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利用外資為我國經濟發展貢獻巨大,通過利用外資、引進技術和承接國際產業轉移,加快了我國外貿的發展。過去30年來,我國利用外資彌補了外匯的不足和資金的缺口,對推動中國開放型經濟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今,我國已經擁有3萬多億美元外匯儲備,還需要“招商引資”嗎?對此,有專家認為,錢和錢是不一樣,外資表面上看是資金,但實際上是一個“要素包”,是一個“載體”,跟著資金一起進來的是管理、經營、技術、品牌和消費渠道。為什么我們有3萬多億美元的外匯還用不好,還沒有變成實實在在的生產力,只能借給別人使,去買人家的國債,就是因為我們沒有廣泛地、成熟地把資金變成資本的能力。
那么,外資這個“要素包”,到底是個啥東東?我們有錢也不會用,“只能借給別人使”的“資本密碼”究竟是什么呢?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內部審計機構——獨立評估辦公室當地時間19日公布的一份報告顯示,IMF在美國的慫恿下頻繁“挑錯”中國經濟政策,而故意忽視全球經濟問題更多源于美國等發達國家。《華盛頓郵報》稱,美國是IMF最大股東,對該組織的決定有一票否決權。在IMF內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分歧自2008年金融危機后凸顯,新興國家對IMF慷慨援助歐洲、不愿幫助亞洲等發展中地區的態度表示不滿。。《華盛頓郵報》坦言,“這份報告,提供了審視 IMF主要成員國的‘政治掛帥’如何影響一個非政治組織看似公正的分析”。
而美國“政治掛帥”的資金、管理、經營、技術、品牌和消費渠道“能力”,不僅體現在對外投資戰略上,也同時體現在對內的“招商引資”政治審查把關上。第23屆中美商貿聯委會會議19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閉幕。“中共高官譴責美國對中企的政治背景審查”,英國《金融時報》 20日以此為題報道稱,參加會議的中國副總理王岐山批評美國說,中國投資者經常被美國政府審查同中國政府的政治關聯,這毫無理由。
在大道國學者夏商先生看來,美國“成熟地把資金變成資本”的“要素包”,其“核心技術”還是“政治掛帥”上。中國的對外投資要能突破美國的“政審關”,僅靠“向錢看”的“在商言商”確實有些太單純太天真。而“中國把錢借給美國使”然后再敞開“引進外資”的大門,并且把美國資本的“要素包”看成是自嘆弗如的“神秘絕技”,這是否會有國家經濟安全被美國“政治掛帥”之憂呢?
我們不妨先瀏覽幾條相關時訊,然后再繼續討論。
【1】IMF自檢報告:在美國慫恿下頻繁“挑錯”中國經濟政策
據人民網2012年12月21日報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內部審計機構——獨立評估辦公室當地時間19日公布的一份報告顯示,IMF在美國的慫恿下頻繁“挑錯”中國經濟政策,而故意忽視全球經濟問題更多源于美國等發達國家。據《華盛頓郵報》報道,獨立評估辦公室的報告認為,IMF此前對中國外匯儲備的研究稱“外匯儲備穩步增加可能是貿易順差的結果,也可能是人民幣幣值被低估的原因”,這一結論“毫無說服力”。報道引述代表新興國家的二十四國集團秘書長巴塔查雅的話說,IMF對外匯儲備的研究“似乎有政治傾向性”,成為美國施壓中國貨幣政策的借口。
該報告在IMF內部引起軒然大波。獨立評估辦公室稱,IMF關于外匯儲備的調查“治標不治本”,忽略一些國家積累外匯儲備的真正原因,而無視美國等發達國家的政策給金融穩定帶來的威脅。中國和巴西等發展中國家認為,美國的寬松貨幣政策令世界市場因美元泛濫而扭曲。評估辦公室總結說,IMF應該“更關注全球流動性和資本流日趨不穩等棘手問題而不是外匯儲備”。報告中稱,雖然IMF的很多涉華報告提及其扭曲的匯率政策,但突然將重點放在外匯積累上,這看起來像是配合美國試圖放大與中國的貿易不平衡問題,而不是要解決眼下迫切的問題。《華盛頓郵報》稱,“這份報告提供了審視 IMF主要成員國的政治掛帥如何影響一個非政治組織看似公正的分析”。
對此,IMF總裁拉加德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她同意報告的建議,但不同意報告對IMF側重外匯儲備的動機源于“配合美國”的分析。《華盛頓郵報》稱,美國是IMF最大股東,對該組織的決定有一票否決權。在IMF內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分歧自2008年金融危機后凸顯,新興國家對IMF慷慨援助歐洲、不愿幫助亞洲等發展中地區的態度表示不滿。《華爾街日報》19日稱,過去10年,中國等新興市場的外匯儲備增加了6 倍,引來復雜解讀。報道稱,獨立辦公室的報告捅了IMF在外匯儲備立場上的“馬蜂窩”,該報告將給中國和其他新興市場國家反擊來自IMF“外匯儲備保護本國經濟”的批評提供炮彈。
【2】中美換屆后高層首接觸中譴責美對中企政治審查
