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羅亦農烈士誕辰110周年——羅亦農壯麗生涯的幾個“第一”
何立波 曹雪立
今年是我黨早期著名的政治活動家和領導人羅亦農烈士誕辰110周年。羅亦農原名羅善揚,1902年5月18日出生于湖南省湘潭縣,1919年赴上海求學,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1920年8月加入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1921年5月進入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同年年底轉為中共黨員,在1927年“八七”會議上被選為臨時中央政治局委員。1928年4月,羅亦農在上海被捕犧牲。在羅亦農短短26年的生命歷程中,他為黨的革命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創下了多個“第一”。
我黨籌辦黨校的第一人
1925年1月,中共旅莫支部接到陳獨秀的來信,信中說:由于國內形勢的發展,“急需得力同志能負責指導獨當一面者”,中央決定羅亦農、王若飛等七人回國工作。3月12日,羅亦農從莫斯科動身,4月中旬到達上海。5月8日,中央局又決定在北京和廣州分別組成臨時委員會,以便代表中央局就近指導當地的一切實際工作。根據中央的決定,中央駐粵臨時委員會以譚平山、陳延年、周恩來、羅亦農、鮑羅廷五人為委員,同時指定羅亦農主持粵區黨校工作。這樣,羅亦農便成為受黨中央委派籌辦黨校第一人。
1925 年10月,應李大釗要求,中央決定派羅亦農主持北方區委黨校(我黨第一所黨校)工作。羅亦農擔任校長,教員有趙世炎、陳喬年等。第一期學員近百人,來自北方區委所轄各地黨團骨干。黨校對外公開名稱是“北京職業補習學校”,并向北京市教育局申請了注冊。李大釗出席了開學典禮,并發表了重要演說。
北方區委黨校師資力量雄厚,羅亦農講授政治經濟學常識、歷史唯物主義和世界革命史,趙世炎講授列寧主義、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斗爭、共產黨在民主革命時期的任務、職工運動和農民運動,陳喬年講授馬克思的階級斗爭學說、黨的建設和世界革命形勢、國際工運,蕭子璋講授共青團的任務和學生運動,劉伯莊講授國共合作統一戰線問題。由于北京的政治環境日趨惡化,北方區委黨校沒有能按原計劃長期辦下去。這期黨校辦了三個月,第一期學員結業,時間雖短,收效卻很大,為全國特別是北方培養了一批得力干部。羅亦農在籌辦黨校過程中展現了較高的理論水平和杰出的組織才能。
我黨第一個提出黨獨立領導武裝工作的領導人
1925年12月至1927年4月,羅亦農任中共上海區委(又稱江浙區委)書記。他是我黨第一個提出舉行工人武裝起義的領導人,也是我黨第一個提出由黨獨立領導武裝工作和建立工人與小資產階級聯合政權的領導人。
1926 年5月,中共上海區委決定成立由羅亦農兼主席的軍事委員會,加強和擴大糾察隊,實行軍事訓練。9月3日,羅亦農在中共上海區委主席團會議上提出:上海應舉行武裝起義,并實行“人民自治”。這就是上海三次工人武裝起義的最早提出。此后,上海黨組織正式開始武裝起義的準備工作,并由羅亦農擔任起義秘密總指揮。
由于各種主客觀原因,前兩次武裝起義都失敗了,但這并沒有使羅亦農、趙世炎、汪壽華等領導人灰心。為加強對第三次武裝起義的領導,中央和上海區委聯合成立了黨的特別委員會(簡稱特委會),特委會以陳獨秀為首,成員有羅亦農、周恩來等8人,整個起義工作在特委會的領導下進行。陳獨秀、羅亦農、周恩來、趙世炎、汪壽華是特委會核心成員,在緊急情況時,負責整個武裝起義的指揮。這樣,特委會的成立標志著黨對武裝起義的絕對領導。
1927年3月 21日,羅亦農代表上海區委宣布了當天中午12時舉行全市總罷工,并立即舉行武裝起義。這樣,上海80萬工人正式開始有組織的同盟總罷工和武裝起義。起義的總指揮部設在閘北區商務印書館職工醫院里,由周恩來、羅亦農、趙世炎三人負責具體指揮。至下午6時,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取得了完全勝利。1928年 7月,周恩來在黨的六大所作的軍事報告中,稱贊羅亦農“真是上海暴動的創造者”。
我黨第一個被中央刊物以卷首語形式哀悼的中央領導人
1928年4月15日上午,羅亦農在上海被捕。羅亦農的被捕,是中共中央自武漢遷回上海后所遭受的第一次重大破壞。周恩來得知羅亦農被捕的消息后,立即通知中央特科負責人顧順章,命令他負責組織營救。
中央特科曾經考慮用巨款買通敵人,爭取釋放,但后來放棄了這一計劃。周恩來便又找到中央特科,共同制定行動方案,只待羅亦農由租界巡捕房向淞滬警備司令部引渡時,武裝劫救。中央特科擬用偽裝送葬的方式營救羅亦農,將槍支藏在棺材里,并讓他的新婚妻子李哲時披麻戴孝,作為死者的家屬隨偽裝送葬隊伍的人走在棺材后面,等到囚車經過時大家一齊行動,把羅亦農救下來。應該說,中央特科的計劃是可行的。但是租界巡捕房已經知道了羅亦農的身份,提前引渡,中央特科的營救未能成功。
在獄中,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與威逼利誘,羅亦農始終堅貞不屈。在勸降失敗后,蔣介石下手令將羅亦農槍決。4月21日,羅亦農犧牲,年僅26歲。4月22日的《申報》報道說:臨刑前的羅亦農“身穿直貢呢馬褂,灰色嗶嘰長袍,衣冠甚為整齊”,“態度仍極從容,并書遺囑一紙”。
慷慨登車去,相期一節全。
殘軀何足惜,大敵正當前。
這是羅亦農寫給同志們的絕命詩。1928年5月30日,中共中央理論刊物《布爾塞維克》第20期第一次以卷首語的形式沉痛哀悼羅亦農同志的壯烈犧牲,號召“中國無產階級牢記住他的領袖”,稱贊他“熱烈的革命精神,可為中國共產黨全黨黨員之模楷”。
(作者單位:裝甲兵工程學院軍政部)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