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200年侵略發展史,
與利比亞結成世仇(深度報道)
利比亞這個面積176萬平方公里、人口僅有600百萬的北非國家,是一個盛產石油的地區。它的石油生產占國民生產總值的50-60%,石油出口占總出口的95%以上。但美國對利比亞的仇視,很可能帶有超出利益的、非同尋常的歷史性因素。
美國仇視利比亞的歷史因素
在美國200年短暫的建國歷史上,就曾與的黎波里一帶的統治者從未間斷的進行著你死我活較量、血戰。
18世紀末,新生的美國盡管政治上獲得了獨立,但軍事上還十分弱小。由于沒有強大的海軍鞭長莫及,美國商船到利比亞攫取商業利益時,也被迫像歐洲國家一樣,向北非國家繳納商業稅金。比如與的黎波里簽訂的“的黎波里條約”,就年繳納商業稅金100萬美元。
1801年的黎波里“帕夏”亞瑟夫國王要求美國增加商業稅金,新當選的美國總統杰斐遜斷然拒絕,的黎波里“帕夏”就命令砍倒美國駐的黎波里使館的旗桿,以示宣戰。杰斐遜調動了海軍最新最大的戰艦7艘,后備支援船只20余艘——這差不多是海軍的全部戰爭武器——下令駛向地中海國家“護航作戰”。雙方終于簽署和平協議,此后美國又經過一次對的黎波里人民的清剿,終于保證了美國對外商業貿易的安全。
卡扎菲——美國的眼中釘肉中刺
1830年之后。法國利用自己的武力先后將阿爾及爾和突尼斯占據作為殖民地,意大利則奪取的黎波里作為自己的殖民地。在歐洲殖民總督的鐵腕管制之下,以的黎波里為中心的北非意大利殖民地,后被英國、法國占領,并由英、法實行北、南分治。1951年12月,利比亞宣告獨立,成立聯合王國,伊德里斯一世為國王。
伊德里斯一世國王持親美立場。通過多項經濟技術和軍事協定,美國在利比亞擁有龐大的經濟利益和軍事存在:年營業額達200億美元的6家石油公司和價值70億美元的租借地,駐有6000名軍事人員的軍事基地。
1969年9月1日,年僅28歲的上尉通訊連長卡扎菲發動政變,推翻了伊德里斯王朝,建立了阿拉伯利比亞共和國,后又改為利比亞人民社會主義民眾國。他上臺之后,不僅在人事上對親美派進行了徹底清洗,而且一步步與美國相對抗。
——1970年6月,卡扎菲下令收回美國在利比亞的惠勒斯空軍基地,趕走了6000名美國軍事人員。這意味著美國失去了一個在非洲的最大的軍事基地,使美國在黑海和地中海和非洲、中東的軍事存在受到極大的削弱,。此同時,利比亞從蘇聯陸續購買了多達100億美元的軍火,聘請了多達1000人的蘇聯軍事顧問團,除將惠勒斯空軍基地轉交給蘇軍使用外,還提供5個海空軍基地供其使用。
——1972年,卡扎菲廢除了前國王與美國簽訂的9項軍事、經濟、技術合作協定,并聲稱美國是阿拉伯國家的頭號敵人,利、美兩國的外交機構也由大使級降格為代辦級。使美國經濟利益受到嚴重損害。
——1973年,卡扎菲為了限制美國艦船的活動,宣布整個錫德拉灣是利比亞的領海。美國對卡扎菲的這一決策表示堅決反對。
——1979年底,利比亞支持伊朗反對美國,示威民眾焚燒了美國駐利比亞代辦處,雙方撤回了駐對方的外交人員。
——1981年,利比亞重申沿海200海里海域為本國的領海,北緯32度30分線以南為“死亡線”,擅自闖入者必死無疑。
