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總理在生命的最后時段,曾經反復說,他要做到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周總理在生命的最后時刻,竭力詠唱著《國際歌》的歌詞周總理用畢生踐行了共產黨員的諾言: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終身。
周總理之所以感人至深,在普通老百姓來看還是在于無我,周總理的侄女周秉建在兩會期間接受記者采訪的時候說過幾件小事:
“中南海的西花廳周秉建常去,但她從沒見過任何一個國家領導人。有一次,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李先念與夫人來訪,正和伯父聊天的周秉建自覺回避。‘其實按常理說,同事帶孩子串個門也很正常。但伯父絕對不給我們提供任何有優越感的機會。’周秉建認真地說,‘防止特殊化’是伯父經常強調的。”(香港文匯報)
如果“那個年代”有培育優越感的做法,就會有優越感的氛圍,如果周總理出巡帶著一家老小,前呼后擁,這難免會造成親屬優越感,但周總理在這方面沒有一絲一毫的小我,周總理堪稱楷模。
“1970年12月,在內蒙古‘插隊’已兩年的周秉建應征入伍,穿上軍裝。當她來到西花廳向伯父報喜時,伯父說:‘你能不能脫下軍裝,回到內蒙古草原去呢?’周秉建照做了,又回到牧區勞動。”(香港文匯報)
周總理用近乎潔癖的態度對待小我,甚至對待親屬。哪怕是一絲一毫的利益也要放在大原則的天平上稱量。無我才能無私,無私才能大愛,周總理堪稱楷模。
周總理也有談“我”的時候,周總理用“我”的歷程,給后人、旁人以教化,闡述共產主義信念和立場的由來:
“我的家庭是一個破產的封建家庭。…這樣的家庭不能不影響我的思想。一個人幼年所受的影響,往往在在他的思想上、生活作風上長期存在,說話或者寫文章,如果不經過很冷靜地思考,舊的東西往往會不自覺地流露出來。既然如此,要求知識分子一下子就有堅定的工人階級立場,那是困難的,一定要有一個過程。…我們過去發生的右或者‘左’的錯誤,就是離開了工人階級立場對反動階級遷就,或者是把自己這個階級孤立起來。拿我個人來說,就有過多次的經驗和教訓。”(關于知識分子的改造問題 《周恩來選集》)
有坦蕩的胸懷還有自我解剖的勇氣,才令自身有堅定的信念和不懈的追求,不整天沉迷于“我”之風采照人,“我”之才華橫溢。放下小“我”,方有大局。這一點,周總理堪稱楷模。
周總理的胸前總是別著一個胸章,上面是毛主席手寫的“為人民服務”。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個宗旨,周總理完全做到了,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無私奉獻的、廉潔奉公的、兩袖清風的、成就輝煌的周總理永遠活在中國人民心中。
無我到永恒。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wu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