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曉經濟學的李總理在近來的改革中反復強調“簡政放權,給市場放行”,又采取了微刺激和定向調控措施,可我總覺得似乎遺漏了什么。今天終于讓我想到了,政府在把目光集中調控和監管后,連中共起家的法寶“組織群眾,發動群眾”都給忘記了。
這些年來的經濟政策都是集中于招商引資上,近來的微刺激啊,扶小微企業啊,也是指望扶持各種小資本家促進就業。總而言之就是把國家經濟發展寄托于資本家身上,企圖通過資本家的做大達到經濟發展的目的。近來熱播《鄧小平》,我不禁產生了疑問:在鄧小平實施招商引資前中國是怎樣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立了完整的工業體系,為后來的改革提供了對象的?中國居于世界五百強的國企如何在沒有外資參與的時候做大的?答案不言而喻,就是組織群眾,勒緊褲腰帶建設起來的!
自人民公社改為各類政府,生產隊分田單干后,鄉鎮政府基本不再組織群眾進行生產建設了,而是將目光集中于上層的各種指示,自那以后,由鄉鎮民眾合股建立工廠的情況幾乎絕跡。在科技極速發展的大勢下,小農經濟再也不能新形勢下的經濟發展了,由此三農問題日漸突出,然而政府只是把目標放在各種補貼,安置之上,完全沒想到發動群眾自力更生,治標不治本,故而問題不但沒有解決,反而更深了。反觀仍然保持人民公社的南街村,完全另一番景象!這已經從正反兩面的事實上證明了當初政策的錯誤,鄧小平同志的“不爭論”也可以休矣,因為殘酷的事實已經給出爭論的答案,無須再爭了,但是為何有些人還是無視這一切呢?
兩個人合作的力量遠遠大于單獨兩個人工作的總和,經濟學如是說,可是在擁有14億人口資源的國度,精通經濟學的總理為何就忘了這點呢?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深厚的經濟基礎,一切調控都是浮云,而妄圖通過資本家達到經濟基礎的強化,無異于緣木求魚!只有真正的發動群眾,依靠群眾,自力更生,才能實現真正的小康!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