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報:從“占領華爾街”
看美國媒體“報與不報”
——取決于是否符合“東家的利益”
YNET.com 北青網(wǎng) 2011/10/14 00:00:00
文章發(fā)于北京青年報2011面10月14日
本報記者馬寧 劉一 特約記者 張巧煜
無論如何,美國媒體還會在未來的日子里盡可能地保護華爾街的形象和東家的利益,這是位置決定意識使然,也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使然,更是財團和政府長期的媒體公關策略所結出的“碩果”。
——張國慶《報與不報,利益都在那里》
■為了抗議主流媒體的冷待,“占領華爾街”運動的參與者推出了自己的《占領華爾街日報》,每期4版免費發(fā)放
9月17日,以抗議“華爾街的貪婪、美國的高失業(yè)率及社會分配不均”為主要內容的“占領華爾街”運動在紐約爆發(fā)。可直到至少一個星期后,人們才在美國主流媒體的邊邊角角找到相關新聞。現(xiàn)在,“占領華爾街”運動已席卷全美,但美國媒體拿出的報道篇幅仍不能與中東、北非的游行示威相提并論。美國媒體對“身邊之亂”的漠視和對“他國之亂”的熱情形成了強烈反差。
9月17日是示威游行爆發(fā)的第一天,大約有超過1000名市民在華爾街附近的祖科蒂公園高喊口號。當天并非沒有記者到場,但美國幾家知名的電視網(wǎng)和第二天發(fā)行的重要報紙都沒有報道這場名為“占領華爾街”的示威活動。
在游行的第一周,美國各大主流媒體對待“占領華爾街”運動就如同沒有發(fā)生過,報道十分有限。在接下來的一周,媒體的報道量有所增加,但大多只是零星和膚淺的提及,與游行的規(guī)模并不相稱。而且,這些報道大多帶有偏見,把示威者描繪成一群頭腦發(fā)熱的毛頭小伙兒或者老嬉皮,不成氣候,沒事找事。
■示威者
遭遇主流媒體冷待
皮尤研究中心的新聞調查項目在9月下旬發(fā)布的一項調查,用數(shù)字證明了美國媒體對“占領華爾街”游行活動的“漠視”:在游行的第二周,經濟類報道占了美國全國性媒體報道量的14%,而“占領華爾街”只占所有經濟類報道的12%。
美國潮流電視臺知名主持人歐伯曼(Olbermann)是最早關注“占領華爾街”的媒體人士之一,他認為美國媒體在活動初期關注不足,質疑這樣一場試圖沖擊金融業(yè)的運動為什么沒有得到充分報道。
為了抗議主流媒體的冷待,“占領華爾街”運動的參與者推出了自己的《占領華爾街日報》,每期四版免費發(fā)放。示威者在主流媒體的突破是在第八天(9月24日),也就是游行爆發(fā)后的第二個周六,當天警察用胡椒噴霧攻擊在警戒線內的和平示威者,逮捕示威者的圖片上了當天晚上提前出版的周日《紐約每日新聞》頭版。晚上,有示威者在“推特”上歡呼:“我們上了頭版,謝謝《每日新聞》!”