美國政府對卡扎菲的做法極為惱火,特別是1981年初里根就任總統后,美國對利比亞的態度日趨強硬。按照里根的想法和看法,只要卡扎菲不下臺美國在利比亞、在北非以及中東,根本就沒有利益可言;只要時機成熟,就采取大的侵略行動,制服卡扎菲。不久就派出一支特混艦隊前往錫德拉灣,尋機教訓卡扎菲。
美國蓄謀軍事打擊利比亞
1981年8月18日,一支龐大的艦隊開進地中海。這個由16艘各種艦船編隊的艦隊,有兩艘航空母艦,一只為“尼米茲”號,另一只為“福萊斯特”號。他們很快深入到距利比亞海岸只有140公里的錫德拉灣海灣內,舉行了為期兩天的所謂“例行”性導彈演習。負責這次演習的指揮官是美海軍第六艦隊的詹姆斯。塞維斯海軍少將。他心里很清楚,這次演習實際上是對利比亞的一次事先準備的武力威懾;目的在于利用軍事演習為幌子,乘機侵略利比亞,摧毀卡扎菲政權。
“演習”第一天就遇到了麻煩。利比亞起飛了35批次飛機,其中72架次飛入演習區。但這些飛機全部受到從“尼米茲”和“福萊斯特”兩艘航空母艦上起飛的美機攔截。雙方雖然沒有發生沖突,但利比亞飛機發出可見信號,美艦隊則暫停發射導彈,直到利比亞飛機離開演習區。整個白天,美國艦隊的演習都受到困擾。
第二天8月19日,演習照常進行。早晨7時15分左右,利比亞4架飛機又來艦隊上空活動,受到攔截后飛走了。之后,兩架美國F-14式戰斗機從“尼米茲”號甲板滑起,升入高空巡邏。起飛不久,“尼米茲”號接到這兩個飛行員的報告,發現兩架蘇-22式戰斗轟炸機。詹姆斯。塞維斯少將意識到這次情況異乎尋常,他隨即命令兩架F-14戰斗機直奔正南攔截。
兩架F-14接近飛來的兩架利比亞蘇-22,然后準備轉彎180度,以采取與蘇-22相同的航向與之并肩飛行。當F-14飛到了蘇-22戰斗機前上方150米處,這時利比亞長機的翼下火光一閃,突然發射了一枚AA-2近距紅外制導格斗導彈。這枚導彈顯然發射過早,利比亞長機在發射導彈的時候,還沒有完全進入有利的射擊位置。兩架F-14的飛行員同時驚叫,立刻打開加力向左急轉彎擺脫。導彈從美軍飛機肚子底下飛了過去。
雙方劍拔弩張仇敵相對
從這次空戰開始,美利雙方到了劍拔弩張的程度幾乎是遇事便直接對抗。利比亞在向蘇聯靠攏的同時,對美更加強硬,美國則繼續對利進行軍事威脅和挑釁,于1983年6月繼續在利沿海進行軍事演習,利派出的2架米格-23戰斗機企圖接近“艾森豪威爾”號航空母艦,但被美方飛機攔截。
1985年12月底,在羅馬和維也納機場,發生兩起襲擊民航辦事處的恐怖襲擊事件,遇害死亡的20人中,有5名是美國人。美國歪曲這次事件是利比亞恐怖分子制造的事端。于是,里根派出多艘軍艦,駛往地中海南部海灣,在利比亞灣域附近演習,施加軍事威脅,進行挑釁。
卡扎菲早已深知,利比亞這樣的小國是對付不了美國的。于是在他第三次訪問蘇聯時,蘇聯向利比亞提供薩姆-5型地空導彈100枚,從12月起,幫助卡扎菲把這些導彈部署在錫爾特和班加西的空軍基地。薩姆-5型遠程地空導彈,最大射程達250公里,射高近3萬米,是射程非常遠的早期防空導彈。
“草原烈火”開始燃燒
