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漢字的廢簡用繁問題最近幾年屢屢成為全國政協委員的提案內容,因此使繁簡字之爭一次次提到了全國人民的視野之中,全國政協委員代表全國人民的意愿行使自己的權力,在十分嚴肅的一年一次的全國政協會上年復一年的提交此類議案,不能不讓國人作出回應。
今年代表提案中建議廢間用繁的三個理由是:
第一,“上世紀50年代簡化字時太粗糙,違背了漢字的藝術性和科學性。比如愛字,繁體字里有個‘心’,簡化后,造成‘無心之愛’。”
這個理由能夠成立嗎?
未必!
首先,上個世紀50年代的簡化字并不能斥之為“太粗糙”、“違背漢字的藝術性和科學性”。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的漢字簡化工作是負責任的,一大批專家、學者參與了這項十分嚴肅的漢字簡化工作。而且,從實際上看,漢字簡化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整理異體字,二是公布簡化字。
從文字史發展史來看,簡體字的出現最早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時代,漢代民間應用的簡體已相當多,北魏時期,“亂”,已簡化為“亂”。所以,文字的從簡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不是哪一個人能夠阻擋得了的。
我們今天使用的不少簡化字本來就是在中國古代已經廣泛使用的歷代簡化體字或俗體這,如“亂、體、寶、盡、對、辦、繼、杰”;有的采用的是古字或者筆畫比較簡單的異體字或通用字,比如“云、禮、棄、無、從、個、氣、網”等;有的是利用草書楷化,比如“書、為、偉、樂、東”等。這些簡化字均非無源之水,而是簡約有據。是眾多漢語研究專家充分吸收中國古代廣泛流傳的簡化字成果的體現,這絕對不能說成是“粗糙”!能夠進入中國文字改革工作的專家都是學有所專,在文字研究方面公認的頂級學者,不了解這段歷史,輕率地將當年這項嚴肅的工作斥之為“粗糙”是不合適的。我們有權質問,是當年這些學者“粗糙”,還是今天寫提案的代表“粗糙”?這類提案本來就不應當是非專業的人士所能輕率提出的,何況是在一年一度召開的全國政協會議上。
“愛”字是不少力主廢簡用繁者的一個代表字,理由是繁體字“愛”有“心”,簡體字是“無心之愛”。
首先,這類字只是極少數可以讓力主廢簡用繁者拿出來說事的字之一。但是,有“心”就有“愛”嗎?古人并不懂得“心”是不能愛的,真正能夠思考能愛的是大腦,因此古人造字之時為“愛”加上一個“心”是古人缺乏科學知識的一種誤解;今人還有什么必要以訛傳訛?
其次,真正有“愛”心的中國老百姓并不一定非得知道繁體字的“愛”有“心”才知道愛。汶川大地震中自費駕著農用三輪車到災區干實事的山東農民根本不知道繁體字的“愛”有“心”,但是,他們懂得“愛”,更懂得“大愛”!相反,真正懂得繁體字“愛”字有“心”者未必表現出了多少愛心。所以,“愛”字有“心”與無“心”并不影響我們對國民進行愛心教育。真正天天用有“心”之“愛”字的人天天干著分裂中國,鼓吹“去中國化”的還少嗎?臺獨分子個個知道“愛”字有“心”,但是,他們何嘗有“愛”中國之心?何嘗有“愛”中華民族之心?所以,“愛”字的形體有“心”無“心”,并不能直接與有無愛心相提并論,二者不存在必然的因果關系。真正的愛心在才行動,在億萬中國百姓的大腦之中,不在于“愛”字的形體,至少與形體關系不大。片面夸大繁體字“愛”字形體教化意義是不切實際人。如果繁體字的“愛”真有這么大的作用,那么,對在押罪犯只教他們一個繁體字的“愛”字,讓他們具有愛心即可以了,這能行嗎?
力主廢簡用繁的第二個理由是:“以前說繁體字太繁瑣,難學難寫,不利于傳播,但是現在很多人都是用電腦輸入,再繁瑣的字打起來也一樣,所以這個問題已經漸漸不存在。”
真是這樣嗎?
