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國際 > 國際縱橫

巴以仇恨的種子依然在生長

李秀卿 · 2011-10-30 · 來源:《法制周末》
阿拉伯變局 收藏( 評論() 字體: / /
內容提要:在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和猶太人發生沖突是家常便飯。最令人發指的一次是在1948年4月,有260多名巴勒斯坦男子、婦女和兒童在那里波被殺死,還有孕婦被屠刀剖開了肚子。一些猶太恐怖分子不斷在當地制造災難

    1906年,剛剛卸任英國首相的亞瑟•詹姆斯•貝爾福伯爵遇到了哈伊姆•魏茨曼一位英國猶太裔化學家、猶太復國運動政治家。他們有一段對話。
    貝爾福:“為什么猶太復國主義的中心議題是巴勒斯坦,而不是別處?”
    魏茨曼:“其他地方都是假的偶像,貝爾福先生,這就像拿走您的倫敦,換成巴黎一樣,您會同意嗎?”
    貝爾福:“可倫敦已經是我們的了。”
    魏茨曼:“那倒是。不過在倫敦還是一片沼澤的時候,耶路撒冷就是我們的了。”
    魏茨曼的回答既能代表以猶太人為主的以色列的觀點,又能代表以阿拉伯人為主的巴勒斯坦的觀點,因為雙方都理所當然地認為耶路撒冷是自己的。
    耶路撒冷的面積僅相當于北京市朝陽區的四分之一,但它是猶太教第二個圣殿最后殘存的“哭墻”所在地,也是十字架苦難基督教堂所在地以及伊斯蘭第三圣地阿克薩清真寺的所在地。作為三教圣地,在中東的地位至高無上。以至于后來在巴黎和會上,中國代表顧維鈞反對將德國在山東的權利讓給日本時說,“中國不能失去山東,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立刻引起全場共鳴。
    這次談話使魏茨曼給貝爾福留下了不錯的印象。10年后的1917年,已是英國外交大臣的貝爾福以一封信的方式發表了《貝爾福宣言》。除去抬頭和落款,宣言只用了125個單詞,支持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一個“民族之家”。
    猶太人回歸巴勒斯坦之路不再單槍匹馬,以這份宣言為節點,世界主要國家正式表達了對猶太人的支持。
    但是,以耶路撒冷為中心的地中海東岸這塊土地上,巴以的矛盾遠非誰能獲得大國支持這么簡單。雖然圣經記載,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的祖先同為閃米特人,但他們仇恨的種子,從兩千多年前就開始種下了。

