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08年9月20日下午
地點:大舜種地的會堂
培培: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下午好!此時此刻盛友如云,高朋滿座,這里是由山東鑫苑有限公司主辦,河南日報報業集團全程顧問的《儒家文化與俠義精神》大型文化講座。這里是中國思想者最高的盛宴。首先,我想請大家以熱烈的掌聲有請本次活動的主辦方——山東鑫苑置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勇先生致詞!
李勇: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業主朋友,新業界的朋友們,大家下午好,我受山東鑫苑置業有限公司總經理余登攀先生的委托,向各位的光臨表示衷心的感謝。山東鑫苑……四個指標包攬了濟南樓市的第一名。(以下刪去388字)08年鑫苑面對面邀請到的是錢鐘書以來真正的幽默“北大醉俠”孔慶東教授。他時間寶貴,祝愿各位度過一個美好的下午,謝謝大家!
培培:感謝李總。在此,我想隆重介紹一位我們的朋友,河南日報報業集團中原論壇副秘書長李總為我們致詞!
李總:尊敬的孔慶東教授、尊敬的鑫苑置業領導、各位來賓,大家下午好!隨著國家對發展中(以下刪去262字)并且邀請到了孔慶東教授,我們感覺到萬分榮幸。他著有《空山瘋語》、《口號萬歲》等等許多優秀的作品,下面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歡迎孔慶東教授給我們帶來的《儒家文化與俠義精神》的演講!有請孔教授。
培培:感謝李總,李總也帶來了遠道朋友們的祝福。我想現在最讓我們激動的時刻到來了,他被世人稱為“北大醉俠”,(刪去86字)他的著作風靡全國,他就是我們山東人的老鄉——孔慶東教授!此時此刻,我想我們以山東人最熱情、最誠摯的掌聲送給我們的老鄉孔教授!
孔慶東:感謝主持人這樣褒獎我,這樣表揚我,非常熱情的介紹。其實是盛名之下其實難副,我沒有做出什么成就來,我只是一個普通的老師。走到北大校園里,你打聽打聽,大部分人都會告訴你,孔慶東就一老師,你要是找到我的同學、同窗打聽一下,我是什么人,他會告訴你,孔慶東算什么呀,在我們班像他這樣的人至少有20個。我很高興在這樣的時刻,到濟南來休息休息。因為奧運會開完了,開得很奧;殘奧會也開完了,開得很殘,眼看著北京又要成為一個不奧不殘的“非人間”的地方了。我們借奧運會、殘奧會的東風過了幾天人的日子,北京又要變回“沒法吃飯、沒法出門”的地方了。而且我這幾句話還不敢在北京隨便說,怕北京市領導生氣,就跑到山東老家來說一說,也許不會惹那么大的麻煩。
說實話,我不知道今天的講座所面對的對象都是哪些朋友,我不知道大家需求的是什么,因為是河南報業集團的朋友把我“拐騙”來的,他們讓我講《儒家文化與俠義精神》的題目,我心里有點惴惴不安。不是我不敢講這個題目,而是不敢在山東講這個題目。山東是儒家文化的大本營,跑到山東來講儒家——幸虧我還是山東人,這不相當于孔夫子門前賣論語嗎?——幸虧我還姓孔。我們山東好漢從子路到武二郎……那是講不完的。講俠義精神,不是給別人上課,而是我在講的過程中,自己來體會,自己給自己充電,為什么要體會?為什么要充電?我感到有一種需要,我剛才開頭說的幾句話,不僅僅是調侃,不僅僅是為了所謂的幽默,是一種真實的心態。可能不僅是北京的人,很多地方的人都感覺活得不太舒服。如果仔細探討,你為什么活得不舒服呢?根源何在呢?是你沒吃沒喝?找不到工作?是買不起房?確實房價很高很貴,用山東話說“奶奶的很不合理”,但不是說完全買不起,我們還可以貸款。那我們的煩燥不安究竟來自何處?其實你到一些外國去看一下——剛才主持人說我到這兒、到那兒,其實有點夸張,我沒有到那么多地方去講學過,也許我到那里去學習、旅游過——就會發現,中國人在物質生活層面其實過得很好,特別是中國的大城市、省會以上的城市,人民所過的日子在這個地球上絕對是一流的。北京、上海不用說,就像濟南、青島、沈陽、成都、南京、蘇州、杭州、這些城市的生活在地球上都是一流的,外國人沒來過他不知道,來了是大吃一驚,中國人過著這樣的日子?工作相對很輕松,有那么多的閑暇時間,每個城市里充滿了濃重休閑氣氛。中國人單是一個吃,一輩子都吃不完,你永遠就吃吧。比如說我在韓國住過兩年,到韓國一個月,就把他的東西都吃完了,剩下的一年多就在那兒熬著,沒什么可吃。我在日本住了一年,日本的東西大概能吃的也就100多種,很快就吃完了,沒什么可吃的。而在中國,你半個月不出門,飯館就發明了新的菜給你吃。在中國你可以享受最多樣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你在山東享受的是山東的風景、風土人情,你到了四川,就好象到了另外一個國家一樣。我前兩天到浙江海寧去開會,因為那里搞一個“金庸書院”,我去參加奠基儀式。我從浙江來到山東,就好像兩個國家一樣。剛才大家看到那個主持人,長得那么高大,這在山東很普遍。我在浙江的時候,女孩子都長得小巧玲瓏的,我來山東一下火車,嚯,全是大美女,就好像有兩個民族的感覺。如果沒有文字,沒有統一的漢字,這就是兩個國家,人和人長得不一樣,吃的東西不一樣,風俗習慣不一樣,這不就是兩個國家嗎?所以如果沒有偉大的漢字聯著我們,我們早就分裂了,我們中國省與省之間的差別要大于歐洲國與國之間的差別,幸虧我們是一個中國。
在中國,總而言之,很多人過得很好,起碼光看日子是過得很好,雖說有很多問題,社會不公正等等,可相對還是過得挺好,那為什么中國人不滿意?中國人老覺得生活中缺了什么東西。歸納起來不論是腐敗、是貧富分化,還是沒有安全感,追根溯源上去,你會發現缺乏的是一種精神性的東西,那么這個精神到底是什么?缺的是哪一塊?
