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須諱言“私有化乃是利比亞動亂深層次原因”
筆者曾對利比亞局勢做出結論,私有化乃是利比亞動亂深層次原因。然而國內有人不喜歡這個結論,并質疑這個結論。實際上,這個結論不是筆者做出的,也不是猜想的。須知,世界上沒有理想狀態的私有化,私有化不可能是平均、平等、平衡的,恰恰是偏向型的。在當代世界,任何私有化都是按照權力進行的分配,因此認為貪污腐敗是利比亞動亂的原因,只對了一半。任何國家都存在著一定程度上的腐敗,問題在于腐敗如果失去了制約,成為按照權力進行的偏向性資源配置,那么這種貪污腐敗就從單純對公共資源的竊取變成了對公共資源竊取的合法化。國內研究利比亞問題的人須知這個重大區別,也就是說:
貪污腐敗是非法的對公共資源的占據;
精英階層推動的私有化是力圖將精英利用權力等資源對公共資源的占有合法化;
這個區別的重點在于法的意義,即追求合法性,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顏色革命的換裝”。利比亞反對派中一部分民眾的恰恰把問題的實質混淆了,恰恰是私有化導致了當地物價上漲,兩極分化,而腐敗正好使私有化成了精英的獨角戲。
我們需要知道的是,國內一部分人把利比亞問題一再地歸結為民主問題,正是為了對中國政府施加壓力,這是利比亞對他們的意義所在。這樣做無疑是別有用心的。而如果我們不知道私有化正是利比亞問題的實質所在,那么很容易被誤導。
這樣的話,問題的實質就蛻變成了這樣一個實質性問題:
我們認為是私有化導致了權力腐敗走向資本、權力、文化的三重腐敗;而利比亞反對派的西方盟友和中國國內盟友所追求的,卻是在西方民主基礎上的私有化。無論它是權貴的私有化,還是資本的私有化,它都是私有化。可能這里面的問題在于,反對派中的部落利益者、西化派、憤青派魚龍混雜,目前因為一個推翻卡扎菲的目標而聯合了起來,但是事實上,這個聯合恰如“二月革命”。西化派利用民眾對私有化中分配的不均而把矛頭對準權貴階層,但是他們試圖實行的,是更為骯臟的私有化。民眾在開始被愚弄,后來會發現他們陷入一場更大的愚弄中。
下面的文章均有正式的來源,這是中國國內的學者目前研究的現狀。筆者認為尊重這些研究成果,乃是我們的思維不被個別媒體所誤導,而是從事實出發經得起考驗的結論。
一、 利比亞私有化的進程
這篇文章來源于商務部的研究成果,其中對利比亞私有化進程的描述,完全符合事實的。文章名為《利比亞私有化進程對中利合作影響》、《石油行業將成為利比亞私有化進程的主要領域》。
1969年,利比亞現任領導人卡扎菲上臺后,推行計劃經濟政策,興建了眾多國營工礦企業和公司,生產、銷售、原料供應、進出口貿易等都由國家一手包辦,并且禁止私人經商。到1986年后,這種計劃經濟體制的弊端日益明顯,而且嚴重阻礙了利比亞國民經濟的發展。1987年,利比亞開始允許私營經濟有限度的參與經營活動。1988年“洛克比”空難發生后,國際社會對利實施全面制裁,利比亞經濟從此遭受嚴重打擊。為擺脫困境,發展國民經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利從1997年起,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經濟改革措施,其中就有國營企業股份化、私有化政策。
利比亞首次提出國營企業股份化、私有化政策是在2003年4月,同年6月,利革命領導人卡扎菲在利比亞總人大會議上發表講話,批評國營企業效率低下、浪費國家資源,并說國營企業已經“死亡”,并提出當前經濟改革的目標和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務是實行私有化。卡稱他實行私有化的新經濟政策為“人民資本主義”,這樣才能使財富成為利比亞社會的,而不再是政府的。他還鼓勵外商來利興建合資企業或獨資企業,并指示對利比亞的石油、銀行、機場和國有公司進行股份化改造。與此同時,利總人大推舉主張改革的加尼姆擔任總理,負責執行利經濟改革和開放政策。
