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扎菲指責西方大國要肢解利比亞
卡扎菲派兒子率兵堅守老家 地雷陣迎候反對派
奧巴馬謊話連篇不能相信
“奧巴馬主義”遭遇利比亞困境
戰爭指揮權緣何成“燙手山芋”
卡扎菲指責西方大國要肢解利比亞
人民網 2011年03月29日11:09 來源:國際頻道
人民網3月29日訊(安國章)由于西方大國加大了對利比亞地面部隊的空襲,卡扎菲的部隊被迫西撤,反政府武裝在過去幾天大舉進攻,利比亞東部地區基本被其控制。利比亞政府指出,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大國正在肢解利比亞。
利比亞外交部副部長哈利德28日晚間在接受意大利電視臺記者采訪時說,“聯合國安理會的1973號決議規定保護利比亞人民,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聯軍的行動完全與決議相反,他們的空襲造成了眾多利比亞平民死亡。”他指出,“西方大國的連續轟炸,給反政府武裝攻擊政府軍鋪平了道路,東部地區基本被反政府武裝控制,利比亞已進入大規模內戰。”
哈利德還說,“西方大國一再說他們對利比亞采取軍事行動不是要推翻卡扎菲,而是為了保護利比亞人民,他們言行不一,他們的軍事行動使他們走入了死胡同,推翻不了利比亞現政府就肢解利比亞,使利比亞一分為二,這意味著利比亞長期打內戰,而他們可從中漁利,達到其控制利比亞的目的。”
另據報道,西方大國對利比亞政府軍地面部隊連續空襲后,利比亞反政府武裝先后控制了艾季達比亞、卜雷加、拉斯拉努夫、本杰瓦德等城鎮后,大舉西進,甚至還聲稱占領了卡扎菲的老家蘇爾特,試圖圍困首都的黎波里,但遭到卡扎菲部隊的頑強阻擊。在的黎波里以東210多公里的利比亞第三大城市米蘇拉塔地區,雙方展開了激戰,反政府武裝沒有如愿以償。據路透社報道,反政府武裝發言人阿里28日晚間說,“我們的部隊只控制了米蘇拉塔市部分地區,城市其他區域仍在卡扎菲部隊手中。”報道引用當地人士的話說,“對立雙方已暫時停火,目前比較平靜,城市恢復了公共服務,利比亞政府軍28日下午還組織部分記者進行了參觀。而反政府武裝聲言要在未來48小時完全控制米蘇拉塔,更慘烈的戰斗即將發生。”
卡扎菲派兒子率兵堅守老家 地雷陣迎候反對派
人民網 2011年03月29日11:20 來源: -國際頻道
人民網 3月29日電 (高軼軍)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的兒子薩義德28日率領一個旅的兵力,在自己父親的故鄉蘇爾特頂住了該國反對派的攻擊。從地圖上看,只要攻下蘇爾特,利比亞首都的黎波里東部就會失去重要屏障。因此,雙方對蘇爾特的爭奪將異常激烈。
利比亞反對派表示,如果沒有西方聯軍的猛烈空襲作掩護,他們根本無法在同利比亞政府軍的較量中占到便宜。美國媒體認為,“裝備差和無組織”的反對派武裝仍很難與卡扎菲的軍隊相抗衡。因此,在北約開始空襲利比亞后,當地反對派一改頹勢,正快速向利首都推進。
不過,快速推進的反對派武裝在蘇爾特遭遇了強敵。除了親自督戰的卡扎菲兒子外,當地密布的地雷也讓乘坐普通小卡車的反政府武裝難以前行。目前,利比亞反對派武裝距蘇爾特東部仍有100公里之遙。英國和法國政府乘機反復呼吁卡扎菲支持者早日“棄暗投明”。
一旦突破蘇爾特防線,反對派武裝在西進途中將與占據米蘇拉特的另一股反政府力量會師。現在,利比亞政府軍步兵和坦克也在抓緊圍攻米蘇拉特城,希望能為的黎波里東部增加一道可靠的屏障。此前一度有消息稱,政府軍宣布在米蘇拉特“停火”。