據環球時報-環球網2012年12月21日報道,第23屆中美商貿聯委會會議19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閉幕。“中共高官譴責美國對中企的政治背景審查”,英國《金融時報》20日以此為題報道稱,參加會議的中國副總理王岐山批評美國說,中國投資者經常被美國政府審查同中國政府的政治關聯,這毫無理由。他還表示,中美雙方應攻堅克難,兌現彼此的承諾。美聯社20日稱,這是中美均完成各自國內政治議程、高層換屆后,兩國在美國的第一次高層接觸,“雖然會談的實際成果有限,但雙方都表現出對未來合作的樂觀態度”。
“即便是華為這樣的中國私人公司也在美國遭到是否與共產黨存在聯系的審查”,《金融時報》稱,今年10月,美國國會發表的一份報告引發全球多國對華為的質疑。今年9月,美國總統奧巴馬罕見下令取消中國三一重工集團關聯公司在美俄勒岡州某軍事基地附近的一個風力發電場項目。這是美國總統第二次出手阻止外資并購,也是1990年來的第一次。報道稱,王岐山表示,他在周三中美商貿聯委會的會晤中得到保證,華盛頓歡迎中國的投資。“但在表揚美方的同時,這位中共高官也表達了某些懷疑:‘一些美國人缺乏對中國的清晰了解’。”王岐山還說,中美兩國已經變得相互依存、不可分割,需要加強彼此關系。
“俄羅斯之聲”20日以“口蜜腹劍的中美關系”為題報道稱,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專家拉林認為,第23屆中美商貿聯委會上中美間的相互承諾是兩國關系的“粉飾性”進步。拉林認為,希望美國快速解除高技術對華出口并不現實。美國禁止向中國出口軍用技術,同時敦促自己的歐洲伙伴也這樣做,其目的是為了遏制中國軍事實力的增強,這才是中美雙邊關系發展的最大阻力。
【3】中國擁有3萬億美元外匯儲備 “不差錢”仍需“大力引資”
據人民日報海外版2012年12月21日報道,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必須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創建新的競爭優勢,全面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要加強外商投資權益和知識產權保護,穩定利用外資規模。日前在人民網研究院舉辦的第四期“傳媒沙龍”論壇上,與會專家一致表示,盡管我國擁有3萬億美元外匯儲備,但是在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要求下,外資推動高質量經濟增長的作用仍很重要,未來我們要提高利用外資綜合優勢和總體效益,推動引資、引技、引智有機結合。
引資國內外形勢發生巨變
改革開放以來,利用外資為我國經濟發展貢獻巨大,通過利用外資、引進技術和承接國際產業轉移,加快了我國外貿的發展。但是金融危機以后,情況發生很大變化,我國引進外資增幅在不斷下降,自今年6月以來,實際使用外資金額已連續6個月負增長。“當前我國利用外資的國際和國內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變化。”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畢吉耀在人民網“傳媒沙龍”論壇上表示,從外部環境看,一個很大的變化就是歐美跨國公司經營出現困難,對外投資能力在減弱。再加上美國提出重振制造業,西方國家重新重視實體經濟的發展,對我們吸引外資形成了不小的壓力。
畢吉耀認為,我國的引資環境也在發生變化。現在外商投資,特別是我們希望吸引一些有先進技術,能夠給我們帶來外溢效應的跨國公司,它對我們的環境要求也和以往有所不同。而目前國內競爭政策、產業政策,包括知識產權保護以及投資權益保護這方面的政策還不夠完備。
仍需重視外資“要素包”作用
過去30年來,我國利用外資彌補了外匯的不足和資金的缺口,對推動中國開放型經濟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今,我國已經擁有3萬多億美元外匯儲備,還需要外資嗎?“外資目前已經不是解決資金的問題,而是對我們中國深化改革非常重要。” 北京大學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王躍生認為,從中國的改革開放也好,真正市場經濟建立也好,打破國有企業壟斷也好,外資都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包括我們的技術進步和創新,現在還離不開外資技術的外溢效應。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部長隆國強表示,錢和錢是不一樣,外資表面上看是資金,但實際上是一個要素包,是一個載體,跟著資金一起進來的是管理、經營、技術、品牌和消費渠道。為什么我們有3萬多億美元的外匯還用不好,還沒有變成實實在在的生產力,只能借給別人使,去買人家的國債,就是因為我們沒有廣泛地、成熟地把資金變成資本的能力。我們組織生產、研發、營銷、開拓市場的能力還是不夠的。所以,對中國來說,作為一個工業化尚未完成的國家,我們需要繼續大力地利用外資,提升中國經濟的質量和水平。
【4】網聞博評:“自拉自唱”的GDP為何“不頂錢用”?
