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到達井岡山,開始了“工農武裝割據”。1928年2月,新城戰斗獲勝后,以寧岡為中心的井岡山根據地初步形成。4月底湘南暴動失敗,朱德、陳毅率湘南起義部隊到達井岡山。一系列挫折與艱難困苦的生活使紅軍隊伍里出現了一種悲觀情緒,其中最典型的問題就是——“紅旗到底打得多久?”
這個問題首先是由時任紅四軍三十一團團部宣傳干事的楊岳彬提出來的。楊岳彬是湖南華容人,北伐戰爭時期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華容縣委常委兼縣總工會主席。1927年“馬日事變”后,由黨組織派到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警衛團擔任連指導員,隨部隊參加了秋收起義。楊岳彬生性活潑,能說會道,常常語出驚人如當時的“天天吃南瓜,打倒資本家”,“糙米飯來南瓜湯,餐餐吃得卵打光”等都是他的創造。一天,三十一團一營營長員一民找到他要團部給他們營添置一面紅旗。楊岳彬聽了后甚不耐煩地說:“置什么紅旗,這紅旗還不知道打得下去么?”這句話飛快地傳開來,對當時正在流行的右傾悲觀情緒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湘贛邊界黨的“一大”召開前毛主席來到寧岡縣了解鄉村紅色政權建設的情形,在與寧岡縣委組織部長劉克猶等人的談話時,劉克猶把這個問題說了出來:“眼下冒出個‘紅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問,挺是擾亂人心的,這樣下去不是個頭。毛委員,你的看法怎么樣?”
毛主席默然一陣,才語氣凝重地說:“是呀,有人提出了疑問,不作答復是不行的,邊界黨正在考慮這件事情。馬上要召開邊界黨的第一次代表大會,屆時著重解決右傾悲觀的問題。”他停頓了幾秒鐘,接下說:“有些同志在革命發生困難和危急的時候,就懷疑革命的紅旗子打不下去,因而發生了悲觀情緒。這里面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看小了革命的力量,看大了敵人的力量。這些同志只看表面現象,不看問題的實質,所以容易被迷惑,認為革命勝利的前途渺茫得很,悲觀喪氣的思想也由此而生。”
說著說著主席激動起來,就像對著很多人演講一樣,以激昂宏亮的聲音繼續說道:“世上的道路總是彎彎曲曲的,革命何嘗不是這樣?湘南有個三月失敗,井岡山也被敵人占領過一次,這怕么子呢?損失了的東西還可以創造嘛。去年秋天,我們上井岡山不到一千人,而今又怎么樣呢?我們有湘贛邊界這樣的好地形,又有廣大民眾的擁護,毫無疑問會得到發展的。邊界的紅旗子無論如何倒不了,一定能夠打下去!”
主席接著說:“一葉障目,不見高山,右傾悲觀的思想只有自我消沉,這是非常有害的!”劉亮玉聽了后感到心里豁然開朗,不禁沖口而出問了一句:“毛委員,照這樣下去,你說革命什么時候才能勝利?”
主席略一沉思后朗聲回道:“20年后,革命一定能夠勝利!”
毛主席的這個預言性講話,很快在根據地傳播開來,在民眾當中產生了很大的影響,“20年后”這句話在許多人的腦子里打下了烙印。1949年11月,曾經脫離革命的劉克猶得知中華人民共和國已經成立,毛澤東任了主席,感慨萬端地對村人說:“毛澤東真是預言家。1928年他在壩上講20年后革命定然獲勝,果真兌現,神明!神明!”
毛主席不是神,但他許多的預言預見就是神。這種“神”立足于他豐富的閱歷、淵博的學識、超凡的洞察力、深入的調查研究與縝密的分析判斷,來自于他對中國深入的了解與深刻的熱愛。主席在中共七大上所作的結論中說過:“坐在指揮臺上,如果什么也看不見,就不能叫領導。坐在指揮臺上,只看見地平線上已經出現的大量的普遍的東西,那是平平常常的,也不能算領導。只有當還沒有出現大量的明顯的東西的時候,當桅桿頂剛剛露出的時候,就能看出這是要發展成為大量的普遍的東西,并能掌握住它,這才叫領導。”我們中國需要這樣的領導。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