但面對在網(wǎng)絡上已瘋狂流傳的警察攻擊示威者的圖片和視頻,《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等大報依然保持沉默。直到10月1日,“占領華爾街”才真正作為一條新聞登上《紐約時報》頭版的下半部分。
即使是抗議活動升級擴大后,美國主流媒體的報道仍然“羞羞答答”。10月1日下午,美國紐約700多名“占領華爾街”抗議示威者在穿行布魯克林大橋時因涉嫌阻礙交通被捕。第二天的《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等均沒有報道。
■運動升級后
才有電視媒體現(xiàn)場長篇報道
美國廣播電視媒體的反應并不比印刷媒體快。一向開明的美國國家公共電臺(NPR)直到游行第九天都沒有報道。面對抗議者的投訴,NPR臺長的回應是沒有“新聞價值”,因為“參加人數(shù)有限、沒有名人參與、沒有影響城市運作,也缺乏清楚目的”。
10月,游行進入第三周并蔓延到美國其他城市,美國廣播電視媒體的關注才開始明顯增多,在新聞節(jié)目中進行討論。10月5日,第一次有美國全國性的電視臺MSNBC(微軟全國廣播公司電視頻道)新聞節(jié)目的記者來到曼哈頓下城的游行地點祖科蒂公園做了長篇現(xiàn)場報道。
面對同行們對身邊新聞的無動于衷,MSNBC另一位主持人狄蘭·拉提根(Dylan Ratigan)曾給自己的記者朋友們群發(fā)了郵件,“如果你還沒有去過,我建議你去一次。不僅僅是為了拍攝一些抗議人群的照片,而是實實在在地和這些來自各行各業(yè)、各個年齡和經濟階層的人交談。”
歐伯曼在10月4日晚間的直播節(jié)目中說,“在幾周的時間里,‘占領華爾街’從一小群人在紐約祖科蒂公園的集會發(fā)展到全國性的運動。來自有組織的工會和激進團體的支持在不斷高漲,那些曾被大多數(shù)全國性媒體和《紐約時報》譏笑的抗議者,如今有可能登上美國國會并進而影響大選,成為華爾街金融大鱷們也不得不仔細考量的因素。”
■美國媒體
熱衷報道“他國之亂”
美國媒體對報道“他國之亂”的熱衷與對“占領華爾街”運動報道的低調形成強烈反差。
9月28日,《紐約時報》曾在頭版頭條發(fā)表綜述,以印度、以色列、西班牙、希臘等國的游行示威為主線闡述全球革命浪潮,而“占領華爾街”只是在其中提及了一次。
10月6日的《華盛頓郵報》頭版主圖是希臘警察應對游行的照片,沒有相關“占領華爾街”的報道。10月11日,“占領華爾街”登上了《華盛頓郵報》頭版,但其篇幅和位置都遠不能與占據(jù)頭版頭條的埃及開羅沖突相比。
實際上,財大氣粗的美國媒體集團很多總部就設在紐約,距離游行地點非常近。在局勢動蕩的中東、北非國家,這些媒體集團派出了大量記者跟蹤采訪當?shù)氐挠涡惺就顒印?梢韵胂螅绻愃啤罢碱I華爾街”規(guī)模的運動出現(xiàn)在其他國家,尤其是與美國價值觀不同的國家,美國媒體一定會長篇累牘、不厭其煩地報道。
事實上,“占領華爾街”運動的組織者們正是將其與“中東、北非革命”相提并論。他們明確表示,“跟我們在埃及、希臘、西班牙和冰島的兄弟姐妹一樣,我們計劃使用群眾占領這一革命戰(zhàn)術,恢復美國的民主”。不過,美國的主流媒體似乎并不愿意承認這一點。CNN(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wǎng))在10月3日晚間的一檔節(jié)目中播出了對一名示威者的采訪,主持人語氣中仍帶有明顯的諷刺和挖苦。這名曾在埃及解放廣場采訪的主持人說,“占領華爾街”和解放廣場上的游行根本不具有可比性,“我們這個缺乏熱度”。
曾到游行現(xiàn)場采訪的《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尼克·克里斯托弗(Nick Kristof)則持有不同觀點,他在“推特”上寫道,“兩者很具相似性,社交媒體都發(fā)揮了極大作用,游行者都有狂熱的情緒以及強烈的挫敗感和被剝奪感。”
■文/本報記者 馬寧
報與不報
利益都在那里