                          在巴勒斯坦“暫住”1300年

    事實上,在約旦河西岸的這片讓巴以兩個民族結下血仇的土地上,猶太人并非最早的居民。早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從阿拉伯半島遷徙來的迦南人就在這里建立了迦南國。后來腓尼基人也來了,“巴勒斯坦”在希臘語中是“腓尼基人的土地”的意思。阿穆爾人、亞蘭人也來到這里生活。
    公元前1200年,猶太人的祖先希伯來人在首領摩西的帶領下,浩浩蕩蕩從埃及遷到巴勒斯坦。他們先是與迦南人、腓尼基人兵戎相見,然后在公元前1025年建立了希伯來王國,定都耶路撒冷。但這個王國后來分裂為以色列王國和猶太王國兩部分,并分別被亞述國和巴比倫打敗。
    巴比倫國王把猶太國大批民眾、工匠、祭司等作為俘虜押回巴比倫,這些人被稱作“巴比倫之囚”。這次戰爭使猶太人元氣大傷,結束了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國的歷史。史學界認為,這是猶太人的第一次大流散。
    冷兵器時代政權更迭頻繁。到了公元前538年,巴比倫又被波斯帝國打敗,當年被俘虜的猶太人被批準回國,但大多數人還是習慣巴比倫繁華的都市生活,最后,有42000多猶太人返回了耶路撒冷。
    資料顯示,此時,流散在巴勒斯坦以外的猶太人已遠多于居住在巴勒斯坦的猶太人。
    公認的猶太人的第二次大流散是在希臘統治巴勒斯坦之后。公元前332年,希臘占領了包括巴勒斯坦在內的西亞大片土地,生活在此的民族開始雜居交往,猶太人從此也逐漸流散到南歐、北非和中亞等地區。
    公元前143年到公元前64年,猶太人再次經歷了立國和亡國。立國時,散居在外的猶太人并未大批返回巴勒斯坦;亡國時,100多萬猶太人被殺害,剩下的大部分被趕出了巴勒斯坦。
    據資料記載,這是猶太人第三次大流散,至此,猶太民族主體定居巴勒斯坦1300年的歷史終結。
    公元7世紀時,巴勒斯坦被并入阿拉伯帝國,這里的居民逐漸阿拉伯化,成了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盡管這里后來又成為奧斯曼帝國的統治區,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為止,巴勒斯坦地區的阿拉伯民族特征始終沒有改變。
    猶太人在巴勒斯坦生活了1300多年,經歷了建國、亡國、被俘、屠殺以及被輪番的占領后,大多數猶太人離開了這里。
    公元1世紀以來,巴勒斯坦的猶太人為數很少,1170年,巴勒斯坦只有猶太人1440人,1880年只有兩萬多人,1918年也只有五六萬人,僅占當地居民的8%。到20世紀初,猶太人在政治、經濟上已經同巴勒斯坦基本上沒有了聯系。

                       他們建國要在我們土地上割讓領土?

    在公元一二世紀離開巴勒斯坦后,亡國后的猶太人,其境況并不比在巴勒斯坦時強多少。
    一些猶太人到歐洲生活,但歐洲逐漸容不下他們。從15世紀起,歐洲發生了三次大規模的排猶浪潮。那時,西班牙國王費迪南決心建立一個純粹的天主教國家,他下令將猶太人驅逐出境,引發了全歐排猶運動。
    后來,英國人張伯倫提出了種族學說,他認為,猶太人是個沒有價值的民族,它的任務就是破壞日耳曼民族的純潔性。這個反猶新理論導致19世紀三四十年代又有大量猶太人逃離歐洲。二戰期間,這個說法還得到了法西斯分子的推崇,他們制造了第三次排猶運動,計劃直接從肉體上消滅這個民族。
