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中華建議中國中央電視臺把CCTV的臺標改為中文
中國中央電視臺是中國國家電視臺,國家的門戶電視臺,英文名稱為CCTV,而“CCTV”從字面上理解為中國中心的,中間的電視臺,現在的中國中央電視臺在世界范圍有很大的收視率,在弘揚中國民族文化的發展,推廣中華民族自身文化的角度來說,中國 中央電視臺應該更名為中國電視臺更為確切。更覺得中央電視臺再不用中文臺標,下一代的青年的民族情結將大為降低。學了英語,臺標就要用英語?什么邏輯?
在西方文化努力向全世界進行滲透的過程中,很多國家的宣傳中,都在以在自己的文化中參入西方文化而沾沾自喜,很多內容都以英文的縮寫來標注.可是卻忘記了很多東西是應該以自己國家的文化作為標注更加合理和易于理解.不少國家都在努力的推廣和發展自身的文化,而中國中央電視臺則是推廣中國文化的最佳平。有沒有一點崇洋媚洋的味道?中國漢字 成千上萬,為啥一個都不能用,難道非要用外國人的字母來表示中國人最重要的宣傳工具?中國人是認識中文的多還是認識英文的多,用英文縮寫來當作國家電視臺臺標,明顯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十一條;十三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通過)第十一條漢語文出版物 應當符合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規范和標準。漢語文出版物中需要使用外國語言文字的,應當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作必要的注釋。第十三條公共服務行業以規范漢字為基本的服務用字。因公共服務需要,招牌、廣告、告示、標志牌等使用外國文字并同時使用中文的,應當使用規范漢字。
現在走到大街看到的各種牌子,要不就是英文,要不就中文加英文,學校有英語課,校外的英語培訓班還很多。連國家的電視臺的臺標全是用英文做標志,實在可悲的,這樣下去是不行的,好象外國沒有這樣做的吧?
支持學英語的人對全民有一個偽命題,就是人人都會英語似乎是與國際接軌的大趨勢,不學就要落后,中國人對落后就要挨打體會太深了。其實不然,只讓少數專業人才學英語,絕不是我們以前閉關自守的體現,閉關自守是根本一個都不學,不去了解,對中國這樣一個大國,其實有幾萬高端的外語人才,可以實時的吧國際最先進的理論,科學技術翻譯 成中文,讓國民消化吸收就足夠了,況且如果一個國家要強大,絕不 應該只把自己擺在一個學的位置,這樣永遠成不了老師,更決定未來的方式是自我創新。
全民學英語就等于是過去的大練鋼鐵,不管什么料,大小高爐一起上,最后不但浪費了時間,浪費了資源,練出的還都是廢材。人的精力畢竟是有限的,國家應該引導人民把精力投放到能夠使國家文明強盛最大化的領域去。21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要實現這個目標,首先需要自信,要領導世界,需要的是創造,然后與世界分享,而不是永遠跟在別人后面去所謂的學習。
英語僅僅只是一個工具,不是科學知識,不是生產力量。如果我們把大部分的精力都耗費在只是掌握這個工具上,我們就沒有時間去發展創新屬于自己的真正的科學知識,到頭來,就算人人都英語8級,也只能和外國人磨磨嘴皮子,需要的科學技術,一樣沒有創新,沒有掌握,還得從頭跟外國人去學,去討。永遠跟在外國人屁股后面爬,靠他們施舍,永遠受他們制約,受他們欺負。
英語,就是奴隸的語言,就是外國人為了控制中華文明,奴化我們,誤導我們荒廢其他,專心做奴隸的工具。
有錯必糾,見錯就改,中國中央電視臺不能以已使用了幾十年為借口,拒絕改正錯誤,尤其是代表國家形象的中央電視臺,更應起到一個模范帶頭作用。試問中央電視臺,全國有多少人能說出CCTV的英文原意,又有幾人能念出英語原文,央視可能考慮的是和國際接軌,但請央視不要忘記他們的服務對象卻是13億中國人民,也不要忘記魯迅的那句著名論斷“最具有民族性就最具有世界性”。
另外,中國中央電視臺還盡干文不對題的事.特別是一套,號稱是綜合臺,黃金時間除了新聞和電視劇還有什么呢?我建議這樣安排播出吧; 新聞就不動了,八點到九點的黃金時間; 每周一電影,周二戲曲,周三健康,周四普法,周五科技,周六歌舞音樂.周日綜合類娛樂晚會節目。九點至十點的時間播放電視連續劇。還有十一套,明明是戲曲臺,卻常播非戲曲電視連續劇.