“占領華爾街”運動正在走向深入,但耐人尋味的是,美國媒體尤其是主流媒體的介入?yún)s是羞羞答答,十分遲鈍,與其在報道其他國家相似狀況的熱情形成鮮明對比。這其中,有主流媒體對運動缺乏認識、拿不準的原因,更有媒體與財團及政府復雜的關系在里面。
應該說,美國媒體的市場化發(fā)軔于一百年前,而轉折點則出現(xiàn)在上世紀80年代初。由于一些財團意識到媒體所有權集中所帶來的影響力優(yōu)勢和豐厚利潤,媒體產業(yè)出現(xiàn)了一個所有權和利潤所得不斷集中的趨勢,一大批公司加入到了并購的熱烈大合唱中。到1983年,50家大公司便控制了全美大部分的日報、雜志、電視、書籍和動畫圖片的買賣,此后,這一數(shù)目在不斷縮小。如今,6家大公司已經控制了超過90%的美國媒體 ,美國的電視網(wǎng)則被迪斯尼(擁有ABC)、維亞康姆(擁有CBS)、通用(擁有NBC)等幾家大公司瓜分。進入21世紀,各大公司對網(wǎng)絡媒體有了新的認識,又不斷并購了許多新興媒體。
與此同時,大媒體集團對國家內政和外交決策的影響力在逐漸加大。如今,許多地方報紙都是靠大報集團或是美聯(lián)社提供國際新聞。比如紐約時報公司,它的屬下有四個報業(yè)、廣播電視和數(shù)字化媒體集團,僅其中的一個地區(qū)報業(yè)集團就擁有14家地方報紙。而這些報紙的國際新聞主要靠紐約時報公司的新聞社來供稿。美國媒體的聲音,在很大程度上已經成為美國大財團的聲音,換言之,對“占領華爾街”前期運動的冷淡態(tài)度,其實也是大財團的態(tài)度。
由于不斷公司化和集團化,使得美國媒體與企業(yè)精英的意識形態(tài)逐漸接近。由于企業(yè)化程度的不斷增強,媒體變成了它本應該監(jiān)督的企業(yè)結構的一部分。美國的電視網(wǎng)、報紙、雜志和影片公司的經營者與美國的其他公司一樣,其成員也是由屬于社會富有階層的董事會組成的,華爾街各大銀行的代表坐在各大電視網(wǎng)的董事會里控制著信用投資和債務資金的籌措。 不僅如此,許多電臺、電視臺、報紙和出版公司的董事,同時也是銀行、保險公司、大型法律事務所、大學以及各種董事會的合伙人或董事。與媒介公司的董事們密切相連的是強大的企業(yè)組織,而非公共利益團體;是資方而非勞方;是政府建立的思想庫和慈善機構而非相對應的基層部門。
這種接近的直接后果是,媒體的新聞報道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所屬企業(yè)及相關組織的影響,新聞內容也就無法完全逃脫公司的干預。更重要的是,這種干預并不是單獨對于某一個新聞事件報道的干預,而是對于媒體操作方針的干預。
這種看不見的“干預”往往在媒體內部產生連鎖反應。第一個連鎖反應是高級新聞主管們自身也要服從公司董事和老板的統(tǒng)治,因為董事和老板對財政和公司業(yè)務擁有最高權力,有必要時還會對處理新聞的方式和下面各級的雇用及解聘人選實行最后判決。
第二個連鎖反應是編輯和記者變得溫順和“自律”。比較巧妙的是,記者在生產新聞時不會時刻感受到上級的管制,而主編和老板也不會從早到晚進行控制,在他們看來,斷斷續(xù)續(xù)地加以管教已經足矣,他們沒有必要進行無所不在的監(jiān)督,只要偶爾“警示”一下既可。
一般來說,只要新聞工作者產生出一種上級有可能反對某種報道的預感,就足以防止他們采寫或編發(fā)此類稿件了。換言之,對新聞報道的許多限制并不來自正式的新聞檢查,而是來自媒體自身的新聞檢查,來自新聞工作者自己——他們在構思稿件時都要預測稿件會不會受到上級的指責,稿件會不會被“槍斃”。
問題的關鍵是,“這種由預感產生的回避行為不但使得老板的直接干預變得更加不需要,而且使得新聞工作者產生出更大的虛假自治感,這種自治是沒有任何法定權利保證的。” 從某種意義上說,新聞工作者與其他機構的被管理者沒有本質上的區(qū)別,他們一方面要盡力根據(jù)預感不斷做出反應(即使有時候他們意識不到),另一方面還要在表面上保持自身的獨立性和尊嚴。這也正是事情的微妙所在,在“占領華爾街”這樣的運動發(fā)起后,無需接到華爾街的直接指令,美國媒體的許多主編、記者就會自覺地采取冷淡和旁觀的態(tài)度,因為他們預料華爾街的老板們可能并不希望他們轟轟烈烈地報道這些事情。更何況,被反對的,還有他們的很多廣告客戶。