    猶太人天生命中不順,他們常在亡族滅種的危機感中惴惴不安。但是,盡管其祖先在巴勒斯坦生活期間命運多舛,但他們的后裔認定了這塊地就是自己的祖籍所在。因此,巴勒斯坦就成了猶太人立國的目標之地。
    問題在于,他們如何在巴勒斯坦重新建立一個國家,而且不損害那里已存在的國家和居民的利益?
    這是一個無法調和的矛盾。畢竟,猶太人已經離開巴勒斯坦1000多年,有人說,不能基于2000年前的一次占領,就聲稱自己對巴勒斯坦擁有所有權。但在巴勒斯坦立國的決定還是得到了大國的支持。1917年,英國發表《貝爾福宣言》,支持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土地上建立一個民族之家。
    彼時,巴勒斯坦的猶太人尚不到5萬。在英國的支持下,到1939年,巴勒斯坦的猶太人猛增到了44.5萬多人,已占當地居民總數的三分之一。這不僅是英國力挺猶太人復國的結果,也是歐美一些國家拒絕猶太人入境避難所造成的。
    于是,巴勒斯坦阿拉伯居民的煩惱來了。他們看到猶太移民在巴勒斯坦建立城市,搶奪自己的生意,他們還發現猶太人建立了一些秘密武裝組織,雙方時不時產生沖突。他們都憎恨對方。
    現在看來,《貝爾福宣言》所要求的不得傷害其他本地民族利益無疑是紙上談兵,巴勒斯坦本地的阿拉伯人遭到排擠,已是必然結果和不爭的事實。因此,一些歷史學家認為,英國既支持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國,又強調不能損害巴勒斯坦本地非猶太人的權利,本身就是互相矛盾的。
    在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和猶太人發生沖突是家常便飯。最令人發指的一次是在1948年4月,有260多名巴勒斯坦男子、婦女和兒童在那里波被殺死,還有孕婦被屠刀剖開了肚子。一些猶太恐怖分子不斷在當地制造災難。
    猶太復國主義者沒有看到他們侵犯了另一個民族的家。一位以色列裔的美國學者費希爾在文章里評價。
    1939年5月17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在際,英國發表白皮書,限制猶太人向巴勒斯坦移民和購買土地,修正此前的扶猶排阿政策。當時,德國宣稱支持阿拉伯人,而英國當然不想在未來的戰爭失去阿拉伯世界的支持。
    很快,作為報復,一個英國警察在耶路撒冷被擊斃,英國軍警、鐵路、工廠等也遭到猶太人的破壞。1944年11月,猶太人還暗殺了英國常駐中東大臣,從此投靠美國。
    雙方沖突不斷,后來曾任以色列總理的貝京說:我們的敵人把我們叫做恐怖分子……我們的朋友……具有歷史眼光的也只用一個詞來稱呼我們:愛國者。
    巴勒斯坦人外逃的主要原因還是對猶太恐怖主義的恐慌和懼怕。這種恐怖活動的規模是巴勒斯坦人無法相比的。猶太恐怖活動采取兩種方式:對巴勒斯坦人的實際暴力行動;有組織的私下散布關于巴勒斯坦人的謊言、誹謗和威脅運動,猶太人稱之為心理戰。兩者的目的都十分清楚,就是要把巴勒斯坦人逐出他們的家園。阿蘭哈特在《阿拉法特傳》中說。
    阿拉伯人對此憤憤不平,他們認為猶太人在1000多年前就跟巴勒斯坦沒有太大關系了,他們不能因為祖先在此生活過,就有了占領的理由。
    沙特國王曾憤怒地說:我們同情猶太人,可是他們建國要在我們的土地上割讓領土?歷史上誰在迫害猶太人?穆斯林嗎?既然德國人殺害猶太人就在德國劃出一塊土地給他們好了,為什么要損害與猶太人的苦難毫無干系的巴勒斯坦人民的利益?