未必!
我們現行的小學中的識字教育是從一年級開始的,據筆者所知,目前國民教育系列的小學識字是手寫而非電腦輸入。即使是用電腦輸入,手寫也是不能廢棄的;我們不可能想象國家主席簽署主席令會用電腦輸入,也不能想象在法律文書、銀行交易等多種正式場合下可以不用手寫體而改為電腦輸入。無論在中國,或是在外國,所有簽名都必須是手寫。所以,電腦無論如何發達,手寫漢字永遠不可能廢止不用。因此,提案者的前提就不存在。在這種情況下,何談什么“這個問題已經漸漸不存在”了!不是這個問題不存在了,而是提案者熟視無睹了。繁體字對于剛剛識字的兒童來說難學難寫是一客觀的現實,沒有必要諱莫如深。
力主廢簡用繁者的第三個理由是:“恢復使用繁體字有利于兩岸統一。現在臺灣依然用繁體字,并稱其為‘正體字’,深有意味,還要為‘正體字’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給祖國大陸方面造成了壓力。
這條理由是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片面夸大繁體字在實現海峽統一問題上的作用。海峽兩岸的統一是大勢所趨。實現兩岸統一的根本出路在于中國大陸自身的繁榮強大。一個既貧又弱的中國大陸根本無法實現與中國臺灣的統一。既然統一的基礎是中國大陸自身的繁榮富強,那么,就無需在文字形體上找什么理由。試問提案者:大陸廢簡用繁就能有利于中國大陸與中國臺灣的統一嗎?這里既夸大了文字形體的作用,又將海峽兩岸的統一簡單化。實現統一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工程,絕對不可能靠繁體字來解決。
第二個問題是申遺。漢字以繁體字為代表申請世界文化遺產是完全應該的,但是,這和推廣使用簡化字是不是一回事。漢字作為一種全世界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之一,以其豐富的歷史文化含量申請世界文化遺產是完全應當的。但是,作為一種文化遺產,未必就一定要在現實生活中大量使用它。文化遺產首先是保護,其次是發揮它的作用。即使是發揮它的作用也未必是大量使用,而且將已經由十三億中國大陸百姓使用了半個多世紀的簡體字簡單地廢掉,這是萬萬不可輕率做出決定的。簡單地在中國大陸廢簡用繁將會造成大陸中國空前的一場文化混亂,而且是完全沒有必要的一次文化混亂!
中國大陸盡管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就推廣與使用了簡化字,但是,我們從來沒有廢止過繁體字,以中華書局為代表的全國各省古籍出版社每年都在印制大量的繁體字書籍,而且銷路很好,完全沒有因為這類書是繁體字就無人問津。
去年九月筆者到臺灣參加海峽兩岸圖書交流20周年紀念活動,前來購買中國大陸簡體字版的讀者非常之多。這類簡體字版的書籍,只是在書價處貼上一個折合為新臺幣的定價就直接賣給臺灣讀者,許多臺灣讀者大包小包的購買。一位專門經銷中國大陸簡體字版的書商告訴我:這幾賣大陸版的簡體字書籍讓他這幾年賺海了。
去年十一月,筆者到新加坡參加華文書展,展出方在中國大陸采購了六千多萬元的簡體字版的圖書,直接銷售給一直使用繁體字的新加坡華人,購書者人頭攢動,異常火爆,絲毫沒有因為是簡體字版而銷售不動,場面的火爆讓筆者大為驚嘆!
為什么海外、境外華人已經熟悉并大量購買中國大陸的簡體字版的種類圖書之時,我們的全國政協委員竟然還屢屢提出廢簡用繁的提案呢?真是令人費解。
全國政協委員提案是一種稀缺的政治資源,并不是每一位普通老百姓都擁有這政治資源的,我真心希望全國政協委員能夠提出一些真正關系到國計民生的有益的提案,不要再在此類問題糾纏不息,這是一種極大的資源浪費!
轉者注:文中提到新加坡書展事例,新加坡華人是使用簡化字的,以此做論據,論證顯得不很充分!本文其他觀點和論據尤可借鑒!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