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烏有網友的《中國崛起與人口問題》,感慨不已:三十年的洗腦,一至于斯!
本貼針對《中國崛起與人口問題》(以下簡稱《人口》)中的觀點,分別加以反駁。因為有些觀點我已經多次闡述,盡量不重復。凡是下面列出的我曾經的帖子,做好了超級鏈接,直接點擊即可看到。
一、以資源衡量,中國人口根本談不上“過度膨脹”
《人口》說:“中國的煤炭只夠開采30年,稀土只夠開采15年,而石油已50%靠進口等等。根據《2008—2050年中國人口預測研究》測算2050年中國人口將達到14.7211億,那時候的資源要么有的已采光,要么有的也所剩無幾” 。這屬于典型的嚇唬鬼子!
第一,除非立刻放松現有生育政策并立竿見影起效,否則中國人口根本不可能達到14.7211億!
2000年人口普查,公布的人口12.6億。然而,最開始的原始普查數據僅12億,有關部門不滿意,臨時決定所謂“復查補漏”,變成12.4億,還是不滿意,又玩數字游戲,憑空加進去1.8%的調整,最后公布出12.6億。自那以后,歷年人口公布數與實際普查抽查數據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按照統計局的說法,達到了4000多萬!同樣的,2000年普查、2005年抽查,全國總和生育率分別只有1.22、1.3,有關部門依舊不滿意,再次人為調整成1.8!而這種調整的根本出發點-----始作俑者自己都承認-----1.3的生育率比發達國家還要低,所以肯定不對,所以要調高!
中國人口的數據,不是相信原始的普查,而是要根據外國的經驗進行調整..........
之所以講這一段,因為《人口》一貼上面給出的《2008—2050年中國人口預測研究》,毫無疑問是采用歷年公布的人口數據進行推算。然而,這些數據都是存在嚴重問題的,是在原始普查基礎上進行毫無道理調整后的。推算的基礎都不對,結果可想而知。
那么,按照現有的政策,保持目前的生育率,中國最終人口高峰是多少?什么時候來到?我推薦一篇文章,王豐等人的《21世紀中國人口負增長慣性初探》,該文之所以相對《2008—2050年中國人口預測研究》精確,因為他在預測人口變動的時候采用了更符合實際的人口普查原始數據(生育率),而不是根據毫無道理的“事后調整數據”。根據該文的預測,中國人口峰值只有13.5億,大約2023年后就會進入負增長!
第二,無論13億、14億,目前的資源完全、足夠、充分。
當然,我相信《人口》的作者要說:“就算只有13億永遠到不了14億,人還是多了!”。《人口》一貼列出了煤炭石油稀土告急,就是在證明這一點。
但我要請問:資源情勢如此的危急,到底是人口多的緣故,還是不合理的生產、消費模式的緣故?有沒有任何證據表明,當我們的生產、消費得到有效改善,依然存在類似的資源危機?
關于這個問題,我在《“人口過剩”的本質是什么?》、《與何新先生商榷:中國人口“過剩”嗎?》等帖子里有非常詳細的闡述,建議《人口》的作者好好看看。
浪費資源的不是人,而是不合理的使用模式!沒有絕對的人口過剩,所謂的人口過剩,是不合理的社會生產生活導致的相對過剩,要解決問題,首先必須要解決社會生產上的矛盾,而不是指望靠減少人口來滿足子虛烏有的“適度生活資料”-----馬克思主義關于人口的基本觀點,我繼續重申!
有些數據例子我反復在舉:
以色列人口密度遠遠大于我們,人均淡水占有遠遠小于我們,居住環境遠遠惡劣于我們。人家現在的農業灌溉利用系數達到0.9,我們只有0.5!而只要我們提高0.1(0.6依舊顯著不如發達國家平均水準),所能節省的水立刻就能填補所有的淡水缺口!中國立刻就是一個不缺水的國家!
