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著石頭過大江大河多數人是要被淹死的
《論語.述而》有這樣一段:
“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
子路曰:‘子行三軍,則誰與?’
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
大致意思是:
孔子對顏淵說:“被任用,就施展抱負;不被任用,就藏身自愛,只有我和你才能這樣啊!”
一旁的子路上前問道:“那么,您統率三軍的話,又會找誰共事呢?”
(這里介紹一下子路:
仲由,字子路。年輕時就以勇力聞名,不好讀書。
后來,子路做了孔子的學生。
孔子曾對別人說:“自從我有了子路后,再也沒有人敢當面惡言惡語中傷我了。”
子路的勇力可見一斑。)
孔子說:“那種空手搏虎,赤足過河,即使死了都不會悔悟的人,我是不會找他共事的。我一定要找那種遇事懷有畏懼之心,善于通過謀劃來取得成功的人共事。”
“臨事而懼,好謀而成”。
千百年來,這句話成了眾多仁人志士的座右銘,指導著人們取得成功。
如果與子路者流的“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對比,孔子的“臨事而懼,好謀而成”是不是更有智慧一些呢?
一般來講,祖宗之法是不能隨意改變的。
祖宗之法往往是在經歷了天翻地覆的大變革、大動蕩之后確立的,祖宗們對世界規律認識之深刻往往不是后生晚輩所能比擬的。
如果不帶有成見的話,我們翻開歷史就會發現,后生晚輩的變法,很少(或就是沒有)能挽回頹勢的。如清末的變法、明末的變法、宋末的變法、唐末的變法等等。即使商鞅變法,也不能將秦國統一中國完全歸功于他;不然,其他國家變法最后卻被消滅如何解釋?秦的統一六國,更應歸功于秦始皇及他任用的文武大臣;有時候,作法自斃才是商鞅的真實寫照;更進一步講,沒有商鞅變法,可能秦國也會強大,甚至也會完成統一大業;歷史最好不要被歪說或戲說。
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證法可以說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基點,它認為世界就是發展變化的,它所承認的是變,它所否定的是絕對的不變。
如果認為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不足法的話,那就太狂妄了。
如果在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指導下,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作出一些應有的改變或變革的話,那正是祖宗之法。
《莊子.秋水》有句話:
“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拘于虛也;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篤于時也;曲士不可以語于道者,束于教也。”
大致意思是:
對井里的蛙不可與它談論關于海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著狹小居處的局限;對夏天生死的蟲子不可與它談論關于冰雪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著時令的制約;對見識淺陋的人不可與他談論關于大道理的問題,是由于他的眼界受著所受教育的束縛。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