隨著聯合國宣布解除長達11年的經濟制裁,利政府決定對本國石油、銀行等經濟領域進行改革。2003年9月,加尼姆表示利比亞將向外國公司開放,特別是石油領域。當月,利比亞總人委通過了給民營企業提供貸款、免除稅收、支持國營企業民營化等方面的19項決定,主要內容包括:
1、國有企業原先所承擔社會義務、債權債務關系等改由“支持國內生產基金”承擔,由它負責協商處理債務、稅收、電費等事宜。
2、降低對轉型企業進口生產必需品的進口關稅和免除部分出口型公司產品出口關稅、原材料進口和配件進口關稅。
3、降低生產稅,提高進口產品消費稅以支持國內生產,提高國內企業參與競爭的能力。對在該計劃之列的經濟單位,免征其自轉型經營之日起五年內的生產稅、所得稅、生產設備、配件及其他經營必需品的進口關稅。
4、企業可根據生產成本和適當的利潤比例,對產品進行自主定價和自主銷售。
5、企業轉型后,各伙伴之間的關系將按其基本章程規定,組建董事會,按企業管理制度管理和經營。
2003年11月23日 ,利比亞正式宣布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革計劃:(1)對除石油企業外的361家國有企業(占國有企業總數的一半以上)進行股份制改革或變賣,將其中261家企業變為私營企業。(2)利公民和外商享有同等權利,可以以投資入股、買斷或其它方式參與投資合作。對于這些轉型的股份制合作企業或私人獨資企業,利政府將給予5年免稅的優惠待遇,使企業與政府脫鉤,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經濟實體。加尼姆在當晚的新聞發布會上宣布:利比亞已制定了國有企業大規模股份制改革計劃,其目的是通過擴大產權基礎、吸引外資參股經營,盤活這些國營企業,建立多種所有制成分并存的經濟發展模式,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發展國民經濟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此外,加尼姆還宣布,利比亞在 2004年1月1日 至 2008年12月31日 期間,將對包括鋼鐵、石化、紡織、交通、國營農場及其他公共服務領域的361家國有企業分三個階段進行股份制改革。
第一個階段, 2004年1月1日 至 2005年12月31日 ,對其中的261家國有經濟單位的進行股份改革,將其財產及人員將向民營企業轉移,這些企業主要包括:145家生產性企業如冰箱廠、肥皂廠、塑料廠、海綿廠、鋁制品廠、自行車廠、冶煉廠、水泥廠、電子元件廠、海運公司、交通公司、制鞋廠、家具廠、食品廠、飼料廠等;21個農業單位,如苗圃、暖房等;71家生物資源領域企業,如奶及奶制品廠、禽孵化廠、種牛場、禽蛋生產場等;16家海洋資源經濟單位,如漁業養殖、孵化、罐裝和遠洋捕撈船等。
第二個階段, 2004年6月1日 至 2007年6月30日 ,將具有活力的經營活動交由民營企業或外資企業經營,主要包括:工業領域的41個經濟單位如各類氣體生產廠、繃帶廠、藥用棉廠、紡織品生產廠、家具、玻璃、輪胎、黃金生產、制熱設備、電線電纜、管材、食品加工廠、面粉廠、卷煙廠、水泥廠、建材廠和拖拉機廠等;4個農業項目;水產冷庫等。此外,鋼鐵公司也轉由民營企業經營。
第三個階段, 2001年1月1日 至 2008年12月31日 ,完成對54個國家大型經濟單位和18個大型工業生產單位(如鋼鐵公司、水泥廠、面粉廠、飼料廠、建材廠和石化廠)、24家農業領域的經濟單位(如苗圃)、11個畜牧生產項目(如種牛場、養雞場和水產養殖場)的股份制改革,這些項目將在第一階段與外國投資公司共同經營,然后將其國有股份向民營企業和個人出售,使之成為民營企業和外國投資公司共同經營的企業。
盡管利政府決心對本國經濟進行改革,并宣布了一系列關于私有制改革的計劃和決定,但是實際過程卻相對緩慢。直到2005年,利國有企業私有化的進程才有所加快,政府對處于私有化、股份化名錄中的項目才開始進行審批并對外招商。
2005年2月,利國有資產總機構完成11家國有企業的轉制簽約,這批企業總資產約為1445萬利第,生產者1558名,股東609名。至此,利已有59家國有企業完成轉制。