我認為中國現在還只能算是一個大國,而不是一個強國,等什么時候外國人要查什么資料非得看中文資料索引中文文獻才能算的上權威的時候,那時中國就是一個強國了。
最近.江澤民在為《領導干部外事用語叢書》撰寫的序言中指出,隨著我國改革開放不斷深化,同國際社會交往的日益頻繁,廣大領導干部特別是涉外部門領導干部要認真學習外語,努力運用外語,掌握溝通技巧,不斷提高國際交往能力和水平。今天人民日報:領導干部要重視學習外語.好象中國要興起學外語熱潮,我認為后果很嚴重.
我很奇怪現在的一些教育政策,其中最奇怪的就是英語教學。
我認為任何學習都只有兩個目的,或是運用,或是為了提高自身的修養。從這一點來說我不理解為什么要如此規模的學習英語——僅僅是一種語言而已。
象上面的新聞所示。恕我寡聞,世界上任何一個擁有自己成熟的語言,而又非殖民地的國家,有沒有類似的舉措?在政府要求下,全民族把掌握一種外語當成重中之重?
現在英語在我國教育中所占的地位,能讓任何一個英語語種的國家服氣。不但正規教育中英語都是必學必考科目,而且無論是職稱考試還是任何一種看上去與英語毫不搭界的科目考試,英語都是必考項。種種英語教育的推行與開展,似乎給人家這樣一個印象:掌握英語比漢語本身更重要。至少據我所知,不是每一種考試都有漢語。
不懈余力的推行英語教育的目的,也許是唯一能擺上臺面的目的:就是為讓中國這樣一個古老的國家更好的融入國際社會,讓中國更快的富強起來。這無可厚非。問題是難道融入國際僅僅是靠學習英語嗎??外語只是一種工具而已。可我們現在只是強調學習熟悉這種工具本身,而對于那些以英語寫就的知識卻忽視了。這樣的教育,仿佛在說:學習工具本身顯得比如何使用這種工具更為重要。
英語只是一種工具而已。
制訂政策的人可能以為,人們把英語學好了至少能象日本一樣富強起來。
事實上,日本一直是一個英語極差的國家,在學習英語方面,他們不象我們一樣如此大規模的重視推進全民族的學習熱潮。他們象是分工極明確的學校,一部分人默默無聞的以翻譯為己任,另一些人則根據他們的翻譯成果學習借鑒,展開研究。
我們的作法則是要求每一個人都是翻譯者。有這個必要嗎?可以想象,對我們來說,把一生三分之一的學習時間都用在學習英語上,而這種學習又并非必要,這是一種多么大的浪費?雖然中國人不大值錢,中國人的時間與精力更不值錢,但這樣全民族的浪費還是有那么一點點的可惜。對一個人來說,把學習英語的時間,用來學習翻譯過的哈耶克的著作更好。當然,這是現行教育所不需要的。
中國全民旅推廣普通話僅用了大約半個世紀的時間,收效甚佳。對于英語語言本身的發展,雖然中國沒有學習英語的良好土壤,但就目前中國教育大發展所提供的道路繼續走下去,英語語言在中國的普及也為時不遠,多則一個世紀,少則也就半個世紀,只是一個時間的問題而巳。到那時中國后代不僅對圣誕節、愚人節要熱烈狂歡,恐怕連復活節、感恩節也要慶祝了。到那時又有多少中國年輕后生去解凄四書五經六藝呢?文化的偏離是一件難事,文化的回歸更是一件難事,我們再想補救,已不是亡羊補牢的簡單問題了,羊不在了牢可以補,文化丟失了,文化的“圈”是不可以補的。到那時可是一切者晚了。
勞民。英語與漢語是兩個不同語系的語言,學習起來難度相當大。但由于政府及社會的追捧(恐怕還是有崇洋媚外的心理在作怪),英語被哄抬到一種極高的位置上,就業、升學等人生最重要的事情無一不與個人的英語水平有關了.因此造成了學生人人學英語的風氣,專業課反倒沒人用心看了.長此這樣下去,就會造就一大批只懂一點一輩子用不上的英語(并且考完試就忘了),專業課都很稀松的大學生,也不知道值得不值得!