                              分治協議與中東戰爭

    《貝爾福宣言》發表之后,英軍言出必行,一度占領巴勒斯坦全境。1922年,國際聯盟授權英國對巴勒斯坦實行委任統治。但英國逐漸受不了美國的排擠,決定放棄這個權利。1947年11月29日,聯合國大會通過了《巴勒斯坦將來處理分治計劃問題的〈第181號決議〉》(下稱分治決議)。
    這個決議規定,英國對巴勒斯坦的委任統治于1948年8月結束,然后在巴勒斯坦建立阿拉伯國和猶太國。但這引起了巨大爭議,因為猶太人口還不到巴勒斯坦地區總人口的三分之一,但得到了57%的土地。很多政治家對此表示不滿:聯合國不能把不是自己的東西送給別人。
    就在分治決議通過的第二天早晨,阿拉伯人和猶太人在耶路撒冷等城鎮爆發了激烈的武裝對抗。猶太復國主義者認為,這個決議正是武力建國的好機會,而美國也答應以優惠的價格向猶太復國主義者供應武器。
    1948年5月14日,英國如期結束對巴勒斯坦的委任統治,同日,猶太復國主義者宣布成立以色列國。
    巴以雙方形成嚴重的敵對氣氛,以色列國的建立使戰爭一觸即發。1948年5月15日,剛剛成立還不到24小時的以色列國,遭到了埃及、外約旦、伊拉克、敘利亞和黎巴嫩等阿拉伯聯盟國家的炮火襲擊。
    其間,以色列利用停火的空當抓緊升級軍備,等到再次開戰時,自信滿滿的阿拉伯軍隊立刻陷入被動,傷亡1.5萬人,最后被以軍趕出了巴勒斯坦。以色列占領了巴勒斯坦總面積的80%,96萬巴勒斯坦人淪為難民。這是第一次中東戰爭。
    實際上,在以色列國宣布成立以前,有大約有兩萬巴勒斯坦上層人士離開了家鄉。以色列權威人士認為,他們在效法那些因厭倦斗爭而離去的領袖以及對猶太恐怖主義的恐慌和懼怕。
    1956年,埃及禁止以色列船只通過蘇伊士運河和蒂朗海峽,使以色列發動了第二次中東戰爭,阿拉伯軍隊死傷兩萬多人,以色列傷亡約1000人。
    對巴勒斯坦而言,一切反抗似乎剛剛開始。1959年10月,阿拉法特等人在科威特成立了一個叫法塔赫(意為: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運動)的組織,到了1968年,已發展為一支主要的巴勒斯坦軍隊。
    以色列決定除掉這個心腹大患,1967年6月5日早晨,以色列出動了幾乎全部空軍,對埃及、敘利亞和伊拉克的機場進行了閃電式襲擊。10日,戰爭結束,阿拉伯國家慘敗,傷亡和被俘達6萬余人,而以色列僅傷亡983人。
    我聽見直升機在城市上空盤旋。在被放棄的街頭,載滿軍人的吉普車和卡車占據了陣地。抵抗戰士在拜特富和納布盧斯向以軍巡邏隊投擲手榴彈攻擊之后,以色列人施行傳統的戒嚴部署。阿拉法特的夫人蘇哈在回憶這場戰爭時寫道。
    通過這次戰爭,以色列占領了加沙地帶和埃及的西奈半島、約旦河西岸、耶路撒冷舊城以及敘利亞的戈蘭高地共6.5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戰爭中有100萬巴勒斯坦人被以色列趕出家園,淪為難民。
    第三次中東戰爭后,以色列占領了埃及和敘利亞的部分領土,又有數百萬巴勒斯坦人淪為難民。阿拉伯國家為了收復失地,抱著絕不退縮的念頭發動了第四次中東戰爭。
    當時的埃及總統薩達特說:如果我們能在西奈奪回10厘米的土地,并站穩腳跟不撤退,那么我們就能徹底改變東西方對我們的態度,改變一切、特別是1967年失敗后我們生活中的恥辱。
    第五次中東戰爭發生在1982年6月6日,以色列借口其駐英國大使被巴勒斯坦游擊隊刺殺,而出動陸海空軍10萬多人,對黎巴嫩境內的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游擊隊和敘利亞駐軍發動了大規模的進攻,雙方均傷亡慘重。
    其間,敘利亞首都貝魯特的巴勒斯坦難民營遭到血洗,男女老幼的尸體橫七豎八,有的倒在街上,有的被殺死在家里。一些男人被捆綁著,拴在一起押在卡車上拖走,有的青年被割去了生殖器,有的喉管被割斷,有的奶頭被割掉,還有人頭顱被砍掉,有的婦女緊緊地抓住自己的嬰兒死去。大屠殺持續了40個小時,死亡人數至今無法確切統計。
    很難想象,假如以色列脫離了美國的支持,猶太人是否會遭遇與其祖先一樣的慘境。有觀點分析,9•11事件就是阿拉伯世界的復仇,是美國為此付出的代價。
    以巴沖突是美國背負的一個十字架。美國維護以色列,但也幾十年鍥而不舍地調停中東和平。美國在近半世紀試圖調停的時候,世界其他大國做了什么,以巴問題的始作俑者歐洲又做了什么?一位中東問題專家在文章中寫道。
    1978年9月,埃及和以色列在華盛頓簽署了戴維營協議,巴勒斯坦人獲得了有限的自治權,但巴解組織則拒不接受自治。十年后,巴勒斯坦宣布在巴勒斯坦土地上建立首都為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國。1947年的分治決議,也在1988年被巴勒斯坦接受。
    滄海桑田,世界政治在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邏輯下,歷史一次又一次被改寫。唯有巴以乃至阿以之間的仇恨種子,直至今天依然在野蠻生長。
    (《環球視野》摘自2011年9月15日《法制周末》)

