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島和東海協議:中國外交何去何從?
伏 波
http://www.zaobao.com/special/forum/pages6/forum_jp080706a.shtml
中國對于與日本之間的領土爭議采取的一貫態度是: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理由是,目前這個問題解決不了,那么就留待以后解決,而且“后代的人更有智慧”來解決之。對此,有人評論說,擱置主權是有勇氣的表現。問題是,假如中國的對手日本沒有擱置主權,假如后代的中國領導人比前代更加缺乏智慧,中國將何以自處?
筆者認為,所謂擱置主權與其說是有勇氣的表現,不如說是缺乏遠見更為貼切。原因有二:(1)如果中國擱置或回避主權爭議,對方卻不擱置,而是步步為營,不斷深化主權控制,時間久了,按照國際法通行的“實際控制有效”的原則,中國將失去對釣魚島主權的法理權利。(2)中國的擱置換取不了對方的善意,日本這樣的國家尤其信奉現實主義(realism)。從現實主義邏輯出發,日本并不認為中國擱置主權爭議是出于解決爭端的真誠愿望,而是因為中國目前的力量不夠,不具備收復爭議國土的能力;如果將來中國國力上升到那一步,必然會通過武力或以武力為后盾,強行改變現狀,奪回爭議領土,日本對此必須未雨綢繆。事實充分證明了這一點,中國一廂情愿地擱置主權爭議,反而促使日本不動聲色加快實施主權化措施。這不能不說是中國方面極大的失策。
但亡羊補牢,事情尚未到不可挽回的地步,中國政府可以派出軍艦和戰機進入釣魚島海域為本國漁民(包括臺灣漁民)提供護航,以強硬姿態宣示主權。這樣做并不會導致戰爭。因為國際社會均承認釣魚島屬于爭議領土,既然日本能夠進入,那樣中國也有進入的權利。如果日本動用軍事力量驅逐中國船只,中國就同樣以對,將日本船只悉數驅逐出去。日本難道因此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向中國這樣一個擁有核力量的、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軍艦開火嗎?可以肯定的說,這種現實可能性是極小的。此一判斷有先例可循。2000年7月18日,中國一艘科學考察船進入了釣魚島海域,遭到日本海上保安廳軍艦的攔截,中國科考船馬上急電國內請求支援,中國某沿?;匮讣闯鰟訑导茱w豹級戰斗轟炸機飛臨釣魚島上空,日艦被迫退出。
釣魚島是中日東海劃界之關鍵,一旦喪失,中國將失去在東中國海大面積經濟海域中所應有的權益。聯合國大陸礁層委員會規定,2009年5月12日為有關國家對其大陸架和專屬經濟區的主權要求提出科學依據、完成申請的最后期限。因此中國必須爭分奪秒,不僅在口頭上,更須通過切實行動對釣魚島行使主權,實施有效管轄。如果中國對釣魚島主權繼續消極擱置,則貽害極大。中國政府必須盡快采取強硬措施捍衛釣魚島主權,派遣武裝力量或武裝護送民間保釣人士拆除或炸毀日本青年社在釣魚島安置的燈塔,并正式巡航釣魚島海域,為我國漁船及其他民用船只護航,以實際行動向世界宣告中國對此地“無可爭辯的主權”,為此不惜與日本發生武裝對峙,直至把日本軍事力量從釣魚島逼退。如果中國不采取言行一致的維護和鞏固主權的行動,將來即便有力量徹底收回釣魚島,也將付出難以想象的物質和道義代價。就現階段而言,中國(包括臺灣)確實沒有完全收復釣魚島的能力,但如果通過“有理、有利、有節”的切實行動維護了國家主權,打亂并中止日本對釣魚島的主權化進程,也將是了不起的勝利。
中日兩國圍繞釣魚島問題的激烈爭端再次表明:一個國家的實力是解決爭端,捍衛自身利益的決定性因素,武力則是解決國際爭端的終極手段。日本在釣魚島問題上態度堅決,毫無妥協之意,倚仗的就是其強大的工業和軍事實力。中國在現階段實力不足以完全收回釣魚島的情況下,必須采取同等的主權化措施,作為與日本談判的基礎。中國在推進主權化的同時,可仿效韓國強硬捍衛竹島主權的做法進行舉國動員,并在各個國際場合以大量歷史事實,向世界反復宣講中國對釣魚島“無可爭辯的主權”。但困難在于,沒有對日本壓倒性的實力優勢,中國終究無法短期內解決釣魚島問題,那么現實的做法就是采取積極擱置、即武裝擱置的辦法,直到有能力完全收回釣魚島。
