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藥科大學 張志坤
俄羅斯普京總統又到中國來了,他將和中國習近平主席共同塑造新的中俄關系,而中俄關系的發展不可能不深刻地影響中美關系,這樣一來,中國、美國、俄羅斯這三個大國的關系將怎樣發展,中國在美俄之間到底做怎樣的取舍,就成為一個突出的問題擺在了世人的面前。如果說,當今中國在戰略上面臨許多挑戰的話,那么,如何在美俄之間站位,如何在中美俄三角關系中演好自己的角色,顯然就是其中十分緊迫的一個課題。
對此眼下就做全景式的描繪顯然不現實,但不妨提出如下幾個問題加以思考,庶幾可成為對中俄美關系的一個再認識。
第一個問題:中俄聯盟到底有何不妥
中俄軍事戰略聯盟給中國帶來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但卻一直有人視若洪水猛獸,避之如蛇蝎,這些人議論洶洶,形成一股不可忽視的輿論潮流。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有些人仇視俄羅斯是歷史的淵源。這倒不是因為歷史上沙俄通過不平等條約割去了中國那么多的土地,這其實只是一個噱頭,真正的原因是蘇俄支持建立中共,最后支持中共打倒了中華民國,使一些人去國離鄉,深懷黍離之悲。追本溯源,這些人的孽子遺孫自然對俄羅斯無一絲好感,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在某著名極右網站上,“嘆黍離之愍周兮,悲麥秀于殷墟”之情溢乎表里,想讓他們不仇視俄羅斯,豈可得乎?
可這樣的人畢竟為數甚少,遠構不成氣候,難以形成輿論潮流。那么,其它那些人為什么也一聽與俄羅斯結盟就要渾身哆嗦呢?
是擔心中美經貿聯系因此受損嗎?
如果真的是這樣,那倒令人肅然起敬了。因為不管這樣的擔心是否正確,僅僅這份心情就難能可貴,這畢竟是愛國的表現。
實際的情況卻可能與此大相徑庭。因為誰都知道,根據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邏輯原則,政治歸政治,生意歸生意,資本主義國家與社會主義國家做生意,有密切的經貿往來,既是應該的,也是正常的,至于說美國及西方在其中的限制與防范,過去有的,照樣還有,他們從不曾因為中國因為與他們經貿關系密切了就解除戰略上的限制,比如巴統的限制;同樣,現在有的,今后照樣還有,與中國的經貿聯系不會因為政治原因而顛覆。所以,一聽中俄聯盟就渾身哆嗦的人,其中的絕大多數肯定不是因為愛國之心。
筆者以為,一些人之所以看到中俄接近就心理發慌,原因在于利益牽連。這些人的身家性命與西方世界聯結得千絲萬縷,斬不斷、理還亂,一旦北極熊闖進來,那就如同大象進了瓷器店一樣糟糕(有關這個問題,請參閱筆者文章2009年文章《中國已承受不起和美國沖突所帶來的損失》),這才是他們反對中俄聯盟的真正原因。
第二個問題:為什么一些中國人始終都對美國十分滿意
當今中國有一大批親美崇美和為美國所用的人,這是不爭的事實(有關這個問題,可參閱筆者文章《世界上最親美的人在哪里?很可能是在中國》),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有一些中國人,不管美國對中國做了什么,他們對美國都始終十分滿意,沒有任何不同的意見。
比如,美國宣布支持日本對釣魚島的控制,準備協助日本包圍釣魚島,這本來是應該激起中國人憤怒的事情,但是,令人詫異的是,一些中國人卻對此卻渾然不以為意,沒有因此對美國有絲毫的不滿;
再比如,在南海問題上,美國明顯在鼓動菲律賓、越南等國挑釁中國,這也事關中國的主權與核心利益,但上述這些中國人照樣無動于衷,照樣對美國十分滿意。
這就令筆者相當困惑了。要知道,不管對美國持怎樣的政治態度,中國人畢竟是中國人,難道可以在國家主權與核心利益問題上喪失立場嗎?記得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中印領土爭端激化的時候,印度政府曾妄想拉攏臺灣蔣介石政權兩面夾擊大陸,結果呢,臺灣的蔣介石政權非但沒有呼應印度,反而嚴正聲明,不承認所謂的麥克馬洪線,藏南土地是中國固有領土,印度不得非法侵占。即使在南海島嶼爭端上,現在的臺灣政權也堅持南沙群島屬于中國,并沒有圍著美國的指揮棒轉,為什么現如今的一些中國人連這樣的政治立場都沒有呢?