不過,自從卡扎菲開始執政后,他一直在擴建蘇爾特城,當地早已成為利比亞人口眾多的“第二首都”。再加上城中居民多數與卡扎菲同屬一個部族,這也加大了反對派攻城的難度。此外,一旦北約在空襲時“炸死平民”,將讓其空襲是為了“保護平民”的說法成為空談。
美國總統奧巴馬28日在全國電視講話中稱,對利比亞進行空襲不是為了將卡扎菲趕下臺,而是為了保護當地平民免受鎮壓和“屠殺”。他說,西方會采取“非軍事手段”讓卡扎菲走人。北約也多次宣稱,不會為利比亞反對派提供空中支援,但外界普遍認為北約早已成為利比亞反對派的“盟軍”。
比如,美軍現在出動了速度較慢的A-10攻擊機和AC-130“空中炮艦”來對地面目標進行猛烈打擊。在這種情況下,“顧頭顧不了腳”的利比亞政府軍根本沒有還手之力,只能放棄一個個戰略要地,快速從東部向靠近首都的地區收縮防線。
美軍非洲司令部司令哈姆認為,卡扎菲的軍力遠超反對派武裝,具有迅速挽回局勢的能力,多國部隊的空襲是反對派武裝取得一些勝利的主要原因。現在,多國部隊的空襲主要針對卡扎菲的地面部隊。哈姆稱,利比亞政府軍及政府官員中僅有極少數人投奔反對派武裝。
28日,卡塔爾成為繼法國之后,第二個承認利比亞反對派臨時政權為該國合法代表的國家,該國也是第一個承認利比亞反對派的阿拉伯國家。此前,卡塔爾表示,愿意幫助反對派出口石油換取急需的經費。這個海灣小國還同阿聯酋一道參與了在利境內劃定“禁飛區”。
外國網友批美國總統利比亞講話:
奧巴馬謊話連篇不能相信
人民網2011年03月29日11:14 來源:國際頻道
人民網3月29日訊美國東部時間28日晚19時30分(北京時間29日7時30分),奧巴馬發表全國講話稱,美國不能通過尋求武力推翻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而付出與伊拉克戰爭一樣的代價。他的演講引得外國網友紛紛留言,質疑美國在利比亞采取軍事行動是短期行為,指責他對別國內政的干涉。
網友“Able Baker”說:我不明白從什么時候開始,我們可以肆意對一個主權國家連續進行火箭式襲擊,殺害幾百個那個國家的人(即便不是上千人)?另外,為了讓卡扎菲下臺而轟炸利比亞,與為了干掉薩達姆而轟炸伊拉克究竟有何不同?即使政治宣傳的辭令不同,但是軍事行動都是一樣的。
網友“Lone Wolf”說:連上帝都無法改變美國政治和商業中根植的貪婪、腐敗和腐朽,奧巴馬作為美國文化和歷史的產物,你能指望他做出改變嗎?
網友“Rudy Huangeneder”說:奧巴馬的演講等于什么都沒有說。美國現在已經被牽扯進一場內戰,并將因此花費上千億美元,而且很可能最終將派遣地面部隊。奧巴馬在演講中說,在世界上的某些地方美國并沒有“重要的國家利益”,美國不會單方面使用武力推翻別國政府。這是不是意味著,如果我們的石油利益受到威脅,我們就可以對其他國家進行干涉行動;如果一個國家的平民受到威脅但是那里沒有利益,我們就可以置之不理?我覺著這意味著,美國將對石油資源豐富的利比亞采取行動,并且在北約的幌子下繼續攻打利比亞,直到卡扎菲下臺,即使這意味著要屠殺卡扎菲部落的大量平民。
網友“HIGHTLIGHT”說:這場戰爭是一個巨大的錯誤。美國沒有足夠的資本,卻盲目卷了進來試圖扭轉乾坤。
網友"Sally"說:奧巴馬可以為他的所有行為進行辯解,但是我們家沒人相信他。他說了太多謊言和前后矛盾的內容。奧巴馬應該在擔心其他國家之前,先管理好美國。
網友“Steven Pine”說:我非常懷疑美國對利比亞的承諾,我也非常懷疑所謂的“時間限制”。美國總統說這場戰爭是“幾天,而不是幾周”,而蓋茨和希拉里說,“行動可能會延長至幾個月甚至到明年。”我終于懂了,我們正在眼看著美國的行動將升級為一場新的戰爭。
網友“Steve”說:美國的外交政策沒有從過去的錯誤中吸取教訓,沒有一點改變。
“奧巴馬主義”遭遇利比亞困境