關于共同開發。中日兩國均為《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締約國,中國主張200海里專屬經濟區、同時依照大陸架優先原則,對350海里大陸架海底資源主張排他性主權權利,與法有據。根據公約的有關規定,日本琉球群島大陸架與中國東海大陸架并不重疊,不屬于中國東海大陸架的一部分,兩者的界限是位于琉球群島西側20海里處的沖繩海槽(Okinawa Trough),此處水深超過2,500米,是中國東海大陸架向東延伸的自然終結點,以及東海大陸架與日本沖繩群島之間天然的地質分界線。因此,日本根本無權主張對東海大陸架海底資源的主權權利。然而,日本并不理睬《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認為應當與中國共同擁有東海大陸架,并擅自畫出了所謂“日中中間線”,企圖侵吞屬于中國的海底油氣資源。
國家間開展經濟合作本無可非議,但必須明確主權和資源權的歸屬,否則不能進行所謂的“共同開發”或“合作開發”,那樣將會造成歸屬不明的既成事實,為日后解決主權爭議平添無窮的麻煩。中日雙方自2004年10月至2007年11月就東海問題舉行了十一輪磋商,日本曾在首輪磋商中提出在東海全范圍內實行“共同開發”。在其后的談判中,日本要求共同開發即便是按照日本單方面畫出的中間線也完全屬于中國的春曉油氣田,被中國所拒絕;日本也拒絕了中國提出的對釣魚島附近海域進行共同開發的主張,認為尖閣列島(Senkaku Shoto,即中國釣魚島)是日本“固有領土”,不允許中國染指釣魚島海域資源權益。2008年6月18日中日達成東海協議,劃定共同開發區域;中國同意日本以注資方式“合作開發”早已實現自主生產的中國春曉油氣田。而日本方面是否做出了對等讓步?兩國外交部對此均諱莫如深,無片言透露。這種反常的舉動只能被理解為中國單方面做出了重大讓步,這樣的讓步令人驚詫莫名。它將造成怎樣的后果?而中國又得到什么呢?
日本繪制的東海分界圖
首先絕不可能是日本在釣魚島主權上的讓步,因為主權已然被“擱置”起來了。日本在釣魚島問題上向無妥協之意,而且,對釣魚島的實際占領也正是日本主張所謂“中間線”的一個重要法理依據。據報道,日本在協議中表示贊成中國“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主張,但對于日本而言,這種擱置無非是對現狀的確認,日本既然認定“尖閣列島”是其固有領土,則不會顧忌中國的反對而終止實施“有效管轄”。6月10日,日本公然撞沉中國臺灣“聯合號”漁船并逮捕船長就是明證,而中國外交部僅僅以“堅決反對、嚴重關切”之類的虛詞敷衍了是。
其次,處在非法的“中間線”西側,從任何意義上都完全屬于中國的油氣田憑什么讓日本參與開發?!日本要求參與開發中國春曉油氣田的理由是所謂存在“虹吸現象”,即中國的春曉油氣田吸走了位于中間線東側“屬于”日本的海底油氣資源。中國接受日本參與開發春曉油氣田的主張,很難不被人理解為是對日本說辭的認同,那么中國對所謂“中間線”的原則立場實際上就變得含混不清了。中國外長楊潔篪在6月24日就東海協議所做的書面答記者問中,稱日本企業參與開發春曉油氣田,接受中國法律管轄,“體現了中國對春曉油氣田的主權權利”;允許日本注資春曉油氣田屬于兩國的“合作開發”,而非“共同開發”。楊潔篪在回答有關日本官員不認為合作開發與共同開發存在本質區別的問題時,特別強調指出,“合作開發”與“共同開發”是性質完全不同的兩回事,前者適用于中國法律,后者則不適用于任何一方當事國的法律。楊表示,中國過去不承認日本的“中間線”主張,今后也不會承認。但問題恰恰在于,6·18中日協議所劃定的共同開發區正好位于日本所主張的“中間線”與“中間線”略偏東之間的海域。