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奧塞梯問題與俄羅斯的軟肋
俞力工
1999年6月17日,筆者即在《科索沃紛爭的啟示》一文里,預言美國將會不顧安理會《第1244(1999)號決議》有關“尊重南斯拉夫領土主權之完整”的規定,鼓動科索沃獨立。2007年1月19日,筆者又在科索沃獨立呼之欲出時刻,通過《科索沃問題的法理與情理》一文提出警告,科索沃的獨立將促使俄羅斯“按同一模式,推動格魯吉亞境內的南奧塞梯與阿布哈茲的獨立,同時,也將推動摩達維亞所屬的特蘭西瓦尼亞的獨立。
或許,正是因為美國政府意識到鼓動科索沃獨立無法可依,后果又無從收拾,其國務卿賴斯便于本年2月17日科索沃獨立之日強調“科索沃的獨立為孤立事件,不適用于其他地區”。
科索沃非塞爾維亞的殖民地,也不屬前南斯拉夫的加盟共和國,根據國際法慣例,至多可提出行政自治要求,而無權主張獨立。如今,自科索沃2月宣布獨立以來,盡管已獲得45個國家的承認,但絕大多數國家(聯合國有192個成員國)卻維持謹慎、觀望態度。
南奧塞梯約有7萬人口,血統與伊朗接近,1990年格魯吉亞(屬高加索民族)脫離蘇聯獨立后,即撤銷了南奧塞梯的自治州地位,并與其親俄地方政府發生軍事沖突。1992年經多方協調,達成停火協議,且從此在南奧塞梯駐有國際維和部隊。
本月7日深夜,格魯吉亞當局突然揮兵進攻南奧塞梯,試圖以武力解決國家統一問題。嗣后俄羅斯予以反擊,除驅趕格魯吉亞軍隊之外,還占領格魯吉亞與南奧塞梯之間的若干軍事要地。此后,經國際調解,兩國達成停火協議,雙方同意將交戰部隊撤回營地。
雖然,南奧塞梯大多數人民主張獨立,或與北奧塞梯合并,歸屬俄羅斯。然而依據國際法,該地區毫無疑問屬格魯吉亞領土范圍。也就出于此原因,1992年該地區宣布獨立后,俄羅斯始終不給予國際承認。
本年2月17日科索沃在美國支持下宣布獨立。該舉措自然對南奧塞梯的局勢造成影響。從此之后,南奧塞梯與格魯吉亞當局之間的小規模沖突不斷發生。8月8日凌晨,格魯吉亞總統薩卡什維利為引起國際視聽,趁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時刻出兵攻打該地區。其后,國際主流媒體與西方政府的反應與西藏314暴動事件極為相似,即基本不提格魯吉亞一方的責任,二是口徑一致地譴責俄羅斯“侵略”和“踐踏國際法”。
其實,就破壞國際法方面,西方國家肢解塞爾維亞的行為就遠遠超過迄今尚沒承認南奧塞梯獨立的俄羅斯。至于俄羅斯為保護維和部隊與南奧塞梯居民安危而進行的軍事干預,也完全符合美國近20年來所提倡的“人道干預”精神。
南奧塞梯事件之引人關注,除了西方主流媒體的丑化俄羅斯宣傳之外,還凸顯了“新歐洲”與“老歐洲”的貌合神離。具體言之,在立場方面,新加入歐洲聯盟的國家(如波蘭,北波羅的海三小國等)均毫無保留地與美國一道支持格魯吉亞,并嚴厲指責俄羅斯為“帝國主義復辟”;與此同時,美國又順勢在14日與波蘭簽署了在該國部署導彈防御系統的合作協定(波蘭多數人民反對)。
冷戰結束以來,美國即推動著獨占鰲頭、削弱俄羅斯的策略。為達到此目的,拉攏由前蘇聯分離出來的新國家,自然是個有效的辦法。蘇聯自解體后,俄羅斯當局除了必須面對周邊眾多不友善國家之外,約計有近千萬的俄羅斯人口,隨著新國家的紛紛成立,淪為寄人籬下、接受不平等待遇的境外僑民(南奧塞梯居民多持有俄羅斯護照)。該境況與第一次世界大戰戰敗后的德國極為相似,而保護僑民利益正是隨后德國法西斯主義抬頭的重要原因之一。俄羅斯是否會步上納粹德國后塵目前言之過早,但不論其當局如何老成穩重,其僑民問題將始終是個發展道路上的包袱,也是美國可伺機襲擊的軟腳跟。
2008/08/20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