當然,美國媒體還會受到政府的各方面影響,既有信源“斷奶”的威脅,也有白宮成功的媒體公關,還有國家利益的共同牽引。近日美國媒體開始增加報道量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奧巴馬政府已經有所表態(tài),美國主流媒體也便無法再站在原地不動了。但無論如何,美國媒體還會在未來的日子里盡可能地保護華爾街的形象和東家的利益,這是位置決定意識使然,也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使然,更是財團和政府長期的媒體公關策略所結出的“碩果”。
■文/張國慶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專家,著有《話語權:美國為什么總是贏得主動》)
美國媒體忽視草根階層利益
——金燦榮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
“占領華爾街”運動初期美國媒體報道不多,一方面是因為在美國游行較多,加之這次運動的參與者“魚龍混雜”、訴求也是五花八門,所以主流媒體有一些“忽略”;但同時,這也反映了媒體的某種偏好,對下層民眾的訴求不太重視。
應該注意的是:在美國,媒體首先是產業(yè),追求商業(yè)利益;其次,媒體是有色彩的,是要服務于政治利益的,這就決定媒體報道是有選擇性的。“占領華爾街”運動起初在商業(yè)上不太有吸引力,但當其內在新聞價值增加,媒體就有了報道的動力。例如,運動中開始有政治勢力的操作,有種說法是美國民主黨希望把這場運動變成左派的“茶黨”,因為過去幾年里極端右翼的“茶黨”為共和黨造了不少聲勢,民主黨也希望有自己的“草根”運動。
美國媒體不敢得罪自己的廣告主
——匡文波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
美國媒體的商業(yè)化程度是很高的,幾乎所有媒體背后都有大財團的支持。如果仔細研究可以發(fā)現(xiàn),美國媒體罵總統(tǒng)、罵政府司空見慣,卻極少拿某個行業(yè)、某個大企業(yè)開刀。在美國,大企業(yè)、大財團就是媒體的衣食父母,媒體不會去得罪自己的廣告主。它們可以毫不留情地揭發(fā)某個政客的丑聞,但對于某個行業(yè)或公司的丑聞,不到“紙包不住火”的地步,媒體是不會輕易觸碰的。從這個角度去考慮,美國媒體在“占領華爾街”運動初期的相對沉默也就是必然的了。
從另外一個角度說,任何一個國家的媒體,都是維護國家利益的。金融業(yè)在美國是與國防工業(yè)并列的國民經濟命脈。美國媒體很清楚,如果真像游行者所要求的那樣打倒金融業(yè),對美國將是怎樣的打擊。正如在伊拉克戰(zhàn)爭期間,跟隨美軍“嵌入式”采訪的美國記者,發(fā)回的全是一邊倒的新聞。即使后來的事實證明伊拉克并沒有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媒體的報道也是大部分站在政府一邊,鮮有批評言論。
主流媒體意識形態(tài)色彩嚴重
——芭芭拉 曼哈頓維爾學院助教
芭芭拉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她看來,一些主流媒體在這次報道上意識形態(tài)色彩嚴重,都不太中立。比如FOX(美國福克斯廣播公司)報道中引述共和黨人的說法,把這次示威游行定位為“反資本主義”、“反自由市場”,說這次活動完全違背了“自由”、“民主”的美國精神。
芭芭拉注意到,政客們經常把示威者稱之為烏合之眾。但她認為,正如著名經濟學家保羅·克魯格曼說過的,“到底是誰不像崇尚自由民主的美國人了?不是那些在街上示威游行的人,他們只是想讓決策層聽到他們的聲音,真正的極端主義者是那些嘗試壓抑民眾言論的巨富們。”
“在我看來,一些主流媒體初期不太關注這次示威游行的原因是,他們可能是被那些超級富豪,也就是這次示威游行的反對目標所影響的。我并不是說這些富豪故意控制言論,但這是美國當前社會的一系列問題之所在:有錢人能夠得到更多社會權利,而窮人哪怕想把自己的意見表達出去都越來越難。”芭芭拉說。