只要我們的GDP能耗降低到世界平均水平,現有的煤炭石油使用年限立刻增長一倍的時間。如果達到日本這樣的世界先進水平呢,使用期限能夠延長7、8倍!遠比減少一半人口節省的能源多!
我不知道,《人口》一文的作者,自己家里有幾口人?老百姓過日子的基本常識:家里人口多了,就要懂得節省,就要知道生活不易,就應該比一般人家更能勤儉持家,做不到這一點,那就是敗家子。減人有什么用?10個敗家子是敗,少一半,5個敗家子就不是敗了?家庭就發達了?這么簡單的道理,居然還要長篇大論的闡述,是誰的悲哀呢?
即便要靠減少人口緩解資源、環境壓力,也必須滿足一個基本的前提:現有的生產生活方式足夠先進、高效,資源利用效率難以再顯著提高。只有在此前提下,討論減少人口才有意義。
回到我前面的問題:沒有任何證據表明,當我們的生產、消費得到有效改善,依然會存在類似的資源危機。
你說有?請拿出來吧!注意!請不要拿什么煤炭不足、稀土不多、淡水不夠之類的東西,我上面分析得非常清楚了。
二、《人口》一貼列出的人口質量狀況,不是副產品,不是必要代價,是足以拖垮中國社會的嚴重問題。
《人口》一貼的第二部分,先是列出了幾個人口方面的問題:性別失衡、殘障比例高、老齡化等等,然后話鋒一轉:“以上問題,大多屬于計劃生育的副產品.....我認為,這些問題是計劃生育的必要代價”
很遺憾,我不得不說,《人口》在這一部分的敘述中,連起碼的嚴謹態度都沒有,說難聽點:抄襲,都沒抄對路!
很明顯,《人口》一貼前面列出的性別失衡、殘障比例高、老齡化等表現,都是來自于現有的各類資料,估計是網絡一搜,外加拷貝粘貼,萬事大吉。然而,《人口》一貼作者恐怕自己都沒有完整的讀過一遍這些東抄西抄的玩意兒。有請《人口》作者回頭把自己引用的、關于老齡化后果的那一段好好讀讀!:“(老齡化)嚴重影響中國經濟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這是你自己引用的,這能概括成“必要代價”?!
簡單的說:用自己轉帖的材料反駁自己隨后的結論!
不止老齡化,《人口》作者所寫第二部分,前面所列出的性別失衡、殘障比例高等問題表現,個個都跟后面的結論沖突:前面的論據如果屬實,根本不可能有后面的結論!除非是睜眼說瞎話!
恐怕作者的本來意思是“性別失衡、殘障比例高、老齡化確實存在,但是都不嚴重,都可以接受”,(抄襲失誤先放下)那么,請問《人口》帖子作者:你有沒有就此進行過證明?比如,就照你說的,人口減到6億左右,此時,老齡化率是多少?人口中位年齡是多少?青壯勞動力比例是多少?育齡婦女是多少?這樣的人口結構下,怎么實現現代化?怎么應付養老危局,怎么提高生育率穩定人口........你的數據在哪里,模型是什么?有哪些理論,援引了什么實證?參考了怎樣的案例?
什么都沒有!楞就敢亂說!
如斯而行,世界上還有什么領域是不能涉足不能夸夸其談的?
三、批判馬寅初的新人口論,是國之大幸,民之大幸。
《人口》聲言:“馬寅初主張控制人口增長是對的”,我在《誰會支持馬寅初的《新人口論》?》一帖中有過專門的論述,請《人口》的作者看一看。
再重復一次結論:凡是1960年后出生的人,如果當時馬寅初的理論被采納,你們中間有一大半是不可能來到這個世界的......(采納馬寅初理論)2010年時中國的老齡化率將超過22%。現在實際老齡化率只有12%,社會已經在為養老的巨大壓力而憂心,老齡化率要一下子再加10個點,同時精壯勞動力減少67%......我還是楞沒搞明白,這樣的國家不完蛋,還有別的出路么?
