,如果爆發戰爭,也一定逃不了被羞辱。中國雖然買了不少俄制武器,好歹談不上依賴,主要是參考參考學習學習,這是值得慶幸的。
二戰以來,歐美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過,日子好過了就怕死,怕死又想打仗,只有挑勝券在握的弱小國家打,敘利亞弱小兼備。其實敘利亞不算太弱也不算太小,但旁邊有北約的土耳其和SB的阿盟,經過這兩者的抵消,對西方而言,打敘利亞和打利比亞其實相差不大。
如果開戰,應該是反對派打頭陣,阿盟從旁協助,西方在后面督陣和撐腰,高科技方面的問題北約全包了。阿拉伯國家領導人普遍嘴巴大,真材實料不多,唯一能打的穆巴拉克老了并被趕下了臺,小阿薩德雖仍然強硬,但那是基于軍隊和黨的核心層依然擁戴他,這種擁戴在趨勢明朗的時候,經不起西方和阿盟的利誘。利比亞戰事激烈時出逃的那些高官大多不是背叛卡扎菲,而是選擇撂挑子,對西方來說,這就夠了。我一點也不看好那些王室遺老遺少的抗打能力。
巴沙爾并非毫無勝算可言。既然人家決定了要打你,實力明顯不行就只有精心策劃進攻,積極的進攻或許能帶來一絲生機。這點上波斯人比阿拉伯人要強,比如伊朗主動將伊英外交關系降級并驅逐英國大使,美國航母來了立即放新潛艇下水服役。敘軍將坦克大炮藏起來躲避轟炸是徒勞的,如果我是巴沙爾,此刻我會將重點由防御改為進攻,一旦開戰,果斷放棄大馬士革的防務,第一時間全力以赴進攻能影響北約下開戰令的國家。實力相差懸殊而又無法避免戰爭時,唯有下定決心拼死一搏方有一絲生機。
土耳其總理宣稱:“敘利亞問題是土耳其的內政”,庇護“自由敘利亞軍”則“純屬人道主義考慮”。埃爾多安一直為和敘利亞改善了關系而驕傲,今次翻臉,純粹是為了對付宿敵伊朗。既然土耳其無恥到這種地步,敘干脆聯合庫爾德武裝在開戰后全力進攻土耳其。這是個必輸的結局,但只要踏踏實實朝這個方向準備,土耳其是受不了的,戰事或可避免。消極防守,人家只要用紅繩子圍個圈圈讓反對派慢慢跟你在里面耗,一方后援源源不斷,一方打一點少一點,你早晚要輸。關鍵是,阿拉伯領導人有這個魄力嗎?
三、中國策略
中國為一個遙遠的國家派兵作戰是不現實的,為敘利亞投了一次反對票,算是很對得起老朋友,作為五常之一,中國很少投反對票。之后,中國將應對敘利亞局勢的鑰匙交給了阿盟,換句話說,中國基本上是將這件事脫手了。
中國還沒有放棄“不出頭、不扛旗”的戰略,在利比亞問題上,中國將鑰匙交給了阿盟,意思就是,既然你阿盟要打自家兄弟,勞資懶得管那些破爛事。中敘關系是密切,但比不過俄敘關系,比不過阿盟和敘利亞的關系,有機會緩和緩和局勢可以,兩肋插刀,超出了中國能力范圍,畢竟中國周邊還有一大堆事沒有處理。
敘利亞應該算是中國的朋友,只不過談不上很鐵,很鐵的是俄羅斯,要武力相挺,首當其沖的非俄羅斯莫屬,輪不到中國“干涉內政”。交給阿盟,考慮之一是讓阿盟看著辦,利比亞的事讓給了你,干脆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另一個考慮是,真想施加一點影響,中國對阿盟還是能說上幾句話的,這就兼顧了敘利亞的感受。第三點,哪天北約要做掉阿盟內部現在的幫兇,照例是讓阿盟看著辦,別煩我。
各位看官應該還記得利比亞戰爭之后,西方炒作中國向卡扎菲出售武器。其實人家很清楚你沒賣武器給卡扎菲,要不然北約戰機沒那么舒服。他們的目的是防范中國向敘利亞和伊朗出售武器。早在“阿拉伯之春”初期,北約的矛頭就指向了敘利亞和伊朗,打敘利亞是日程表上注明了的,所謂的停止武力對付反對派,只是一種說辭。
阿盟和北約都在威脅不停止武力就軍事干預,這個很虛偽,要知道敘官方軍警的死傷人數是很多的,一方不停,另一方肯定停不了,只有中國要求對立雙方停止武裝攻擊坐下來談判才是真正的公平。西方在要求巴沙爾住手的同時,也在放縱反對派繼續打鬧,也就是說,西方鐵定要打,阿盟則是為北約背書。
敘利亞一開始并沒有拒絕阿盟觀察團,只是顧及到一個主權國家的聲譽,要求觀察團不能在敘境內肆無忌憚。你觀察團的逗留時間也沒個譜,到哪兒干什么不受任何制約,一個主權國家是沒法接受的,所以敘利亞要求還點價,意圖挽回一點面子,此舉“激怒”了阿盟,說是開100元就是100元,99.99元都不行。也難怪,背后有北約撐腰啊!你以前一定沒見過阿盟這么牛,要不然以色列早成了特別行政區,內塔尼亞胡任特首。
既然阿盟鐵了心要幫外人打自家兄弟,中國能說什么呢?愛折騰你就折騰吧,勞資管不了,也不管了。事情總有結束的一天,中國還要和阿盟來往,還要和巴沙爾之后的敘利亞來往,而對于巴沙爾來說,中國在阿盟預留一點影響力,就算巴沙爾政權僥幸生存下來,中敘還是好朋友,中國希望敘利亞安然渡過危機的愿望是真誠的,力也是出了的。
阿富汗現政府、伊拉克現政府、利比亞現政府,沒有因為中國“不干涉內政”而記恨中國,誰實際掌控了那個國家,中國與誰打交道,這是將外交關系建立在國家層面上的優勢。扛大旗很爽,但中國周邊一大堆事,人家能理解,暫時不理解以后也會理解,要是連這個都理解不了,則失去了交往的價值。
能避免戰爭盡最大能力避免,若不能避免,盡量延緩戰爭爆發的時間,如果戰爭爆發,讓西方別太過分,中國能做的就是這些。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