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用一賢人則群賢畢至,見賢思齊就蔚然成風。選什么人就是風向標,就有什么樣的干部作風,乃至就有什么樣的黨風。”
這幾句話真是“高屋建瓴”。可以說,政治上不同的風向標都體現著執政黨的路線、國家的意志。黨如果選用的是“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的好干部來治國理政,國家就一定能興旺發達,人民就一定能安居樂業,幸福生活,這就使黨的主張與人民的意愿能統一了。黨也就有了深厚的群眾基礎和凝聚力。
筆者首先認為習總現在提出這個“風向標”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盡管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選賢任能,始終把選人用人作為關系黨和人民事業的關鍵性、根本性問題來抓的,但由于改革開放是“摸著石頭過河”,“風向標”就出了一定的偏差,監督機制和以史為鏡的缺失,脫離了“從嚴治黨與從嚴治吏”的軌道,使黨管干部與選準好人執政方面就出現了一些問題。有些干部也沒能經受住市場經濟的考驗,放松了理想、信仰的修養,群眾觀念逐漸淡薄,比如出現了簡單以GDP增長率論英雄,有的黨政領導就片面追求GDP,以粗放經營與犧牲良好環境為代價。有的更把改革發展的成果片面地當做自己的政績,有的國企高管片面地認為自己是創造財富的英雄(也與責任承包機制不健康有關),他們都漠視了群眾才是創造財富的主體這一基本事實。于是有些領導就贊賞或默認高薪養廉——用多于基本工資數倍的“補貼”來撈取好處。更甚者助長了多種“灰色收入”的泛濫成災和“庸懶散奢貪”的作風。因為有了這種當官好處多的“氣候土壤”,才有了買官賣官、跑官要官等用人不正之風的屢禁不止。更才有腐官敢于大膽說出“當官不發財,請我都不來!”;正是這樣,國企高管才敢于自定薪酬(高的嚇人),而主管部門又聽之任之,造成了長期收入分配不公的問題!
正因為在某些單位“風向標”的偏曳,才出現了選人用人上的許多不正之風,才上有政策很快就會出現下有對策,比如簡單以GDP增長率論英雄,就有了“官出數字、數字出官”;中央要求要“民主推薦、民主測評”,下面就有人采取簡單的以票取人的做法,于是腐敗分子就乘機來個拉票賄選。中組部長喊破了嗓子“不讓老實人吃虧”,可實際上一些不務正業、投機鉆營、溜須拍馬的酒肉干部卻反能頻頻被提拔、登高位、掌大權,那些勤勉工作、群眾滿意的老實人就是脫穎不出來。這都一再說明“風向標”問題是多么重要。
“用一賢人則群賢畢至,見賢思齊就蔚然成風”。這是歷史經驗的總結。比如我大唐(朝)是當時世界上無與倫比繁榮和富庶的超級強國,幅員遼闊,兵強馬壯,百姓安居樂業,史稱“貞觀盛世”。這就與李世民的“善于納賢”關系很大。他執掌的貞觀王朝可謂人才濟濟,文有魏征、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武有李靖、秦叔定、程咬金、尉遲敬德。一大批精英人物圍繞李世民組成了一個堅強高效的領導核心。此外,“賢人”一定是“廉人”,歷史上的“廉官”并世代為百姓所稱頌的就不少,俚語“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既是百姓對貪官的仇視,難道不也是對廉潔奉公官員的稱贊嗎?
如此說來,的確今天我們黨“選什么人就是風向標,就有什么樣的干部作風,乃至就有什么樣的黨風。”它事關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