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階級斗爭,一些階級勝利了,一些階級消滅了。這就是歷史,這就是幾千年的文明史。拿這個觀點解釋歷史的就叫做歷史的唯物主義,站在這個觀點的反面的是歷史的唯心主義。——《毛選第四卷,丟掉幻想,準備斗爭》
當個人奮斗與階級壁壘不可避免地發生碰撞的時候,幻想破滅了,隨之而來的是迷茫。無數個體的迷茫匯集在一起,折射出的是一個時代的迷茫。于是,就有人問,未來向何處去?我沒法回答這個問題。但是當我們思考未來向何處去的時候,或許首先最應該搞清楚的是另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們是怎么來的?這看起來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是一個歷史課本上早已蓋棺定論的問題,但是蓋棺定論并不意味著歷史的結論。當我們用一條“革命奮斗史”的主線去看它的時候,它是那樣的凌亂和模糊,但是當我們用一條“階級斗爭史”的主線去看它的時候,它便清晰起來了。
正文:
一、新民主主義革命
還得從新民主主義革命開始講起。我們都知道,這個革命的意義在于推翻了三座大山,改變了舊中國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使舊中國轉變成了一個實現民族獨立的民主主義社會。對于這一偉大的成績當然是毫無爭議的。但是這一偉大成績的意義還有另一層面的含義:那就是在它為社會主義革命創造了條件的前提下,它同時在客觀上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掃清了障礙。
意識不到這一點,就無法理解后來社會主義革命中的兩條路線是怎么展開的。
毛主席還在這個革命進行的時候,就對這個革命將會造成的結果作出過精準的判斷:
這種新式的民主革命,雖然在一方面是替資本主義掃清道路,但在另一方面又是替社會主義創造前提。——《毛選第二卷,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
這話反過來說而已,要理解這段話的含義,我們必須搞清楚一個問題,那就是到底什么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解這個革命的含義太重要了。
之所稱之為新,是相較于舊民主主義革命來說的,之所以稱之為民主主義革命,又是相較于社會主義革命來說的。
也就是說,新民主主義革命,既不是舊民主主義革命,也不是社會主義革命。
我們所說的舊民主主義革命,它指的是資產階級領導的,為了推翻封建制度而展開的革命,它所要追求的是資產階級的民主和自由。換句話說,它反對地主,反對一切不利于資本主義發展的封建制度,反對農奴制,反對土地的地主所有制,反對封建文化。但是它決不反對私有制,不反對商品經濟,不反對富農經濟。因此這種革命一般都是資產階級領導的,比如反對封建土地制度,希望把農民從封建土地制上解放出來,從而為資本主義所需要的大量勞動力這一客觀要求創造條件。總的來說,這種不追求廢除私有制,不追求社會主義公有制的革命,都可以稱之為民主主義革命。
因為這種革命常常發生在資產階級中,由資產階級領導,所以一般也稱之為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比如辛亥革命。但是也有一種情況,比如純粹的農民運動,像《毛選》中描繪的湖南農民運動,它雖然不是資產階級領導的,但是它打擊的目標,仍然是封建制度,它的經濟訴求,就是廢除土地的地主所有制,這與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要求沒有任何區別,他們也不可能追求什么社會主義公有制,因而這種農民運動常常作為資產階級革命的伴侶,仍然被看作是資產階級性質的民主革命。
如果這種資產階級領導的民主主義革命最終取得勝利,那么它將建立一個什么樣的國家呢?毫無疑問,它將建立一個資產階級專政的民主國家。也就是說,這種國家的經濟基礎是資本主義的,封建式的農民個體經濟也必然逐步過渡到資本主義經濟,而它的上層建筑是什么樣的呢?是資產階級專政的上層建筑。
這就是舊式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的意義。
但當時中國的情況并不是這種理論上的情況,因為中國的大資產階級幾乎都具有強烈的買辦性質,是帝國主義侵略條件下的產物,對帝國主義十分依賴,他們其中很多人本身就是地主,而民族資產階級力量又很薄弱。所以中國資產階級整體具有深入骨髓的軟弱性和搖擺性。當他們受到帝國主義欺壓,受封建制度制約的時候,他們傾向于革命,但是當工人和農民的革命可能損害到他們利益的時候,又立刻倒向帝國主義的懷抱,變得十分軟弱,甚至轉過頭來鎮壓農民和工人。蔣介石在大革命勝利以后轉過頭來發動四一二,就是這種軟弱動搖的結果。