具體的分析,《誰會支持馬寅初的《新人口論》?》一帖中很詳細了。
我冒昧的問一句《人口》的作者:您家族里面有多少個1960年后出生的?您是不是認同,他們中的一大半其實是不應該出生的?您預備把他們當中的哪些人,定義為“不該出生”的?
附帶說一句,《人口》一貼中說:【《新人口論》也有不成熟甚至反動的地方,譬如,馬寅初說;“中國想強大,這么多人口,就一定會去侵略別國。”造成不良影響】。我對《新人口論》不能說陌生了,實在想不起來,《新人口論》的十個部分里面,有這么一句話?或者作者能告訴我,這句馬寅初的話,是在《新人口論》的哪一章節?
做個小提示:馬寅初倒是真的有過類似表示,那是在某次演講中信口提出,后來他馬上意識到錯誤,公開的表示道歉并認錯!因此,后來成文的《新人口論》半個字不涉及類似觀點。
人家明明已經自我改正、認錯、放棄了,還要抓出來作為他的觀點進行批判,這算怎么回事情?......辯護馬寅初,沒搞清楚基本的狀況;批判馬寅初,基本的狀況沒搞清楚。
大抵如此。
四、七十年代計生的成績歸功于誰?八十年代以后計生的阻力歸過于誰?
《人口》一貼,大力贊揚了上世紀70年代的計生成績,并說“七十年代我國計劃生育之所以順利開展,是得益于試點的成功推廣,得益于醫療技術和器械設備的提升,得益于公社衛生院的發展壯大,特別是建立起一支龐大的赤腳醫生隊伍,成為農村計劃生育的主力軍”
有沒有道理?沒有大的問題。但是,作者有一點沒有說透:當年的計生真正能起效,最關鍵的是當時的社會發展的進步和社會生產的改善!上文列舉的幾項因素,背后的基礎無一不是這些。如果不能看到這一點,以為光靠嚴密的組織、嚴厲的手段就能夠把生育率控制下來,必然要犯形而上學的錯誤。事實上,《人口》一貼作者很快就犯了類似錯誤。
在具體描述70年代計生措施的時候,作者近似陶醉的舉出了種種辦法,但是,作者偏偏有意無意的忽視了:群眾能夠接受你的宣傳,服從你的管理,不是因為你加大了宣傳、成立了組織、分解了指標.....而是此時的發展水平和生產組織,能夠適應較低生育率的需要,群眾的生產生活不會因為生育少了而發生根本影響!-----這個,才是問題的關鍵!這也是馬克思主義關于人口問題的基本理論,我上面已經列出,不贅述。
最簡單的道理:
***如果當時(70年代),國家還是小農經濟占絕大多數,只能靠一家一戶人力的投入來發展,計生推行的下去嗎?就算你國家犯渾了,可老百姓靠自家人力種田吃飯,你要他少生孩子,等于是讓他自動減少壯勞動力,你瘋了,廣大老百姓也瘋了?
***如果當時(70年代),國家、集體的養老保障沒有初步建立,對鰥寡孤獨的照顧沒有到位,老百姓可能不生、少生孩子嗎?你讓人家不要考慮“養兒防老”、生男生女一個樣,到底是你吃飽了,還是老百姓吃飽了?
《人口》一貼作者甜蜜的回憶“促使農村計劃生育掀起陣陣高潮”,不客氣地講,如果不是70年代社會生產的進步,“黨支部、婦聯會、共青團、民兵連”力量再翻十倍,也沒辦法!高潮倒是會有的,那肯定是群眾反抗的高潮!作者既然自稱是那個時代的親歷者,不妨捫心自問,是不是這么個道理?
不要以為,我是在否定人民公社,事實上,我跟《人口》一貼作者一樣認為:人民公社在70年代計生工作中有重要作用!所不同的,《人口》一貼作者認為,有了人民公社,各方的控制就能加強了,“假如你不計劃生育,生產隊就停你的工”,于是計生工作就有成效了;而我則認為,人民公社極大的發展了當時的生產力,使得純粹的小農經濟逐步退出歷史舞臺,有力的解決了群眾一盤散沙、老無所依的問題,所以,計生的觀念才能被群眾接受!