2005年7月,利政府宣布對撒哈拉和瓦哈兩家國有銀行的股份進行出售。截至到2006年3月,撒哈拉銀行的股份已出售37%,但瓦哈銀行的私有制改革尚未開始,利央行正在對其資產進行評估。此外,利比亞發布關于將國有銀行向股份制銀行轉化的新法律,規定任何具有利比亞國籍的個人、私企和外國公司都可以參股。
2005年11月,利比亞總人委通過了關于出售57家公司和合并17家公司的4個決定,這才標志著利經濟私有化進程的真正開始,這4個決定如下:
(1)關于解散24個國有公司和公共部門的174號決定。
(2)關于解散利比亞境內33個大型企業的176號決定。
(3)關于成立一個建筑總公司的172號決定,該公司由12個分公司組成,總部位于班加西,負責實施各種住房項目、承包工程、裝修、維修工程和原材料供應等。
(4)關于在班加西成立一個公共事務和服務公司的199號決定,該公司負責管理和維護供水設施、污水排放設施、公園、旅游景點等公共設施,并負責街道和廣場的清掃工作。根據決定各條款的規定,該公司的職責范圍僅限于班加西省,由班加西境內各相關企業合并而成。
2006年3月,利經貿與投資部長塔伊布.薩菲在上任后的第一次記者招待會上表示,利比亞將通過建立股票、證券市場繼續執行公有部門的私有化進程。利農工商總會主席也表示,利比亞的經濟體制不是建立在公有制部門的基礎上的,而是建立在個人自由從事經濟活動和自由支配個人資金的基礎上的。但私有化對利比亞人來說還是一個新東西,需要進一步強調擴大金融市場的必要性和加大對項目投資益處的宣傳。
為加快中、小企業股權轉讓速度和簡化轉讓手續,利股權轉讓最高委員會與今年5月召開專門會議,對149家國有經濟實體的股權轉讓計劃進行跟蹤和研究。截至今年5月,149家國有企業中的67家已完成股份改造,共有股東67381名。目前,利相關部門正在就利比亞水泥廠、米蘇拉塔肥皂廠、薩瓦尼建材集團等國有企業的固定資產進行評估。
2010年01月13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網站文章:“石油行業將成為利比亞私有化進程的主要領域”:日前,利比亞總人委新任秘書(總理)蘇克里加尼姆在巴黎接受歐佩克新聞處采訪時說,利比亞石油行業將成為今后幾年利比亞私有化進程的主要領域。石油行業是利比亞的支柱產業,今后幾年私有化進程并不意味著立即進行,而是在更大程度上向外國投資開放對石油產業的投資,同時要求利比亞公司通過交易所交易逐步增加股份。利比亞提出在2002年至2006年投資350億美元的宏偉計劃,新一屆總人委決心在經濟領域引入自由競爭機制,鼓勵國營和私有行業參與利比亞的投資與發展。他希望國內資本和外國資本能提供30%--40%的投資,投向石油業和工業領域。
二、私有化的結果導致利比亞動亂,但是深層次原因是私有化
以下文章摘錄自摘自《三聯生活周刊》2011年第10期總第621期,作者:徐菁菁,原題:《誰在反對卡扎菲》,從文章可以看出,利比亞的私有化改革嚴重損害了普通大眾的利益,是民眾失業的一大原因。
2000年后,卡扎菲曾多次提出要改革利比亞,以“適應21世紀的變化”。以改革派自居的其子塞義夫·卡扎菲開始走向前臺。塞義夫接受西方教育,在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獲得了博士學位,熱衷于討論開放國家、實現經濟現代化。他游說西方,討論民主、公民社會、透明度和法制。在2004年接受《紐約時報》采訪時,塞義夫甚至稱:“民主是方向,我們必須在中東地區做出表率,而不能落后。因為這是世界發展的方向。”帕格特告訴本刊記者,為贏得國內年輕人的擁護,賽義夫設立了國家青年日,并把自己定位成人權衛士和人民捍衛者,“他將那些中飽私囊的尸位素餐者稱作‘肥貓’,撥動了許多利比亞人的心弦”。
在經濟上,利比亞開始允許一些公司私人化,但這一舉措并不成功,許多私有化企業并沒能生存下來。“一些人抱怨這些企業雇員在公司破產后面臨失業,同時也得不到任何賠償。”帕格特說。私有化改革的艱難也使利比亞對公共部門的改革舉步維艱。“利比亞一直在聲稱希望將國有部門的雇員人數控制在80萬人以內,這幾年,利比亞將大概50萬原國有部門雇員轉移到國家資格認證中心和職業培訓中心,希望他們能轉行進入私有部門。”
