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出拳打擊壟斷,社會對既得利益集團實力增強,以及對某些政策的綁架,讓許多人對寡頭經濟產生了警惕。其實從目前而言,中國還沒有出現真正意義上的寡頭。
寡頭指的是掌握著龐大的金融資本,并在實際上控制著國民經濟命脈和國家政權的大壟斷資本家或壟斷資本家集團。
從經濟學上,寡頭主要指壟斷市場。少數幾家廠商控制整個市場的產品的生產和銷售。它的條件是有相當大的生產規模,產量都在全行業的總產量中占較大份額,產量和價格的變動會對其他競爭對手以至整個行業的產量和價格產生舉足輕重的影響。同時,寡頭之間共同合作,暗中默契。其它方難以介入并展開競爭,而寡頭通過壟斷獲取超額利潤。
產生私人寡頭壟斷集團的前提是市場經濟環境中能夠自由競爭,計劃經濟下國家是最大的寡頭。
金融和實體相結合容易形成寡頭集團。美國的洛克菲勒財團、摩根財團、第一花旗銀行財團、杜邦財團等財團。日本的三井財團、三菱財團、住友財團, 德國的法本財團、西門子財團、克虜伯財團, 英國的巴克萊銀行財團, 法國的巴黎荷蘭銀行集團等等。他們通過控制金融機構,把勢力范圍伸向國民經濟各部門。
蘇聯解體進行市場經濟后不久,很快形成了寡頭集團。包括別列佐夫斯基的聯合銀行、古辛斯基的大橋銀行、維諾格拉多夫國際商業銀行等控制金融的 “七大寡頭”,和石油、天然氣等寡頭。
眼前最典型的是烏克蘭。烏克蘭近幾年的社會動蕩表面是親歐還是親俄,實質是寡頭政治在攪渾水。前總統亞努科維奇、首富里納特·艾哈邁托夫、維克多·平丘克、傳媒大亨德米特里·菲爾塔、現總統“巧克力大王”佩特羅·波洛申科、前總理季莫申科等無一不是烏克蘭某方面壟斷的寡頭。他們都打著為國家前途著想,實質是寡頭之間利益的爭奪。
有人提出目前的電商已經形成了寡頭,其實目前阿里巴巴、騰訊、百度、京東等都還屬于“圈地”期,或者說在競爭爭中整合,離形成寡頭尚遠。雖然電商巨頭林立,卻沒有形成壟斷的局面。
中國目前無法形成寡頭集團的關鍵因素一方面是社會主義制度,另一方面金融主要掌控在國家手里。沒有金融的支持,寡頭形成的困難很多。
目前沒有不等于以后不會發生,中國正在創造條件向這個方向邁進。
十一屆三中全會賦予市場決定性作用的地位,為資本大顯身手打開了空間。發展混和所有制經濟,使資本可以對國家的關鍵領域滲透。允許民間資本依法設立中小型銀行,使許多實體資本轉入虛擬資本,又通過金融支持行業壟斷。由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讓資本控制的競爭性環節和壟斷利潤更高。開放型經濟新機制,為資本準入金融、教育、文化、醫療等服務業領域提供了條件。
目前國家正在與資本角力,無論是國外資本還是國內資本都在覬覦國企這個大蛋糕。包括銀行、石油、天然氣、鐵路、電信等國計民生重要領域最容易形成寡頭集團。只要這幾大領域失守,中國的寡頭集團很快就能形成。
寡頭經濟發展到一定時候必然走向寡頭政治,這是規律性的。
寡頭政治指由少數人掌握政權的一種統治形式,簡單的說是少數人掌控經濟的人掌握政權。這個問題在以前奴隸制國家出現過,表現形式是貴族政權。
中國目前存在著既得利益集團綁架政治的現象,卻無法實現掌控政治。因為所謂的既得利益集團只是財富多一些,它們的實力無法對經濟進行壟斷。
其實中國在政治上已經為寡頭們敞開了大門,允許“企業家“入黨,醞釀企業家進入中央委員會本身給他們參預政治決策提供了機會。所謂的企業家其實是資本家的另一種稱呼。
資本是基礎,有了資本才能形成某一方面的壟斷,從而形成寡頭。當經濟實力成了氣候,爭奪話語權的政治行為隨之而生。
中國目前不缺資本家,缺的是他們大顯身手的領域。只要進一步放開,他們會在極短的時間里完成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幾十年的財富積累,成為某一方面的寡頭。這一點俄羅斯和烏克蘭就是現成的例子。
細數一下兩會代表,有幾個是真正的工人農民。那些所謂的工人農民身份幾乎都是腰纏萬貫的“資本家”,他們的身份是假的,為民請命也是假的。
顯然,中國的寡頭目前走在路上。或者說正向這個方向邁步。
信不信由你,照這個樣子發展下去,寡頭經濟或者寡頭政治在中國成為現實絕不是沒有可能。而這一切都是在民眾對市場經濟的歡呼聲中實現的。
那些腰纏萬貫的人要求分掉國企可以理解,終究最終的結果會落入他們之手。今天喊著要國企賣掉的“窮人”,一定是未來對寡頭罵娘的人。
也許只有到了那一天,很多人才明白過來。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