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奢侈品
2012-3-7
中國已經成為國際奢侈品銷售的第一大國,這也許是改革開放帶來的第一個成果吧!
今年1月,世界奢侈品協(xié)會公布的報告顯示,截止到2011年12月底,中國奢侈品市場銷售總額已達126億美元(不包括私人飛機、游艇和豪華車),占據全球份額的28%,中國已經成為全球只有率最大的奢侈品銷售國家。另有數據表明:今年春節(jié)期間中國人在境外奢侈品消費達72億美元,是國內市場奢侈品消費的4倍多。這是值得驕傲,還是值得警覺呢?
從接受的東西看,不過是一些名牌風衣、手袋、箱包、腕表、珠寶、紅酒、化妝品,如香水、口紅、眼影之類。人們介紹說,奢侈品不是大眾消費品,它之所以是奢侈品,主要是價格高昂。也就是說,中國尚未富強,但已經是夸富比奢的境地。也可能說,正是由于未全面富裕,才引得美女富婆們有夸富的沖動吧?
這讓人想起一個故事:一個剛剛到商場試水的兄弟,從北京采購了一些服裝,加上租柜臺、交通等成本,再加預期利潤,到商貿中心貼簽外賣,剩幾件就是賣不動了。后來,在標簽金額上加了一個○,很快就賣出去了。這種險中求的銷售,后來被學者命名為“饑餓式營銷”:你越長價,他越買。
銷售奢侈品,是一種心理評估,什么能代表一個人的身份,什么重要,就貴賣。它不是最好的,必須是有名的。于是,猶太人就瞄準20%有錢人,高價銷售所謂的身份標識,很快便成為有錢人。
1650年前后,茶進入英國。1650年牛津城里出現(xiàn)了第一家咖啡館,是一位名叫雅各的猶太人創(chuàng)辦的。咖啡館出售咖啡、巧克力、土耳其飲料(可可)和中國茶。不出十年,這類咖啡館在倫敦就開出10多家,咖啡2便士,巧克力與茶,半便士,還有一便士一袋的香煙,報紙免費閱讀。到1700年,這類咖啡館在倫敦已有近500家,而幾乎每家都賣茶。
茶最初進入英國,是作為一種包治百病的藥品。1658年,嘉樂維(S.Garaway)先生開始在自己經營的咖啡館里出售茶,他在茶葉廣告中列舉了茶葉的14種藥用價值:治頭痛、結石、尿砂、水腫、脫水、壞血病、嗜睡或睡眠多夢、記憶力減退、腹泄或便秘、中風;一般情況下,茶還可以舒腎清尿、消除積食、增進食欲、補充營養(yǎng),至于茶的飲用方式,加開水、牛奶、糖,還可以加蜂蜜!
茶是一種神奇的、包治百病的,具有濃厚的異國情調的昂貴的飲料。對于絕大多數英國人來說,此時茶更像是某種傳說中的仙草。1664年,東印度公司的普羅德船長(Captain Prowde)從萬丹回來,送給國王查理二世的不是什么珍禽異獸,而是一小包“貴重的茶葉”和一點肉桂油。國王的妻子、葡萄牙公主卡瑟琳(Catherine)王后帶給英國的嫁妝,不僅有一塊殖民地——孟買,還有她高貴的喝茶的習慣。王后在不列顛慶祝她第一個作為王后的生日時,詩人艾德蒙·沃勒爾(Edmund Waller)獻給她一首應景的詩,既歌頌了王后,又歌頌了茶:
愛神的美德,日神的榮耀
比不上她與她帶來的仙草
人中王后草中茶
均來自那個勇敢的國家
他們發(fā)現(xiàn)太陽升起的美麗地方
那里物產豐富,四方敬仰
那里的香茶可以激發(fā)藝術想象
可以使你神清氣爽
可以使心靈的殿堂寧靜安詳
……
沃勒爾是位趕潮的詩人,圣保羅大教堂落成,他寫詩贊頌;克倫威爾接受護國公的尊號,他獻詩捧場;查理二世回國,他又去贊美新國王。如今,他摹仿斯賓塞(Spencer)《仙后》的風格去贊美王后和她帶來的仙草——茶。(見于“茶與鴉片”)這就是“廣告”。
正是這種異國情調、稀缺性,引得那些比闊的人,有言談之資。同樣是一件風衣,唐山價格低,就不如北京價格高的好賣。這就是奢侈品,對于有錢人,他不缺錢、不缺時間、不怕路遠,更不怕人們說他奢侈。所以,越貴越說明自己水準高。那些勢利人更是樂于吹捧一番,將奢侈品吹得真好,實際就像是“皇帝的新裝”吸引一些“暴發(fā)戶”。
也許有些人會說,這是開放帶來的正常現(xiàn)象,深化改革,就會人人富裕,不再有表面化傾向了。但是,人們需要想想,為什么中國不只是10%的富人買奢侈品,更多的是女人、少年都追求“名牌”,都不怕花錢呢?
中國是不是奢侈品的領頭羊呢?這樣的一支肥羊,對于中國是不是好事呢?
中國10%的人,就是1個億的購買人口,就商業(yè)價值來說,的確是夠西方國家高興的。但是,另外12個億的人們現(xiàn)在人均年收入有多少?如果1/3的人追求時尚,將有限的收入變?yōu)橘徺I奢侈品,那“西方化”不是市場的必然、開放的正常嗎?要想抵制奢侈品,那也只能是“事倍功半”了。
這種“趨同”正是西方政治戰(zhàn)略家所樂于看到的,也正是他們推動“開放市場”、“開放金融市場”所關心的。
一旦“趕潮的詩人”變成學者、專家,那更好。西方,特別是美國,各種民間基金會組織,大量吸引“學者”講學、進修,這些看到“繁華世界”的所謂學者就會賣力歌唱“市場經濟”的奇跡,引進市場化法律法規(guī),構筑他們將中國推向“市場化”的游戲規(guī)則。
正是“一場游戲一場夢”,意識形態(tài)的私有化,將中國帶進了“伏擊圈”,中國花上幾十年培養(yǎng)的“肥羊”只能是會叫、不會回擊的肥肉了吧!
為什么沒人考慮后果、沒人制止?誰又能阻擋住這些“自由”的群體反應呢?
購買奢侈品,就是一個比闊、講身份,難道它們真的這么重要?隨著各地“書店”的倒閉,手機“穿越小說”的流行,日本、美國、法國、德國、意大利真的會尊重中國嗎?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