按照楊的說法,中國對合作開發擁有法律管轄權,即完全的主權權利,而共同開發則不適用于中國法律,那么,中國對從法理上應完全屬于中國的東海共同開發區,乃至全部東海大陸架的主權權利又體現在何處呢?由此可見,中國在春曉油氣田上的讓步事關重大,并不僅僅具有政治象征意義,而是很容易被看做是對日本所主張的“中間線”原則、乃至對日本侵占中國釣魚島事實上的默認。換句話說,按照中國對外談判中一貫奉行的所謂“互諒互讓”的精神,在日后的中日談判中,盡管中國口頭上依然不見得會承認日本單方面畫出的中間線,但很有可能基于“對歷史和現狀的考慮”,準備“以‘中間線’為基礎”與日方談判并達成協議。這也正是允許日本參與開發春曉油氣田的危害所在。
中國政府對自己做出的讓步顯然并不理直氣壯,否則不至于要求日本方面對協議文本嚴加保密。這種做法本身就足以令人生疑,而且,這種僅僅是用來蒙蔽本國民眾的做法,絲毫無助于促進中國的國家利益。如果東海協議是中國外交的勝利,為何不向國民公開展示協議內容?!從中日雙方透露出的有限信息中,看不出日本方面做出了什么讓步。況且從技術上講,即便日本有所謂的讓步,比如從中間線稍作退讓,中國的損失也是實質性的。這是因為,中國從未提出超出國際法依據的過分主張,東海大陸架完全是屬于中國的,中國對東海大陸架油氣資源擁有完全正當的、排他性的主權權利。而日本則是強詞奪理,試圖把毫無法理依據的中間線強加給中國;因此,即便日本方面有所后退,其主張仍然是過分的、與法無據的。
當然,中國方面似乎也并非一無所獲,而是通過在資源利益上的重大讓步,把東中國海建成“和平、合作、友好之海”,改善了中日政治關系。作為回報,日本首相福田康夫欣然同意出席今年8月北京奧運會開幕儀式。那么,中日關系是否因中國付出利益上的重大代價從此改弦更張?官方控制的媒體自然是竭其所能向國民兜售中國“外交成就”將實現的和諧世界、和諧亞洲的美好前景。但是,如果中國官方把這樣的外交“面子工程”也當成切實的外交成就來大肆吹噓,那只能說是世界外交史上的奇聞,更是對中國人民智商的侮辱。有評論一針見血地指出,中國在談判中不過是得到了面子,而日本則是得到了里子。
事實上,未來兩國關系的發展是否將如中方所愿,其實遠在未定之天。可以肯定的說,日本絲毫也不會在釣魚島問題上讓步;在東海資源分界問題上,日本依然會持強硬立場。中國試圖通過改善中日政治關系,以分化日美同盟,在戰略考慮上有其合理之處。但中國如果想通過經濟利益上的讓與換取日本的戰略合作則完全是打錯了算盤。中國目前的做法只會引起日本對中國的蔑視,進而對中國得寸進尺。日本這樣一個有大國雄心的國家怎么可能跟一個在經濟技術上對西方高度依附,在外交上不講什么道義原則的、機會主義的中國結成戰略同盟?!
中國要想在戰略上拉近和爭取日本,只有也必須依靠自身力量的壯大,實現技術自立,建成真正讓日本敬畏的、政治上高度文明的強大的工業化國家。在那樣的條件下,日本就會顧慮與一個獨立自主的強大中國對抗將付出的代價,從而考慮與中國實現戰略和解的可能。因此,事情總是辯證的,自由主義和建構主義的邏輯并不完全適用于東亞社會。當前,中國一方面應努力通過與日本平等對話和交流,緩和政治關系;另一方面,在釣魚島主權問題上中國則必須態度強硬,寸步不讓。在東海大陸架問題上,中國可以和日本談判,但必須以沖繩海槽為基礎,徹底否定日本的中間線原則。如果談不下來,就擱置談判。如果日本采取行動侵犯中國海洋權益,中國可以向國際海洋法院控告日本。既然中日均為《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締約國,那么均應受此國際法約束。如果國際海洋法院偏袒日本,中國則宣布不再接受這個沒有公平可言的國際體系的約束。這將給謀求把中國納入國際體系,把中國改造成所謂“對國際體系負責任的大國”的西方資本主義提出一個大難題。如果因為不能平等對待中國這樣一個受到國際社會廣泛尊敬、對國際安全承擔重大責任的大國,如果因為漠視中國的正當利益而“逼反”中國,這對于世界和平將意味著什么?屆時誰應當為此承擔責任并付出代價?
