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茂:毛澤東思想是用馬克思主義升華中華傳統文化的集大成
——關于中華傳統文化的幾個問題
張文茂(2020年11月24日)
1.中華傳統文化最初形成于遠古時期的華夏文明,即三皇五帝時期。經過原始群、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社會進化的上萬年積累,經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到黃帝時期的傳承,華夏文明在農耕生產方式的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的精神文化最初形態,形成后來中華傳統文化的內核和遺傳基因。其中最主要的東西應該包括,集體大于個體的公有、公平的觀念,觀天察地順應天道和天人合一的觀念,能者和公者為尊、為政的觀念,為保證整體利益而約束和懲處個體違紀行為懲惡揚善觀念,等等。
2.中華傳統文化的第二個高峰是周禮文化的成熟時期。那時已經進入奴隸制社會,在奴隸制的基礎上形成了一整套以周禮為代表的文化形態。那時私有制已經發展起來,階級己經分化,國家已經形成,社會已經分裂為不同的等級。作為上層建筑的意識形態,也就形成一整套以禮、樂為主要標志的等級劃分標準和行為標則,人人都要遵守禮樂制度,是那時的主流文化,包括仁、義、禮、智、信等觀念體系。
3.中華傳統文化的第三個高峰是儒家文化,是以漢武帝獨尊儒術以后的儒家文化為主要標志的封建文化形態。其特點是三綱五常,忠孝節義等。封建文化在經濟上是維護土地所有者地主階級的利益,調節地主和農民之間的封建剝削關系。在政治上是維護皇權(總地主)的統治。這里雖然包含了大一統的思想,但這種大一統只能通過皇權體制才能實現。所以,皇權至髙無上,臣子忠于帝王,百姓服從管制的官本位的文化意識形態是其主要核心特征。
4.關于孔子的歷史地位。嚴格說,孔子在世時代表的文化是周禮的奴隸制文化,所以在當時封建地主階級已經興起的社會環境下,他是極不得志的,到處碰壁,被人稱為惶惶如喪家之犬。但他的功績在于堅守中的傳承作用。在禮崩樂壞的大背景下,正是他在不甘寂寞的堅守中,把周禮文化整理起來,并傳授給弟子,為后來董仲舒這些人把周禮改造為封建文化準備了條件。
5.中國歷史沒有形成成熟的資本主義文化形態,如自由、平等、民主、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等。沒有成熟的資本主義文化形態,卻產生了殖民地的奴性文化形態。如:崇洋媚外、洋奴哲學、西方文化中心論、中國歷史虛無主義、中華人種低劣、當殖民地有利于經濟社會發展等等。過去的“造不如買,買不如租”以及加入世貿后鼓吹的“中美國”和“中美夫妻關系”等論調,都是殖民地文化在當代的表現形式。
6.中國近、現代有過三次資本主義的實踐,晚清、民國和當代,至今勝負未定。勝負的關鍵或者說斗爭的至高點是貨幣金融領域的主導權,是在我們自己手中,還是被國際金融壟斷資本和國內買辦漢奸勢力所掌控,這取決于黨能否保持對貨幣金融的領導權,像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權一樣,是決定勝負的最后防線。
7.中華傳統文化與資本主義文化是不能兼融的,這是一些學者站在傳統文化的立場上反對資本主義的原因。很多左翼的朋友看不到這一點,是不好的。這樣做雖然可以在對外宣傳上起到一定的緩沖作用,有利于暫時緩解國際矛盾,爭取團結大多數。做為一種政策策略是可以理解。但是,站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上看,這條路是注定行不通的。因為它背離了馬克思主義階級、階級斗爭和無產階級革命的理論,是用沒落的封建文化來反對資本主義文化,是幾百年世界近、現代歷史發展的反動。不但麻痹不了敵人,反而會搞亂我們自己群眾的思想。
8. 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精華部分都已經凝聚于毛澤東思想之中了。從哲學世界觀、辯證法到人文道德、經濟發展、社會治理、國家戰略、軍事謀略再到文化教育、文學藝術、衛生健康等等,哪個領域沒有毛主席的最新概括和總結,并且使之與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融為一體,成為全新的思想文化形態!提倡讀一些古籍,更多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的原貌,本來是件好事,應該發揚。但是如果離開毛澤東思想,另外再去發現什么“精華”,則注定是徒勞的。在偉大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實踐中,已經產生了代表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發展方向的毛澤東思想文化形態。難道還要開歷史倒車嗎?毛澤東思想的文化形態巳經超越了封建文化和資本主義文化,成為既升華了中華傳統文化又對接馬克思主義(無產階級文化)的集大成者。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