參考家園 2011-3-29 13:27:08 來源:《參考消息》
【美國《華盛頓郵報》3月26日文章】題:利比亞困境——空中力量的局限(作者 美國外交學會國防政策問題高級研究員斯蒂芬·比德爾)
利比亞危機帶來了一些人現在稱之為“奧巴馬主義”的東西。它具備三個方面的內容:首先,人道主義的出發點保證了美國軍事行動的合法性;其次,這種軍事行動應該受到嚴格限制,尤其不應該涉及到地面部隊;第三,軍事行動必須是多邊的,其他國家應該在可能的時候分擔責任并占據主導地位。
如果這聽起來很耳熟,也本該如此。這是美國上世紀90年代在波黑和科索沃發動空襲行動時采取的同樣一套理念。實際上,利比亞危機和“奧巴馬主義”的出現標志著一種困境的再度顯現。從蘇聯解體到“9·11”恐怖襲擊事件,這種困境一直主宰著美國的外交政策。美國官員發現難以忽視那些冒犯美國價值觀或威脅美國邊緣利益的海外事件。但他們又不愿意冒風險全力介入加以應對。結果就是推動采用有限的干預方式。空中力量似乎提供了這樣一種方式,而且依靠其他國家來分擔大部分責任使有限干預看起來更加可取。
“9·11”事件改變了華盛頓的中心議題,并且2001年以后,這場爭論很快就被人忘記了,因為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恐怖主義、“基地”組織和平定叛亂等問題成為新的焦點。但是原先的困境沒有得到解決,現在這場爭論以更猛烈地勢頭再度出現了。
問題依然在于,戰爭很少能通過小投資獲得大收益。由于美國是一個擁有一系列高科技武器的超級大國,因此美國人通常以為,他們身處安全距離就可以把自己的意愿強加于挑釁者而只付出有限的犧牲。但是這種不愿認真介入的態度削弱了真正的優勢。事實經常證明,面對性命攸關問題的當地人比遙遠的美國人所期望的更加頑固。在打擊沒有掌握高科技火力但卻意志堅定的敵人時,甚至高科技火力也受到了嚴重限制,因為這些敵人通過近距離暴力控制著地面上的人民。
這一腳本在利比亞再次上演。西方的空中力量可以輕易消滅卡扎菲的空軍并防止他在空曠地帶大規模使用大規模裝甲部隊和火炮。但是一旦卡扎菲的軍隊轉移到人口眾多的地區并采用在平民中作戰的辦法,空中力量的好處就迅速削弱了。
結果很容易演變成一場曠日持久折磨人的僵局。在這種情況下,西方將最終面對“9·11”事件之前出現過的同樣困境。當地面的盟軍請求作戰升級時,西方領導人能讓一場顯然優柔寡斷的空中戰役持續多久?在科索沃,北約曾就是否將作戰升級到地面入侵的問題發生爭論,并且爭論一度使北約處于分裂邊緣。卡扎菲會長時間不屈服嗎?如果是,那該怎么辦?“奧巴馬主義”無法逃避這個基本問題。多國分擔責任不可能將一場僵局變成無痛的勝利。
我們最好習慣這些。利比亞行動或許很快就會首次表明我們重蹈了覆轍,但它不會是最后一次說明這一點的事件。人道主義危機、恐怖分子的避風港、地區性侵略行動和動蕩是現代國際體系中常見的特征。它們在美國外交政策中的顯著性一度因為“9·11”事件的影響而受到掩蓋,但它們正在重新出現。無論是受到了“奧巴馬主義”還是其他同類原則的指引,美國正在回到上世紀90年代的爭論中去。
戰爭指揮權緣何成“燙手山芋”
參考家園 2011-3-29 13:56:41 來源:《參考消息》
【美國《大西洋月刊》網站3月25日文章】題:伊拉克的影子:利比亞戰爭為何仍然群龍無首
自從歐美對利比亞實施空中打擊以來,許多記者都提出了一個大同小異的問題:我們的最終目標究竟是什么?制止利比亞領導人穆阿邁爾·卡扎菲對平民使用暴力?把利比亞分裂為卡扎菲控制的西部和叛軍控制的東部?或者是立即全面結束卡扎菲長達40余年的統治?然而,在西方干預利比亞的問題上,還有另一個重要問題沒有回答,而這個問題的答案或許有助于解釋第一個問題,那就是:由誰來負責?
