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準備戰爭,又想避免戰爭
――與著名國際關系學家米爾斯海默的對話
王 文
只要研究國際關系,就不可能繞過約翰·米爾斯海默這個名字。在國際關系理論史上,他開創了進攻現實主義流派。他的代表作《大國政治的悲劇》一書被公認為整個國際關系學術史上的里程式的著作。但也正是因為他從理論邏輯上充分論證了大國爭霸的必然性,堅信任何國家的崛起都會是美國的威脅,也從不諱言美國必須要警惕中國崛起帶來的威脅,因此,米爾斯海默的學術著述也常常成為美國輿論中流行的“中國威脅論”的主要思想來源。5月23日,米爾斯海默在北京就此接受了專訪。刪節版發表在5月25日《環球時報》,以下是原文。
中美實際上是在準備著相互之間的戰爭
王文:米爾斯海默教授,據我所知,在中國有不少學者不同意您“中國威脅論”的說法。有許多人與您辯論過,有真正說服您,或給您一些啟發的嗎?
米爾斯海默:我一直認為,中國不能和平崛起。至今為至,沒有中國人能夠真正駁倒我對此的論證邏輯。2003年我第一次來中國,聽到中國學術界的許多反對聲音。這是第二次來中國,這兩天同樣與一些中國學者交流,然而,與9年前相比,他們沒有任何新的論據。他們的觀點與論據都一樣,我也保持原來的看法。其中有兩個現象:一是即使在中國也有相當數量的學者同意我的觀點,當然這也不意味著所有中國學者都同意我。第二,不同意我看法的中國政府官員比學者更多。他們不愿說我是對的。換句話說,我相信,在中國有相當一部分同意我觀點的人,嘴上其實并不說出來。因為如果你是官員,當然愿意說,中國是能和平崛起的。
王文:相比于2003年中國剛剛提出“和平崛起”的概念,這個議題發生了哪些變化呢?
米爾斯海默:相比于2003年,中國正在成為越來越發達、越來越強大的國家。在2003年時,中國能否和平崛起的問題,看上去還很虛。那時中國還不足夠強,還看不出來是美國的真正挑戰。但現在,我想絕大多數中國人都知道,中國在持續崛起,但美國卻在衰落。所以,中國是否能和平崛起的問題真正成了重要的世界議題。這再也不像9年前那樣只是學術界的議題,全球權力轉移真正推動了這些實質性的變化。
王文:但問題在于,近10年來,中國崛起看上去非常和平。盡管在這個過程中有不少對外磨擦,但中國始終保持著和平的姿態,尤其是中美關系之間。這是否能證明您先前的判斷是錯誤的?
米爾斯海默:現在說我是對還是錯,還為時太早。中國是否能和平崛起的問題,最好用10年、15年或20年的長度來丈量,而不是現在來說。中國肯定會繼續崛起以至于成為美國的真正挑戰。當然,我也認為目前美中關系非常好,因為美國一直忙于中東事務及其戰爭,所以有很強的理由認為,現在的東亞還不處于麻煩中。美國目前只是和平地“回歸亞太”,沒有在亞洲制造麻煩。所以,我常說,美國忙于中東戰爭是中國之幸。它使亞東變得和平與繁榮。但是,難道你沒有看出來美國與中國之間存在那么多的潛在沖突嗎?臺灣是一個典型例子。中國對美國持續對臺售武非常惱怒。臺灣問題始終保持著熱度。南海則是另一個典型例子。現在的實質問題在于,誰控制南海。我的觀點是,中國將變得越來越強大,在亞太地區也會越來越強硬,然后漸漸成為美國的實質挑戰,因為美國會不得不后退。現在中國還不在那個位置上。從中方的角度看,最明智的做法是,保持冷靜,不制造麻煩,繼續保持經濟的增長,最后成為香港的“放大版”。那時,中國在處理南海和臺灣問題上會處于更有利的位置。
王文:的確,中國周邊有許多麻煩的事。但是,以我看來,中美已經學會了危機管理。無論是2001年南海撞機事件,還是2007年小鷹號事件,還有2008年的各類摩擦,以及現在的一些人權事件。中美之間有許多麻煩,但是這兩個大國又在試圖管理這些麻煩。這種管理能力是否意味著能夠防止兩個大國走向沖突?
