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遭遇重大挫折 反美力量氣勢上升
伊朗稱世界“內賈德化”
●本報駐埃及特約記者 金 谷 ●本報記者 張楠伊
正當美國在中東地區猛跌一跤之際,伊朗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突然語出驚人,宣稱“世界正在快速地內賈德化”,并且說“伊朗要為人類提供一個樣本”。中東局勢這兩天風起云涌,黎巴嫩一名親西方的部長突遭暗殺,而伊朗也正高調要與伊拉克和敘利亞開會,收拾伊拉克殘局。這一切都成了內賈德 “豪言壯語”的“強大伴奏”。考慮到“目前美伊關系是國際間最充滿敵意的關系”,兩國二十幾年來在中東處處做對,有分析認為,內賈德此時發表如此自信的言論,從某種角度上說是對中東政治現狀的總結,或者說是對美伊較量的階段性評價:美國的中東戰略遭受到自1991年海灣戰爭以來最嚴重的挫折,甚至有可能導致在這個世界關鍵地區的勢力消退;而中東一些反美力量的氣勢則在上升,政治主動性也明顯增加。
“多國領導人已開始追隨內賈德的腳步”
11月21日,法新社詳細地報道了內賈德的這番講話。該報道開篇就援引內賈德的話稱,世界正在“快速地內賈德化”,多國領導人已開始追隨他的腳步。伊朗改革派報紙《亞茲德太陽報》援引內賈德的話稱:“我已出訪了四大洲,我知道那里在發生著什么。所有的人都很想聽到伊朗人民的信息。世界正在快速地內賈德化。”
據法新社報道,內賈德稱,伊朗的兩個重大任務是建設伊朗和為人類提供一個樣本。他說,多國領導人已開始按他那樣經常視察各個省份。內賈德在對各省進行視察時承諾要創造工作崗位、消除貧困現象。他說:“當我打電話給其他領導人時,我被告知他們已下去視察了。他們的視察活動與我所發起的對各省的視察活動是一樣的。”
法新社隨后注釋說,到目前為止,內賈德已對伊朗的各個省進行了21次視察以解決當地遇到的問題。他在談到他在總統競選中獲勝時稱:“這個政府是依靠人民的祈禱而產生的。甚至有人告訴我他發誓要為我的每一張選票進行祈禱。”內賈德在2005年6月的總統競選中以1700萬張選票的優勢擊敗了拉夫桑賈尼,這一結果出人意料。
在報道的最后,法新社實際對“內賈德化”這個詞進行了自己的解讀,稱內賈德自上臺以來,“助長了民族主義情緒”,并在推動一個“廣受歡迎的經濟日程表”。內賈德在競選時曾承諾要分配伊朗的石油財富、實現正義、打擊腐敗,還發誓要進行一場“新的伊斯蘭革命”。
伊朗和敘利亞要在中東有所作為
分析人士普遍認為,內賈德的自信與最近的中東局勢,特別是伊拉克局勢有關。21日,聯合國秘書長安南稱,美國在一定意義上已經身陷伊拉克,無論是撤軍還是留守都面臨重重困難。安南警告說,如果美國真的決定從伊拉克撤軍,就必須小心選擇撤軍的時間,以免給伊拉克造成更大的混亂。安南同時敦促伊朗和敘利亞協助穩定伊拉克局勢。
英國廣播公司(BBC)的報道認為,雖然布什政府一向對敘利亞與伊朗成見頗深,但這兩國卻可能是解決伊拉克問題的關鍵。華盛頓很可能需要這兩個國家協助穩定伊拉克,以便從那里撤軍。
實際上,伊朗和敘利亞兩國確實在解決伊拉克問題上想有所作為,而且這些動作也是目前中東最受關注的動向之一。就在安南講話的同一天,敘利亞外長穆阿利姆訪問了伊拉克,并與伊拉克恢復中斷了24年的外交關系。BBC的分析稱,兩國恢復正常關系后,伊拉克有望得到敘利亞的協助,“以便阻止更多的激進分子通過敘利亞進入伊拉克”。
而伊朗和伊拉克也將于本周末在伊朗首都德黑蘭召開高峰會議,敘利亞也接到了邀請。有消息稱,有關方面仍在討論美國是否會在這次會議上直接與伊朗以及敘利亞討論兩國如何協助平息伊拉克的暴力問題。
盡管三國峰會目前還處于醞釀階段,甚至伊拉克總統塔拉巴尼還一度否認有此事,但這已經讓美國政府顯得非常緊張。有消息稱,近日來美國、伊拉克以及伊拉克的周邊國家發起一系列外交努力,以便穩定伊拉克局勢,結束當地的暴力浪潮。包括布什總統都要親自出馬,在歐洲參加北約高峰會議后前往約旦,會見伊拉克總理馬利基。據美國白宮發言人斯諾透露,布什與馬利基將主要討論美軍如何將保護伊拉克社會安全的任務移交給伊拉克當局,以及伊拉克鄰國應如何給伊拉克提供支持等問題。
