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資本主義國家工人階級的性質和地位
呂薇洲
面對資本主義國家工人階級的發展變化,一些資產階級代言人乘機宣揚“西方發達資本主義社會正在與無產階級徹底訣別”等觀點,提出資本主義國家現有的差別和矛盾“不會演變成傳統意義上的社會沖突,因為它們己被限制在法律和制度的框架之內,人們普通接受了社會運動的規則,‘危險的階級’已從社會和政治舞臺消失,引起社會沖突的社會關系已經被鏟除。”一些西方馬克思主義者也提出了種種關于工人階級消亡的理論,這些理論包括:(1)以馬爾庫塞為代表的“無產階級及其歷史使命消失論”認為,自動化改變了工人被剝削的階級地位,使資本主義社會成為了“沒有對抗的社會”,因此“在工業發達的國家里,馬克思的無產階級己不復存在,馬克思賦予無產階級的作用不能再賦子這些國家的現代工人。”(2)普蘭查斯等的“工人階級萎縮論”把直接從事物質生產、直接創造剩余價值的工人劃為無產階級,而將包括商業雇員、服務業人員和腦力勞動者等在內的其他工人都劃為“新小資產階級”,根據這一劃分,工人階級的隊伍顯然大大萎縮了;(3)馬勒和高茲的“工人階級本質改變論”認為,戰后工人階級的內部結構、素質、愿望都發生了變化,出現了一個與傳統的以體力勞動者為主的工人階級不一樣的“新工人階級”等等。
上述觀點,大都否認了傳統工人階級的性質和歷史使命,要對其進行批駁,必須從這些觀點產生的條件,即現代工人階級的新變化入手。
(一)工人階級生產生活狀況的改善并未改變其受剝削的性質和雇傭勞動者的地位
在資本主義制度下,沒有生產資料的工人階級不得不從事雇傭勞動,處于受剝削被壓迫的地位。二戰以后,工人階級生產生活狀況得到了明顯改善,但正如馬克思所說,這實際上不過表明“雇傭工人為自己鑄造的金鎖鏈已經夠長夠重,容許把它略微放松一點”,“不會消除雇傭工人的從屬關系和對他們的剝削。”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的沖擊下,世界范圍內強資本弱勞工的局面更加突出,工人階級所遭到的剝削更加深!一是剩余價值率提高。新技術的運用使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勞動生產率有了明顯提高,據統計,美國制造業1950年、1960年、1970年、1980年、1989年的剩余價值率分別為111%、122%、141%、161%和209%,40年間幾乎翻了一番,遠遠超過了工人實際收入的增長速度。二是對本國工人剝削程度加強。當前資產階級對工人階級的剝削變為主要依靠科技教育、提高勞動生產率榨取相對剩余價值的“文明”剝削。但這種“文明”反而使資本對于工人剩余價值的剝削更加殘酷。目前,工人的勞動時間中僅有極少一部分是用于完成自己的小時工資和社會保險費,其余時間都是在為資本創造剩余價值和利潤。三是各國內部資本家和工人貧富差距擴大。報統計,1979~1997年,美國最上層1/5與最下層1/5的家庭的收入差距從9倍擴大到 15倍。連一向有著“社會主義”傳統的歐洲大陸國家也開始“盎格魯—撒克遜”化,政策取向逐步向資本傾斜,致使雇員的收入下降。四是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的盤剝加強。資本的全球擴張使資本主義的階級矛盾突破民族、國家的界限向全世界擴展。在資本的全球流動中,發達國家不僅憑借國際垂直分工體系帶來的高、低附加值產品之間巨大的價格差距盤剝發展中國家,還憑借其在資本、技術、信息等方面的壟斷優勢,獲取巨額利潤。世界銀行發表的2000年度發展報告顯示,世界上最富有的20個國家的人均收人比最貧窮的20個國家高出37倍,兩者之間的差距比40年前擴大了一倍。
(二)勞資對立的相對緩和并未消除階級差別、矛盾和沖突
戰后資本主義國家工人階級的新變化的確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工人的分化,破壞了工人的團結,削弱了工人的階級認同感和革命意識。基于此,西方學者中有人打起了“告別革命”和“意識形態終結”的旗號,更多的則是竭力抹煞階級之間的差別、矛盾和對立、沖突,大肆宣揚“當代資本主義社會的工人階級已經喪失革命性”的論調。這樣做有著其明確目的性,恩格斯對此有過精辟分析:“無產階級是由資產階級生產關系造成的,同時又是這些生產關系繼續存在的條件,而掩飾這個階級的存在是符合資產階級的利益的。”其實,勞資矛盾的緩和與工人階級革命意識的淡化都只是暫時的,勞資之間的差別、矛盾和對立、沖突則是必然而永恒存在的。雖然20世紀70年代以后,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工人斗爭比較緩和、低落,但工人運動并沒有沉寂。在新近工業化的第三世界,例如巴西和韓國的例子表明,工人運動正處于上升勢頭。在工業發達國家,工人運動還在繼續存在。因為大多數就業居民是依靠領取工資、薪金維持生活,他們的利益與雇主的利益是完全不同的,兩者之間的沖突,無論如何都要求雇員方面采取集體行動。階級斗爭,無論人們是否賦予這個詞某種政治含義,它都要繼續進行。當前資本主義階級關系中存在的資強勞弱、資攻勞守的態勢,進一步深化了工人階級與資產階級之間的對立和矛盾,這一點已突出反映在經濟、政治和社會文化生活的各個領域,包括工人階級日趨嚴峻和惡化的就業形勢,工人階級同資產階級之間不斷擴大的鴻溝,與日俱增的社會問題和精神危機等等。這些都表明,在資本主義社會制度下,處于受剝削和被壓迫地位的工人階級同資產階級之間的根本利益是對立的,他們之間的差別、矛盾和對立、沖突不可能消除。正如馬克思所深刻分析的,工人階級的經濟地位和政治地位,決定了他們是抗衡資產階級的主力軍,決定了這兩個基本階級在利益上的根本對立,“只要有利益相互對立、相互沖突和社會地位不同的階級存在,階級之間的戰爭就不會熄滅”。
(《環球視野》摘自2006年第4期《貴州社會科學》)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