今年2008年是中國的多事之年,從年初開始到現在,中國人好像經歷了100年,這一年相當于一百年,2008年將永遠留在中國的歷史上,甚至世界的歷史上,將來會有無數的論文和書來研究中國的2008年。其中有一件大事就是四川大地震,在四川大地震中,中國人見到了久違的、許久不見的感人的場面。有許許多多、多達十萬人的志愿者,不等政府號召,自動奔赴災區,其中有很多我們山東的朋友,自動到災區去救人,沒有去的也拿出自己的精力、錢財、時間。所以大家想一想,在轟轟烈烈的5、6、7月份的時間里,整個中國都感動了、都激動了,都陷入一種巨大的激情之中,在這個過程中涌現出很多的英雄來,怎么評價這個事情?有一種論調,有一種觀點認為,這說明中國進步了,說明中國人進一步接近了普世價值。什么是普世價值?普世價值就是國際上早就存在的一種人對人的關愛,這個關愛都是什么呢?國際秩序,國際上流行的觀念:民主、平等、自由、博愛、人權、人性等等,歸結為這個東西。說中國如果想要更好的話,那就得更進一步的接近這個價值標準。說這些話的人,正是前一階段,或者是20年來天天瘋狂咒罵中國的人。他們天天說中國不好,中國專制、野蠻、落后、沒人性,但是他們這番話,這種論斷經常“破產”,經常被戳穿,特別是在四川大地震的種種感人的表現中,這種論調站不住了,于是搖身一變,變成這種論調。做一個比方,有個人天天罵你,但是有一天你做了好事以后,他就說,你是跟我學的,所以你做了好事。中國人在2008四川地震中所表現出來的感天動地的精神,是跟美國人學的嗎?我不相信那十幾萬奔赴災區的熱血男兒、熱血的青年人,他們是讀過《圣經》的,讀過羅素、黑格爾,或者是讀過那些漢奸學者的書,他們不是。難道說沒有美國,我們中國人就不知道救人了?沒有所謂的民主自由,我們中國人就不是人了?我們中國人以前不救人嗎?我們中國以前沒地震過嗎?在邢臺地震、海城地震、唐山地震中,我們中國人,無論是普通人還是政府,投入了多大的精力,救了多少人?老百姓是健忘的,老百姓容易被眼前的某種論調所忽悠。我們中華民族歷來就有這種精神。這種精神一是來自于大的傳統,悠久的傳統,也來自于小傳統,也來自于革命傳統,也來自于社會主義傳統。雖然我們今天社會搞成這個樣子,但是社會主義遺產仍在,我們全中國的大多數人民仍然是受過社會主義教育的人民,我們忘了“61個階級兄弟”了嗎?難道那時候中國人沒有人性嗎?再看看美國做的事情,有幾件是有人性的?誰告訴你好事都是跟美國學的?
所以也有一種相反的觀點認為,中國人今年表現出來的種種優秀素質,是中國固有的。世界上到底有沒有“普世價值”?這有兩種觀點,一種認為沒有,另一種觀點認為如果有普世價值的話,它不是美國人的普世價值,我中華民族固有的仁義道德才是普世價值,我們不一定要給它做一個什么結論,我只是想從這個問題出發來談我們今天缺失什么價值,需要弘揚什么價值。如果單說中華民族的價值,這樣的說法今天可能不被西方接受,更不能被中國成千上萬的漢奸所接受。包括一些黨政部門,大型媒體,現在都已經被漢奸們所操縱,他們成天告訴人們,你活得不對,你沒有人性,你不是一個人,你想成為人嗎?你要叫美國人為“爹”,至少給日本人當孫子,才叫人,我們中國人被他們忽悠了幾十年。
今年是改革開放30年,開完殘奧會以后,黨中央將要討論,各級黨組織已經布置了今年下半年和明年的任務。怎樣理解這個任務?十一屆三中全會的精神在這30年中得到正確的貫徹了嗎?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告訴我們中國要走這樣一條道路嗎?是告訴我們中國的財富要控制在1%的人手里嗎?它告訴我們社會進步,就是天天要喝有毒的奶粉嗎?十一屆三中全會沒有這樣告訴我們,我們是怎么樣有意無意的把紙面上很好的路線給它走偏的?走錯的?我不想簡單地說中華民族怎么樣。我認為中華民族確實有好東西,但是,這些好的東西是美國也有的,可能世界各國都有的,不一定說某種好的東西就是誰家獨創的,這個我下面再展開。
中華民族精神不好說,為什么不好說呢?因為它是多元的。世界上有很多文明古國,但是他們全都滅亡了。一脈單傳的只有一個中國,現在的印度人不是古代的印度人,現在的埃及人也不是古代的埃及人,只有中華文明5000年——現在說7000年,沒有中斷過。為什么沒有中斷過,這里面有很多的奧秘。其中有一條,中華民族他不是死腦筋的民族,他不是抱著一個真理、一個教條,一條道走到黑的。中華民族是多元的,多元而有序,是有層次、有序,這不是我一個人所能完成的,需要多個專家來講。我覺得中華民族的精神中,重點的有兩個,一個是儒家思想,這是主流的,我想這個大多數學者都贊同。特別是在山東講,孔孟之鄉都理解,還有一個是容易被人忽略的,這就是“俠”,武俠的俠,俠義的俠。我認為儒和俠是中華文明的兩大支柱。所以我想河南報業集團為什么讓我講這個問題?他們是不是隱隱約約認識到了什么?其實把儒家和俠義放在一起,并不是我孔慶東的發明,而是在2000年前就有人這么做了,韓非。