1986年1月3日,美國第6艦隊所屬的“珊瑚海”號航空母艦攜帶其戰斗機群從那不勒斯駛往錫德拉灣。1月4日,駐在印度洋的“薩拉托加”號航空母艦和在美國東海岸弗吉尼亞的“美國”號航空母艦及戰斗機群也被派往那兒。里根于1986年1月7日簽署命令,對利比亞實行貿易禁運和全面經濟制裁;1月8日,凍結利政府在美全部資產,同時要求美國在利1500名石油技術人員于2月1日前離開,準備軍事侵略利比亞。
1月22日,美國的間諜衛星從空中拍攝的照片提供了這樣的情報:利比亞已將從蘇聯購買的薩姆一5型導彈在錫德拉灣海岸部署完畢。美國五角大樓的領導官員認為,這些導彈對在地中海活動的美國飛機構成了嚴重的威脅,應當立即除掉。根據計劃,美軍將以部分艦艇飛機穿越利比亞的“死亡線”,誘使卡扎菲首先開火。美國好以此為借口,發起“反擊”。
這個主意一下子說動了里根總統,他當即拍板定案,并把這一行動命名為“草原之火”。
為實施這一計劃,美海軍在地中海調集了第6艦隊的“美國”、“珊瑚海”、“薩拉托加”三個航母戰斗群,共計34艘艦船、240多架飛機,總兵力2萬余人。隨后,第6艦隊司令凱爾索將軍率領3個航空母艦編隊劈波斬浪駛向錫德拉灣。當時利比亞海軍只有25艘導彈快艇,兵力約6500人;空軍擁有各種飛機約200架,兵力約8500人。
一切準備就緒之后,美國宣布:它的海軍要在3月23日到4月1日期間在地中海進行代號為“自由通航”的軍事演習,并揚言美國有權進入利比亞認為是領海、美國認為是公海的錫德拉灣。如果利比亞軍隊膽敢向美國軍艦或飛機開火,就要采取相應的行動。
3月23日23時30分,凱爾索將軍向行進間的艦隊下達了沖破北緯32°30'“死亡線”的命令。頓時,美國飛機和軍艦列隊向錫德拉灣平推過去。幾架F-14和F-18戰斗機率先沖過“死亡線”……
24日當地時間下午13時,美國“提康德羅加”號防空巡洋艦在飛機的掩護下,越過“死亡線”,深入到距利海岸僅64公里的空中和海面。卡扎菲按捺不住了。下午2點55分,只見兩顆蘇制薩姆-5導彈,曳著兩道火光,從利比亞沿岸的錫德拉城導彈基地朝著美國機群射來。
利比亞的薩姆-5導彈一點火起飛,便立刻置于“提康德羅加”號“宙斯盾”系統的跟蹤之下,并不斷地把導彈的飛行數據和動態位置實時地傳給受襲的兩架F-14。F-14根據得到的信息,一面啟動干擾吊艙,一面機動規避。與此同時,在1.25萬米高空徘徊的EA-6B“徘徊者”艦載電子干擾機也根據指令立即以電子監視系統抓住了來襲導彈的電磁信號,并開動欺騙式雷達干擾機,在利軍導彈與兩架F-14之間的無效空間模擬出了兩架F-14的強電磁信號。薩姆-5導彈被誘導偏離了軌道,雙雙落入大海。
18時,2架米格-25戰斗機突襲“提康德羅加”號巡洋艦,遭美機攔截無功而返。19時45分,利比亞又向美機發射3枚“薩姆”-5和1枚“薩姆”-2導彈,但在EA-6B電子干擾機的強電磁干擾下也未命中目標。
草原狩獵——美國海軍戰果輝煌
戰爭進行到當天21時4分左右,美軍發現利軍的一艘法制310噸級的“戰士”Ⅱ號導彈巡邏艇試圖借著夜幕的掩護,高速直插美軍航母戰斗群。
第6艦隊司令凱爾索認為時機已到,一面命令開始對利軍進行全方位的電磁壓制,一面命令兩架A-6“入侵者”攻擊機前往迎戰。美機飛抵距利艇30公里處。利艇的電子偵察設備均被致盲,對此毫無察覺。美機向利艇發射了兩枚AGM-84“魚叉”反艦導彈。接著,長機迅速用激光束照射住利艇,僚機又投下“石眼”集束炸彈。只見海面上火光閃處,利比亞艇粉身碎骨。