現在,美國對中國的圍堵與遏制越來越表面化了,與此同時,一些中國人無論如何都對美國始終十分滿意的現象也越來越表面化了,他們不管美國對中國做什么,都甘之如飴、心花怒放,而對中國任何疏遠美國向其它國家靠攏的行為都要給予最狠最惡的詛咒,中俄接近在這些人看來簡直就是十惡不赦的行為。
所以,要搞清一些中國人為什么十分堅決地反對中俄聯盟,首先必須搞清他們為什么對美國始終都十分滿意。
第三個問題:俄羅斯與美國,究竟誰是中國的威脅
在當今世界戰略舞臺上,“合作”與“互信”被炒作得如同太上老君的律令一般,不許質疑、必須執行。于是,中美之間強調“合作”、“互信”,中俄之間也說“合作”、“互信”,但“合作”“互信”也是前提條件的:“合作”的前提是對方不構成威脅,譬如,如果一個人拿著刀子逼著你,你怎么與他合作呢?“互信”的前提是對方有誠信,如果對方連一點誠信都沒有,謊話連篇,總是坑蒙拐騙,又如何與這等東西去加深“互信”呢?
那么,美國與俄羅斯,他們中間有沒有誰類似拿刀子逼人、拿謊話騙人的呢?或者換句話說,對當今中國而言,美國與俄羅斯究竟哪一個更值得中國信賴呢?
當然,就美國與俄羅斯他們各自的表態而言,他們正式的、公開的說法都很好聽,比如美國一再向中國保證,絕不遏制中國,美國歡迎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和平崛起。俄羅斯則沒有這么多限定詞,直截了當地宣布歡迎中國崛起。他們究竟誰說的是真的呢?
子曰:“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聽其言而觀其行,這是一個很好的辦法,對比一下美俄都對中國做了什么、他們正在對中國做什么,問題就可一目了。
進行這樣對比顯然是一個龐大的工程,所以這里僅能就他們給中國送來什么、拿走什么做簡單的比較:
問:美國現在給中國送來的是什么?
回答是:美元、普世價值;
問:俄羅斯現在給中國送來的是什么?
回答是:高技術武器,能源與原材料;
問:這樣的輸送產生怎樣的后果的呢?