傷財。除去民間搞英語培訓的人之外,國家每年還要拿出大把的銀子來對全國的孩子進行英語教學,其實學生們需要學習的知識很多,這點可憐的教育經費遠沒有到“有錢也沒什么可用的地方”的地步,老百姓的錢也算是給了國家了,可是這樣全國上下一心地努力的結果是什么呢?是培養出一大批認識幾個英語單詞的農民、只會說“愛老虎油”的網民和只能聽懂拜拜的無業游民!當然啦,也不是都學得那么差,但是那么幾個學得不錯的學生幾乎都是不懂什么專業的技術白癡,用我的評價來講就是“知道老外講的是啥意思,但是卻沒辦法用漢語很好地表達出來”,這幫英語比漢語還好的人恐怕于國于家也都是沒什么用處吧?花錢培養出以上一系列的人才....你們說算不算傷財呢?
英語實際上是屠龍妙技。這一點是最重要的,如果說一件事情勞民傷財但是會有實際的意義,那么我們一定會堅決地支持!比如說抗日戰爭、抗美援朝、反對臺獨什么的,花再多錢流再多血我們也拼死支持!但是搞英語教育恐怕就不是那么回事了。中國人學英語正應了“屠龍妙技”這個成語了, 屠龍妙技這個成語說的是:一個人買掉全部家產去深山找人學習屠龍妙技,學了三年回來了,還給鄉親們表演了一番,人們說:你的技藝是很酷,可是你到哪里去找那么多的龍來殺呢?你學這個還不如去學殺豬了.學習英語不正是這樣嗎?花費大把的金錢和精力,最終的結果有兩種:一種是學不好(學得不好和不怎么好的人一定會占到90%以上),這種結果不用說了,錢和時間肯定是白花了,弄不好還因為把時間都花在自己不擅長的英語學習上而耽誤了本專業的學習!第二種是學得還算不錯。這種結果比第一種強一點,至少在耍花架子上也好看些,學得不錯的人也要分兩種:一種是英語專業的(1%都占不上吧),他們本來就應該學好的,這些人多是有天分學語言的,不從小學習也能學好,以前沒全民學習的時候國家也拿出些小錢來培養這種人,所以說培養他們和以前比也算是沒有什么增量資金;第二種是非英語專業的,又分兩種情況:一種是搞本專業的學術研究工作的,這些人學得好英語還算是沒有浪費(我個人認為只有他們才需要學英語);另一種是畢業后從事本專業具體工作的,這樣的人大部分就都用不上英語了,英語就成了最可悲的屠龍技了,往往是屠龍妙技無處用,殺豬本領沒學成! 英語潮就是屠龍妙技+勞民傷財,值得嗎?
說點題外話:正確的語言教育應該是什么樣的呢?我認為,外語應該作為一們輔助科目納入正常的教學計劃,各年級都教授一點英語的基本知識,讓有興趣的人去好好學,讓沒什么興趣的人了解一下,在各有條件的學校全面開設其他語種(俄、日、德、法、西、阿等)的基礎教學,讓人們都可以認讀他們的字母并學會查字典即可(語法就免了吧)。英語在大學作為選修課系統地教授,但也不作為硬性考核項目。至于有必要學習英語的那一部分人,恐怕不用你考核,他們也會盡力去學了,而且由于經常要使用,也一定會學得很好、記得很牢....正如孔子云“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通過壓縮英語教育所節省的經費可以用在學生的生產生活技能教育上(即殺豬技),那樣對于我們的社會將會更有意義!
鑒于以上原因,我實在是沒搞懂我國的教育主管部門到底是怎么想的,這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教育指導思想的結果呢?英語的擴張我感覺就是英語國家的一個陰謀,一個削弱我們民族和國家的陰謀!
中美創新聯合國際疑難病研究院院長陳中華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