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慎明:世界經濟是先反彈后跌?
來源: 環球時報
筆者認為,二戰結束以來,世界上發生了三件分外值得關注的大事:一是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二是1991年的蘇聯解體及蘇東劇變;三是2008年9月從美國開始并正在向全球蔓延的金融乃至經濟危機。這三件大事對世界格局都已產生或正在產生巨大的影響。
美國金融危機帶來的經濟動蕩仍在全球急劇演進。可以說,從現在開始直到本世紀前二三十年乃至上半個世紀的歷史極有可能會處于一種動蕩、激烈變動和跳躍的狀態。這種激烈變動發端于世界經濟,并由此必然帶來世界政治格局的新變化。
經濟走勢短期反彈,之后可能步入更深低谷
目前有4種代表性的觀點,并可以用4個英文字母來表達。一是最樂觀的看法,2009年下半年見底,可以用英文字母V來表示。二是次樂觀的看法,兩三年后見底,用英文字母U來表示。三是悲樂性。因全球各主要大國都在大幅降息,采取擴張性財政政策,共同應對,全球經濟可能會較快走出低谷,但因問題太大,并且此次擴張,有可能使舊的矛盾沒有得到解決,反而給將來積累新的問題。全球經濟在新的一輪擴張之后,還會下滑,下滑之后,各國再共同采取新的舉措應對,經濟還會出現新的增長,因此用英文字母W表示。四是悲觀性,認為此次是全球百年不遇大危機,其真正的嚴重性才剛剛顯現。要真正走出低谷,需要十多年之后,用英文字母L表示。
筆者提出第五種看法,這就是樂悲性。由于各國政府都采取重大舉措共同應對目前這場金融乃至經濟危機,這場危機有可能在最近的兩三年內看似走出低谷。但由于全球性的貧富兩極分化急遽拉大、絕大部分弱勢群體有效需求不足這一根本性問題不僅沒有得到解決,甚至還有加劇之勢,全球經濟在近三兩年內稍有反彈之后有可能步入更深的低谷。因此,僅用一個英文字母無法表達世界經濟發展的前景,應該用兩個英文字母來作表達,這就是VL。當然,L的下劃線上,可能是充滿鋸齒狀的小幅度的“衰退”與“復蘇”動蕩波紋。
以上對世界經濟發展前景的“悲”和“樂”,僅僅是從全球GDP總量的角度和全球生產力的角度看,還沒有從全球生產關系的角度看。若從根本上看,還應分清是誰的悲和誰的樂。
筆者認為,此次危機在本質上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制度的危機。這次危機何時能過去,主要是看美國和世界其他各國的應對。各國應對之中,既有合作,又有競爭,更有較量。世界處于互動和博弈之中,很難對這場世界性經濟危機作出具體的預測。
經濟危機給資本主義制度帶來兩種前景
目前這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是不是以美國為首的全球資本主義的總危機?筆者認為目前還不好匆忙認定。一是因為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在經濟、政治、文化和科技、軍事等方面還都占有相當的優勢,它們在其生產關系的范疇之內還有相當的調節余地。二是廣大發展中國家在各方面還都處于相當的弱勢地位,特別是由于這些年來新自由主義在全球的泛濫,世界各國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的人民在理論上的準備還遠遠不足,人們認識和發展真理還有一個相對長的過程。
筆者認為有兩種可能:一是美國式的資本主義模式經過調整和“改革創新”,使其獲得新的生機與活力。二是如果世界上其他大國強國應對正確,而美國的經濟危機進一步深化,就有可能使美國式資本主義模式和美國的世界霸主地位從根本上得到動搖,也必然會引發全球經濟秩序的深刻變化和全球政治格局的深刻變動。
中國如何盡快擺脫金融危機的影響
我國如何較快地擺脫這場國際金融、經濟危機的影響?筆者認為:一是進一步認真貫徹科學發展觀,更加緊密地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從基礎理論和宏觀、戰略、前瞻、全局的高度加強對美國金融危機的研究,以進一步加強和完善我們的戰略指導思想與指導方針。金融是國民經濟和世界經濟的命脈和血液,金融資本是資本最高和最抽象的表現形式,是資本對人類社會的最高統治。國際金融壟斷是帝國主義發展的新的最高階段。特別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在蘇聯解體后,已把我國視為最大的潛在對手。鑒于用武力解決中國問題的希望越來越小,他們一是可能用文化、價值觀侵蝕的辦法,二是可能用金融手段。因此,研究金融危機問題,不能就金融研究金融,也不能僅限于金融領域工作的同志研究此問題,而應該吸收各方人士、有不同意見、不同學術觀點,特別是有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和從事宏觀戰略研究的同志參加。
二是高度重視我國的分配問題,進一步啟動我國的內需,這是我國應付國際金融危機的根本。在初次分配中,我國勞動者報酬占GDP的比重逐年下降。1990年占53.4%,2005年下降到41.4%,15年間,下降12%;近幾年還在下降。但一般市場經濟國家勞動報酬都要占GDP的60%以上。2007年中國平安保險董事長的稅前收入竟達6616萬元。
從中長期來說,我們要確保小康社會的實現,就必須培育消費市場。培育消費市場,最根本的是要堅決貫徹科學發展觀,統籌全國的分配,讓最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開放的成果。我們GDP的增長靠三部分拉動,一是外貿,二是基礎設施投入,三是老百姓消費。現在,由于當今國際金融和經濟危機,外貿的拉動在下滑。由于收入的差距目前還在增大,老百姓消費部分增長不多。如果僅依靠或主要依靠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拉動內需,而不是主要從統籌解決初次和再次分配入手解決我們目前所遇到的內需不足的問題,內需拉動就不可能持續和長久。從中長期看,這必然會制約經濟社會的發展,其中包括影響社會穩定。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但是,我們也應記住第二句話,生產關系反作用于生產力,分配屬于生產關系的范疇,分配搞不好,最終會制約甚至破壞生產力的發展。所以要發展經濟,不能僅從生產力的角度考慮,同時更要注重從生產關系的角度考慮。(作者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研究員。) (本文來源:環球時報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