韓非子說過這么一句著名的話,他說“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韓非給君王出主意,說你要治理天下就要收拾兩種人,一種叫儒,一種叫俠。這兩種人都不是好東西。這個儒,仗著自己有文化,他們一天到晚妖言惑眾,老給你挑毛病,好不容易造點有毒的牛奶,就被他們給戳穿了,這種人要抓起來,要收拾,至少要造謠說他們是拿盧布的。俠也不是好東西,他仗著自己有功夫,就愛管閑事,所以也必須收拾,最好的借口就是“反恐”。這韓非老師,是明顯的站在統治者的立場上來告訴他們如何統治老百姓。但是他指出的事是對的,他非常有眼光的看到儒和俠有共通性。所以我說韓非子智商了不起,他只不過立場站錯了而已。
儒和俠天然的具有共通性,那么他們的區別在那兒?在一個上和下。儒家集團是精英集團,廣大老百姓沒有文化,廣大老百姓靠什么?靠俠,靠俠義。我們不要籠統地說中國是禮儀之邦什么的,不是的,中國社會是分層的,文化歷來是由少數人掌握,中層也掌握一點,下邊的人根本不掌握。那么下邊的老百姓靠什么團結起來?靠俠。你不懂孔子孟子柏拉圖黑格爾的書,你就不懂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壞的,你心里就沒有是非嗎?有。人有是非有正義,跟讀不讀書沒有關系。你認為一個北大博士生的道德水平高于普通老百姓嗎?絕對不是的。一個普通的農村老大爺,他可能道德修養非常高,他看一個事,一眼就能看出誰對誰錯。他的判斷能力不下于北大南大的那些法學家,他只是不會用那些術語來表達而已。是非道德問題,和人的學養沒有關系。
下面我從俠來說起。什么叫俠,俠是什么?說到這個問題就很復雜了,因為歷來眾說紛紜。那么俠義到底從哪兒來?學術界有不同的說法,有人說是從儒家來的,有人說是從道家來的,有人說是從墨家來的,可能都各有道理,在我看來,這些還都不是真正的本源。我們學者做學問,一代一代的老師教導學生要扎實的做學問,報紙是不可信的,刊物也不太可信,網絡電視更是王八蛋。要去檔案館查第一手的資料,第一次那個話是怎么說的,一個字都不能差。這種精神是保證學術嚴謹的,應該提倡。但是在我看來,老師們認為的第一手材料還不是真正的“第一手材料”,那么第一手材料是什么?是生活,是生活本身。離開生活,任何在紙面上的,屏幕上的,它都脫離了情景,都不大可靠了。比如兩個人打架,一個記者把它記下來,然后報紙網絡都轉載這個報道,按照學術界的規矩,第一個記者寫下來的“現場報道”是第一手材料,所以他最可信。但是在我看來,那個人仍然值得懷疑,誰能保證他的報道是公正的呢?
既然第一手材料是來自于生活,那么俠的根源來自于哪兒?我認為是來源于人性。人本身具有俠的能力和俠的需求。如果人本身沒有這個東西,人類文明就不會綿延這么久,俠義精神也不會跟其他的思想結合起來。俠原來是“夾”。我們看這個“夾”是怎么寫的?它的繁體字是一個大的人帶著兩個小的人,這是他本來的意思。不知道這里有沒有學中文的朋友,你看看這應該怎么講。大人和小人的一種關系,有力量的大的人,幫助兩個力量小的人。這種精神是人所固有的,甚至也是動物固有的。大老虎會幫助兩個小老虎,大山羊會幫助兩個小山羊,幫助其他同類做點力所能及的事,這是生命的本能,不需要讀圣賢的書就會。它也不是中國人固有的,這種本能,各國各民族都會有。特別是在古代,古代的時候個體的力量很小,社會也不發達,人就需要用人體來面對自然。但是俠義精神在中國格外發達,因為中國的文明成熟早,對俠的需求產生的也早,后來它就成為一種獨特的文化。這個文化的宗旨之一在于,不依靠政府,不依靠統治者。
我們人類為什么要有國家?為什么要有政府呢?政府、國家存在的意義是什么呢?它存在的意義是幫助我們,給我們帶來便利,有些事自己做不了,自己做起來太慢或者效率太低,所以我們雇一部分人來替我們干,我們拿出一部分東西給他們,但是他們要給我們做事,這就是國家。既然它的產生是這樣的,就沒有辦法保證它永遠公正,保證它不出事。因為具體操作國家的也是凡夫俗子,也是人,遇到好的領導人還好,萬一遇上不好的,道德素質差的人,你就倒霉,那怎么辦?就是遇到不好的國家、遇到不好的政府的時候,西方各民族歷史上喜歡采取革命的方式,因為西方人比我們更重視這個“國家”。中國人是不太重視國家的,中國人一向認為國家就是皇帝一家的,中國人把人分為吃皇糧和不吃皇糧的,所以國家不好中國人一般不去管它。西方人看到國王不好,就把它推翻,選另外一個國王。中國人幾百年才弄一個大的農民起義,而各個朝代中間發生的農民起義,都不具有革命性,很多只能算是“暴力上訪”,要求解決的是吃飯問題。
