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4日 ,突尼斯人民走上街頭,爆發大規模示威游行,突尼斯總統本·阿里在宣布該國進入全國緊急狀態之后即拖家帶口、卷金攜銀逃亡沙特阿拉伯。革命的怒潮旋即席卷突尼斯、埃及和巴林,繼續在中東北非的阿拉伯世界“滾雪球”。也門、阿爾及利亞、伊拉克等國的示威此起彼伏,連一直聲稱支持伊斯蘭革命的伊朗也引火燒身,數百名示威者走上德黑蘭街頭,與警方爆發沖突。
這一波革命浪潮主要發生在非洲、中東等伊斯蘭國家,有兩個顯著特點。一是反對帝國主義的新殖民主義政策和新自由主義經濟理論思潮,反腐肅奸,爭取社會的公平正義和人民的民主權利。二是都發生在深受新殖民主義政策和新自由主義經濟理論思潮危害的發展中國家。這兩種顯著特征所發出的一個明確信號:這僅僅是發展中國家爆發革命浪潮的開端,更大的革命風潮正在醞釀形成。因為受到帝國主義的新殖民主義政策和資本主義新自由主義經濟理論思潮危害最深重的,是被稱為“世界的新興經濟體”,即所謂的“金磚四國”中國、俄羅斯、印度和巴西。
以中、俄、印、巴為代表的新興大國中,中國借鑒吸取了資本主義的“文明成果”,俄、印、巴則全面實行了資本主義制度。這些新興經濟體都不同程度地正在經歷通貨膨脹,政府腐敗、貧富兩極分化、社會矛盾積聚的嚴重危機。但是中、俄、印、巴與美日歐等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政治經濟狀況存在本質的區別,這個區別就在于新興大國沒有經歷過掠奪殖民地的過程,也沒有推行新殖民主義的經驗和發展空間。而且中、印、巴等國家還曾經是西方列強的殖民地、半殖民地。這些國家經濟快速發展的本身就是對新殖民主義勢力的消弱,這是發展中大國維護本身利益的必然結果,也是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產生“文明沖突”,發生嚴重矛盾的主要原因。在這個發生矛盾沖突的過程中,印度、巴西等借助美國打壓中國的機會,夢想著與美帝國主義建立統一陣線,在貿易保護主義,逼迫人民幣升值等問題上將所有矛頭都對準中國,圍攻中國,從而為自身爭取更為有利的發展空間。但客觀規律告訴我們,只要俄、印、巴等國不甘愿被奴役,不愿做新殖民主義的附庸國,那么他們也必將面臨和中國一樣的困境,成為美帝國主義及其盟友的攻擊目標,成為被“顏色革命”、“鮮花革命”顛覆的對象。
“溫故而知新”。要想真正了解這波發展中國家革命浪潮的走向、波及范圍和結局,就有必要回過頭來看看在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發生在發展中國家的革命風暴。當時,受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巨大影響,在發展中國家聚集的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興起了廣泛的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運動。在這場民族解放運動中,相對貧窮落后的非洲首先起來革命。埃及人民發起了要求廢除英埃條約并收回蘇伊士運河的斗爭;突尼斯、阿爾及利亞、摩洛哥人民組織了反對法國殖民統治爭取民族獨立的斗爭;西非人民提出了實行政治、經濟和社會解放的口號;南部非洲反對種族主義的黑暗統治。在那次革命浪潮中,以毛澤東為領袖的人民中國堅決支持非洲人民的正義斗爭。在萬隆會議上,中國代表團團長周恩來在會上明確指出:中國人民完全同情和充分支持阿爾及利亞、摩洛哥和突尼斯人民為自決和獨立的斗爭;支持埃及人民為收復蘇伊士運河主權的斗爭;主張世界各族人民都享有民族自決的權利,主張各族人民不分種族和膚色都享有基本人權。正是有了發展中國家的“帶頭大哥”中國的堅定支持,極大地鼓舞了非洲的民族解放運動。在1956年至1960年的五年間,先后有蘇丹、摩洛哥、突尼斯、幾內亞、喀麥隆、多哥、馬達加斯加、剛果(金)、索馬里、塞內加爾、貝寧、尼日爾、尼日利亞和毛里塔尼亞等20多個國家實現了民族解放和國家獨立。亞洲、拉丁美洲的民族解放運動也是風起云涌,勢不可擋。那一次革命浪潮的結果,使非洲大陸基本擺脫了帝國主義的殖民統治,獲得了自主、自我發展的權利。亞洲、拉丁美洲的民族解放運動也是風起云涌,到了1980年,全世界新獨立的國家達到90個,標志著殖民主義時代在世界范圍內的終結。