美國五角大樓官員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反復強調說,美國并不負責此次行動。北約在此問題上也存在內部分歧。阿拉伯聯盟在同意行動數小時之后便反悔,肯定不能負起領導責任。
這種混亂局面的形成似乎有兩個主要原因。首先,在襲擊利比亞的問題上,西方主要大國是出于不同的目的,這就意味著以不同的方式執行不同的任務。
盡管美國官員強調說,美國并不是積極或直接尋求罷黜卡扎菲,然而,正如《紐約時報》最近刊登的新聞分析所說,這似乎正是美國的主要目標。奧巴馬總統本人已經聲明,利比亞的暴君必須下臺。鑒于卡扎菲仍想通過管控不嚴的核材料問題敲詐美國,而且他在2009年便這么做了。而奧巴馬個人積極致力于防止核武器擴散,他很有可能傾向于強行除掉卡扎菲。然而,正如《外交政策》期刊的喬希·羅金所說,奧巴馬最終是被白宮內部支持軍事干預的自由派人士說服的,他們認為應當借此機會“重新調整美國在中東地區的外交政策,使其更加注重民主和人權”。奧巴馬2009年在開羅演講時所做的承諾,由該政府在埃及騷亂后期給予示威者關鍵支持的形式兌現了一半,而另一半如今則以巡航導彈的形式兌現。
法國的積極參與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法國渴望彌補過去對阿拉伯地區所犯下的原罪。法國總統薩科齊對突尼斯獨裁者本·阿里的支持是堅定、長期且一貫的,直到后者被民眾示威活動所推翻。如今,薩科齊正試圖讓人們想起18、19世紀的法國,當時法國的革命理念推動了民主和自由的傳播。
意大利對利比亞的擔憂則要急迫得多。作為距利比亞、突尼斯和埃及最近的歐洲國家,意大利消耗了利比亞32%的石油產量,而且北非與歐洲其他國家的大部分貿易都要經由意大利。此次中東動蕩嚴重干擾到石油貿易和海上貿易活動。不對利比亞進行干預或許最符合意大利的經濟利益,意大利希望卡扎菲迅速擊敗叛軍,恢復石油生產。因此在圍繞干預利比亞的早期談判中,意大利愿意拖后腿。然而,假如戰爭不可避免,那么大刀闊斧地結束戰爭便是最符合意大利利益的。
在由誰領導利比亞戰爭的問題上,造成目前這種混亂局面的第二個原因可能是,沒有哪個西方大國希望在一個麻煩不斷、錯綜復雜的穆斯林國家領導一場第三世界國際戰爭。大家都只想發揮輔助作用,沒人想出頭,這導致外國的干預行動群龍無首。奧巴馬在開羅的演講批評了伊拉克戰爭,承諾美國將尋求推動阿拉伯國家實現民主,這就使美國處在一個尷尬的位置:既希望推翻卡扎菲,但又不愿意公開領導推翻卡扎菲所必需的軍事行動。薩科齊希望法國在利比亞扮演主角,但又擔心一旦干預行動久拖不決,法國可能會再次被視為殖民國家。意大利也有同樣的擔憂。
西方國家之所以不愿領導干預行動,最主要的原因或許在于,領導干預行動就意味著領導反對卡扎菲的戰爭。而要想打贏這場戰爭,就必須要讓利比亞人民來領導。沒有外來干涉、有群眾基礎并且是在當地土生土長的革命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假如由外界領導,革命就變成了政權更迭,這種事情美國已經嘗試過幾次,從1953年中情局策劃的伊朗政變到2003年入侵伊拉克都是如此,通常得到的都是災難性的后果。因此西方大國希望在利比亞叛軍推翻卡扎菲的過程中扮演支援角色,而不是領導角色。然而,叛軍的領導層支離破碎、一團亂麻。西方聯軍目前不知道與利比亞叛軍的哪方面協調,即便明確知道,這樣的當局究竟能否指揮得了多國空軍和海軍目前仍是未知數。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執中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