歷史經驗早已雄辯地證明,綏靖妥協絕非實現和平之道。中國如果喪失釣魚島,喪失大批海洋資源,將造成經濟上的重大損失和戰略上徹底的被動。1943年,德黑蘭會議期間,羅斯福曾問蔣介石:“沖繩你要不要”?蔣答曰:“不要”。沖繩的前身是中國的屬國琉球國,19世紀下半葉為日本所覬覦,當時琉球國王尚泰派專使急赴北京向大清政府求援,但清政府腐敗無能,在軍事力量、特別是海軍實力遠勝日本的情況下,卻懼于和日本對抗,反而請求列強調停,以致坐視琉球國被日本所滅(1879年)。清廷本意也是出于“和為貴”,用現在的話說,就了為了發展洋務運動有一個和平穩定的周邊環境。但中國的軟弱綏靖極大地鼓勵了列強其后對中國屬國越南和朝鮮的吞并行動,從而對中國的安全形成致命威脅,中國的和平發展也遂成“黃粱美夢”。
事實上,日本吞并琉球一直沒有得到國際承認,這就是為什么戰后沖繩被置于美國托管之下,卻并沒有立即“交還”日本的原因。蔣介石作為一個政治家,無論有多少主客觀理由為其“不要”琉球開脫,但拒絕接受琉球,將之納入中國版圖的戰略后果是災難性的。在列強爭霸的19世紀,琉球國并不具備獨立的國際人格,中國主導下的東亞朝貢體系雖然式微,卻依然有效。如果中國在戰后接收琉球為自己領土組成的一部分,或至少支持琉球復國,將是功德無量的偉大戰略安排。相比之下,精明的日本在20世紀60年代為重納琉球(沖繩)做了理論上的充分準備,在國際法和外交實踐上均做出創新。日本政府提出了“剩余主權”(remnant sovereignty)的概念,被美國所接受,以至于美國在1972年將沖繩主權“交還”給日本。由于臺灣國民黨當局對于釣魚島問題提出異議,美國即宣布置身事外,表示釣魚島主權歸屬應由有關當事國談判解決,美國僅僅是向日本移交了釣魚島的行政權。日本正式接收釣魚島后,即有條不紊地實施主權化措施,將其主島及附屬島嶼或劃歸為大藏省的國有土地,或將之賣與私人家族(古賀辰四郎)開發,并都做了土地登記。釣魚島列島中的赤尾嶼甚至被日本租與美軍做武器試驗靶場。日本還以沖繩和釣魚島為基地,劃出范圍很大的、覆蓋到“中間線”西側,包括中國春曉油氣田在內的“防空識別區”(Air Defense Identification Zone, ADIZ),并陳列重兵,進行針對中國的軍事部署。
清廷腐朽沒落,導致中國失去琉球,今日之中國決不能再失去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否則無法向后世子孫交待。此次臺灣派出軍艦首次進入釣魚島,為保釣船護航,這是劃時代的壯舉,值得高度贊揚。反觀中國大陸,號稱迅速崛起,國內生產總值已壓倒德國,不日將超日趕美,卻噤若寒蟬,無所作為,令人齒冷。臺灣以一孤島之力,加之安全上依賴美日安保體系,其孤軍保釣行動勢必難以持久。大陸、臺灣至今不能統一,以致在國際上相互算計,為他人所利用,實乃中華民族之大不幸。假若兩岸顧念民族大義,聯合保釣,其勢豈是日本所能阻擋。況且從策略上講,在臺灣 “聯合號” 漁船被日艦撞沉之際,中國大陸立即派出配備強大火力的軍艦進入釣魚島海域威懾日本,進而為臺灣后續進入釣魚島的漁船提供護航,這將激蕩多少臺灣同胞的心,一切政治歧見都將相形見絀。正如在2003年SARS期間,中國大陸如能以一個大國的胸懷,積極幫助臺灣成為世界衛生組織的正式成員(中國政府為此可要求世衛組織仿臺灣加入世貿組織例,與時俱進將接納機制由“成員國”(member state)修改為“成員方”(member),以體現中國政府原則性和靈活性的統一),以便讓臺灣及時獲得國際機構的援救,將大大贏得臺灣的民心。中國政府堅決有力的捍衛釣魚島主權的行動,也必將增強臺灣行政當局聯合保釣的勇氣和決心,從而有利于從戰略上分化日臺關系,促進國家的統一。當然,中國政府的出發點主要不應是為了利用臺灣的弱點,而是為了民族大義,即所謂“兄弟鬩于墻,而外御其侮”。這點有史為鑒。1974年1月31日,南越大規模入侵南沙群島,實行武裝占領,中國東海艦隊亟需馳援南海,為抓住戰機,奉中央軍委“直接走”的命令,必須穿過被國民黨海軍封鎖的臺灣海峽。蔣介石得知情況后,嘆息道:“南沙的戰事緊哪”!即刻下令國民黨海軍為東海艦隊的軍艦放行,不僅如此,國民黨海軍還打開探照燈為東海艦隊行進的前方海面照明(見中國紀錄片《炮擊金門》)。此情此景令人感佩不已。反觀此次中國政府之不作為,其效果怎樣,后果又將如何,毋庸筆者多言,實有目共睹。
正所謂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勢。中國的發展迄今已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但同樣也積累了巨大的矛盾和沖突。可以說,中國正處在歷史的轉折關頭,如何把握歷史的契機,把中國引向輝煌和偉大的巔峰,需要中國領導人在內政、外交上有大政治家的氣魄、眼光和睿智。中日之爭所造成的國內危機只是冰山之一角,國人對此次中國政府在釣魚島和東海問題上外交表現之失望和憤怒之情溢于言表。此絕非國家之福,若處置不當,則勢必加劇國家的內部危機。知微見著,大權在握的執政者當體察民意,從虛驕自大中警醒。
新加坡《聯合早報網》(2008-07-04)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