22時6分,一架EA-6B電子戰飛機偵察到錫爾特市利軍“薩姆”-5導彈陣地上出現了雷達信號。凱爾索命令“薩拉托加”號航母上的2架A-7“海盜”攻擊機前往將其摧毀。A-7攻擊機在引導下,突襲利方導彈基地,發射2枚“哈姆”式反輻射導彈命中并摧毀了利方導彈陣地的“心臟”--制導雷達,整個導彈基地處于癱瘓狀態。
23時15分左右,美國海軍又發現利方一艘蘇制大型導彈艇納奴契卡Ⅱ級“帆船”號從班加西港出航,準備偷襲美軍。“珊瑚海”號航母馬上派出兩架A-6攻擊機前往迎戰。其中的一架發射了一枚“魚叉”Ⅱ型導彈,重創了這艘導彈艇。
25日凌晨1時15分,美軍“約克城”號導彈巡洋艦又發現了兩艘利軍導彈艇向其撲來,發射兩枚“魚叉”反艦導彈將其擊沉。
1時54分,美軍從“薩拉托加”號航母起飛2架A-7攻擊機,對利方剛剛修復的“薩姆”-5導彈基地再次進行攻擊,使該基地再次癱瘓。
早上8時許,美軍再次擊沉了利方1艘導彈巡邏艇。9時,凱索爾認為任務已經完成,下令撤至“死亡線”以外,至北緯32度31分以北待命。
3月26日晨,美國決定停止行動,向凱爾索發出撤兵命令;五角大樓并于當天10時宣布提前勝利結束行動。27日16時30分,美軍全部撤離錫爾特灣。
此次戰斗,美艦在“死亡線”以南停留75小時。從美軍發起攻擊到戰斗結束共計12個小時,美軍擊毀利比亞導彈巡邏艇4艘、重創1艘,摧毀“薩姆”-5導彈基地的主要設施,造成利方傷亡約150多人,按作戰計劃完成了打擊任務,而自身機艦無一損失,傷亡為零,僅付出4枚“哈姆”導彈、8枚“魚叉”導彈和若干炸彈。
利比亞將不屈服于任何壓力
即使遭遇了慘敗,但趕走了猖狂進攻的美國侵略軍,利比亞首都的黎波里仍是一片歡騰,身穿白色海軍服的卡扎菲上校走上勝利大會主席臺,大聲宣布:“我們已經把美國第六艦隊趕出錫德拉灣,我們勝利了!”并聲稱:“利比亞將不屈服于任何壓力,將用鮮血、生命和它所擁有的一切來維護錫爾特灣的主權”,并號召所有阿拉伯國家人們,對美國在全世界的基地、使館和人員發動襲擊,以瓦解美國全球霸權侵略的精力、軍力。
拉貝勒舞廳的爆炸聲
果然,“草原之火”剛剛熄滅,更大的事端再次發生。
因為美國此時正靠侵略高速擴張發展,國際上樹敵太多,針對美國的恐怖活動此起彼伏,絡繹不絕。
4月2日,泛美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07執行從意大利首都羅馬飛往希臘首都雅典的航班。突然,一聲巨響,飛機右舷出現一個兩米見方的大洞,機上4人被氣浪推出洞外,座位上到處是帶血的肉塊和紅白相間的腦漿:死亡4人,重傷9人,均為美國人。
4月5日,在西柏林拉貝勒舞廳門前,一排巨大的霓紅燈下停放了各色小轎車。人們在工作之余準備過一個狂歡的周末。美國駐西柏林軍事基地的工作人員也來這里湊熱鬧。當舞興正濃時,一道巨光伴著雷鳴般的響聲給瘋狂的舞曲猛地打了個句號。
爆炸的氣浪把所有站著的人齊齊地摔倒在地上。玻璃片四處橫飛,呻吟與哭喊聲、驚叫聲混成一團。最后清點人數,共傷亡155人,其中44人是美國人。
盡管事后,卡扎菲發表聲明,稱利比亞與恐怖事件無關。但是,美國苦于找不到正正的元兇,為了震懾針對美國的國際恐怖組織,以減少針對美國的襲擊,無處可以發泄的美國,統統把帳記在了利比亞頭上。