不少主流媒體被富豪所控制
——安德瑞亞 新學院大學學生
安德瑞亞的專業(yè)是國際關系,他和朋友都曾上街聲援“占領華爾街”運動。他認為事件的爆發(fā)反映出美國社會近年來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窮人的利益越來越不能在政策中體現(xiàn)出來。不少主流媒體被富豪所控制,所以在抗議活動初期,長期忽略這一系列的示威抗議。
安德瑞亞告訴記者,抗議從9月17日就開始了,但直到10月初幾百名示威者在布魯克林橋上被捕,主流媒體才開始關注,可以說隨著這場示威逐漸得到工會等大機構的關注和更多政客的參與,媒體才不得不重視。“我們現(xiàn)在終于能在主流媒體上看到關于示威游行的新聞了,但它們在報道中總是說抗議者漫無目的、沒有效率、缺乏明確的目標。主流媒體所傳播的信息不中立”。
■文/本報記者 馬寧 劉一
特約記者 張巧煜
9月17日是示威游行爆發(fā)的第一天,大約有超過1000名市民在華爾街附近的祖科蒂公園高喊口號。當天并非沒有記者到場,但美國幾家知名的電視網(wǎng)和第二天發(fā)行的重要報紙都沒有報道這場名為“占領華爾街”的示威活動。
在游行的第一周,美國各大主流媒體對待“占領華爾街”運動就如同沒有發(fā)生過,報道十分有限。在接下來的一周,媒體的報道量有所增加,但大多只是零星和膚淺的提及,與游行的規(guī)模并不相稱。而且,這些報道大多帶有偏見,把示威者描繪成一群頭腦發(fā)熱的毛頭小伙兒或者老嬉皮,不成氣候,沒事找事。
■示威者
遭遇主流媒體冷待
皮尤研究中心的新聞調查項目在9月下旬發(fā)布的一項調查,用數(shù)字證明了美國媒體對“占領華爾街”游行活動的“漠視”:在游行的第二周,經濟類報道占了美國全國性媒體報道量的14%,而“占領華爾街”只占所有經濟類報道的12%。
美國潮流電視臺知名主持人歐伯曼(Olbermann)是最早關注“占領華爾街”的媒體人士之一,他認為美國媒體在活動初期關注不足,質疑這樣一場試圖沖擊金融業(yè)的運動為什么沒有得到充分報道。
為了抗議主流媒體的冷待,“占領華爾街”運動的參與者推出了自己的《占領華爾街日報》,每期四版免費發(fā)放。示威者在主流媒體的突破是在第八天(9月24日),也就是游行爆發(fā)后的第二個周六,當天警察用胡椒噴霧攻擊在警戒線內的和平示威者,逮捕示威者的圖片上了當天晚上提前出版的周日《紐約每日新聞》頭版。晚上,有示威者在“推特”上歡呼:“我們上了頭版,謝謝《每日新聞》!”
但面對在網(wǎng)絡上已瘋狂流傳的警察攻擊示威者的圖片和視頻,《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等大報依然保持沉默。直到10月1日,“占領華爾街”才真正作為一條新聞登上《紐約時報》頭版的下半部分。
即使是抗議活動升級擴大后,美國主流媒體的報道仍然“羞羞答答”。10月1日下午,美國紐約700多名“占領華爾街”抗議示威者在穿行布魯克林大橋時因涉嫌阻礙交通被捕。第二天的《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等均沒有報道。
■運動升級后
才有電視媒體現(xiàn)場長篇報道
美國廣播電視媒體的反應并不比印刷媒體快。一向開明的美國國家公共電臺(NPR)直到游行第九天都沒有報道。面對抗議者的投訴,NPR臺長的回應是沒有“新聞價值”,因為“參加人數(shù)有限、沒有名人參與、沒有影響城市運作,也缺乏清楚目的”。
10月,游行進入第三周并蔓延到美國其他城市,美國廣播電視媒體的關注才開始明顯增多,在新聞節(jié)目中進行討論。10月5日,第一次有美國全國性的電視臺MSNBC(微軟全國廣播公司電視頻道)新聞節(jié)目的記者來到曼哈頓下城的游行地點祖科蒂公園做了長篇現(xiàn)場報道。
面對同行們對身邊新聞的無動于衷,MSNBC另一位主持人狄蘭·拉提根(Dylan Ratigan)曾給自己的記者朋友們群發(fā)了郵件,“如果你還沒有去過,我建議你去一次。不僅僅是為了拍攝一些抗議人群的照片,而是實實在在地和這些來自各行各業(yè)、各個年齡和經濟階層的人交談。”