從太平天國運動以來,到辛亥革命,再到蔣介石大革命以后轉頭鎮壓革命運動,近百年的革命經驗讓當時的共產黨人認識到,靠中國的資產階級來領導民主革命,是根本不可能完成任務的,別說驅逐帝國主義了,就是打倒地主階級他們都做不到。因此,中國民主革命的任務,只能落到無產階級身上。隨著俄國十月革命爆發以后,無產階級作為一個階級追求共產主義的社會主義革命在俄國取得了成功,馬列主義伴隨著俄國革命的一聲炮響傳到了中國,中國無產階級的斗爭開始了。因此,毛主席把從五四運動開始,中國的無產階級作為一個階級登上歷史舞臺進行革命斗爭,一直到后來無產階級的先鋒隊中國共產黨成立,并領導這個革命一直到1949年取得勝利的這一段革命 ,稱之為新民主主義革命。
所以這個新民主主義革命,與舊的到底區別在哪呢?實際上區別只有一個,那就是它是中國無產階級(通過其先鋒隊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而不是資產階級領導的,所以它是新的。但是為啥它又是民主革命,而不是俄國那樣的社會主義革命呢?
原因很簡單,中國革命的主力軍還不是無產階級,如毛主席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中說的那樣:
現代工業無產階級約二百萬人。中國因經濟落后,故現代工業無產階級人數不多。——《毛選第一卷,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
當時的中國說是一個半封建社會,其實準確說應該是大半封建社會,封建個體經濟仍舊占據國民經濟總產值的絕對地位,中國受壓迫最廣大的一個群體,不是工人階級,而是農民階級。因此革命最深厚又最廣大的主力軍不是工人,而是農民。
而農民運動最迫切的需求是什么?不是實現社會主義公有制,而是土地革命,是迫切分到土地,同時推翻整個壓迫他們的封建制度。這種革命如列寧所判斷的那樣:
絕不反對資產階級制度的基礎,不反對商品經濟,不反對資本。正好相反,它反對農村中的各種舊的、農奴制的、前資本主義的關系,反對農奴制一切殘余的主要支柱——地主土地所有制。——《小資產階級社會主義和無產階級社會主義》
所以它完全不是什么社會主義革命,就其性質來說,它還是資產階級性質的民主主義革命。但是因為這種革命已經不是資產階級領導的了,而是無產階級先鋒隊領導的,所以它告別了舊式民主主義革命的軟弱和妥協,有了徹底取得革命勝利的基礎。
因此,新民主主義革命,既與舊民主主義革命區別開來,又與社會主義革命區別開來,形成了馬列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一種革命,這就是我們歷史上的新民主主義革命。
這個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話,它將建立一個什么樣的國家呢?從以上分析就可以看出來,它既不可能是舊民主主義革命勝利以后所建立的資產階級專政的國家,也不可能是社會主義革命勝利以后建立起的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而是建立起一個上層建筑里是無產階級領導,但是經濟基礎領域,仍然是資本主義經濟和分散的個體農民經濟為主的經濟形態的國家(其中沒收的官僚資本收歸國有以后是社會主義性質的)。這就是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以后,建立起來的新民主主義國家。大家記住這一特點,其后所有的分歧都將圍繞著這一根本性質而逐漸展開。
二、兩條路線背后的階級力量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徹底勝利,有什么樣的意義呢?當然,教科書上寫的是推翻了三座大山,即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實現了民族獨立。這毫無疑問是對的,但問題遠不止這樣簡單。
既然這個革命的主力軍是農民,那么我們就先從農民的情況去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徹底勝利,使農民獲得了什么呢?獲得了土地和自由。獲得自由的含義就是,他們從封建制度里面解放出來了,這個革命打倒了地主階級,打倒了封建制度,把維護地主階級的蔣家王朝政權趕到小島上去了,因而農民獲得了一定意義上的自由。獲得土地的含義是,把原先地主的土地分給了農民,這一點沒有任何歧義。
但是這種自由和土地的獲取,是否會消滅農村的商品經濟呢?簡單說,是否會消滅富農兼并貧農土地,是否會消滅富農雇傭貧農勞動,是否會消滅農村個體經營,不,絕不會消滅。而農民里的貧下中農,是否又有可能因為家庭勞動力不足,缺少耕牛等勞動工具,天災人禍的原因,以及舊社會遺留的惡習等等,從而繼續造成農村階級分化的現象呢?是的,一定會如此。