美國立即向輿論界宣布,近年來幾十起恐怖事件都與利比亞有關,要對利比亞再次作出軍事反應。里根4月8日晚召集會議,向方案的制定者們提出了幾條原則意見:一是“定向”襲擊,懲罰卡扎菲;二是最大限度地減少美軍(特別是飛行員)的傷亡,最好不要出現戰俘。
依據上述原則,美軍制定了“黃金峽谷”行動計劃,并鎖定5個其認定的所謂“恐怖主義目標”:的黎波里3個目標——指揮、控制和聯絡中心阿齊齊亞兵營;訓練中心西迪比拉爾兵營;后勤中心的黎波里機場軍用區;班加西2個目標—卡扎菲預備指揮所班加西兵營;班加西貝尼納軍用機場。
與“草原烈火”相比,此次行動計劃規模較大,突擊目標較多,兵力合成規模要求較高,僅靠先前的第6艦隊已不能滿足要求。美參聯會最后決定,的黎波里突襲任務由部署在英國的F-111戰斗轟炸機擔任,地中海航母上的艦載機擔任攻擊班加西的任務。美軍對的黎波里和班加西的空中打擊是同時進行的,攻擊方向也完全相同。
上萬公里的“黃金峽谷”奔襲
4月14日,里根總統下達作戰命令,定于15日凌晨2時發起總攻。14日19時,凱索爾再次下達行動命令,“美國”號和“珊瑚海”號航空母艦編隊分別駛向的黎波里和班加西以北500km處兩個預定海域。
14日國際標準時(即英國當地時間,下同)19時13分,位于倫敦附近的費爾福德和米登霍爾空軍基地的18架KC-135型、10架KC-10型空中加油機陸續起飛。20分鐘后,拉肯希思空軍基地24架各載有制導炸彈的F-111戰斗轟炸機起飛,5架EF-111電子戰斗機從赫爾福德空軍基地升空。
由于法國和西班牙政府拒絕為侵略利比亞的美英軍隊開放空中走廊,美英戰機無法直接通過,只好經比斯開灣,沿葡萄牙沿岸、直布羅陀海峽、地中海中部飛抵的黎波里地區,行動后原路返回。
當時,很少有軍事專家會預測到F-111戰斗轟炸機能在空中多次加油,順利完成如此遠距離的飛行“馬拉松”,僅此一點就似乎是絕對不可能的。事實上,美軍F-111戰斗轟炸機飛行員在1986年4月“黃金峽谷”行動中,創造了飛行耐力方面的世界紀錄,要知道,僅在F-111戰斗轟炸機狹窄的座艙中停留14個小時就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績了。為了完成這一“不可能的任務”,F-111飛行員都穿上了紙尿褲,并在座艙內捎帶了了巧克力等速食食品
15日凌晨1時30分(當地時間凌晨3時30分),16架F-111戰斗轟炸機(原為18架,2架因發生機械故障返航),在繞過歐洲大陸、飛越大西洋上空之后,經直布羅陀海峽,穿地中海海口,經過10多小時遠距離飛行,直奔的黎波里。
同時,美國海軍負責攻擊的艦載A-6攻擊機14架、負責防空壓制的A-7攻擊機和F/A-18戰斗機各6架、EA-6B電子戰飛機14架、E-2C預警指揮機數架,以及負責掩護的F-14戰斗機、海上搜索救護直升機和其它支援飛機共100余架,在0點30分至1點先后從“珊瑚海”號和“美國”號航空母艦上起飛。
美軍此次行動的主要意圖是,使用數量不多的突擊飛機,在夜間利比亞比較麻痹、反應能力較差的時候發起行動,超低空飛行,通過利比亞防空導彈部隊雷達場和火力系統盲區,突然而秘密地接近早已選定的攻擊目標,對地面目標實施集中精確打擊。行動時,美軍特別組織第6艦隊特種飛機編隊和其他兵力,全力協助突擊編隊成功、安全突破利比亞防空系統。