歐伯曼在10月4日晚間的直播節(jié)目中說,“在幾周的時間里,‘占領華爾街’從一小群人在紐約祖科蒂公園的集會發(fā)展到全國性的運動。來自有組織的工會和激進團體的支持在不斷高漲,那些曾被大多數(shù)全國性媒體和《紐約時報》譏笑的抗議者,如今有可能登上美國國會并進而影響大選,成為華爾街金融大鱷們也不得不仔細考量的因素。”
■美國媒體
熱衷報道“他國之亂”
美國媒體對報道“他國之亂”的熱衷與對“占領華爾街”運動報道的低調形成強烈反差。
9月28日,《紐約時報》曾在頭版頭條發(fā)表綜述,以印度、以色列、西班牙、希臘等國的游行示威為主線闡述全球革命浪潮,而“占領華爾街”只是在其中提及了一次。
10月6日的《華盛頓郵報》頭版主圖是希臘警察應對游行的照片,沒有相關“占領華爾街”的報道。10月11日,“占領華爾街”登上了《華盛頓郵報》頭版,但其篇幅和位置都遠不能與占據(jù)頭版頭條的埃及開羅沖突相比。
實際上,財大氣粗的美國媒體集團很多總部就設在紐約,距離游行地點非常近。在局勢動蕩的中東、北非國家,這些媒體集團派出了大量記者跟蹤采訪當?shù)氐挠涡惺就顒印?梢韵胂螅绻愃啤罢碱I華爾街”規(guī)模的運動出現(xiàn)在其他國家,尤其是與美國價值觀不同的國家,美國媒體一定會長篇累牘、不厭其煩地報道。
事實上,“占領華爾街”運動的組織者們正是將其與“中東、北非革命”相提并論。他們明確表示,“跟我們在埃及、希臘、西班牙和冰島的兄弟姐妹一樣,我們計劃使用群眾占領這一革命戰(zhàn)術,恢復美國的民主”。不過,美國的主流媒體似乎并不愿意承認這一點。CNN(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wǎng))在10月3日晚間的一檔節(jié)目中播出了對一名示威者的采訪,主持人語氣中仍帶有明顯的諷刺和挖苦。這名曾在埃及解放廣場采訪的主持人說,“占領華爾街”和解放廣場上的游行根本不具有可比性,“我們這個缺乏熱度”。
曾到游行現(xiàn)場采訪的《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尼克·克里斯托弗(Nick Kristof)則持有不同觀點,他在“推特”上寫道,“兩者很具相似性,社交媒體都發(fā)揮了極大作用,游行者都有狂熱的情緒以及強烈的挫敗感和被剝奪感。”
■文/本報記者 馬寧
報與不報
利益都在那里
“占領華爾街”運動正在走向深入,但耐人尋味的是,美國媒體尤其是主流媒體的介入?yún)s是羞羞答答,十分遲鈍,與其在報道其他國家相似狀況的熱情形成鮮明對比。這其中,有主流媒體對運動缺乏認識、拿不準的原因,更有媒體與財團及政府復雜的關系在里面。
應該說,美國媒體的市場化發(fā)軔于一百年前,而轉折點則出現(xiàn)在上世紀80年代初。由于一些財團意識到媒體所有權集中所帶來的影響力優(yōu)勢和豐厚利潤,媒體產業(yè)出現(xiàn)了一個所有權和利潤所得不斷集中的趨勢,一大批公司加入到了并購的熱烈大合唱中。到1983年,50家大公司便控制了全美大部分的日報、雜志、電視、書籍和動畫圖片的買賣,此后,這一數(shù)目在不斷縮小。如今,6家大公司已經控制了超過90%的美國媒體 ,美國的電視網(wǎng)則被迪斯尼(擁有ABC)、維亞康姆(擁有CBS)、通用(擁有NBC)等幾家大公司瓜分。進入21世紀,各大公司對網(wǎng)絡媒體有了新的認識,又不斷并購了許多新興媒體。
與此同時,大媒體集團對國家內政和外交決策的影響力在逐漸加大。如今,許多地方報紙都是靠大報集團或是美聯(lián)社提供國際新聞。比如紐約時報公司,它的屬下有四個報業(yè)、廣播電視和數(shù)字化媒體集團,僅其中的一個地區(qū)報業(yè)集團就擁有14家地方報紙。而這些報紙的國際新聞主要靠紐約時報公司的新聞社來供稿。美國媒體的聲音,在很大程度上已經成為美國大財團的聲音,換言之,對“占領華爾街”前期運動的冷淡態(tài)度,其實也是大財團的態(tài)度。