一句話,農村中繼續存在著的個體經營模式,如果放任自流,任其發展,將不可避免地造成一個新的農村資產階級和新的農村無產階級。僅僅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是不會消除擁有較多資財和牛馬等生產工具的農村富裕農民,與雖然分到了一塊土地但仍然十分貧窮的貧下中農之間的鴻溝的。恰恰相反,上層地主階級和封建制度被消滅得越徹底,那么隨著生產力的快速發展,農村商品經濟只會越來越發達,農村資產階級和農村無產階級就會迅速分化出來,且這種階級對峙會越加深刻。
列寧很早之前就對農民運動如果取得勝利以后,將會造成的結果作了判斷和警示:
這個勝利將會徹底消滅農奴制的一切殘余,但是決不會消滅資產階級的經營方式,不會消滅資本主義,不會消滅社會劃分為階級、劃分為富人和窮人、劃分為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現象。——《小資產階級社會主義和無產階級社會主義》
這事其實很容易想明白,你是富農,或者是原先被沒收了土地的地主,當你手里還有一些家財的時候,你是希望跟貧下中農一起搞集體化呢?還是希望包產單干,然后用自己手里的資本逐漸積累,雇傭貧下中農里因為各種原因只能繼續出賣勞動力的人給你打工,再然后逐漸發展自己的手工業,承包土地,承包商業呢?這事用腳指頭都能想明白。當然我們這里說的是一個群體,如果放到個體里當然什么人都有。再假設你是富農,那么在你的眼里,集體化里的貧下中農是什么?可不就是大鍋飯養出來的“懶漢”么?這可是拖了你發家致富的后腿的一群人啊。
所以我們不要抽象地去談農民,富農、中農、貧下農,都是農民,但是對同樣的政策態度是截然不同的。所以我們這里可以做一個大體上簡單的劃分:將農民階級劃分為農民資產階級和農民無產階級。這種劃分在當時是不科學的,因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剛剛勝利,分化不嚴重,農民手里都有土地因此也算不上無產者,所以實際上還不具備完全意義上的農民資產階級和農民無產階級,但是作為一種理論的探討,作為一種可能發展出來的趨勢,這種劃分是可以的。而其余的中間派,則多半會因為政策的不同,根據集體化和單干的利益不同,或倒向農民資產階級,或倒向農民無產階級。
因此,只要農村個體經營不引導到集體化的道路上,那么很快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就會在農村泛濫成災。會很快出現富農雇傭貧下中農,會很快出現貧下中農破產,會很快出現富農(包括一些舊地主)承包農村土地,承包農村工業項目,承包農村基礎設施,而隨著城市工業發展,又必然很快出現大量農民涌入城市,成為農民工, 變成實際上的農民無產階級。這時候社會會很快分化為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對立,形成一個完全的資本主義社會,那時候兩極分化將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的迅速發展。
這也就是列寧所說的:“小生產是經常地、每日每時地、自發地和大批地產生著資本主義和資產階級的。”
那么,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剛剛取得勝利的時候,這種農村個體經濟和個體手工業經濟占據著怎樣的地位呢?這一點,《毛選》里寫得很清楚:占據著國民經濟總產值的百分之九十。對于這百分之九十的個體經濟怎么辦?在革命勝利之際,在毛主席告誡大家不要學李自成的時候,就將這一點深刻的指了出來:
占國民經濟總產值百分之九十的分散的個體的農民經濟和手工業經濟,是可能和必須謹慎地、逐步地而又積極地引導它們向著現代化和集體化的方向發展的,任其自流的觀點是錯誤的。……誰要是忽略或輕視了這一點,誰也就要犯絕大的錯誤。——《毛選第四卷,在中國共產黨七屆二中全會上的報告》
所以為什么后來刮起單干風以后,毛主席把包產到戶看得那樣嚴重,就是因為這其中不同的路線帶來的不同結果,毛主席早就看得十分清楚。
因此,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之初,實際上在農村就存在著兩條路線,一條是繼續通往社會主義的集體化路線,一條是通往資本主義的個體單干路線。雖然此時農村還沒有形成完整意義上的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但是只要你走上資本主義那條路,那么階級分化是早晚的事。而這個問題之所以嚴重,是因為農村本來就存在著支持不同路線的階級基礎,一旦稍有不慎,支持單干路線的階級基礎必然跳出來。
那么城市工商業是什么情況呢?