那么中國怎么解決官府不公正這個問題呢?中國靠俠,它不是改變體制,它只是針對具體的不公正的事情來發揮自己的力量,俠有一個理論,叫做“自掌正義”,自己掌握正義,正義在我自己手里。中國人不把正義無條件地放在政府那里。所以在我看來,我們今天老百姓容易犯的一個錯誤,經常導致自己勃然大怒的,是對政府寄予過高的期望。我們老跟政府打道德仗,跟政府打道德仗你是賠本的,又耽誤時間又打不贏。從根本上說,政府是沒有義務當道德楷模的。咱們中國的政府不是號稱“人民公仆”嗎?是咱們雇來的一個仆人,是一個雇來的老管家小保姆集團,那我們就要講清楚,你給我們當公仆,你應該干什么、干完了拿多少錢就好了。正義和道德的事兒,跟你們公仆沒關系。那么這個正義和道德在哪里?在我們自己的手里。這個思想對不對我不知道,但傳統中國人是這樣認為的。
中國人自古以來,正義在我自己心中。所以中國人雖然不像西方人那樣頻繁地進行政治革命,進行階級斗爭,但吊詭的是,中國人恰恰是最具有革命精神的一個民族。中國的革命不一定是頻繁的推翻政府、換皇帝,中國人不會頻繁的換皇帝,上百年、幾百年才換一次,大部分時間,就靠局部的小的調整來保證社會的穩定,所以社會上就存在大量的俠,這些俠自己出來打抱不平。我們古代社會——一說古代社會,很多朋友就想到封建社會沒有人權,其實不是那么簡單的事情。中國古代社會其實有很美好的層面。理論上皇帝說了算,但實際上說了不算。皇帝沒有能力讓所有人都聽他的,整個政府也沒有那么大的力量把人民都控制起來。你想整個國家只有那么點兒當官的,他怎么管?他管不了。我們現代社會每個人都被無數的手掌、腳掌踩著、抓著,你看看濟南市有多少當官的,你看看一個鄉長出來有多少人前呼后擁?你看看今天吃皇糧的有多少人?中國古代沒有那么多,在縣以下基本靠人民自理。人民自治不是單靠一種力量,但其中有一種力量是重要的,就是俠。有一些愛管閑事的人出來管。我們現代社會也不是沒有,也有。我小的時候,我們家周圍就有很多流氓,所謂流氓就是他不好好學習,愛打架斗毆,人們把他叫做流氓。但流氓有的時候是主持正義的,他也知道人們看不起他,有自卑心理,為了擺脫自卑,他也經常做一些學雷鋒的事情。比如有時候他會幫助人家干活,你要請他吃冰糕,他還說不用不用。他看到老百姓排隊買東西,老頭兒老太太也在那兒排著,他會把老人家推到前面去,說大娘你怎么能在后邊呢?你第一個買!別人都敢怒而不敢言。他心里有自己的正義的標準,然后依靠自己霸道的力量來強行貫徹他的正義。這也是俠的一種表現。
但是光靠俠,是不能合理、完善地維護社會正義的。俠肝義膽,有時候做的事情并不一定合適。比如我吧,一向喜歡站在弱勢群體立場上,攻擊有權有勢的一方,當時顯得自己挺英雄的,挺“北大醉俠”的。但有時候事后發現,事情做得過分了,有權有勢的一方并不一定就欺負人了,弱勢群體有時候也有錯誤。大家都叫我俠,其實我自己并不樂意當個俠,我還是樂意當個普通人,一個能犯錯誤也能改正錯誤的普通人。
在中國古代社會,除了靠這個俠以外,還靠什么呢?還要靠民間的知識分子,過去叫紳士。我們不是有一個成語叫“土豪劣紳”嗎?中國共產黨革命,領導農民打倒土豪劣紳。既然有劣紳,就會有良紳,否則為什么要在前面加個“劣”字呢?今天的知識分子,大家要做良紳,不做劣紳。中國共產黨革命,是靠良紳打倒劣紳,共產黨的主要領袖,包括犯錯誤的領袖,都是良紳,而不是農民。中國古代的鄉村就是靠良紳來統治的,這些紳士可能是退休的老員外,當地一些給政府當幕僚的、當顧問的,“民間發改委”吧,還有一些鄉村秀才,科舉考試考不上舉人的,一輩子的復讀生。我們知道,中國古代是科舉選拔人才,但是考不上的人很多,不像我們今天逼著孩子非上大學不可。今天千千萬萬的青少年跟包身工似的“受苦受難”,為什么呢?就為了上大學,好像不上大學就不是人似的。但是上大學有什么用?還不是一樣找不著工作?還不是一樣給人擦桌子?遇到漢奸企業家,連工資都要跪著領。很多好書沒看過,很多好玩的也沒玩過,大好的青春年華就在題海中浪費了。甚至連愛國游行都被禁止,說是“一室不掃,何以掃天下”?這比科舉時代差多了。
古代社會有什么好處?它一方面有科舉制度,同時科舉錄取的人很少,它不那么嚴重地忽悠全國的青少年,你絕不會考上舉人找不著工作。多數人是考不上的,考不上反而就沒有負擔了,從來沒有人罵國家,你怎么不錄取我?頂多罵考官有眼無珠。咱們山東的蒲松齡老爺爺就罵考官,一邊罵一邊寫出了《聊齋志異》。科舉的一甲、二甲、三甲分得很清楚。到了清朝不一樣了,清朝就有三四萬人了,有捐官的,但是也有分別。比如今天許多縣市的黨委書記都是博士了,誰知道他的博士是怎么來的?你前面應該加上定語,叫“黨委書記博士”,括號,“相當于本科肄業”。
古代讀書人考不上,這些人干嗎?就在鄉間待著。文學好的就幫助鎮長鄉長寫點文章,從字面上講,叫“書記”,那才是本來意義上的“書記”。鄉間有大量的知識分子,他們維持著鄉間的秩序。而這些知識分子的主要思想就是儒家思想,多年復讀所深入骨髓的儒家思想。那儒家思想是什么呢?儒家思想本身也是龐大的一個體系。學者們講起來可能五花八門,都覺得自己正確,都覺得自己比于丹高明,人家于丹不跟他們一般見識而已。儒家思想的最大公約數,就是已經變成老百姓口頭禪的那幾個字,叫“仁義禮智信”。中國的文化是層層往下簡化的,你文化水平高,可以做很高的官,即使不認識字的人,他也知道仁義道德。他可以憑著生物的本能,知道怎么做事是合乎仁義道德的就可以了。我們很多的高深學者說出文化來一套一套的,但是做出事來卻是豬狗不如。一個星期天,我所住的樓里發大水,我拿著工具到樓里掃水,從十層掃到一層,發現只有兩三個知識分子出來了,其他出來的都是工人,后勤行政人員,或者是老板。我就不相信其他教授們當天都有那么神圣的工作,大概都在家里研究普世價值呢吧。