在銀行業,私有化改革也是大步推進。2005年,利比亞通過新的銀行法,允許外資銀行在利比亞開設分行和辦事處。3個月后,賽義夫宣布將重組和私有化5家國有銀行,并允許外國銀行購買其中兩家的股份。此外,利比亞還大規模投資基礎建設,改善投資環境。
改革令外國投資者感到滿意。2009年,利比亞得到了標準普爾公司信貸評級部門的贊許,兩個月后,又得到了惠譽國際評級的認可。盡管在過去10年中,卡扎菲依然在各種公開場合發表激烈言論,并以各種驚世駭俗的行為給美國和西方制造難堪,但這已不是利比亞與西方間的障礙。2010年2月,針對瑞士通過全民公決禁止在其境內建設清真寺尖塔的事件,卡扎菲呼吁對“背信棄義”的瑞士發動圣戰。隨后,白宮發言人克勞利發表講話指責卡扎菲,利比亞石油公司主席加尼姆就召見了在利比亞從事石油業務的美國各石油公司負責人,正式向他們宣讀了一份抗議聲明。聲明說,美國政府發言人極“不負責任”的講話,必將對美國在利比亞的石油利益帶來嚴重負面影響。白宮發言人克勞利不久就發表了道歉聲明:“我知道我的意見被理解為對總統(卡扎菲)的侮辱。我的評論不代表美國政策。如果我的話被這樣理解,請接受我的道歉。”
但“普通利比亞人并沒有從經濟改革中得到好處”。“雖然個人從事商業活動的限制少了,但絕大多數受益者依然是有權有勢的精英。普通人仍然需要通過和權勢階級掛鉤來獲得利益。雖然國家制定了許多惠民政策,比如無息貸款、廉價房屋等等,但這些項目往往成了腐敗者的掠奪品。公眾的憤怒情緒已經持續很久,人們首先對社會經濟狀況不滿,因為石油收入沒有降臨到每一個人身上。”帕格特說。
在過去10年中,卡扎菲成功地逐步消除了西方對他的敵意,但卻沒能解決國內勢力的分裂。賽義夫·卡扎菲 2月21日 在官方電視上露面時說:利比亞正在陷入一場內戰。在許多觀察家看來,賽義夫的話并不是危言聳聽。
“與埃及不同,利比亞現在的動亂不是由年輕知識分子或者勞工階級領導的,這是一場部落的革命。”《全球化:全球化世界如何消解于流體戰爭》一書的作者佩普·埃斯科巴告訴本刊記者,“盡管這場動亂的參與者混合著各種各樣的普通利比亞人、失業的受過教育的年輕人、城市中產階級以及軍隊與安全系統中的叛離者,但他們背后的力量都是部落。”
關于類似的文章,在中國國內一些學術刊物上都是輕而易舉可以獲得的。但是相當數量的學術文章,都把利比亞的私有化稱為“現代化轉型”,帶有贊揚的口氣。而問題的實質在于,在中國國內的西化分子竭盡全力要證明利比亞是獨裁和“民主”之爭時,其中關鍵的私有化主導權之爭被掩蓋了。
利比亞的問題,正是私有化的收益權之爭以及誰是私有化收割者的爭奪。筆者認為,這是對中國最為嚴厲的警告:私有化在偏向型的政治、經濟、文化全面腐敗配合下,必然會演變為一場精英全面的社會掠奪,最后在西化分子配合下,同時西方軍事干預下,成為一種災難性的歷史進程。
很多人認為我們支持卡扎菲,乃是不清楚利比亞的國內局勢。但是正如筆者的一篇文章所說:因為支持卡扎菲對遏制美國有利,美國霸權的成功經驗之一,就是不以意識形態為唯一的判斷標準,而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在冷戰遏制蘇聯,在今天遏制中國,而不論這個政權是民主,還是獨裁。中國之所以和一些獨裁國家來往,也絕對不因為我們“就是”獨裁國家,而是因為我們不以意識形態劃界。這是向美國學習的結果,美國絕對不會因為國際輿論說南越吳庭艷、國黨蔣中正專制就放棄對他們的支持,因為美國決策者始終頭腦清楚:居于首位的,始終是現實的國家利益。
而且,對于一個專心民生問題,專注于解決國內矛盾的政府來說,利比亞是否獨裁,關我鳥事。其實,西方也是這樣想的,而獨裁只不過是干涉的借口。哪里有真正關心利比亞民眾福祉的西方人道主義政府呢?中國國內的很多人不是不明白這個道理,而是裝糊涂,目的就是指鹿為馬,指桑罵槐,為帶路黨的MOLIHUA革命的行為和帶路邏輯辯白。
(2011.3.25札記)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