同樣的道理,80年代以后,計生工作遇到了阻力(事實上,取得的“成績”已經夠大了),為什么?《人口》作者認為首選一條,是公社解散、基層癱瘓,整個思路,還是離不開“管、卡、控”,有了這個,他就好辦事,沒了這個,就抓瞎。作者如果真的來自農村基層,好好想想,就現在許多地方的生產社會化水平(連基本的水利基礎設施都養護不了),你不讓他多生個孩子增加勞動力,難道你給他每天憑空發錢?就現在農村的養老保障狀況,不生孩子、不生男孩子,你來給他最后養老?
在這個問題上,我一樣認為公社解散影響重大。但是,我認為這個影響不是源自行政強制的機構沒了,而是導致農村社會化生產、保障出現大倒退,使得群眾不能不去多生孩子、生男孩子。
《人口》作者始終就在“管理”上打轉轉,似乎覺得,給他一套嚴密的組織,外加嚴格的管理,就能夠搞定。打個不恰當的比喻,作者當年所在公社的“黨支部、婦聯會、共青團、民兵連”,比之國民黨的保甲、連坐、軍統、中統如何?后者怎么就完蛋了?
人民公社好!不是好在他能更有效的管控老百姓,而在于他極大的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迅速的提高了當年中國的社會發展水準,使得導致人口問題產生的社會矛盾得到充分緩解,于是,人們的生育意愿出現了自然地下降,最終使得計生工作能夠收到成效。-----這都是馬克思主義的觀點,不是我原創。
附帶一句:《人口》作者聲稱“由于實行計劃生育,這十年(1971-1980)至少少生1.5億人口”,我不知道這個帳怎么算的!1971年實際出生2500萬人,以后逐年遞減,1980年實際出生1800萬,這十年實際生2.2億人,如果“少生1.5億”,等于原本要出生3.7億,折合每年要出生3700萬,是歷史最高水平的132%!年出生率4.5%,超過建國初平均水平的三成!怎么生啊?上哪兒生啊?誰來生啊?
真把中國人當豬了?
五、中國人不是豬、蟑螂,中華民族的生育文化是先進的文化。
有這么一個事實,不知道《人口》一貼的作者是怎么看待的:上世紀70年代以來,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除去極少數最不發達國家)的生育率都有了明顯的下降,許多國家生育率下降的幅度比中國還要大,而這些國家,除中國外,沒有一個采用強制計劃生育,沒有一個把生育同工分、職務之類的掛鉤!為什么?
要是按照《人口》中反映的思路,那就只能理解成:中國的老百姓不懂得根據實際情況主動控制生育,必須要外界強制來管控,一旦外來管控放松,老百姓就要狂生濫生.....
這是什么?這是豬、蟑螂!
我跟作者的理解恰恰相反:老百姓歷來就能夠主動的控制生育,并不需要外界的強制力量!
人類的生育不是純粹生理的、毫無控制的。《人口》的作者只看到過去生育率高、人口增長快,卻根本就沒想想背后的深層次原因:一方面,當時缺乏成熟的避孕、流產技術,難以安全有效的主動控制;另一方面,更重要的,限于當時的生產水平,人力的大規模投入是必然的選擇,減少生育等于減少財富、推遲社會進步,不可能實現。同時,社會化的養老沒有建立,老百姓只能依靠兒女養老.....所以,當時群眾的生育意愿高,生育子女多,根本不是落后、愚昧、封建!!!恰好是充分體現了當時社會生產的實際。而當社會生產的發展,群眾的生育意愿就會隨之調整而適應,這才是后來計生工作能夠有效開展的根本原因!前面說的夠多,不重復了。
比較荒謬的,作者居然說:“(解決“三農問題”“新三座大山”后)到時候又要警惕好事變壞事,嚴防飽暖思生育的思想抬頭”。飽暖思生育?!您還真搞笑!我倒要請問了,您現在飽暖了嗎?您飽暖后思生育了嗎?你兒子女兒飽暖了嗎?他們思生育了嗎?為什么您就可以不思老百姓就得思呢?因為您先進高大,老百姓落后低俗?世界上就你們辨析了生育和發展的關系?就你們聰明?