                         鏈接:1名以軍士兵=1027名巴囚犯

                                     呂迎旭  

    他是父母的寶貝兒子,而他被哈馬斯當做人質和交換籌碼囚禁長達5年4個月之久;她是父母的乖女兒,而她被以色列人作為恐怖分子關押了近10年。
    他們的家人因思念他們整日以淚洗面。今天,他們分別回到了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家里。他們就是以色列被俘士兵沙利特和當日獲釋的400多名巴在押人員中的一名女孩——斯納。
    10月11日,控制加沙地帶的哈馬斯宣布,在埃及政府的協調下,哈馬斷已與以色列就釋放沙利特達成了換俘協議。以方將釋放1027名巴勒期坦囚犯,以換取被囚禁的沙利特。

                             現場充滿哭聲和顫舌慶祝聲

    10月18日上午,《國際先驅導報》記者來到位于加沙南部與埃及交界處的拉法口岸。雖然是凌晨5點多,但等待迎接獲釋親人的巴勒斯坦民眾早排起了長隊,隊伍綿延數百米。
    中午12時左右,當第-輛滿載巴勒斯坦獲釋囚犯的大巴緩緩駛入拉法口岸巴勒斯坦-側時,在這里等侯多時的囚犯親友立刻涌上去,將大巴團團圍住。
    這時,車中的獲釋人員有的也看到了自己的親朋親友,他們或者對著窗外大聲歡呼,有的還與迫不及待爬上車窗的親人互相握手和親吻,有的沖著車窗外打出“v”形勝利手勢;而那些暫時沒有找到親人的家屬,開始著急地圍著大巴大聲呼喊親人的名字。
    隨后一共有6輛埃及方面的大巴在國際紅十字會車輛的護送下,陸續抵達。抵達的巴獲釋人員表情平靜,他們已經脫下囚服,穿著自己的衣服,但面容略顯疲憊,大多蓄著胡須。當他們一個個走出大巴時,有人激動得仰望一下天空,向空中伸出雙手。
    隨后,他們便被親人們如潮水般包圍,并如英雄般的被家人托起拋向天空。而有的,則與家人抱在一起哭成一團,現場充滿了哭聲和阿拉伯婦女特有的顫舌慶祝聲。
    而在約旦河西岸的卡蘭迪亞檢查站,一名被釋放的人員從車上下來后,激動地親吻前來迎接他的母親的雙腿。而有的人趴下親吻土地,久久不愿起身。

                               “拯救大兵沙利特”

    當天,以色列被俘土兵沙利特也同樣回到了他位于以色列比部加利利山區的家。他的母親激動地說:“這是我兒子重生的一天。”
    1986年出生的沙利特成長于靠近黎以邊境的加利利北部山區,在家排行老二。父親諾姆是以色列伊斯卡機械設備公司的一名經理,母親阿維娃為自然保護機構工作。
    如果沒有被巴勒斯坦武裝分子綁架,沙利特只是成千上萬在以色列軍隊服役青少年中的普通一員。2006年,沙利特在加沙武裝人員發動的一次突襲行動中被俘,并被秘密關押。
    沙利特綁架后,類似《拯救大兵沙利特》的報道,開始成為以色列各媒體報道專題封面的標題或主題。以色列還曾對加沙地帶發動“夏雨”行動,采取炸毀僑梁、道路等設施的做法,被認為是發動營救、防止巴武裝組織轉移走沙利特的重要措施之一,但皆沒有奏效。
    在沙利特被綁架的5年中,除了偶爾在電視上露面外,有關他的生死和所處位置等消息非常有限。為了聲援沙利特,每年的6月25日,以色列民眾都會舉行紀念活動,他們聚集在以色列總理附近的“沙利特帳篷”前表達訴求,期盼沙利特早日回家。

                          十年牢獄后已成“大齡剩女”