由于不斷公司化和集團化,使得美國媒體與企業(yè)精英的意識形態(tài)逐漸接近。由于企業(yè)化程度的不斷增強,媒體變成了它本應該監(jiān)督的企業(yè)結構的一部分。美國的電視網(wǎng)、報紙、雜志和影片公司的經營者與美國的其他公司一樣,其成員也是由屬于社會富有階層的董事會組成的,華爾街各大銀行的代表坐在各大電視網(wǎng)的董事會里控制著信用投資和債務資金的籌措。 不僅如此,許多電臺、電視臺、報紙和出版公司的董事,同時也是銀行、保險公司、大型法律事務所、大學以及各種董事會的合伙人或董事。與媒介公司的董事們密切相連的是強大的企業(yè)組織,而非公共利益團體;是資方而非勞方;是政府建立的思想庫和慈善機構而非相對應的基層部門。
這種接近的直接后果是,媒體的新聞報道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所屬企業(yè)及相關組織的影響,新聞內容也就無法完全逃脫公司的干預。更重要的是,這種干預并不是單獨對于某一個新聞事件報道的干預,而是對于媒體操作方針的干預。
這種看不見的“干預”往往在媒體內部產生連鎖反應。第一個連鎖反應是高級新聞主管們自身也要服從公司董事和老板的統(tǒng)治,因為董事和老板對財政和公司業(yè)務擁有最高權力,有必要時還會對處理新聞的方式和下面各級的雇用及解聘人選實行最后判決。
第二個連鎖反應是編輯和記者變得溫順和“自律”。比較巧妙的是,記者在生產新聞時不會時刻感受到上級的管制,而主編和老板也不會從早到晚進行控制,在他們看來,斷斷續(xù)續(xù)地加以管教已經足矣,他們沒有必要進行無所不在的監(jiān)督,只要偶爾“警示”一下既可。
一般來說,只要新聞工作者產生出一種上級有可能反對某種報道的預感,就足以防止他們采寫或編發(fā)此類稿件了。換言之,對新聞報道的許多限制并不來自正式的新聞檢查,而是來自媒體自身的新聞檢查,來自新聞工作者自己——他們在構思稿件時都要預測稿件會不會受到上級的指責,稿件會不會被“槍斃”。
問題的關鍵是,“這種由預感產生的回避行為不但使得老板的直接干預變得更加不需要,而且使得新聞工作者產生出更大的虛假自治感,這種自治是沒有任何法定權利保證的。” 從某種意義上說,新聞工作者與其他機構的被管理者沒有本質上的區(qū)別,他們一方面要盡力根據(jù)預感不斷做出反應(即使有時候他們意識不到),另一方面還要在表面上保持自身的獨立性和尊嚴。這也正是事情的微妙所在,在“占領華爾街”這樣的運動發(fā)起后,無需接到華爾街的直接指令,美國媒體的許多主編、記者就會自覺地采取冷淡和旁觀的態(tài)度,因為他們預料華爾街的老板們可能并不希望他們轟轟烈烈地報道這些事情。更何況,被反對的,還有他們的很多廣告客戶。
當然,美國媒體還會受到政府的各方面影響,既有信源“斷奶”的威脅,也有白宮成功的媒體公關,還有國家利益的共同牽引。近日美國媒體開始增加報道量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奧巴馬政府已經有所表態(tài),美國主流媒體也便無法再站在原地不動了。但無論如何,美國媒體還會在未來的日子里盡可能地保護華爾街的形象和東家的利益,這是位置決定意識使然,也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使然,更是財團和政府長期的媒體公關策略所結出的“碩果”。
■文/張國慶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專家,著有《話語權:美國為什么總是贏得主動》)
美國媒體忽視草根階層利益
——金燦榮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
“占領華爾街”運動初期美國媒體報道不多,一方面是因為在美國游行較多,加之這次運動的參與者“魚龍混雜”、訴求也是五花八門,所以主流媒體有一些“忽略”;但同時,這也反映了媒體的某種偏好,對下層民眾的訴求不太重視。
