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追隨中共的臺灣黃埔生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孫中山先生創建黃埔軍校,“獨一無二的希望,就是創造革命軍,來挽救中國的危亡”。黃埔軍校的創辦,體現國共兩黨在軍事方面的合作。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黃埔軍校共開辦6期,中共革命理念對臺灣籍黃埔學生產生較大影響,他們參加北伐戰爭,為臺灣光復和祖國統一竭力虔心。
黃埔軍校的中共臺籍黨員
黃埔三期生林文騰,彰化人,在黃埔軍校讀書期間加入中共,1927年4月蔣介石“清黨”后赴武漢繼續黨的活動,后經上海到廈門,從事中共革命活動。抗戰爆發后,參加抗日戰爭。臺灣光復后,與在臺灣從事地下活動的謝雪紅密切聯絡。
黃埔四期生張克敏,臺中人,在黃埔軍校讀書期間加入中共,1927年在武漢、上海、廈門等地參加地下活動。1928年在臺結識臺共領導人謝雪紅,支持謝雪紅創辦國際書局,后赴大陸,曾在漳州等地開展地下活動。抗戰時期,任臺灣義勇總隊副總隊長,抗戰勝利后,受李友邦派遣,在臺北升起象征收復臺灣的第一面國旗。
黃埔六期生楊春錦,桃園人,與兄楊春松(中共黨員、臺灣農民運動領導人)同赴大陸,1927年12月參加中共領導的廣州起義,1928年,在海豐戰役中犧牲。
黃埔六期生陳辰同,臺北人,1927年12月參加廣州起義后,在廈門參加地下活動,1928年6月返臺與謝雪紅聯絡,后回廈門,任中共漳州縣委書記、永春縣委書記等職,1928年12月在漳州領導廣州起義一周年紀念活動被捕犧牲。
黃埔六期生林樹勛,新竹人,因領導惠安地下革命,于1928年2月被捕,經廈門臺灣同鄉會營救獲釋后,繼續從事革命活動。
思想傾共的臺籍黃埔生
黃埔二期生李友邦,臺北人,深得孫中山和廖仲愷器重,曾主持國民黨兩廣省工委領導的臺灣地區工委會,吸收中共臺籍黨員林文騰、謝文達、楊春松、陳辰同等人為委員,激勵臺胞抗日斗志,動員臺胞參加祖國革命。1930年,李友邦任共青團杭州市委委員,在杭州藝專秘密組織共青團支部,開展抗日反蔣活動。抗戰爆發后,李友邦組建臺灣義勇隊,提出“保衛祖國,收復臺灣”,得到中共的大力支持和幫助。1939年3月,周恩來到浙江金華時,曾對臺灣義勇隊作重要指示。臺灣光復后,李友邦返臺,與老臺共謝雪紅聯絡,隨后臺灣地下黨領導人張志忠向謝雪紅證實李友邦的傾共政治背景。1952年,李友邦因“通共”被捕,在臺灣犧牲。
黃埔四期生林夢飛,臺北人,與黃埔軍校左派人士來往,具有傾共思想。1927年,與中共黨員林樹勛、張克敏等人在上海參加地下活動,后在中共廈門市委常委、臺灣同鄉潘欽信的安排下,開展同安洪厝村的農運工作。利用特殊關系,營救被捕的中共人士。1949年隨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兵團入廈,是廈門有名的起義將領。新中國成立后,參加大陸的建設,致力于海峽兩岸和平統一。
這群走進“革命黃埔”的臺灣人,傳承中華民族的血脈,追隨中國共產黨。他們深知“欲致力于臺灣革命運動,必先致力于中國革命的成功”,他們以革命實踐向世人證實,臺灣和大陸不可分割的血脈聯系,詮釋深厚的祖國情懷和故鄉情愫。(徐康)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