儒家文化作為核心的幾個概念,仁義禮智信,恰好都能夠被俠文化所吸收,能夠跟俠文化結合起來,所以中華文明它才既穩定,又能夠及時變化,能夠在不同的時代,翻出新的花樣來。中華文明遇到過許許多多的大風大浪,多少次從外面來看好像要滅亡了,就好像大樓要倒了,但是它倒不了,因為里面核心的東西是倒不了的。假如真有普世價值的話,那個普世價值怎么能倒呢?倒了不就是人類末日嗎?儒家文化里還有很多東西,比如忠、勇,這些是次一級的概念。儒跟俠是要結合的,光有儒,不行;光有俠,也不行。我們今天吃了這么多的苦,走了這么多的彎路,黨中央終于認識到要弘揚傳統文化了。文革中搞的批林批孔是錯誤的,是極左的,后來的野蠻發展觀也是錯誤的,是極右的,現在必須搞科學發展觀了。所以今天全國上下搞國學,包括開辦各種論壇,國學大師沒有那么多,很多地方就請我這個國學小學生去湊數。我總是說,抽象地弘揚傳統文化,很可能又搞成一個運動,一陣風,吹上三五年過去了,沒有什么開花結果的東西。大家還記得,前年全國各地都在學習胡主席說的那個“八榮八恥”嗎?我當時就說,那是一陣風,各地都在糊弄黨中央。我想在座的可能都背不出來,不要說普通人了,就是清華北大教授,黨校教授,我想他也不可能背出來。不是說那個內容不好,而是那個形式不好。我不知道是哪個秘書給胡主席出的主意。出發點是好的,但是這樣搞,又變成了運動,最后沒有落實到“人要怎么做”。八榮八恥要真正搞好的話,就不會出現三鹿奶粉事件了。中國人民辛辛苦苦開奧運會,給全世界帶來的好印象,這一下子全毀了。今年是中國最豐富的一年,八榮有了,八恥也有了。所以要把這個傳統文化分解為具體的概念,一個一個來執行。
西方侵略我們,人家是有一套一套的戰術的,人家是分解好了的。比如先打民主牌,說你沒有民主。第二天你剛招架住了民主,人家又換了一把刀,叫“人權”,人家設計了一套一套的東西來進攻你。我們這個方面考慮得很少,自己有現成的東西,但是不知道拿出來用。儒家文化的核心首先是一個“仁”字,仁義道德的仁。我對仁字做個通俗的解釋,就是這邊一個人,那邊一個二,就是兩個人的關系,仁要解決的就是人和人之間的關系。儒家思想是實實在在的,你看孔子、孟子一開口,講的不是什么宇宙的奧秘,世界上有沒有鬼呀,有沒有靈魂呀,從來不講這些祥林嫂的問題,孔子認為這些都是胡說八道,“子不語怪力亂神”,語的意思是跟別人一起說。別人愛說就說,孔子不參與。假如問孔子世界上有鬼嗎?他說可能有啊,大概有。他不隨便得罪人。他主要講的是人和人之間的關系,人和人的關系調整好了,別的都是次要矛盾,都會迎刃而解。這相當于“階級斗爭,一抓就靈”。以前的革命,和后來的改革開放,主要措施和精力,都是抓人與人的關系。以前工人階級是老大哥,領導一切,現在工人階級是三孫子,被一切領導。革命三十年和改革三十年都在經濟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區別在于,一個是七億人民專政七百萬地富反壞右,一個是七百萬權貴富豪剝奪壓榨十四億人民。二者都不好,能不能建成一個誰也不壓制誰、大家樂樂呵呵吃烙餅卷大蔥的和諧社會呢?
孔子講的仁,也可以延伸到人和宇宙的問題、人和自然的問題。至于怎么種水稻、怎么種棉花,那是小事,不是說人不要吃飯,人是要吃飯,但是不解決好人和人的關系那就吃不好飯。所以孔子很生氣樊遲問他怎么種菜,假如有學生在文學課上問我怎么炒股票,我也生氣。孔子主要講的是人和人之間的關系。
有人可能會問,仁,是不是西方講的愛呀?八十年代有一首歌叫做《讓世界充滿愛》,我們中國人多好啊,讓世界充滿愛,我們就這樣愛了30年,愛來愛去,愛死了這么多人,愛得多少人家破人亡。為什么我們自從唱這個歌以后就沒有仁愛了?
仁和愛有相通之處,但是不等同。我們看電視劇、電影里談戀愛,一開始不說“我愛你”,而是說“我喜歡你”,然后試探試探,再說“我愛你”,好像這是個層次遞進的問題。有時候愛被看成“高級的喜歡”。按照西方人的觀念,你愛一個人的前提是你喜歡他,你喜歡的東西你就對它好,你喜歡的人你對他好,在中國古人看來這是低層次的。比如某個人,你不喜歡他,你討厭他,但是他現在忽然從臺子上倒下來,你要不要把他扶起來?在路邊有人騎自行車摔倒了,你救不救他,你是否幫助他?你是否把他送到醫院?所以仁的起源比愛要博大。不管這個對象你是否喜歡,即使不喜歡他,也肯幫助他、關心他,只因為他是生命。所以孔子講的仁者愛人,不是西方的喜歡了以后的愛。某個國家的制度我們不贊同,他們的領導人我們不喜歡,難道我們就整天罵人家是流氓國家,整天封鎖人家,污蔑人家,尋機侵略霸占人家嗎?