1時54分,美國海、空軍航空兵再次進行空中協調,在完成最后一次檢查之后同時發起攻擊。的黎波里方向的4架空軍EF-111電子戰機和班加西方向的14架海軍EA-6B電子戰機同時施放高強度干擾,當即使利比亞的無線電通信中斷,防空雷達失靈,飛機無法起飛,導彈不能發射。
11分鐘的閃電攻擊
2時0分至8分,擔任主攻任務的美國空、海軍攻擊機,同時對的黎波里和班加西的5個重要目標發起攻擊。
在西部的的黎波里方向,F-111戰斗轟炸機編隊在飛抵利比亞沿岸200-300公里時,開始降低飛行高度至100米以下,之后分為3個小編隊,以50-60米的超低空飛行順利地從北部方向,在利比亞防空導彈部隊雷達場和火力系統的缺口中飛抵利比亞首都上空。
小編隊采用縱隊戰斗隊形,以1.5分鐘的間隔撲向目標,然后躍升到150米高度,拋射激光制導炸彈。
第1編隊的8架F-111F攻擊阿齊齊亞兵營。領隊飛行員仔細地在樓群密集的兵營生活區內搜索著一座淺藍色的兩層小樓。據情報稱,這就是卡扎菲的住所。美軍戰機投放4枚907公斤的GBU-l0激光制導炸彈。小樓頃刻間變成了一堆瓦礫。然而令美國人失望的是,就在攻擊前幾分鐘,卡扎菲接到關于美軍將要轟炸的情報,轉移至地下室死里逃生。而卡扎菲的養女被炸死,兩個兒子被炸成重傷。
隨后的7架F-111F跟進并向各自的目標發起攻擊。其中有兩架因瞄準轟炸系統故障而未能投彈。另有一架F-111F因濃霧等原因故意誤傷了不給提供空中走廊的法國其領事館,附近的法國大使館和一些民房被炸飛。還有一架F-111F殲擊轟炸機遭CY-23四聯裝高炮的猛烈射擊,飛機起火墜海,兩名飛行員喪命。這是利軍在這次反空襲戰中的唯一戰果。
第2編隊3架F-111F投下12枚GBU-10激光制導炸彈,將西迪比拉爾訓練中心炸得粉碎。
第3編隊5架F-111F用的是227公斤重的GBU-12激光制導炸彈,將的黎波里機場軍用區內停放的6架伊爾-76運輸機炸得粉碎,機場跑道也被炸得傷痕累累。
海灣戰爭的預演
與此同時,6架F/A-18戰斗攻擊機在電子戰干擾掩護下,對班加西的防空雷達站實施攻擊,連續發射“百舌鳥”和“哈姆”高速反輻射導彈,將利比亞5座雷達站化為烏有,并迫使其它防空雷達站停止工作。一時間,班加西的防空體系陷于癱瘓狀態。 14架A-6艦載攻擊機披掛227公斤的MK-82激光制導炸彈和MK-20集束炸彈,撲向各自的目標。從“珊瑚海”號航母起飛的8架A-6攻擊機殺向貝尼納空軍基地。從“美國”號航母起飛的6架A-6則直取民眾國兵營。隨著精確制導炸彈的聲聲巨響,既定的目標紛紛被摧毀。
正處后半夜的利比亞大地突然被一陣陣爆炸驚醒,火光沖天,爆炸聲震耳欲聾。在處境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利比亞軍隊進行了有限的還擊。當美國F-111編隊攻擊卡扎菲指揮部時,遭到利防空部隊蘇式2SU-23毫米四聯裝高射火炮集火打擊,其中1架F-111戰斗轟炸機被擊中,機上兩名飛行員未來得及跳傘就隨著飛機的爆炸聲而粉身碎骨,另外另外一架被擊傷了。駐扎的黎波里和班加西兩地的防空部隊,對美國的空襲飛機發射了若干枚地空導彈,但由于遭到美機強烈的電子干擾,防空雷達失靈,發射出去的導彈只能盲目飛行,無一命中目標。