答:美國的輸送所產生的結果是,一方面海量生活品流向美國,一方面是顏色革命逼近中國
俄羅斯的輸送所產生的結果是,一方面中國的軍力壯大,一方面是中國能源原材料的保障
這樣一來,站在公允公正的立場上,誰是中國的威脅,誰值得中國信賴,不是一目了然了嗎?同時,對這個問題的不同取舍,也就成了衡量中國人不同政治立場的一把最準確的標尺。
第四個問題:為什么美國到處拼湊聯盟而中國必須“不結盟”
自古以來,人類世界的戰略博弈,一個重要內容就是縱橫捭闔,即拉攏盟友合伙對付敵人。中國是這樣,外國也是這樣;過去是這樣,現在仍然是這樣。現在,美國仍然在全球范圍內強化其同盟體系,特別是亞太地區,美國不但繼續強化與舊有盟國的聯系,如日本、韓國、澳大利亞、菲律賓等,而且正力圖把印度、越南、緬甸等國拉入其中,以增強其亞太戰略同盟體系的力量與效能。
俄羅斯也是這樣。俄羅斯正在前蘇聯廢墟上重鑄自己的安全體系,如俄白聯盟、統一關稅同盟等,為了爭奪烏克蘭,甚至不惜與西方撕破臉皮、大打出手。
日本也是這樣,這個慣于使陰謀耍把戲的國家正打著“集體自衛權”招牌與美國等國合伙算計中國。安倍晉三深諳同盟體系對于日本的戰略意義,所以先后提出打造“亞太自由繁榮之弧”,“開展價值觀外交”等口號,四處出擊,拼湊反對中國的日式統一戰線,孤立中國,壓制中國。
但是輪到中國卻不是這樣了?,F如今中國被套上了一個戰略緊箍咒——“不結盟”,非但不許結盟,甚至連“反霸統一戰線”、“反日本新軍國主義統一戰線”這樣的詞句都不敢講、不能講,中國干什么事情,哪怕稍微有一點戰略意義的,都要信誓旦旦地去保證“絕不針對第三國”,好像不如此就罪莫大焉一般。
中國必須單打獨斗。這到底是什么道理,是怎樣的邏輯呢?
世界上確實曾有過一個不結盟運動,但這個標榜“不結盟”的運動不過是借用“不結盟”的辦法對抗美蘇的結盟集團,說到底,還是一種集團行為,還是抱團對抗的產物。在兩極時代,中國強調走獨立自主的外交路線,堅持不結盟政策,也是著眼于對抗兩大冷戰集團?,F在,那個時代早已過去了,不結盟運動也基本上銷聲匿跡,只有中國還死抱著這個教條不放。有些人一談到中國與俄羅斯結盟,就像被掘了祖墳一般,其根本原因大概只有一個:一旦中國與俄羅斯結盟,扳倒中國就難上加難。
第五個問題:中國究竟想當一個什么“角”兒
中國究竟在中俄美新三角關系中扮演什么角色呢?
現在,中國的公知們正一邊大造與俄羅斯接近極其險惡的輿論(如“中俄聯手的噩夢”之類),正一邊鼓動三寸不爛之舌,顛倒黑白,把中美關系的惡化歸咎于中俄接近(如“中國靠近俄羅斯負面效應顯現”之文)。其實,來自美國及西方戰略家們的意見都是美國對中俄的打壓促使兩國靠攏,但中國的公知居然能夠將其顛倒過來說,可見他們已經厚顏無恥到什么程度。
但這不是問題所在,關鍵的問題是中國自己怎樣定位。也就是說,中俄此番接近,是策略運用的一時之計,還是戰略設計的根本大計?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有人會說,我們拒絕“一邊倒”。這個說法似乎有一定道理,因為過去中國曾經“一邊倒”,其中有不少教訓。援引歷史教訓,這是講道理的。
但是,時移事易,過去“一邊倒”的時候中國是一個弱者,而如今中國是一個強者,政治、經濟乃至戰略地位不可同日而語,如今即使出現“一邊倒”現象,也不是中國倒向別人,而很有可能是別人倒向中國。
中國堅持“獨立自主”。這是一種正面的說法,看似也很有道理。
但是,“獨立自主”與戰略聯盟可以并行不悖,二者并不是排斥的關系。況且“獨立自主”在實踐上已被一些人弄成了庸俗的“腳踏兩只船”,這個把戲就要玩不下去了。
中國到底怎么辦?機會到來的時候,危險也正在其中孕育。
中美關系怎樣發展,俄羅斯可能施加的影響與干預的手段實在有限;俄美關系怎樣發展,中國所能施加的影響與干預的手段也實在有限,但是,對于中俄關系的發展走向,美國所能施加的影響與干預的手段實在深不可測。如果中俄兩國對此真的認識不足、不能超越,那么可怕的危險就有可能在他們各自前面的道路上等待著他們。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