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合作能走多遠,走多深,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俄羅斯的勇氣與魄力。
中國總理李克強日前訪問莫斯科期間,跟俄羅斯簽訂了涉及能源、高鐵、貨幣互換、衛星導航以及金融等領域的38份協議。俄羅斯總統普京在會晤李克強時的第一句話就是:“俄中是天然的盟友。”
中俄再次接近,令外界高度關注。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網站13日發表一篇題為《為什么中俄關系在升溫》的文章說,這次訪問達成的一系列協議標志著中俄關系出現了“真正的轉折”,“(制裁)實際上把普京推向了中國的懷抱。”
如何理解普京這句話,如何看待當前日益接近的中俄關系?下面,將主要闡述一下中國對俄關系的三個需求層次。
第一是一個非敵對的俄羅斯。這是中國對發展與俄羅斯關系最基本的需求層次。
俄羅斯國土橫跨亞歐,盡管其經濟中心、傳統外交重心以及文化身份認同上都在歐洲,但其國土的大部分則處于亞洲,俄羅斯離經濟發展最快最具活力的東亞地區很近,離東亞地區潛在沖突點亦很近。歷史上,俄羅斯每每在歐洲受??挫時,它都會掉轉頭來在亞洲尋找機會,不管是經濟機會,還是領土擴張機會。對于在地緣身份上海陸兼備的中國,一直要兼顧大陸與海洋兩個方向。在陸權主導的古代時期,中央政權多應付來自關外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的襲擾。近代時期,隨著海洋列強入侵以及北方俄羅斯不時東顧,中國面臨著陸地與海洋兩個方向列強夾擊的境地,孱弱的中國因此淪為西洋、東洋與“北方熊”的殖民地。
“海陸夾擊”是中國在海權主導時代的地緣戰略困境。這一困境到了1949年新中國成立并與蘇聯結成互助同盟后才有了緩解,中國有了來自北方大陸的支撐后,亦無后顧之憂,才能有機會向海洋方向邁出步伐,盡管這打著反美反帝的旗號。但是,中國的“北方困境”在上世紀60年代中蘇關系全面惡化后再次發作,中國不得不耗費大量的資源應付來自北方蘇聯的威脅,“三線建設”、“廣積糧、深挖洞”大大滯緩了中國的經濟建設,打亂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步伐。
正是出于這一歷史教訓與認知,中國戰略決策界才有了穩定北方陸地、面向海洋尋找發展機會的地緣戰略調整。趁著蘇聯解體后的戰略機遇,上世紀90年代中國與俄羅斯談判解決了邊界劃定問題,從而消除了兩國關系中的最大隱患。上海合作組織的一個重要戰略定位就是通過政治、安全與經濟多方面的合作構建一個穩定的北方大陸,防止北方動蕩威脅中國陸上大后方的安全。中國這一穩定陸上、向海洋尋找發展機會的地緣戰略自然是俄羅斯所樂見的,畢竟被削弱后的俄羅斯面臨跟中國類似的地緣困境,一個不友好的中國同樣會成為懸掛在俄羅斯后背上的一柄“達摩克利斯之劍”。
中國對俄羅斯關系需求的第二個層次,是原材料供應國與產品輸出國。客觀說,這一關系層次并非中國與俄羅斯的主觀愿望,但是卻很大程度上符合當前兩國關系在經濟層面上的現狀。俄羅斯擁有廣闊的國土與豐富的自然資源,當前中俄關系的重頭戲就是能源領域。今年5月份亞信峰會召開期間,中俄兩國相關機構簽署了價值達4000億美元的天然氣協議,被認為是中俄兩國結成戰略同盟的“轉折點”與最佳印證。今年兩國雙邊貿易有望超過1000億美元,中國將超越德國成為俄羅斯的最大貿易國。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甚至第一大經濟體,能源需求一直快速上升,從市場需求規模與地理位置來看,中國與俄羅斯都是天然的能源合作伙伴。對中國而言,俄羅斯能成為穩定的能源提供者是最好的事情了。對如何利用好“能源牌”,在賣出好價錢的同時,還能收獲政治安全利益,則是俄羅斯重點考慮的問題。相對而言,俄羅斯的動機與考慮要比中國的要復雜一點,將能源作為“國際政治中的戰略博弈手段”一直是俄羅斯的偏愛。另外,俄羅斯遠東廣闊的土地資源,亦是能實現兩國更深更廣合作的重要領域,中國擁有的勞動力、技術與資金都是俄羅斯開發遠東所不能缺少的,俄羅斯精英開始意識到,要實現“俄國夢”,就必須舍棄對遠東荒茫原始美的留戀。因此,中俄合作能走多遠,走多深,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俄羅斯的勇氣與魄力。
中國對俄羅斯關系的第三個層次,是在政治安全上形成相互拱衛之勢,在基框架下,加大在戰略軍工領域的合作力度與深度。在軍事技術上借助俄羅斯,是中國的戰略需求。俄羅斯有消息說,中??國與俄羅斯最快將在明年就俄羅斯向中國出售蘇-35高性能戰斗機以及S-400區域導彈防御系統達成最終協議。如果該消息得到證實,那無疑可以認為中俄關系達到了結盟程度。戰略軍工領域的合作,一直是中俄兩國的關鍵合作領域。在中蘇結盟的冷戰時期,中國正是借助蘇聯的支援才得以實現核彈、核潛艇的成功研制。可以說,沒有冷戰時期蘇聯的支援以及冷戰后跟俄羅斯的軍工合作,中國的武器庫建設會大大滯后,遠遠達不到如今的威懾力。盡管隨著中國工業實力日益精進,自主研發能力成倍增長,但在軍工領域的一些關鍵領域還是需要借力俄羅斯,比如大推力航空發動機、區域導彈防御系統、戰略打擊系統等方面。相比能源、金融、經貿等領域的合作,高精尖軍工合作才是決定兩國關系緊密程度的硬指標。
如上,中國對俄羅斯關系三個層面的需求,并非單向,而是雙向的。兩國戰略需求的互補性極高,也就是說,中國對俄羅斯的戰略需求,亦同樣是俄羅斯對中國的戰略需求。在這個雙向過程中,每一個層面的戰略需求,兩國只有程度上的不同,并未有質的差異。比如,俄羅斯同樣需要中國“不敵對”、俄羅斯能源需要中國市場、俄羅斯發展需求中國技術與資金、甚至中國資金是俄羅斯確保戰略武器升級的關鍵。這也是普京所說的“天然盟友”的題中之義。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