2時13分,勞師遠襲的美國海、空軍航空兵迅速、準確、干凈利索地完成預定作戰任務后,隨即撤離戰場。海軍飛機于2時46分全部返降到所屬的航空母艦上;空軍飛機于10點30分至11時安全返降至原出發地—英國空軍基地,往返1萬余公里的航程,飛行14小時34分,空中加油6次。這次行動是難以想象的。
此次空襲,從15日凌晨1時54分開始至2時12分結束,前后共持續18分鐘,其中攻擊主要軍事目標僅用了11分鐘。在美軍強電子干擾下,利軍雷達失靈,防空導彈無一命中目標,飛機未能升空作戰。高技術空襲武器在訓練有素的美國航空兵部隊駕馭下,僅用18分鐘時間就迅速、猛烈而精確地全部摧毀了5個預定目標,炸毀14架、炸傷數十架利比亞飛機,摧毀防空雷達站5座。
在空襲轟炸中,利比亞被炸死炸傷約700余人,卡扎菲兩個兒子被炸傷,一個養女被炸死,卡扎菲本人由于在空襲開始時迅速進人深達幾十米的地下指揮所才幸免于難,而美方僅損失飛機一架,飛行員2名。
“黃金峽谷”行動是現代世界戰爭史上第一次全程“外科手術”式精確打擊。它可以說是5年后海灣戰爭的一次預演,連同科索沃戰爭、伊拉克戰爭等,宣告了“空軍制勝”的新戰爭時代的到來。
點評美利雙方表現
利比亞防空軍防空導彈部隊當時的實力還是比較強大的,裝備有蘇聯制造的薩姆-2、3、5、7等防空導彈系統和法國制造的“響尾蛇”防空導彈系統,數百部導彈發射架,3000多枚導彈。空軍有500多架米格和“幻影”戰斗機,其中有50架米格-25戰斗機。但是,美軍的電子干擾給利比亞空防部隊打足了麻藥,直接令其無線電通信中斷、防空雷達全部失靈或者被迫關機,指揮系統失靈。
防空導彈營要么就是不敢開機無法發現美軍攻擊飛機編隊(的黎波里),就是因為因長時間開機遭到美軍“哈姆”反輻射導彈的致命打擊(班加西),在2-3分鐘內,部署在班加西郊區的利比亞防空導彈旅就失去了6個防空導彈營中的4個。
另外,利比亞防空導彈部隊并沒有根除阿拉伯國家防空導彈部隊的傳統弊端,戰斗班組訓練水平較低、特別是未對生存保障問題給予重視,一半的防空導彈營占據戰場陣地后,沒有配備必要的工程防護設備,備用陣地系統缺乏,也未對裝備進行偽裝和迷彩處理。自部署之后,防空導彈營陣地事實上就沒有更換過位置,使美軍得以在行動準備階段就完全查明了其防空體系部署情況。
盡管利比亞空軍擁有大量當時比較先進的戰斗機,如米格-25、米格-23、米格-21比斯和“幻影”,但他們根本沒有參加反擊美軍航空兵襲的戰斗行動。由于在此前的“草原烈火”初期行動中,飛行人員戰斗素養較低,部分戰機勞而無功,并且遭受了不小的損失,在“黃金峽谷”戰役前,利比亞空軍大部分戰機已經被疏散到了利比亞南部沙漠地區的機場。
無論是“草原烈火”、還是“黃金峽谷”作戰行動,美軍均是在夜間發起攻擊,一方面,充分利用利比亞空軍無夜戰能力的弱點,發揮美軍夜戰裝備優勢,最大限度地拉大了兩軍戰斗力的差距;而美軍海空軍參戰飛機共計14種機型150多架,空中飛機的協調控制難度相當大。各型飛機組成聯合、有序的綜合空中作戰集群,并對敵發起準確攻擊,體現出美軍對空中復雜飛機作戰編隊協調控制的極高水平。
以911為借口,美國實施全球軍事侵略恐怖活動
