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認為福利會養懶漢,這種說法既不符合現實,理論上也站不住腳,福利國家跟社會主義,平均主義,大鍋飯,“干多干少一個樣”是完全不同的,福利國家仍然是按勞分配,即使在福利國家,也不是不勞而獲的,也是不工作就沒有收入,福利國家都有失業補貼,但這也是很小的一筆錢,如果正常人要靠失業補貼生活,也是非常艱難的,依賴福利的人大多是失業者和低收入者,他們本身就無法養活家人。
福利社會養懶人的謬誤還在于,參與社會勞動的大部分都是青壯年,而這些人基本上不享受福利,不享受福利也就不會偷懶,而享受福利的主要是兒童,老年人,學生,殘疾人,病人,孕婦等群體,這些人本身就不是勞動人口,也就與懶不懶惰無關,因為說福利社會養懶人本身就搞錯了對象。
現實也證明高福利國家反而懶人最少,勞工參與率是指法定工作年齡中積極參與經濟活動的實際人數和法定工作年齡人口總數的比例,一般用來衡量一國民眾的工作熱情。北歐福利國家的勞工參與率多年來均高過崇尚自由和個人奮斗的美國人,美國的參與率一般保持在80%~82%之間,北歐國家參與率最高的冰島高達90%的水平,最低的芬蘭一般為84%。
另外看非生產性的“局外人口”情況,當前瑞典的非經濟活動人口占國民總數的比重為49%,而德國的指標為60%。德國人以勤奮著名于世,婦女也大多數參加工作,兩國人口結構情況近似,但是德國的這項指標都要比瑞典低了10個點,別的國家就不用比了,而且德國也是個高福利國家。
北歐國家的高就業率是公認的。這些國家一般情況下失業率在2%~3%的窄幅范圍內波動,近乎完全就業,遠高于其它工業化國家7%~10%失業率的常規水平,這也說明了北歐人并不懶。
以上數據都不支持福利保障容易養懶漢的荒唐之說。北歐福利國家的社會風尚更如此,這個地區的人們普遍以誠實勞動為榮,鄙夷那些靠社會養活的人,甚至連投機取巧者在這些國家都無法立足。加拿大、澳大利亞的情況也很說明問題,一般人,尤其是本土的白人盡量不依賴于救濟性的福利津貼茍活,覺得不光彩、有失尊嚴,這也是人之常情。而這種情況的出現歸根到底還在于高福利、高教育提高了整個社會的道德水平,使投機取巧的事情很難發生,換言之,投機取巧、偷盜、貪污腐敗反而更容易出現在那些缺乏福利、民眾生存得不得保障的國家。
社會競爭關鍵的關鍵雖然是生產力的競爭,而生產力是由人創造的,高素質,健康的人口是社會生產最基礎的東西,社會保障制度建立后,工人不再頻繁的怠工,罷工,搗毀機器工廠效率大大提高,社會福利制度建立后,免費的高等教育讓工人素質大大提高,免費醫療讓工人壽命延長,讓那些生病的人快速恢復健康,重新投入工作,免費的職業培訓讓那些在產業升級中淘汰下來的工人獲得重新轉行就業的機會,這些都是經濟繁榮的基礎。而在非福利國家,那些生病得不到醫療的人,缺乏足夠的知識和職業技能的人,因為經濟危機而缺乏就業機會的人反而都成為了懶人群體。
現實也表明,福利越高的國家,勞工參與率也越高,失業率越低,經濟越繁榮,經濟也更穩定,政府也沒有什么欠債。而那些鄙視社會福利的國家,反而經濟危機頻發,失業率高企,國家欠債嚴重。前者如北歐、德國等,后者則以美國、日本、英國為典型。
近年很多媒體將南歐歪曲為高福利國家的典型,筆者在其他的文章中已經批駁過。南歐的福利比北歐差多了,甚至都達不到歐盟的平均水平
勤勞和懶惰是一個道德學概念,經濟學中并不存在這樣的概念,經濟學認為人都是理性經濟人,最起碼也是有限理性的,如果有掙錢的機會,這些人沒有理由不去掙錢,也就是世界上沒有懶惰的人,只有缺乏市場機會的人,只要存在有足夠誘惑力的賺錢機會,沒有一個人會懶惰。
我們可以舉個例子,以前在農村一到農閑時節大家就聚到一起打麻將,但是現在這種情景已經很難找到了,因為工廠都建到了家門口,即使出外打工也非常容易,誰還閑在家里打麻將呢!現在全中國的農村,無論走到哪里都很難見到聚眾打麻將的現象了,關鍵是中國經濟的發展為他們提供了機會。
在北非的利比亞,埃及地區,青年人極多,青年人口占到社會人口的將近一半,但是這些人或是在網吧上網,或是在大街上游蕩,這些人看起來是懶人,其實是缺乏工作機會,一旦有工作機會,他們都會變成非常勤快的職場骨干。
那些處于社會最低層的人,他們或是辛苦勞作,終日不得閑,或是由于缺乏工作機會,而不得不經常失業,這恰是最需要幫助的人而輿論卻給這些人貼上懶人的標簽是非常不公平的。
如果想讓這一部分人不依賴社會福利,惟一可行的辦法就是提高他們的工資,或者是幫助他們找到有足夠收入的工作。而那些反對依賴福利的人往往是支持拉大工資差距的人。他們更多地強調競爭,更愿意減少最低工資水平而不是提高。其實正是這些人在制造更多的不得不依賴社會保障的人。福利國家正是通過再分配來確保給這些人提供重新參加工作的條件和機會。
高連奎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