美伊在中東的勢力消長
有部分中東媒體認為,伊拉克戰爭以來,美國在中東的日子一度過得比較順利,但從今年下半年開始“突然”陷入了困境,首先就是伊拉克內亂走向失控的邊緣,各派別沖突愈演愈烈,什葉派與遜尼派的極端武裝分子橫行街頭,濫殺無辜,至今每月都有數千無辜平民死亡,說其是一場“邊緣內戰”應不為過。與此同時,外來的阿拉伯“圣戰者”們在“基地”組織的召集下,積極壯大,甚至誓言建國。美軍被迫到處滅火,但死傷慘重,毫無成效。布什的盟友英國首相布萊爾于近日直截了當地承認了西方對伊拉克政策徹底失敗。此外,美國在解決伊朗核問題、黎巴嫩問題、巴以問題上也都未能如愿。
中東媒體認為,這種轉變其實是美國自己一手造成的,或者說是美國持續推行中東政策的“反作用力”。薩達姆政權倒臺后,美國成為了整個中東地區的主宰,但中東還有一個國家不肯屈服,它就是伊朗。美國推行咄咄逼人的中東政策,旨在令包括伊朗在內的中東國家臣服,從而為美國的全球戰略服務。但該政策卻造成中東國家及民眾的反美情緒上升,恐怖與極端主義蔓延。伊朗借此機會高舉反美大旗,主動出擊,在中東熱點問題上給美國制造障礙。時至今日,伊拉克問題、巴以問題、黎巴嫩問題、敘利亞問題,甚至阿富汗問題等幾乎都已有了伊朗的影子。在此形勢下,美國與伊朗的矛盾在中東政治中逐漸突出,已經超出兩國范圍,甚至超出了所謂的伊朗核問題范圍,變成了整個中東政治的主要矛盾之一。
“內賈德化”會有什么影響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特邀研究員華黎明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身為一個領導人,內賈德的“內賈德化”提法雖然很新奇,但從他的個性來看也并不奇怪。內賈德的特點就是獨樹一幟,他總是用一些標新立異的方法來表現自己的思想,他的這番話正是想表達不僅在伊朗,而且在全世界范圍內,他都是引領潮流的領導者。
這樣獨特的言論在伊朗國內會起到什么樣的影響?華黎明認為應該有區別地看待這種影響,一方面內賈德的平民形象擁有相當的群眾基礎,很多基層群眾對這位身著便裝、開低檔車的總統很擁護,競選時他提出“要將豐厚的石油收入放到老百姓的餐桌上”,上臺后他馬不停蹄地走訪邊遠省份、深入基層,去了過去領導人很少去的東南、西北地區,這些舉動深得下層人士的民心,大家對于他的言論也都接受;但另一方面,知識分子和精英階層則對內賈德的很多言論不以為然。
華黎明分析,內賈德的各種“新奇”言論不僅出于個性,也是由伊朗希望在中東局勢中扮演什么樣的角色決定的。目前,不少中東國家對美國和以色列比較溫和,內賈德通過發表類似于“把以色列從地圖上抹掉”等言論高舉起反美和反以的旗幟,這提供了從精神上和文化上成為地區大國的一種可能性。
而實際上,內賈德的一系列反美、反以言論在阿拉伯國家比在伊朗更有市場,因為比起很多阿拉伯國家,這些激烈的言辭更能代表積壓在阿拉伯人心中的反美情緒。這也從一個側面表現了美國影響力在中東地區的消退。
美國對中東地區影響力的消退并非由于伊朗旗幟鮮明地扛起反美大旗,而是由布什政府錯誤的中東政策造成的,從2003年伊拉克戰爭以后,美國由于政策錯誤失去了阿拉伯國家人民的民心,因而在該地區的影響力大大減退。但是并非所有的中東國家都愿意看到伊朗成為地區大國,美國仍然有實力聯合這些國家,形成抗衡伊朗的力量。
華黎明認為,布什政府中期選舉的失敗導致其必須調整伊拉克政策,伊朗趁著這個機會召開三國峰會,一方面是向伊拉克滲透、在伊拉克擴張其勢力,另一方面也是搶先一步,在美國做出決策之前先做好準備。
《環球時報》 ( 2006-11-23 第01版 )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