米爾斯海默:我很確定,美中關系之間會一直存在許多麻煩,兩國也在試圖管理。但問題在于,兩國實際上都在準備著相互之間的一場戰爭,只是現在中國的行為顯得很不一樣。中國扮演著一個軍力很弱小的角色。美國的軍力比中國強大得多,中國此時不可能“摸老虎屁股”,也不能興風作浪。但隨著經濟持續崛起,我的觀點是,當中國實力達到了比現在強得多的水平,美國和中國周邊的領國就會更害怕中國,就會被迫后退。可能那種危機看上去仍然會處于控制中,但正如我剛才說的,危機肯定會到來。在冷戰期間,美蘇之間的博弈持續了近半個世紀,中美之間的博弈可能更長。我現在感覺,中國在變得更強大的路途中,將會越來越危險。
中國的對美戰略非常聰明嗎?
王文:其實我了解您的邏輯。我讀了兩三遍您《大國政治的悲劇》一書。您一直在論證中國像是1930年代的德國,還有許多19世紀、20世紀的大國爭霸事例來證明現在的中國崛起,但您知道,現在是21世紀了,總不能如此歷史倒退著地看中國崛起吧?
米爾斯海默:我其實可以用很簡單的話來回應你的疑問。自冷戰以來,美國發動了6場戰爭。1989年以來,美國每三年里有兩年都處于戰爭狀態。
王文:但是那些都只是對中小國家的戰爭,美國不敢對另一個大國開戰。
米爾斯海默:的確,美國是沒有對另一個超級大國發動戰爭。但這只能說明,美國還不處于“想打誰就打誰”的狀態。在亞太,美國軍力沒有強到可以單挑中國的程度。另一個原因是核武器的存在,這使得超級大國之間的戰爭更少了。美國與蘇聯(俄羅斯)之間已經持續了67年的和平,但當年英國與德國之間的爭霸就大打出手。但我還是必須要提醒你“冷戰”的可能性。
王文:您一直在學理上主張,美國應該遏制中國崛起,才符合美國的最終利益。但問題在于,美國想遏制是一回事,能否實現遏制是另一回事。美國像拳擊手,但中國是太極高手。中國的厲害之處在于,它讓美國找不到足夠的理由來遏制中國。
米爾斯海默:你的意思是,中國的對美戰略非常聰明?我覺得不是。我相信,權力博弈正在以新的形式出現。美國一直有足夠的信譽,中國周邊鄰居都怕中國。他們希望美國能夠遏制中國崛起。但也有人說,中國崛起的勢頭很強勁,也非常快速。這恰恰是美國不斷提醒中國周邊所有國家注意的原因。
王文:然而,自從2008年金融危機以后,美國的對華戰略變得越來越力不從心?
米爾斯海默:2008年危機重創美國,這點我也沒有疑義。但我認為,從長期看,美國一定會恢復實力。一旦恢復,美國將會比現在更強大。當然,中國的實力也不容小覷。四倍于美國人口的中國,必須得到美國的足夠重視。
王文:2008年以來,有許多美國學者都說,美國要向中國學習。比如,弗蘭西斯·福山教授就寫過《民主,美國沒什么好教中國的》的文章。這是否認為,在美國的學術界,越來越多人認為,中國崛起已經是不可遏制了?
米爾斯海默:在我看來,還很難說,中國崛起是否能夠持續。我并不是說中國會停止前進的步伐,或美國開始大邁步地復蘇。我的意思是,很難預測中國經濟的未來,或美國經濟的未來。中美都有許多學者相信,中國經濟會減速。我不想說那些,我只想從人口學的角度來講,中國人口是美國的四倍。美國過去的三個霸權挑戰者,日本、德國、蘇聯。現在都沉淪了。他們失敗根子就在于人口問題。美國2050年前必須變得比應對那三個國家總和的實力更強大,這就是美國需要面對的權力制衡難題,而對象就是中國。而從中國的方面講,中國想和平崛起就會遇到許多問題。所以,我不確定,中國是否能夠繼續崛起。
王文:那可否請您預測一下,未來8年,中美之間會發生什么?
米爾斯海默:我想,2020年前中國還是能變得更強大,也會有一系列危機。中國與美國必須防止這一系列危機惡化。但現在看來,情況正是相反的,南海的危機肯定不會終結。日本也不會善罷干休。還有臺灣、朝鮮,都很危險。
米爾斯海默的理論有多少市場?
王文:您估計,在美國政府里,有多少人同意您的看法?
米爾斯海默:在美國政府里,25%的官員贊同我的看法,50%不同意,還有25%是同情與理解態度,他們處于搖擺狀態。事實上,中美之間的基本邏輯很明顯。但也有很多人都樂觀地相信中美之間會處理好相互之間的差異。
王文:那在美國學術界,有多少人贊同您呢?
米爾斯海默:可能10%贊同,75%不贊同,還有15%是不能確定,但也有一些人持同情與理解態度。
王文:如果中國政府需要您給出一些建議,您能給出一些建議嗎?