如上所言,美國進行“黃金峽谷”的目的,是以“反恐”名義進行的,但是由于美國四處侵略,國際上積怨太多、樹敵太多,特別是中東及歐洲地區針對美國人打擊行動始終未停。
1988年12月21日,美國泛美航空公司的一架波音747客機在蘇格蘭小鎮洛克比上空爆炸墜毀,造成機上259人和地面11人喪生,其中包括189名美國人。這次炸彈襲擊被視為九一一襲擊事件發生前最嚴重的恐怖活動。此次事件亦重挫泛美航空(美國曾經的載旗航空公司),該公司在空難發生的三年之后宣告破產。
PA103A航班在德國黑森州法蘭克福起飛,前往倫敦希斯羅機場。乘客在那里轉機,然后航班改名為PA103繼續旅程,飛往紐約肯尼迪國際機場。在炸彈襲擊當晚飛倫敦至紐約一段的客機屬波音747型,在格林威治時間19:03、飛機起飛后38分鐘、才進入蘇格蘭領空數分鐘、航行高度9100米時,前貨物艙里約280至400克塑膠炸藥被引爆,觸發起連串事件,令飛機迅速毀滅。
加滿燃油的飛機墜入蘇格蘭洛克比小鎮中心爆炸,機上259名乘客及機組人員全部喪生,其中189人為美國人,洛克比小鎮11人被波及喪生。飛機殘骸遍布在一條142公里長的走廊地帶上,面積達2188平方公里。但在陸地上空爆炸意味著調查人員可獲得飛機殘骸。數以百計的蘇格蘭警察在墜機地點進行地毯式搜索。漫長艱苦的搜索毫無結果,最后只得以“一小塊纖維里藏有或許可能是利比亞生產的殘余炸藥”為依據把挑戰矛頭指向利比亞。
但終因查無實據,在當時國際社會支持利比亞的壓力下,聯合國安理會還是以13票贊成、2票棄權的表決結果通過第1506號決議,決定解除聯合國因1988年洛克比空難和1989年法國聯航空難事件而對利比亞實施的長達11年的制裁。2004年2月26日,美國宣布取消對利比亞實施了長達23年的旅行禁令,允許利比亞在美國設立利益代表處。
2009年8月20日,英國蘇格蘭司法部門宣布,釋放曾被美國誣蔑為“制造洛克比空難慘案”而正在英國服刑的利比亞人邁格拉希,理由是他已被確認患有晚期前列腺癌,離生命終止最多只有3個月的時間。
邁格拉希在機場受到幾千名青少年的歡迎。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的兒子賽義夫前往接機。美國總統奧巴馬對此發表談話批評英國司法部門。許多美國人和英國人都懷疑,釋放邁格拉希是與英國石油公司(BP)在利比亞的石油開采利益有關。利比亞報道稱邁格拉希歸國后即在10月去世,但很多人相信他現在還活著。
而在洛克比空難后的十余天的1989年1月4日,美國海軍“肯尼迪”號航母闖入利比亞的“死亡線”,引誘利比亞飛機出擊。果然,利比亞再次派出2架米格-23戰斗機出擊,結果和上次錫德拉灣空戰一樣,被美國海軍的2架F-14在七分鐘內先后擊落。美國取得2次“2:0”戰果。不過此時美英仍然無證據確認洛克比空難襲擊來自利比亞。
2003年伊拉克被美國浩浩蕩蕩的侵略大軍滅國,薩達姆被美國活捉絞死后;迫于美國侵略淫威,聰明的利比亞開始努力恢復與西方國家關系的姿態。而這一姿態,是卡扎菲被迫作出了低頭服軟的順從姿態。但新的仇恨又在2011年新八國聯軍入侵利比亞動蕩中醞釀誕生了。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