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經常宣稱遭遇黑客襲擊,面臨網絡戰的威脅,但一個無可爭議的事實卻是,在網絡戰場中,美國顯然是絕對的霸主(因為美國是因特網的發源地)。它不僅掌控著網絡世界的管理權,也是黑客的大本營;它不僅是世界上第一個引入網絡戰概念的國家,也是第一個將其應用于實戰的國家。
如果說美國是冷戰后唯一的超級大國,那么,在網絡世界它就是“超超級大國”。為鞏固和擴大自己的霸主地位,美國正在將觸角伸向網絡世界的各個角落,只不過,它經常打著“維護網絡信息自由”等等好聽的旗號。
美國掌握網絡世界生殺大權
全球10多億網民很少有人知道,從他們打開電腦的那一刻起,從電腦的英特爾芯片到微軟操作系統,從思科的路由器到ICANN(互聯網名稱與數字地址分配機構)的域名管理系統,互聯網產業鏈上每個關鍵環節,基本上都由美國公司主宰。在中國信息安全專家李飛看來,“在互聯網王國里,美國是絕對的霸主”。
網絡系統的核心是它的根服務器,盡管現在網絡很發達,但實際上支撐這個互聯網運轉的根服務器的數量仍相當有限。現在全世界一共有13個根服務器,其中一個是主根服務器,12臺副根服務器。主根服務器設在美國,12臺副根服務器當中9個設在美國,一臺在英國,一臺在瑞典,一臺在日本。這些根服務器的管理者都是由美國政府授權的互聯網域名與號碼分配機構(ICANN),該機構負責全球互聯網各根服務器、域名體系和IP地址的管理。
雖然ICANN自稱是非贏利性的私營公司,卻是由美國商務部授權的,這就意味著美國商務部有權隨時否決ICANN的管理權。從技術上講,一旦某個國家的后綴從根服務器中被封住或刪除,這個國家便在互聯網世界中消失。因此,可以說,美國手里握著互聯網的生殺大權。
伊拉克戰爭期間,在美國政府的授意下,“.iq”(伊拉克頂級域名,相當于中文網址后綴的.cn)的申請和解析工作被終止,所有網址以“.iq”為后綴的網站全部從互聯網蒸發,伊拉克這個活生生的國家竟然被美國在虛擬世界里“消滅”了。
2004年4月,由于在頂級域名管理權問題上發生分歧。“.ly”(利比亞頂級域名)癱瘓,利比亞在互聯網上消失了三天。
“‘臉譜’、‘推特’都是外交工具”
美國谷歌這樣的網絡業巨頭,本身在行業內就具有壟斷性,與美國政府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美國硅谷一位從業多年的人員曾在《華盛頓郵報》上公開稱,硅谷的真正老板就是“白宮、五角大樓和國會山里面的人”,每次美國政治選舉,這些企業都是大撒金錢,在謀求政府幫助的同時,“也成為美國政府一個特殊的部門”。
美國一家網絡公司的總裁杰生•利伯曼近日發表了一篇文章,題目就是“‘臉譜’(Facebook)、‘推特’(Twitter)和YouTube都是外交工具”。 由于掌握核心技術,在信息技術研發和信息產品制造過程中,美國有關企業就根據政府意圖事先做好了日后對全球進行信息控制和制裁的準備。
早在2002年,英國媒體披露了一份美國中央情報局的網絡間諜計劃。報道稱,中情局尋求進入全世界各大公司、銀行以及政府機構電腦系統搜集信息的能力。為掩人耳目,中情局成立了一家高科技公司,以民間身份為幌子與硅谷高科技公司合作開發能夠從互聯網上獲取任何內容的間諜軟件。間諜軟件和其他軟件捆綁在一起,當用戶安裝實用軟件時,也會無意中自動安裝間諜軟件。
《紐約時報》發表文章稱,社交網站這種21世紀的“新寵”在格魯吉亞、埃及、冰島的抗議示威活動中都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2009年4月,摩爾多瓦發生的一場未遂“顏色革命”因有“推特”網(Twitter)的參與鼓動,而被稱為“Twitter”革命。
2009年6月,伊朗總統大選后局勢一度動蕩不穩。伊朗反對派利用“推特”等社交網站傳送不實信息、發泄不滿、串聯示威,而美國政府也認為找到了對付伊朗的有效工具。當年6月15日,當“推特”打算按計劃進行系統維護時,白宮竟下令要其推遲維護時間:“伊朗正處于決定時刻,‘推特’顯然在其中發揮重要作用,你們可以讓它繼續工作嗎?”看到網站成為美國政府的“政治工具”,“推特”老板興奮不已。
1月21日,希拉里發表演講稱,要讓互聯網信息自由地流動。就在希拉里大講互聯網信息自由流動之際,美國駐各國大使館紛紛舉行“座談會”討論。
封殺中東電視臺
但在黎巴嫩,美國使館官員遭到了與會記者的炮轟。因為,美國眾議院剛剛通過一個法案,將黎巴嫩“阿•馬納爾”電視臺、巴勒斯坦“阿•阿克薩”電視臺、敘利亞“阿•扎瓦拉”電視臺列入恐怖主義支持名單,表示將“抵制所有助長反美情緒的中東地區電視臺”。 “阿•馬納爾”電視臺說,美國向阿拉伯世界的輿論攻勢中用得最多的就是民主和言論自由這兩個口號。現在看來,這不過是美國又一個用來騙人的幌子而已。很顯然,美國所謂的“網絡信息自由流動”,實質上就是讓互聯網信息按照美國的需要“自由流動”。