米爾斯海默::其實,那正是中國政府目前所做的。即確保自己在國際中低調發言,確保不讓美國及其鄰國感到恐懼。為了能夠順利崛起,在崛起中沒有動用武力的威脅,從中國立場來看的話,最好的方式就是在安全和軍事問題上不要惹麻煩。只要保持安靜,維持經濟增長就行了。你應該明白經濟實力即是軍事實力。中國要做的就是比今天變得更加富有。如今尚不是中國在東亞到處惹事的時候,比如說臺灣問題,中國南海問題。知道中國變得更加強大的時候,才是時候了。我認為在2010年初期,中國有些失誤,過于富有進攻性了。它讓鄰國開始驚慌了。中國應該做的是表現的讓其鄰國感覺他們其實是杞人憂天了。
王文:那么,如果美國政府需要您的幫助,您會有什么樣的建議?
米爾斯海默:首先,美國應該明白,對其來說,亞洲正在取代歐洲,成為最重要的區域。美國歷史上,歐洲一直是最重要的戰略區,亞洲一直位于其后。因為最為強大的國家都在歐洲而非亞洲。德意志帝國要比日本帝國更加強大。但是那個世界已經遠去了,歐洲如今,事實上,應經成為了一座博物館,它并不是一個非常有活力的地方。歐洲到處都是老化了的國家。它已經不如過去那樣重要了。另一方面,亞洲,由于中國的崛起,從戰略角度來說,對美國更加重要。也就是說,美國應該密切關注亞洲。這也正是它正在做的事情。再者,美國應該停止在中東地區的戰爭。從中國角度來說,這些戰爭對于其是有利的。第三點就是,美國應該加強在這片區域的影響力。
王文:近些年許多人正在討論美國的衰弱,那么美國是否還有可能復興呢?
米爾斯海默:有幾點需要向你說明。首先,當我還處在越南戰爭那個年代的時候,對于美國來說,越南戰爭就是一場災難。從1965年到1975年,我們因為這個錯誤決策而顏面丟盡。那時候,許多人就認為美國正在衰弱。如果往回看,許多人之所以有這種想法是因為我們在越戰中戰敗了。如果你問一下今天的那些認為美國將會在阿富汗戰場戰敗的美國人,他們會說美國并不強大了,它正在衰退。事實是越南戰爭對于力量平衡影響為零。如今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發生的對于此力量平衡也將會是零。影響力量平衡的重要因素是中國的崛起。這是關鍵。那么,美國先進的對外政策的麻煩在哪里呢?我們進行的愚蠢的幾場戰場。但是那些戰爭對于力量平衡的影響是0。影響美國未來的關鍵因素有兩點,第一,中國是否會繼續崛起?第二,美國經濟能否恢復,并繼續像以前一樣繁榮?正如我跟你說過的,我不知道這兩個問題的答案是什么。因為我不是經濟學家。但是我認為美國正在釋放出人力資源的巨大能量。那么它最為有彈性的,具有適應性的經濟將最終復蘇,并且會復蘇的很好。我也認為中國,正如你之前提出的原因,經濟未來也將會發展的很好。
王文: 在未來五年中,你估計中美間發生直接沖突的概率是多少?
米爾斯海默:這其實和關于未來8年的問題是相似的。我認為在未來五年或者八年,中美不大可能發生武力沖突。中國和美國都希望確保沒有戰爭。有一天當我在大學上課的時候,一個學生問我,你認為如果中國發動戰爭,美國將會做出什么樣的反應?我的回答是美國將會立即對菲律賓施壓阻止戰爭,并同中國一道努力,盡快結束戰爭。我認為,無論如何,美國都不希望看見中菲發生戰爭。美國非常希望確保中菲相安無事。因此,我看不出來美國對于麻煩會有任何的興趣。我所看到的是,如果沖突爆發,它會努力尋求和平解決,并阻止更大的麻煩。盡量避免戰爭,這既是美國的心態,也是中國的心態。中國人并不想因為臺灣發動戰爭。所以,在未來五年我不認為中美間會有沖突爆發。但是,在未來8年或10年,我也不會驚訝我們的關系會有許多的危機。(《觀察者網》記者許璐鵬對此文有貢獻)
東亞的戰爭可能性及其防范
http://www.guancha.cn/html2/60325/2012/05/28/76213.shtml 發表在《觀察者網》2012年5月28日
王 文
各位朋友,
大家好!
