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否定”是相當于“兩個不能否定”而言的。
《 人民日報 》(2014年08月27日24 版)發表張建星文章,文章中抑毛揚鄧引起民憤,認真讀了張文后,也是如鯁在喉,不吐不快。
在網民的反應中,某些左派朋友把《人民日報》一塊罵了,對此,我認為不妥,因為極右派一直在咒罵《人民日報》,這么說來,難道左派與極右派有共同點?
只要極右派還在咒罵《人民日報》,那么左派朋友就應該就事論事,是誰的文章批誰,哪個觀點錯誤批哪個,不應該順著極右派的節奏起舞。
張文最引起民憤的是下面這段話:
“許多公開的資料都從不同角度和側面,證明并描述了毛澤東的孤獨,特別是晚年的孤獨。而鄧小平不是。無論是他“文革”被打倒,還是再次被打倒,他始終沒有失去妻子,失去家人,失去親情,失去無比溫暖的親人之愛和天倫之樂。”
2013年1月5日,習近平同志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研討班上發表的重要講話中,在論述改革開放前后兩個歷史時期的關系時,明確提出:“不能用改革開放后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也不能用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后的歷史時期。”
而毛和鄧,通常被當成兩個不同時期的代表。作為《人民日報》副社長,難道張建星不了解這一點?恰恰相反,可能就是因為他太了解了,所以才采用這種隱晦曲折的手法,借“110周年”之機,以紀念鄧的名義,在黨中央的機關報上,說出了極右派最想說的話,同時也在挑起部分民眾對鄧的不滿,不管他有沒有這種主觀故意,最起碼已經產生了這種效果。
毛孤獨嗎?不孤獨!他一生為人民,人民永遠懷念他,這一點,極右派雖然對他恨之入骨,但是對這一點還是比較清醒的。
前些年茅于軾曾經說過:“如果從人數上說,懷念毛澤東的人仍然占多數。”接著,王朔也說:“中國人對于給自己戴上枷鎖者唯唯諾諾,對于給自己打掉枷鎖者卻分外仇視,當今大多數中國人莫名其妙的擁毛反美就是明證。”
茅于軾后來公開說:“我看全國至少有95%的老百姓在懷念毛澤東,這些人是改革的最大阻力,是影響社會穩定的最大因素”。
茅于軾還說過:“改革在中國造就了約占總人口5%左右的富人,他們是中國的中堅力量,而另外的95%中的很大部分,則因為信仰毛澤東思想,具有很大的‘破壞性’”。
@葉檀:至今還在懷念毛時代的人,就讓他們糊涂下去吧。這些人數量占比大,說明國家此后必有劫難。
新加坡聯合早報網主編周兆呈在今年5月31日就憲政問題的爭論對話賀衛方:賀衛方說了這么一句話:我特別愿意承認左派背后有相當程度的民意基礎,民意基礎一方面來自于1949年后的長期洗腦,長期的個人崇拜帶來的一種對毛本人的想像,認為他是民族英雄,對美國說不、說他們是反動派、紙老虎,這種想法根深蒂固。所以對許多人來說毛還是他們的偶像。我覺得這點是毫無疑問的。
不管上述幾位自由派的大佬如何貶低毛澤東,他們都沒有否認這一點,大多數人仍然在懷念毛。相信作為人民日報副社長的張建星不會不了解這一點。那么他在此時此刻發表這種文章,要達到什么目的呢?
張建星故意渲染毛去世前的孤獨,并且拿鄧的“沒有失去妻子,失去家人,失去親情,失去無比溫暖的親人之愛和天倫之樂。”本來想暗示某些東西,但是恰恰讓人們想起毛澤東為中國革命犧牲的6位親人。也許他真的在晚年是孤獨,但是在占中國人口95%的人看來,他永遠活在人們心目中,而這95%的國人都是他的親人,紀念堂前的人山人海,還有網上紀念的一億網民與其他人的數字對比就很說明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兩個不能否定”這一命題直接涉及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持和發展、黨執政根基的鞏固、全黨全國人民思想的凝聚統一等一系列事關黨和國家命運的問題,必須從政治高度深入認識其重大意義。
“兩個不能否定”是進一步統一對黨的歷史的認知,把全黨全國人民凝聚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下、走向未來的重要思想基礎。在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全國人民同心同德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推向前進的情況下,張建星拋出這篇文章,影響是非常惡劣的,首先,借“孤獨”否定毛和“前30年”,同時,在明知道大多數人懷念毛澤東的情況下,在黨中央機關報上有意抑毛揚鄧挑起懷念毛的民眾對鄧的不滿,進而引發否定“后30年”的思潮,收到一箭雙雕的效果,客觀上是與“兩個不能否定”唱對臺戲。
因此,人們不禁要問,張建星究竟要干什么?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