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央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以來,作風建設可謂成績斐然:一批違反規(guī)定的干部被處理,過去習以為常的亂象得到遏制,政風為之一清,民風為之一振,官員謹慎了,群眾提氣了。可以說,整治“四風”,對體制內的頑疾下了一劑猛藥,官場生態(tài)健康了許多。
然而高壓之下,一些官員也變“精”了。知道“出頭鳥”當不得,就做起了“鉆地鼠”,“四風”明著來不行,就暗地里來。不少違規(guī)行為也就穿上了馬甲:有的把公款吃喝轉移到了農家樂、內部食堂;有的停用公車開私車,卻用公家錢報銷;有的過節(jié)不收禮,卻收起了股票交易內幕,查起來說是炒股,實則是變相受賄……這些現(xiàn)象也令公眾憂心:“四風”會不會卷土重來?
“四風”玩起了變形計,是積弊的慣性在作祟。不少官員心存僥幸,認為“反四風”不過是一時的“東風壓倒西風”,熬過這一陣又是“太平歲月”。于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一些變形的“四風”悄然刮起,琵琶遮面下,一幅幅官場丑態(tài)重新粉墨登場。
這樣的想法和舉動,無疑低估了中央整治“四風”的決心,也看低了監(jiān)察部門的手段。中央一再強調整治“四風”的長期性、艱巨性、復雜性,就是因為知道“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四風”問題非一朝一日形成。面對變形的“四風”,應當以不變的高壓再加一把力,把作風建設推向深入。
一方面,監(jiān)督手段要首先跟進。“四風”的表現(xiàn)越來越隱秘、專業(yè),這就需要監(jiān)察部門要不斷更新手段,紀檢監(jiān)察、財政、審計、稅務等部門協(xié)同作戰(zhàn),將監(jiān)督的網格織得更密一些。比如中紀委就曾將微信紅包、電子禮品預付卡等列入“反四風”查處范圍,就是一次很及時的“再擊一掌”。同時,也要拓寬監(jiān)督渠道,積極發(fā)動群眾,只有各類監(jiān)督方式多管齊下,獲取更多的線索,才能讓各種隱形的“四風”無所遁形。
另一方面,制度建設的短板要及時補齊。十八大以來,中央出臺了一系列如《黨政機關厲行節(jié)約反對浪費條例》《關于黨政機關停止新建樓堂館所和清理辦公用房的通知》等規(guī)定,但配套制度仍有待于進一步完善,以堵上政策的漏洞。尤其是要從權力公開、財政透明這些根子問題上深耕細作。畢竟,無論怎樣遮遮掩掩的“四風”問題,都是由于權力的手伸錯了地方。把這些根子問題抓住了,建立一整套制度,方能形成長效機制。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貫徹群眾路線沒有休止符,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在這一路上,無論作風問題怎樣變花樣,我們黨保持反腐的高壓態(tài)勢不會變,落實監(jiān)督的手段不會軟,制度探索的腳步不會停。徹底掃除積弊陋習,我們的作風建設要堅實、穩(wěn)固,經得起歷史的檢驗。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