應該注意的是:在美國,媒體首先是產業(yè),追求商業(yè)利益;其次,媒體是有色彩的,是要服務于政治利益的,這就決定媒體報道是有選擇性的。“占領華爾街”運動起初在商業(yè)上不太有吸引力,但當其內在新聞價值增加,媒體就有了報道的動力。例如,運動中開始有政治勢力的操作,有種說法是美國民主黨希望把這場運動變成左派的“茶黨”,因為過去幾年里極端右翼的“茶黨”為共和黨造了不少聲勢,民主黨也希望有自己的“草根”運動。
美國媒體不敢得罪自己的廣告主
——匡文波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
美國媒體的商業(yè)化程度是很高的,幾乎所有媒體背后都有大財團的支持。如果仔細研究可以發(fā)現(xiàn),美國媒體罵總統(tǒng)、罵政府司空見慣,卻極少拿某個行業(yè)、某個大企業(yè)開刀。在美國,大企業(yè)、大財團就是媒體的衣食父母,媒體不會去得罪自己的廣告主。它們可以毫不留情地揭發(fā)某個政客的丑聞,但對于某個行業(yè)或公司的丑聞,不到“紙包不住火”的地步,媒體是不會輕易觸碰的。從這個角度去考慮,美國媒體在“占領華爾街”運動初期的相對沉默也就是必然的了。
從另外一個角度說,任何一個國家的媒體,都是維護國家利益的。金融業(yè)在美國是與國防工業(yè)并列的國民經濟命脈。美國媒體很清楚,如果真像游行者所要求的那樣打倒金融業(yè),對美國將是怎樣的打擊。正如在伊拉克戰(zhàn)爭期間,跟隨美軍“嵌入式”采訪的美國記者,發(fā)回的全是一邊倒的新聞。即使后來的事實證明伊拉克并沒有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媒體的報道也是大部分站在政府一邊,鮮有批評言論。
主流媒體意識形態(tài)色彩嚴重
——芭芭拉 曼哈頓維爾學院助教
芭芭拉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她看來,一些主流媒體在這次報道上意識形態(tài)色彩嚴重,都不太中立。比如FOX(美國福克斯廣播公司)報道中引述共和黨人的說法,把這次示威游行定位為“反資本主義”、“反自由市場”,說這次活動完全違背了“自由”、“民主”的美國精神。
芭芭拉注意到,政客們經常把示威者稱之為烏合之眾。但她認為,正如著名經濟學家保羅·克魯格曼說過的,“到底是誰不像崇尚自由民主的美國人了?不是那些在街上示威游行的人,他們只是想讓決策層聽到他們的聲音,真正的極端主義者是那些嘗試壓抑民眾言論的巨富們。”
“在我看來,一些主流媒體初期不太關注這次示威游行的原因是,他們可能是被那些超級富豪,也就是這次示威游行的反對目標所影響的。我并不是說這些富豪故意控制言論,但這是美國當前社會的一系列問題之所在:有錢人能夠得到更多社會權利,而窮人哪怕想把自己的意見表達出去都越來越難。”芭芭拉說。
不少主流媒體被富豪所控制
——安德瑞亞 新學院大學學生
安德瑞亞的專業(yè)是國際關系,他和朋友都曾上街聲援“占領華爾街”運動。他認為事件的爆發(fā)反映出美國社會近年來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窮人的利益越來越不能在政策中體現(xiàn)出來。不少主流媒體被富豪所控制,所以在抗議活動初期,長期忽略這一系列的示威抗議。
安德瑞亞告訴記者,抗議從9月17日就開始了,但直到10月初幾百名示威者在布魯克林橋上被捕,主流媒體才開始關注,可以說隨著這場示威逐漸得到工會等大機構的關注和更多政客的參與,媒體才不得不重視。“我們現(xiàn)在終于能在主流媒體上看到關于示威游行的新聞了,但它們在報道中總是說抗議者漫無目的、沒有效率、缺乏明確的目標。主流媒體所傳播的信息不中立”。
■文/本報記者 馬寧 劉一
特約記者 張巧煜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烏有之鄉(xiāng)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wǎng)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xiāng)
責任編輯:執(zh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