非常抱歉,由于今天不能在現場,我不得不委托好友徐進教授代我宣讀發言內容。
首先感謝復旦大學吳心伯教授的邀請。我是一個熱愛學術研究的媒體人,學者朋友的每次研討會邀請,是鼓勵我在忙碌的媒體工作之余從事學術研究的巨大動力。原本今天我定的題目“中國崛起在東亞的合法性”,但在上個月清華大學的一次學術研討會上我已講過了,在場也有一些朋友聽過,所以我不想再重復闡述。
看了會議的議程和聽到的一些會議內容,我發覺,或許將主題改為“東亞的戰爭可能性及其防范”更有現實意義。因為當我們喜歡以自由制度主義的邏輯討論東亞地區秩序的時候,我們顯然回避、忽視或者輕視了現實主義邏輯在東亞惡化的可能。
現實主義理論在國際博弈中的最糟糕形式,無疑是“戰爭”。在過去的20年,東亞是世界上最和平的地區,東亞內部沒有發生任何一場戰爭,也沒有任何一個東亞國家正式向世界另一個國家宣戰,或者參與其他戰爭。與此同時,東亞國家參加國際維和的次數與對外援助的金額卻是全世界最高的之一。這樣的和平環境成就了西太平洋地區在冷戰結束以來的20年繁榮與發展,也應中了鄧小平20年前的“和平與發展是時代特征”的戰略判斷。
然而,隨著東亞內部矛盾的日益激化,現在看來,雖然不能說戰爭在東亞一觸即發,但戰爭或小規模的軍事沖突在東亞發生的幾率正在增長。這是我過去幾年采訪上百位東亞地區國際關系學者后的一個粗略擔憂。
這里主要講五點有可能點燃東亞軍事沖突或東亞戰爭的潛在因素。
第一,東亞各國之間國民相互厭惡情緒的增加。有充分證據表明,中韓民眾之間、中日民眾之間、日韓民眾之間、以及各國民眾與朝鮮民眾之間的互相負面印象比例正在提高。在東亞,尤其是中國、日本、韓國、朝鮮之間,任何兩國民眾之間的印象,都比該國民眾對美國的印象差。這種“東亞相互厭惡情緒(mutual antipathy feeling)”是各國民族主義高漲的主要原因,也使各國媒體都傾向于制造對鄰國的負面報道,比如,東亞各國媒體對華報道,基本上都是負面的居多;中國媒體對東亞各國的強硬聲音也很多。這將使得在未來某一天,東亞各國沖突可能性缺少必要的社會制約。相反,民族主義將慫恿東亞各國的好戰欲望。
第二,各國中層軍官的“求戰”情結。20多年來,東亞各國都沒有參與過戰爭,各國軍隊內部的一些中層軍官晉升非常緩慢。這些年,我采訪了不少東亞國家的中層軍官,發現有戰爭想法的軍官不少。因為無論是戰敗與戰勝,戰爭是中層軍官最好的晉升手段。請原諒我對各國中層軍官的負面揣測,我只是想在此表達我的擔憂與焦慮。
第三,美國在東亞地區的離岸平衡作用。雖然美國一直主張東亞保持穩定與繁榮,但是有數據顯示,美國與東亞盟友的軍事演習數量正在逐年提升,尤其是針對朝鮮的軍事演習數量。這使冷戰氛圍始終沒有完全與東亞地區絕緣,也使得戰爭在東亞的可能性逐年遞增。
第四,領土爭端尤其是海洋島嶼爭端遲遲找不到最終解決的方式。東亞各國之間都存在著領土爭議,這些爭議隨著海洋資源重要性的上升,越來越找不到解決的方式,這使得戰爭至少是小規模的軍事沖突,越來越成為各國解決領土爭端的選擇項之一。過去一個多月的黃巖島危機就是一個典型案例,希望類似的危機以后能夠少一些。
第五,權力失衡是軍事沖突可能性提升的重要原因。后冷戰時代的權力平衡正在被打破,潛在的軍事競爭與安全困境,在東亞地區表現得越來越明顯。
一旦戰爭,東亞20多年來建立起來的政府互信、地區一體化進程必然將受到嚴重沖擊。如果控制不好,整個東亞崛起都會功虧一簣。因此,東亞各國必須想方設法降低戰爭發生的幾率。
我的建議簡要闡述如下:
1、擱置目前的主權爭議,尤其是目前在爭議島礁上對中國的主權訴諸。“擱置爭議、共同開發”應當成為各國解決島嶼或海洋爭議的標準范式。
2、加強媒體與民間對話。目前各國社會之間的對話更多限于精英與傳統媒體,未來的對話也應注意到傾向于平民,尤其是新媒體下的意見領袖。另外,軍方之間的對話也相當重要。
3、美國的和平責任。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