當時的城市工商業,雖然只占國民經濟比重的百分之十左右,但是它卻非常集中,而且城市工業代表了生產力發展的方向。其中最大的資本就是國民黨曾經掌管著的整個官僚資本,且是經濟命脈,這部分被全部沒收以后,歸無產階級領導的國家所有,因此是具有社會主義性質的國營經濟。當然它是社會主義性質的經濟,并不是因為它是國有,而是因為它是無產階級領導下的國有,這是完全不同的。如果不加以區別,那就會使人產生誤解,認為國有經濟即社會主義經濟,這就錯了,照這么去看的話,那蔣介石國民黨集團掌握著這些官僚資本的時候,難道也是社會主義經濟?這一點,我們后面還會加以分析。
而除開被沒收的官僚資本,這一部分轉化成了社會主義性質的國營經濟外,城市工商業里還存在著另外三種經濟形態。
其一,私人資本主義經濟,這一部分主要集中在民族資產階級手里,是完全意義上的資本主義性質的經濟。
其二,私人資本與國家資本合作的經濟,稱為國家資本主義經濟,這一部分仍然是資本主義性質的,但是它處于一種過渡之中。既可能過渡到社會主義,也可能過渡到資本主義,取決于階級力量的對比。
其三,個體手工業經濟,比如什么個體戶、家庭式作坊等等。
這里面個體手工業與農村個體經濟是一個道理,而在工廠企業里面,工人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對立就比農村鮮明得多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以后,其推翻的三座大山,同樣也是制約資本主義發展的三座大山。對于資產階級而言,他們當然不希望搞什么社會主義改造,搞什么公有制,而是希望借著和平的環境,大力發展資本主義經濟,完成個人財富的迅速積累。這本來并不可怕,因為從理論上說,新民主主義革命之所以新,就是因為我們有無產階級的上層建筑,即無產階級領導的國家機器,你不服社會主義改造,那我們就可以用專政伺候你,你能翻得起什么浪?
所以當時就有人說,先搞一段時間的新民主主義經濟,而不是急于過渡到社會主義,等到資本主義發展一段時間,我們完全可以用暴力機器收割他們嘛。這種想法毫無疑問是愚蠢的,極度的愚蠢。上層建筑固然可以反作用于經濟基礎,但是歸根結底,它是由經濟基礎決定的。一旦資本主義經濟大量發展,資產階級必然要在上層建筑領域里面尋找他們的代言人,那時候上層建筑就能保證鐵板一塊?更何況,上層建筑里,很多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同路人,卻未必是社會主義的同路人。大家在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制度的時候目標是一致的,但是當反對資本主義,實現社會主義的時候,目標還都一致么?里面難道沒有支持走資本主義路線的人?一旦經濟基礎領域資本主義經濟大規模發展,上層建筑領域就必然會跟著變化,量變引起質變,無產階級的領導地位有沒有可能變化?一旦變化,你還指望人家自己人收割自己人嘛?
所以,實際的情況是什么?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既為無產階級的社會主義革命創造了條件,即在上層建筑領域有了無產階級領導的國家機器,有了社會主義性質的國營經濟,有了農村一部分集體性質的合作社經濟,有了一部分公私合營的國家資本主義經濟。但是同時,它又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掃清了道路,資產階級始終想走的是資本主義路線。這就必然形成走不同路線的階級斗爭,而這種斗爭又必然反映到上層建筑里,里面會有支持走社會主義路線的人,也會有支持走資本主義路線的人,換句話說,既有支持無產階級和貧下中農的人,也有支持資產階級和地主富農的人,階級斗爭必然反映到黨內。
因此,隨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階級斗爭并沒有結束,恰恰相反,在社會主義革命中,這種階級斗爭才剛剛開始。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