但是,那次革命浪潮不是民主革命,也不是要求人民當家做主的社會主義革命。在爭取到民族解放和合民族獨立的權利之后,盡管民族矛盾緩解,但階級矛盾并沒有解決。在世界范圍內,廣大發展中國家在政治上、經濟上依然處于被奴役、被剝削、被壓迫的地位。在這些國家里,廣大無產階級在政治上、經濟上也依然處于被奴役、被剝削、被壓迫的地位。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基本穩定期,各種矛盾在不斷深化和激化,突出的是社會財富分配的嚴重不均,由少數權貴和精英控制社會財富并向資本主義列強輸血的局面不可持續。帝國主義老殖民主義的終結,在某種程度上催生了新殖民主義。二戰前,英、法、德、比、俄、美、日等帝國主義國家將世界完全瓜分,成為它們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二戰之后,美國開始領導資本主義陣營,并最終迫使蘇聯解體,世界社會主義陣營瓦解。美國挾“冷戰”勝利之威,使世界單極化趨勢更加明確,試圖控制和掠奪發展中國家的新殖民主義達到了高峰。新殖民主義國家把中國、俄羅斯、印度、巴西等發展中國家作為首先要控制的“獵物”,美日歐聯盟更是把新興經濟體作為掠奪目標。而綜觀發展中國家的現實狀況,都帶有明顯的新殖民主義特征:一是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上培養西方資本主義代理人,不斷制造國家之間和民族之間的矛盾,以達到控制新興國家的目的。不斷傳播西方意識形態,進行心理攻擊、思想滲透和文化侵略,并隨著網絡科技的發展而達到高峰。二是通過各種帶有附加條件的“經濟援助”“軍事援助”等,獲取進入新興市場的各種特權,用所謂“世界頂尖投資公司”的金融滲透大肆進行新殖民主義擴張。通過跨國公司直接投資,占領新興市場,獲取高額利潤。三是廉價購買發展中國家原材料和初級產品,進行不等價交換;利用所謂的知識產權保護進行技術壟斷,對新興國家實行技術封鎖或敲詐。四是進行軍事威懾、建立軍事基地或進行軍事占領。
由于資本主義世界難以自愈的周期性經濟危機,給了世界其它新興大國加快發展的戰略機遇。也正是新興大國的迅速崛起促使美日歐同盟強力推行新殖民主義,抓緊對新興大國進行控制與掠奪。在這控制與反控制,掠奪與反掠奪的斗爭中,中、俄、印、巴等就必然成為美國及其盟友的對手。中國相對其它新興經濟體而言,發展速度最快,國際地位日漸提高,美日歐就感到難以控制中國,新殖民主義就無法在中國進一步推行,中美之間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就會激化,這是一個必然的過程。這個過程存在于中國,也同樣存在于其他發展中國家,從這個角度上來看,美國未來所面對的矛盾會更加廣泛和突出。一旦新殖民主義受到阻遏,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掠奪財富的能力就會減弱,內部就會爆發出各種矛盾和問題。為轉移這些內部問題,它們就會不斷在外部制造動蕩,轉嫁內部債務問題乃至政治矛盾。其中,美國從戰略上包圍中國,制造中國與周邊地區的矛盾,介入中國的民族事物和領土主權問題,就是一個典型的事例。他們不甘心所推行的新殖民主義經濟戰略受到遏制,通過轉嫁經濟危機,策劃石油戰爭、糧食戰爭、貨幣戰爭對新興經濟體國家進行大規模的經濟掠奪,制造輸入性通貨膨脹來引發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動蕩、物價飛漲,進而引起民怨沸騰,再通過網絡媒體等手段讓人們遷怒于社會不公、貧富兩極分化,貪污腐敗、巧取豪奪等問題,引發社會動蕩。
這一次革命浪潮起于突尼斯和埃及,最突出的爆發點和訴求就是“民生”和“民主”權利,包括平等的生存權利、平等的經濟權利和平等的政治權利。都與底層民眾收入微薄、物價高漲,飽受外國列強的經濟剝削和壓迫,無法忍受當權者的腐敗,官商合謀欺壓國內民眾有直接的關系。其中埃及示威者打出的口號就是“為了終結貧窮、腐敗、失業和折磨,拼了”。進一步表明這一次革命浪潮的實質就是民族矛盾、階級斗爭的大爆發。它是資本主義私有化剝削制度埋下的禍根,是經濟自由化、市場化、全球化釀下的苦果。這一場波及世界的革命浪潮洶涌澎湃,不可阻擋。它的最終結果將產生兩種完全不同的世界格局:形成單極化世界,美日歐新殖民主義用石油戰爭、糧食戰爭、貨幣戰爭將世界重新瓜分完畢,“普世價值”統一世界;中、俄等世界大國強勢崛起,形成多極化世界,民主、自由、平等的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有計劃的市場經濟的社會主義將成為新的世界潮流。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