此外,憑借在信息產業中的主導地位和英語“網絡第一語言”身份,美國成為名副其實的“信息宗主國”。據統計,在國際互聯網的信息流量中,超過2/3來自美國,位居第二名的日本只有7%,排在第三的德國有5%。而中國在整個互聯網的信息輸入流量中僅占0.1%,輸出流量更只占0.05%。
在日本亞馬遜網絡書店排行榜上,暢銷書《日語滅亡之時》的排名近年來一直靠前。日本《讀賣新聞》評論稱,在這個美國人用英語構造的網絡世界中,上了互聯網信息便蜂擁而入,這也使許多人對互聯網時代的日語是否會滅亡非常擔憂。
對網絡戰興趣如“宗教狂熱”
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中心美國問題專家余萬里認為,美國決策者目前意識到,互聯網在越來越多的國際事件上可以成為達到美國政治目的、塑造美國全球領導力的有效工具。而在美國國防大學軍事史專家丹尼爾•庫爾看來,美國對網絡戰的興趣已經達到了“宗教狂熱”的程度。 關閉古巴等5國的微軟聊天軟件
2009年5月30日,古巴、伊朗、敘利亞、蘇丹和朝鮮5國用戶在登陸MSN時出現了這樣的提示:“810003c1:我們無法為你提供NET Messenger服務”。原來,微軟公司遵從美國官方的意志把這5個國家的微軟聊天軟件的專用端口關閉了。美國的理由很簡單,就是擔心這5個所謂的“敵對國家”會以某種方式危害到美國的國家利益。
其實,當別的國家還在傳統戰法上為飛機大炮而發愁的時候,美國就已經開始利用網絡為國家利益開天辟地。曾任職于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的托馬斯•雷德2004年披露,美國中央情報局曾誘使蘇聯盜取一個改寫過的軟件。正是這個軟件在1982年引發前蘇聯西伯利亞天然氣管道大爆炸,其破壞力相當于3000噸當量核武器爆炸。
2009年5月29日,美國國防部發言人懷特曼在接受采訪時說:“對美軍來說,網絡空間就是一個作戰領域。”對美國來說,組建“網絡部隊”乃是情理當中的事情。2002年,時任美國總統布什發布第16號“國家安全總統令”命令組建美國歷史上也是世界歷史上第一支網絡黑客部隊。2004年夏天,布什簽署秘密文件,同意國防部對敵方電腦發動“黑客式毀滅性”襲擊。2008年初,布什又就賦予國防部更大的網絡戰反制權表態,允許美軍主動發起網絡攻擊,破壞對方指揮控制,甚至控制對方的商務、政務等民用網絡。2008年9月18日,美國空軍成立網絡司令部,稱其任務是保衛自己的網絡安全和進攻他國網絡。
組建全球第一個網絡司令部
現任美國總統奧巴馬競選期間也一再強調互聯網對美國的重要性,被稱為“網絡總統”。就職不久,他要求有關部門對美國網絡安全做出評估,并要為更大方位地實行信息霸權做準備,繼續完成控制新一代互聯網根服務器的工作。為占據網絡戰中的優勢地位,2009年6月23 日,美國國防部長蓋茨正式下令組建一個負責網絡戰的網絡司令部,并推薦美國國家安全局局長、陸軍中將基斯•亞歷山大出任該司令部首任司令。
2009年10月,美軍網絡司令部正式掛牌,下屬軍種司令部也相繼組建,這—美軍歷史上也是世界軍事史上第一個三軍統一的網絡司令部一時間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人才問題是美軍網絡司令部所面臨的首要挑戰。為此,他們盯上了昔日被政府追捕的黑客們。
美軍網戰部隊人數近9萬人
美軍招募網絡戰士的基本途徑主要有3種:一是刊登廣告招募“網絡真人”。因為經濟衰退,眾多一度只去硅谷求職的青年才俊,開始加盟“政府網絡黑客”這一隊伍。二是每年在賭城拉斯維加斯的全球黑客大賽和不同級別的黑客競賽中選拔人才。每年8月,黑客大賽都在賭城拉斯維加斯舉行。誰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攻陷市面上最強的殺毒軟件,誰就能贏得高額獎金和“超級黑客”的稱號,同時還可能在美軍軍方謀得一份薪水可觀的工作。三是對于其他國家舉辦的黑客大賽,美國軍方也積極參與。比如2009年4月12日,韓國搭臺請來全球頂級黑客同臺競技,美軍就有人在現場等著挖人。
雖然美軍從未公布過網絡部隊人數,但根據對美軍黑客項目跟蹤了13年的防務專家喬爾•哈丁的評估,目前美軍共有3000~5000名信息戰專家,5萬~7萬名士兵涉足網絡戰。如果加上原有的電子戰人員,美軍的網戰部隊人數應該在8.87萬人左右。這意味著美軍網戰部隊人數已經相當于7個美軍精銳101空降師。
摘自《環球視野》:http://www.globalview.cn/ReadNews.asp?NewsID=20675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