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自衛權的解禁,表明,日本徹底放棄“專守防衛政策”,這是日本國防政策的重大轉變,是日本右翼力量向“正常國家”邁出最堅實的一步。而所謂的“正常國家”是指:獨立的政治、外交、軍事權利是重要內容。其中,國家交戰權,便是這張美麗畫皮之下的猙獰面孔。
在美國重返亞洲,“亞太再平衡戰略”實施之際,釣魚島與南海爭端激烈之時,中國與周邊國家關系日趨緊張之際,美國支持日本解禁集體自衛權,這是直接影響中國國家安全、地緣戰略環境的大事件,將由此引發一系列變數,并透露豐富的信息。
一、美日的戰略選擇
沒有美國的支持甚至是慫恿,日本是不可能實現解禁集體自衛權的。現在,美國已將日本綁在美國軍事戰車之上,成為實現美國國家戰略的工具。
集體自衛權的解禁,和平憲法也就是個空殼了。這表明,美國的“離岸平衡戰略”——以日制中,也就是中國古人所說的“以夷制夷”的策略有了質的變化,邁出了最危險的一步——將日本徹底放出來牽制中國,就算引發軍事沖突也在所不惜。而扮演美國的“離岸平衡戰略手”的日本,突破了法律束縛,可以合法地對外出兵、動武,可以采取軍事手段解決國際紛爭。這是日本自戰后以來,突破和平憲法取得的最大勝利!國際社會即將看到日本露出的尖利獠牙,咬人出血,釀出人命案是沒有任何懸念的。
毫不夸張地說:日本由經濟大國—軍事強國—政治大國路線踐行基本完成,擺脫美國的控制已為期不遠。接下來,進一步修憲,整軍備戰,爭取入常,恢復“夕日帝國榮光”便是自然而然之事。世界將面臨一個截然不同的日本,一個對東亞和平構成威脅的日本。
二、日本的攻勢戰略
“我國(日本)遭到武力攻擊,或者與我國(日本)關系密切國家遭到武力攻擊,威脅到日本的存亡,從根本上對日本國民的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權利構成明確危險。”
從修改內容可以看出,日本奉行的是國家攻勢戰略,背后仍然是叢林文化,繼承了右翼色彩的國家安全觀:
1、動武的對象太寬泛。即使日本沒有受到攻擊,而是“與日本關系密切的國家遭到武力攻擊”時,日本可動武。與日本關系密切的家,而非特指盟國,這個定義范圍太大,解釋空間非常廣泛。換言之,日本與菲律賓、越南發展關系之后,若中菲或中越發生沖突時,日本便可依集體自衛權動武。
2、利益邊界太遠。一個國家對利益邊界的定義,直接反映了一個國家安全觀、戰爭觀、利益觀。如:二戰時,德國戰爭理由是“爭奪國家生存空間”;日本國家利益線擴展至中國、東南亞等地。
“從根本上對日本國民的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權利構成明確危險。”什么是日本國民對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權利?這個以按需要來解釋的,這就成為了日本任意動武的法律基礎。這適用于全球任何地方,只要日本執政當局認為有必要動武,都是可能的。
3、“亞洲北約”動武的法律依據。一直以來,日本接過了印度當年對華的“亞洲北約” 構想,安倍踐行“自由與繁榮之弧”“價值觀外交”,在中國周邊東跳西竄,在滿世界鼓吹“中國威脅”,鼓動周邊國家與日本聯合抗衡中國,充當美國“亞太再平衡”的急先鋒,支持菲越在南海強力對抗中國,儼然一幅“亞洲北約”的領頭人角色。此次集體自衛權解禁,當然也適用于與日本關系密切的“亞洲北約”相關國家。
三、中國戰略環境的變數
中國面臨一個:奉行新的武器出口三原則,并大力扶植日本軍事工業,奉行攻勢戰略、進攻性的國家安全觀、欲望無邊的國家利益觀的日本。未來,日本必然針對性地,對中國周邊有領海領土爭端的國家或地區(包括臺灣)提供武器裝備,并推動東海釣魚島、南海局勢更加復雜化、激烈化方向前進。聲東擊西,圍魏救趙,挑動南海軍事對抗,加大東海、南海的軍事沖突風險,牽制、分散中國的軍事、外交資源,轉移日本在東海、釣魚島面臨的戰略壓力,可謂一石數鳥。
另外,日本自定義為海洋國家,素有追求制海權的戰略傳統。目前,日本加緊對西南諸島、西太平洋島礁的圈占,刮起了一股瓜分西太平洋島礁、能源、資源的狂潮。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