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出臺《小學生減負十條規定》征求意見稿,對小學招生、作業、考試、評價方式、教輔購買等問題提出了十分具體的操作要求。小學生負擔過重是近年來的重大教育問題,教育部積極尋求解決方案,推出《減負十條》,值得稱贊。但是,其中一些措施,如果付諸實施,將對基礎教育質量造成嚴重傷害,故陳述意見如下。
首先,《減負十條》最嚴重的問題,是對全國小學生群體的復雜差異缺乏認識。這是教育部出臺的規定,不是北京市教育局的規定,它不只是應對北京市的教育問題,必須充分考慮全國城鄉、地區、民族的教育狀況差異。不能把大城市甚至首都兒童的教育問題當作全國兒童共同面臨的問題。
“一刀切”的做法,有意識無意識地以城市兒童的形象和經歷代表全體兒童的錯誤前提,此前在課程改革與學校合并等政策上,都給鄉村和邊遠地區的教育制造了嚴重的危機。《減負十條》不能再重復以前的政策失誤。差異原則,必須是制訂全國性政策的基本原則。
具體而言,《減負十條》反映出教育部對小學生學習負擔過重的現象缺乏細致的分析。學習負擔過重的現象,往往出現在城鎮學校。即使在城市內部,重災區也往往是重點小學,而非重點校學生的課業并不一定過量,城市里大量的農民工流動兒童更不存在這個問題。而且,“小升初”大戰、“占坑”班等現象,在除北京之外的其他大城市,如上海、廣州、深圳、重慶等,也不是普遍現象。農村的狀況更是不同。大量農村教育的研究表明,多數鄉村小學生的學習負擔并不重,作業練習量恐怕是不足而不是過度,課后補習是極少數現象;很多學生家里沒有書本報刊,如果學校和教師不允許介紹、提供教輔材料,就根本沒有任何學習輔助工具。
調查發現,重慶與貴州山區的一些中心校小學畢業班,數學、語文兩科的平均成績為30和50分左右,成績不及格學生數甚至占到一半以上,最低僅3.5分。據當地小學教師估計,約10%的小學畢業生仍未脫盲,而這是小學四年級就應該解決的問題。到初中三年級,三分之一的學生需要補習小學四五年級的數學課程。《減負十條》要求全國所有的小學不布置任何書面作業,不允許教師課外補習,鄉村學校的教學質量將進一步惡化。幾年之后,出現大批農村初中生仍然不會寫字、算數的現象,絕不奇怪。
其次,《減負十條》規定“零書面作業”,是違背教學規律的。減負的目的是減少不必要的負擔,不等于說學習不需要大量練習、不需要努力。反復練習,對掌握任何技術和知識,從事任何行業都是不可避免的。難道運動員不經過枯燥艱苦的基礎體能訓練,就可以自然而然輕松取得成績?難道音樂家不經過每日數小時的重復練習,就能夠熟練地演奏更不用說演繹樂曲?為什么學習文化知識要例外?天才只是極少數人、極少數孩子,絕大多數的兒童,仍然需要刻苦、勤奮、反復練習才能牢固掌握基礎知識。媒體和部分學者大勢渲染進步主義教育、快樂學習、輕松學習,總是用極端的個別例子,證明刻苦、勤奮已經不是學習的重要因素,教育部對各種教育理論,應該保留批判性,不能全盤接受。
中國的基礎教育同世界各國相比,都占有優勢,其主要原因,就是基礎扎實。同英美等西方國家相比,我國的中小學課程的容量和難度都更大,但我們的城鎮學校甚至小部分農村較好的學校,仍然能夠基本完成教學任務,說明我國的基礎教育有獨特的傳統優勢,平均教學效率比西方國家較高。
2009年上海初次參加OECD的PISA測試即以大幅優勢領先65個國家和地區,可以作為一個證據。我們的優勢包括:課程編排的系統性更強,整班上課(即教師主講)模式,學校集體教研體制,此外就是學生的大量練習。在英美進步主義教學法的影響下,2001年課改之后的教材,盲目模仿美國教材,知識編排的系統性已經開始下降。整班上課模式也受到沖擊,雖然眾多一線教師仍然頑固地不愿放棄。如今《減負十條》再通令全國,一至六年級的小學生都不能布置書面作業,大量練習的傳統也將被嚴重破壞。此外,書面作業的功能并不只是練習,同時也是學習動態的反饋,是教師及時掌握學生學習狀況的主要方式之一,是教與學之間互動循環的聯系。禁止書面作業,教師將很難準確、及時地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以上所言的傳統教學特征,當然并不是完美無缺沒有弊端的,例如不注意學生個體發展,可能練習量過大等。但這些并不是無法糾正的問題。國家政策應想辦法揚長避短,而不是因噎廢食、自廢武功,將自己的傳統和優勢破壞殆盡,連根拔起。
最后,《減負十條》不厭其煩地對專業性的具體操作做“一刀切”的行政規定,但對于城鎮小學生負擔過重的主要原因——即學校質量嚴重不均衡造成的過度競爭——絲毫不涉及。大學質量和資源的不平等,導致部分中學生過度競爭;中學資源和質量高度集中于極少數量的學校,造成小學生過度競爭。白熱化的競爭才導致大量課后作業、補習以及其他學習負擔過重的問題。《減負十條》對均衡小學和中學的教學資源和質量絲毫不涉及,只治標不治本。其第一條規定網上報名和招生,但仍然保留小學就近入學的規定。學校質量的嚴重不平等,已經使就近入學成為教育不公平的重要原因之一。學區壁壘和就近入學,造成了優質學校周圍的天價學區房,例如中關村三小附近區域的房價已經漲價到12萬元一平米。來自富裕中高產階級的兒童從而擁有更多的機會進入優質的重點小學,其目的當然是為了進入優質的重點中學,進而進入中外頂尖的大學。優質學校通過收取家長巨額擇校費、與政府部門、各大部委“合作共建”,收取巨額投資,作為交換為相應機關部委保留入學名額,等等手段 ,進一步擴大了同其他普通學校的資源不平等,形成惡性循環。僅僅規定網上報名和錄取,絲毫不改變產生學業負擔過重的原因。
各級學校質量不均衡的問題如不根本改善,《減負十條》也不可能真正實現減負的目的。部分學校為自己、為學生升學的利益,極有可能陽奉陰違。即使學校完全服從,在升學擇校壓力不變的狀況下,這等于把學生更多地推給家長和市場。補習市場將會更加繁榮,學習負擔不會降低,而家庭經濟文化差異導致的教育不平等卻會進一步加強。
綜上所訴,目前的《減負十條》嚴重忽視了廣大農村兒童、流動兒童的學習需求,同時也是一個治標不治本、閉門造車、拍屁股想出來的方案,于我國基礎教育的質量和公平有害無益。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