中國古代兩個人談戀愛,不會說“我愛你”,因為愛在中國古代可能不是一個正面的詞,愛一個東西就好像是一種貪戀,是一種貪取,是一種私心的表現,而仁是博大、公正的。所以中國古人之間、夫妻之間不講愛,而是講恩愛,這個恩愛,是一種憐惜,其重點在于“恩”。就像金庸小說里,小龍女和楊過是一種相互的“憐惜”。自從中國人放棄彼此的憐惜,會說你愛我、我愛你,大街小巷愛得跟大白菜一樣之后,離婚率逐年上升。金庸小說里有個人物的名字非常好,叫“包惜弱”,我們要憐惜柔弱的人。男人和所謂強者,也有其柔弱之處,也需要憐惜。有力量的人幫助沒力量的人,強者憐惜弱者,這是俠,這是仁。由仁而生愛,你對一個人本不怎么喜歡,但是首先你知道他是一個生命,你尊重他是一個生命的時候,你一定會發現他有值得你喜愛的東西。任何一個“壞人”,你換一個角度會發現他的優點。比如我去買東西,被賣貨人欺詐了,在公交車上被售票員欺負了,吵架的時候我很生氣,在我眼里他就是一個壞人。但是走出商場,回到家里,我換個角度,我就知道他不一定是壞人。可能他回到家也是一個好父親,他也有可愛的地方,我把他當成一個完整的生物來看待。
所以這個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孔子認為人間必須要有這個仁,沒有這個仁,什么都支撐不了。由仁出發,孟子講政治問題,孟子講政府要施仁政。你們被選為政府的官員了,或者自己爬上去的也行,在你們眼中老百姓是生命,不要說什么“我們是人民的公仆”這些玄妙的話,這些不切實際的話有什么屁用?古人從來不說政府是我們的仆人,這么說反而會掩蓋很多問題,實際上他還是管著你、控制著你。古人堂堂正正地講,政府是我們的父母官,我們就是你的子民。講得很直接,你們就是管我們的,我們就是聽你們的,統治者們聽著,現在我們給你當兒子了,你怎么對待你的兒子?我們可能不愿意接受這種說法,但古人是這么講的。你對你的兒女不施行仁嗎?你要講成公仆,那更壞了,仆人是可以偷主人東西的,仆人有一天趁你不在家,還可能跟你老婆發生關系呢!仆人是什么事都可以做的,所以古人講得很實在。這叫施仁政。
儒家不講不切實際的東西,我們看古代的許多好官,在他的心里,老百姓就是他的孩子。看到別人的孩子吃不飽,就像自己的孩子吃不飽一樣,你只需要拿出自己的本性來就可以了,不需要什么高明的理論,什么這個經濟學,那個金融學,你拿出自己的本性來,你現在有權力幫助他們,自然就幫助。所以古代的好官會得到一塊匾,叫“愛民如子”。我們現代如果說愛民如子,很多朋友就會批判,說不對啊,怎么能是父親和兒子的關系呢,共產黨從來都說,人民是我們的父母啊。我自己的思想也跟朋友們一樣的,當然我們要承認,這個是封建思想,但是這個封建思想是很切合實際的。你能夠愛民如子就不錯了,而且這是一個很高的境界,古代的大多數官員也不能做到愛民如子,所以少數能夠做到愛民如子的官,老百姓都不讓他走。
普通的人與人之間要講仁愛,這個仁愛不是說只對自己認識的人好,只對自己的親戚朋友好,不是,對你不認識的人也要好。現在政府反腐敗,每年都處理大量的腐敗官員,你說這些腐敗官員絕對沒有愛心嗎?他很有愛心,我就聽到一種論調,說這些貪官都是英雄。我問怎么是英雄呢?他說,你看人家為了自己老婆孩子的幸福生活,不惜以身試法,人家給老婆孩子留下了兩千萬財產等等。你要這么看,單獨的看這個說法的話,好像這些人也是有愛心的。我們知道大量的這種事例,把自己的孩子弄到國外去上學了,給老婆也弄了綠卡,在最后被捕的一刻打電話給情婦,叫她趕快逃跑。這不也是一種“愛”嗎?但是這個愛不是仁,是站自己個人的狹隘立場上的小愛。你自己的老婆孩子幸福了,但是你剝奪了多少他人家庭的幸福啊?儒家是要由愛自己的親人生發開去,最后愛天下人。所以孟子講“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如果大家都能夠這樣想,那這個社會自然就好了。
仁是人的本性,是人性中本來就有的。今天是一個大講人性論的時代,各種媒體上充斥著“人性人性人性”。但是那些喧囂的“人性”是偏頗的、是片面的,往往只強調人性的低層次的部分。人性是一個整體,如果咬文嚼字的話,人表現出來的所有的特性都是人性,所以它就有高有低。貪生怕死、欺軟怕硬是人性,但是助人為樂、大義凜然就不是人性嗎?也是人性。我們近30年來,只把人的低層次的東西叫人性,把高層次的東西叫非人性。比如說革命烈士的表現,就不是人性嗎?那是高尚的人性。一個好的社會,是應該承認人的低層次需求的合理性,但是要鼓勵人往高層次去走。你不能說這個人為了自己吃喝玩樂就可以出賣祖國、出賣朋友,就可以不見義勇為。仁作為一種人性,是高層次的東西,人本來是有的,好像一個鏡子上面沾了灰塵,你擦亮了之后就露出來了。這是孟子講的,人本來就有這顆心。有了這顆心,把它發揮出來,就變成了義,就是俠義的義。