    17日深夜,《國際先驅導報》記者從拉姆安拉出發,驅車10分鐘,來到位于約旦河西岸的卡蘭迪亞難民營。這個難民營里有一個女囚犯即將被以色列釋放。
    穿過狹窄的街道,在昏暗的燈光下,70多歲的老人沙阿德把記者引進了家里。他的女兒被以色列判終身監禁,已經關押在以色列特拉維夫附近監獄近10年。
    老人說,10年前的一天深夜,她開車將4名巴勒斯坦人從約旦河西岸運送到耶路撒冷,這四人隨后在耶路撒冷的一家飯館實施了爆炸,炸死4人,傷5人。隨后他的女兒被抓,以色列方面指控她參與恐際襲擊事件,被判處終身監禁。
    隨后,老人指著斯納房間里的被褥說,我們已經為她準備了全新的生活物品,在床上,有-粉色小熊玩具和一個白色的小背心,上面寫著:“你一入獄,就被遺忘了,只有你的父母以淚洗面,日夜苦盼你回來。”旁邊還有一面巴勒斯坦國旗。
    斯納的母親拿出一個相冊,里面全是她被俘前的照片,其中一張引起記者注意:長發披肩的斯納,站在草地上伸開雙臂燦爛地微笑。母親說,她是個性格開朗的姑娘,只要她在,周圍就笑聲不斷。即使在監獄里,探視時見到親人她仍然很樂觀。不過,最讓母親擔心的是,她已經35歲,不知她是否仍有希望找到屬于自己的幸福。

                            幾乎家家有人蹲過以監獄

    據了解,在巴勒斯坦有6000多名囚犯被關押在以色列監獄。在加沙,約旦河西岸城市,大街上貼滿了在押囚犯的頭像。幾乎每個巴勒斯坦家庭都有人不是在反以斗爭中戰死,就是被關押在以色列監獄。
    在納布盧斯巴拉塔難民營,有位70多歲的老人納伊爾,甚至都記不得自己有幾個兒子。他說,他們有2個在監獄,有的剛釋放,有的剛出來又被抓進去。
    在約旦河西岸的賈拉祖難民營,記者碰到3位老人,他們都坐過牢,最長的獄齡達20年。而咖啡館一名20多歲的服務生也在以色列內蓋夫監獄待過2年。記者在兒童樂園碰到許多男孩子,他們都因向因向以軍投擲石塊進過以色列的監獄。
    坐過20年牢的阿布•沙立夫老人介紹說,在以色列的監獄,有巴勒斯坦在押人員的互教互學組織,他們會組織在某一方面擅長的人培訓其他人。比如,在監獄中沙立夫學會了希伯來語,而他也發揮自己的特長向其他人傳授經濟學知識。
    對這些老人來說,牢獄生活已成為歷史,但他們的兒孫輩有的還在監獄。沙立夫說,反抗敵人的占領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努力。現在到處都是以軍的檢查站,沒有行動的自由,沒有安全感。雖然難民營的生活條件有了很大改善,但“感覺和生活在監獄里沒有什么兩樣”。
    (《環球視野globalview.cn》第406期,摘自2011年10月21日—27日《國際先驅導報》)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利永貞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2. 為什么說莫言諾獎是個假貨?
  3.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4. 元龍||美國欲吞并加拿大,打臉中國親美派!
  5.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6. 為什么“專家”和“教授”們越來越臭不要臉了?!
  7. 俄羅斯停供歐洲天然氣,中國的機會來了?
  8. 華東某地方農村調研總結
  9. 哪些人不敢承認階級斗爭的客觀存在?
  10. ?齡勞動者:延遲退休、社保困境與超齡壓?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4.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5.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6. 到底誰“封建”?
  7.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8. 掩耳盜鈴及其他
  9.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10. “中國人喜歡解放軍嗎?”國外社媒上的國人留言,差點給我看哭了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歐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紀錄片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毛主席掃黃,雷厲風行!北京所有妓院一夜徹底關閉!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造人類歷史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王忠新:清除內奸遠遠難于戰勝外敵——蘇聯“肅反運動”功不可沒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