沒有落后的群眾!這么個基本的道理,作為基層干出來的《人口》作者,不知道么?不理解么?以為只是口號么?你們那個地方的干部要是都象您這樣看待群眾對待群眾,日常工作能搞好,那才奇怪呢!
此外,《人口》一貼說:“中國人長期受孔孟之道的影響,“傳宗接代”、“重男輕女”思想根深蒂固,對計劃生育的抵觸情緒很大”。這是毫無道理的扣帽子!
“傳宗接代”是孔孟之道?敢問作者讀過幾本孔孟的書就敢這樣下結論?世界上現有的哪個國家,哪個民族,是不重視傳宗接代的?沒有千百年香火的延續,哪有我們今天坐在這里夸夸其談?歷史上,凡是忽視生育延續的民族,無一例外都完蛋了,《人口》作者能找出個反例來?我就實在不明白,硬要逼著老百姓承認---“傳宗接代”不好,“斷子絕孫”也行---到底是一種什么心態啊?!
“重男輕女”好不好?這等于廢話!如果生產力低下、社會保障缺乏,多生孩子、多生男孩子就是必然的,不這樣做,不僅單個家庭難以為繼,國家的發展也不可能。離開這個實際,只知道挑“封建思想”的刺,這是典型的機械、教條。
六、靠幻想解決不了穩定生育、提高生育的問題。
《人口》一貼,跟很多挺計的觀點一樣,給出了這么個路徑:先靠嚴格計生,降低生育率,把人口減少,到了適度規模(《人口》給出的是6億),然后穩定住.......
很可惜,至少直到目前,這一套都是幻想!最關鍵的:等到了適度的6億人口,您預備怎么去把生育率提高,穩定住人口總量不再減少???
目前,世界上有很多國家由于生育率太低,而大力鼓勵生育,增加人口。結果如何?很遺憾,如果用“世代更替水平”為標尺,以穩定保持為參照,沒有一家成功的!
什么意思呢?如果未來沒有一個顛覆性的結果出現,這些國家長遠的前途就是人口逐漸減少,無法回頭,直到亡國滅種!不要以為我危險聳聽。
有些人要著急了,誰說沒效果!美國、法國什么的,不是生育率提高了嘛!還是很遺憾,這幾個國家不是救命稻草。首先,按照“穩定在世代更替水平”的標準,美國、法國頂多是接近,而不是達到成功;其次,這幾個國家能夠提高生育率的重要因素,在于移民!以美國為例,移民在17歲以下的兒童中所占比例達到23%,非法移民生育的子女占新生兒的8%(這還僅僅是“非法移民”)。
回到前面的問題,請問《人口》一貼作者:等到了適度的6億人口,您預備怎么去把生育率提高,穩定住人口總量不再減少???
靠經濟手段鼓勵? 您可以去了解一下,北歐高福利國家是怎么經濟鼓勵的。簡單的說,生育孩子、撫養孩子,絕大多數的費用國家包了,養育孩子幾乎就不會造成額外經濟壓力,多生孩子甚至可能“賺錢”。結果呢?您自己去了解看看。
靠移民? 一個曾經的人口第一國家,搞到后來,人口減少的控制不住了,必須靠大規模吸引外國移民才能穩定.....什么叫吃飽了撐的?這就是!
靠行政手段? 估計這一套,作者最熱衷!“黨支部、婦聯會、共青團、民兵連”聯合起來,不生孩子?開除!“扣工分”!砸飯碗!最終掀起了“多生快生的陣陣高潮”!
到底要怎么去弄吧?麻煩《人口》一貼作者,給一個明確的法子,好不好?