這個義經常跟俠結合起來,為什么呢?俠和義都是講為別人做事,為別人好,但是這個俠側重在這樣一點,就是為別人作出犧牲。俠在幫助別人的時候不惜犧牲,這是俠的特性。我想我們多數人在不犧牲自己利益的前提下,可能都愿意幫助別人,這是我們的本性。我們現在之所以不幫助別人,是因為社會風氣不好,幫助別人怕自己反而倒霉。比如把老太太扶起來,反而被誣賴是你把她推倒的。不是說我們不想做好事,而是怕。比如說你出差,幫朋友買了什么特產,四川地震,你在單位捐了500塊錢,這都是善舉,但這不是俠。俠是幫助別人做事而以某種方式犧牲自己,這個犧牲包括犧牲時間、錢財、精力,最高的是犧牲生命,還有犧牲榮譽。所以最偉大的俠就是烈士,就是那些為了民族、為了國家犧牲的人。他們做了大好事,自己的生命卻沒了,所以這些人是大俠。還有更厲害的大俠連名字都埋沒了,還有的留下的是惡名,比如派到敵方去的地下工作者,如果犧牲了,不能公布他們的名字,這些人不僅是犧牲了生命,榮譽也沒了,甚至還牽連到老婆孩子,被認為是罪犯家屬等等。這些人是大英雄,我們大多數人都做不到。
但是我們都可以做到,犧牲自己的一點時間、精力去幫助別人。在今年的大地震中,中國就涌現出了為數眾多的“俠”。有的冒著生命危險,有的人為此失戀,有的人還受了傷,這些人是英雄。俠是講實踐的,所以跟儒互補。儒家思想到了晚期,不與俠結合了,它就僵化了。人們還是從小就讀孔孟之書,為什么這個社會不行了?就是因為空讀。人能夠做到為了他人去行義、行俠,自然就可以生出禮智信,其他這幾個概念都是為了仁義服務的。為了能夠更好的做仁義之事,所以待人要講禮,處世要講智,做事情要講誠信。我們30年來片面強調個人主義,結果仁義禮智信都被破壞了,破壞了之后再誣賴到文革頭上,這是雙重的無賴。現在普遍的不講誠信,網絡媒體助長了這種歪風。前不久華國鋒去世了,據說他去世之前,常年寫書法,他最后寫的兩個字是“誠信”,非常有味道吧?大家想一想,華國鋒最后寫的這兩個字,多么耐人回味啊!所以現在社會里沒有忠,也沒有勇,我們就剩下一個赤裸裸的武,武俠里邊脫離了俠的那個武。我們現在身處的世界,可以說是一個有武無俠的世界。
我最近經常闡述一個觀點,武跟俠沒有必然聯系,所有的人都可以成為俠,你在你的生活中、工作中都可以行俠仗義。司馬遷筆下的俠沒有很高的武功,他就是敢把政府追捕的殺人犯藏到自己家里,這就叫俠。后來為什么武跟俠能夠結合起來了呢?是因為武能夠提高行俠仗義的能力,所以武俠是“以武行俠”。行俠不一定要有武,有武更好。越好的社會就越不需要武俠。我有一個觀點,雷鋒是中國二十世紀最大的俠。我第一次講的時候學生們不理解,雷鋒不就是個解放軍的司機嗎?一不拿槍二不反恐,他怎么就叫做俠呢?我說雷鋒天天做好事,自己掙錢不多,好好的休息日不休息,去幫助別人,這就是俠,他心里老裝著別人的生命,而且他能夠長年堅持,所以雷鋒成為一種精神,這就叫大俠。但是如果在今天,雷鋒可能行不通,他去做好事可能會被人揍一頓,打官司的話還沒有錢。我看到一個報道,雷鋒班里的一個戰士,退役后繼續學雷鋒做好事,結果被父親送到了精神病院。
今天為什么少年們喜歡讀武俠小說?做好事要有一種力量來支撐。當今很多事情評價起來很復雜。比如前不久,北京的一個青年在上海殺了6個警察,這件事情如果在毛澤東時代,就是一個簡單的殺害人民警察的案件,抓起來槍斃就完了,人們罵幾句壞蛋就可以了。但在今天,這個事情的評價的卻是這樣的風云詭譎。你看報紙,除了上海以外,幾乎都站在楊佳一面,社會上的老百姓更不用說了。我在北京坐出租車,司機師傅就跟我聊,說“這哥們兒,好樣的!”我是個窩囊學者,不好把心里話直接說出來。其實在老百姓心中他是好樣的,他就是俠。千千萬萬的老百姓,早就想揍警察了,當然殺人確實過分了。但是他們不敢,沒有那個膽。盡管從法律上來說他是罪犯,但是法律之外有道德。法律是法律,道德是道德。有一個電影叫《流浪者》,在法庭上,法官說法律不承認良心,律師說,那么良心也不承認法律。而我們今天的世界,是一個不行仁義的世界,仁義寸步難行,完全靠暴力。美國今年的錢有點緊張,中國運去的商品,說不要就不要了,鬼臉一拉,什么合同法律都不顧,咱們中國能把人家怎么樣?人家有暴力啊,人家是“槍桿子里面出自由”啊!