中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已經刻不容緩,要通過改革讓百姓受益,要通過公平競爭,讓權利、機會、規則平等,讓老百姓通過自己的合法努力獲得應有的收益。我們的經濟發展,應當實現一種‘實實在在、沒有水分’的提高。如果我們的GDP無法讓人民群眾的收入增長,那GDP增速再高,也是“自拉自唱”,并不利于發展,也不利于穩定。改革不能只講大道理,要真正深入到基層,了解老百姓的改革訴求,看看他們到底希望改什么?怎么改?比如收入分配改革,比如城鄉差別等等。
毫無疑問,這些觀點和要求,現在已經成為中國全社會的普遍共識。中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已經刻不容緩,“沒有水分”的GDP增長,也是廣大人民群眾的熱切期盼。但我們只有弄明白了以往GDP高增長的“水分”是怎么產生的,才能真正找到“沒有水分”的經濟發展之路。
首先,貧富兩極分化導致人與人的不平等,就是GDP高增長的最大“水分”所在。窮人手里的錢和富人手里的錢,數量和效用自然不一樣。其次,昨天的錢和今天的錢不一樣,又是因為有通貨膨脹的“泡沫水分”在里面。再次,人民幣和美元外匯不一樣,中國的內資和外資不一樣,這又有“美元霸權”的“政治掛帥”金融海嘯“泡沫水分”在里面。而“占領華爾街”運動所暴露的1%與99%社會貧富分化危機,又證明了美國人的“錢和錢”也是不一樣。歸根到底,世界GDP增長的 “水分”產生,還是源于華爾街金融資本寡頭集團追逐利潤最大化的“政治掛帥”。
故此,中國如何實現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還是首先要弄明白這“錢和錢為何不一樣”?還是要弄明白引進外資“要素包”里究竟包裹著啥東東?亦如作者此前《漢承秦制:“后戰國時代”誰數風流?》、《春秋演義:東亞峰會拷問“選邊站”?》、《東亞峰會:美國戰略退卻已現端倪》、《債務危機:美國憑甚豪賭釣魚島?》、《莫言獲獎:“個人的事”與中國無關?》、《QE3來襲:朝鮮“射亂”了誰的規矩?》、《美國槍響:反思《舊制度與大革命》》及《民主之殤:誰在阻礙美國改革?》等《日出西邊/風動中國》人文探秘系列文章所述,就政治價值而言,許多美國人依然把私人擁有槍支看成是公民有權利以任何方式捍衛自由的一個象征。對他們來說,擁槍關乎“自衛”和“打獵”乃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公民有權利反抗強權政府,這是不能為治安維穩而放棄的自由民主核心價值。治安的問題必須用改善治安,而不是改變美國核心價值的辦法去解決。擁槍是自由民主社會才會有的問題,它的解決方式也必須在自由民主制度中尋找。美國把自由確立為共和民主制度和公民權利之本,并確實具有穩固持久的自由傳統。但是,自由永遠包含著自由的代價,沒有代價的自由是不真實的,也不可能存在。有關擁有槍支的爭論表明,美國人需要不斷探索自由的含義和權衡自由的代價,因為他們并不生活在烏托邦式的自由之中。
換個角度來看,美國人這種烏托邦式的自由民主核心價值,正是產生于包括軍火制造業在內的私有化市場化經濟基礎。這樣的經濟基礎,必然會不斷制造和加劇1% 與99%的社會貧富等級分化,并進而形成烏托邦式的自由民主核心價值。而這種烏托邦式的自由民主核心價值,反過來又維護乃至固化著社會貧富等級分化的私有化市場化經濟基礎。不管是用有無相生的中國大道文化思維,還是用西學的物質與意識辯證思維,我們都可以發現美國社會的危機與困局所在。而美國人烏托邦式的自由民主核心價值迷失,恰恰是在于不能誠實地正視私有化市場化經濟基礎的本質。進而言之,便是1%資本利益集團及其文化精英們,在有意掩蓋私有化市場化的弱肉強食叢林法則真相,并以虛幻的公平公正理論再包裝出烏托邦式的自由民主核心價值。故此,在這個貧富等級不公的烏托邦式自由民主社會,美國私人擁有槍支也照樣不安全,這就一點都不奇怪了。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