今天的世界,中國的這一套仁義道德行不通,中國自己都行不通了,中國自從加入了什么WTO以后就更行不通這個仁義道德了。在城市鄉村各處可以看到,一座一座的基督教堂站起來了,一個一個十字架架起來了,伴隨著教堂的聳立,是世界各地戰火的紛爭。基督教可以救這個世界嗎?摩羅先生指出,基督教從來就是戰爭,基督教就是戰爭的罪魁禍首,它從來就是帝國主義侵略的先手。當然基督教本來不是這樣的,基督教本來挺不錯的,自從尼采宣布上帝死了之后才這樣的。西方人的上帝已經死了,而教會還存在,那他們每天抬著上帝的尸體干什么呢?基督教和我們的佛教、道教根本就是兩回事。中國有很多社會問題,老百姓需要心理上的寄托,就糊里糊涂的找到基督教了。他們所作的工作就相當于我們過去黨委書記、團委書記所作的工作,但是我們現在的黨委書記都做別的去了,讀博士的讀博士,讀臥室的讀臥室。所以我們也不能簡單的把基督教趕出去,信仰自由么,人家表面上說的很好,講愛、講和平,你怎么趕他出去?只有當他們鼓動教民造反暴動的那一天,或者戰爭爆發的那一天,或者義和團再起的那一天。我是一個主張中庸之道的知識分子,我同情革命,但是不希望發生革命。我希望社會能夠自我糾正錯誤,自我改良。這個不是做不到,因為我們自己有好東西,其中有儒家思想,有俠義精神。
中國從八國聯軍進北京,發展到今天,從命運的最低谷到今天,已經有點振興的希望了。這個希望是怎么看到的呢?是因為中國有成千上萬的仁人志士,才救了國、救了民。從早期的孫中山革命,到后來的共產黨革命,都是拋頭顱灑熱血。但我們中國人有個毛病,過上幾天好日子就開始腐敗了,好了傷疤忘了疼。我覺得我們要向美國學習,世界頭號大國,人家美國是一天也沒有忘記“毛澤東思想”,他們階級斗爭是年年講、天天講,從不放松。而我們卻引刀自宮,講著講著周邊的油田都沒有了,民族企業都被人家購買了,最后連銀行也沒有了。我們把情況講得危險一點,是一個提醒,中華民族不會滅亡的,因為我們骨子里的俠義精神是存在的——只要我們認識到自己的危險。你看抗日戰爭之前,還是歌舞升平,九一八的時候,還傳說張學良跟胡蝶跳舞,后來證明這個是記者造的假新聞。但今天還是有這樣的例子的。
我們還要學習俄羅斯,俄羅斯沒有中國這么多的傳統文化可弘揚,他就拿出沙皇精神來對抗,長纓在手,豺狼就有所顧忌。中國首先要把自己治理好,內懲了國賊,才能外抗了強權。我們不能搞絕對平均主義大鍋飯,不要壓抑人的欲望,但是要讓中國的各個層次和諧,要讓大部分人基本達到自己的人生目標。一個人的人生目標是當一個處長,如果當不上,就讓他當個科長,他也會很感激的。把行俠的權利交給人民,你越交給人民,人民就越不會亂用這個手段。比如我們知識分子,我們怎么行俠?我們就是罵罵各級領導,給政府提點意見,寫點文章。如果這點權利都不給我,那你不是逼著我們當“楊佳”嗎?要在最大范圍內把權利交給人民,而且這樣做也會減少敵對勢力攻擊中國的口實。其實今年的多災多難,美國是想著落井下石,在后面多踢中國幾腳,但是他們戰略失誤,把突破口選在民族矛盾上,這是他們最大的失策,他們的做法反而激勵了中國人,這是他們的愚蠢和失敗。中國今年失去的分和得到的分大致持平了。
中國應該趁此良機,美國今年不是家里出了很多“房事”嗎,美國的“房事”比較混亂,長期服用經濟春藥所造成的惡果。我們趁著村里亂成一團,趕緊把自家的事情整理得清楚一點,恢復俠義精神,恢復仁義道德。不要空洞地講,要落實到具體的人與人之間的行為規范、行為準則上來。這個東西理清之后,中國各階層和社會的矛盾才會處理好。今天中國社會的一個明擺著的問題就是階級矛盾尖銳,其實毛澤東說得非常對,階級斗爭一抓就靈,今天就是不敢抓階級斗爭——大概因為自己心中有鬼吧。所以想了好多自欺欺人的辦法,一會銀行降息,一會兒漲息,一會兒壓制左派,一會兒壓制右派。要認識到階級斗爭是客觀存在的,階段斗爭不是誰搞出來的,你不搞它也是存在,不以你的意志為轉移。政府的功能是什么?就是調節階級斗爭,從秦始皇、漢武帝,到丘吉爾、羅斯福,都是一樣的。政府的功能就是防止階級矛盾激化成暴力革命,你要告訴資本家,你少剝削點,多了工人不干。也告訴工人說,你少掙點,吃點虧。政府就是和稀泥的,但是用強制手段和稀泥。只有這樣,社會才能和諧、科學的發展。中國社會一旦真的繁榮興旺起來,這個繁榮興旺不是以GDP為指標的,庸俗經濟學家一講就是GDP,一個國家的繁榮富強不是以GDP為指標的。歐美國家強大,主要是因為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比我們好、社會的結構好,所以人家才強大。我希望有一天,不是我們中國人來討論普世價值。而是全世界人民來討論什么是仁義禮智信,什么是俠,也許那一天我們這一代看不到,但是我想我們會很欣慰地含笑九泉!
我就講這么多,謝謝大家!(暴風雨般的掌聲)
培培:謝謝孔老師如此精彩又詼諧幽默的講座,我們下面很多的朋友都聽得如癡如醉,非常希望跟孔老師有再一次交流的機會。我們也為大家準備了孔老師的著作《溫柔的嘹亮》,我們在展廳的外側準備了展臺。我向所有聽課的朋友們表示感謝,讓我們再次以熱烈的掌聲,對給我們帶來了《儒家文化與俠義精神》的孔老師表示感謝!
…………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