在這個問題上,靠幻想,是沒用的!那么多國家費了那么大的力氣,嘗試了那么多的手段,已經和正在失敗(鼓勵生育、穩定人口),如此明顯的前車之鑒擺著,有人卻還在兀自做夢:等減少到了適度人口,一發動、一工作、一狠抓,大家重新多生,人口就穩定了.......
七、人口方面的預測、計算,不是簡單加減乘除能夠解決的。
《人口》一貼中給出了一些關于人口預測的數據,有的是別人的,有的是自己推算的。不客氣的說,絕大多數都是想當然,拿小學的四則混合運算來推斷幾億人幾十年的變動。
有個“10年少生1.5億”的,我前面已經做了駁斥。現在隨便再看幾個。
1、宋健等專家的結論是:“如果全國婦女平均生育1.5個孩子的話,那么在一百年內,依靠我們自身土地資源,飲食水平將不可能達到美國目前水平;如果生育2個,那么一百年內,我們整個民族將一直處于不良式供應狀態。”。
***這是胡扯淡!就以現在的人口總量為基礎,如果生育率1.5(平均生1.5個孩子)大致在2025年,人口達到峰值,隨后開始凈減少,到2060年左右,總人口就將減半到7億以內!到本世紀末,將只有3億多人!你們還不爽啊? 計算來源,可參見王豐等人的《21世紀中國人口負增長慣性初探》,如果覺得里面的公式有點深奧,也可以看看被譽為人口統計學“圣經”的《應用數理人口學》中文版286-287頁。
2、官方預測中國人口將來的最高峰值不會超過14。8億,然后開始下降。說在2050年以后,沒說具體年代,我認為應在2060—2070年之間,然后如果按照平均負千分之三的自然增長率,每年減少470萬人左右,200年才能降到6億多人口這個合理水平,也就是說需要270年才能完成。
***第一,2050年、14.8億的謊言我前面已經拆穿。再給一個簡單判別:僅僅到2030年前后,上世紀60年代的人開始進入死亡高峰期,當時年均出生2000萬以上,等于2030年后年均死亡也會大致這么多,如果要維持人口增長,意味著屆時年均要出生2000萬人以上(現在才1600萬 而且在逐年減少)!怎么可能!又把中國人當做豬了;
第二,“年均負千分之三、每年減少470萬、200年減少到6億人”,這幾個數就沒有一個正確的!作者思路很直接:6億左右人口是合適的,而14.8億是人口峰值,那么等于說要減少60%人口,只留40%(14.8*40%=5.92億,恰好接近6億),那么這60%的減少數怎么分配呢?要是按照200年算,正好年均千分之三(0.003*200=0.6)......
荒唐!首先,年均負千分之三,怎么可能“每年減少470萬”?14.8億的千分之三是多少?心算都知道444萬!其次,就算“每年減少470萬”,200年下來減少9.4億,只剩下5.4億,您不覺得減得多了啊?沒發現這個數跟6億算不團圓了啊?
拿60%除以200年,不是這么弄的。《人口》作者的“千分之三”,統統以14.8億為基數,第一年到第200年,每年減少14.8億的千分之三。問題在于,第一年減少千分之三后,第二年的人口總數已經不是14.8億了!以后的每一年,基數都在變小,如果你硬套,必須是14.8億的千分之三(444萬),等于這200年內,每年凈減少的人口相對當年人口的實際比例都在增大!人口控制力度每年都要加碼!您到底想干嘛啊?反過來,如果是每年在前一年的基礎上遞減千分之三,不是做除法了事的,一個基本的指數運算,0.997的200次方,意即:200年后,人口在每年遞減千分之三后,還應該剩8.11億.....
八、分析問題,不要前后矛盾
《人口》一貼中的前后矛盾,遍地都是。
比如,《人口》貼的第二部分,一方面大談性別失衡、老齡化的危害,連“嚴重影響中國經濟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這樣的結論都下了,后面居然又說“這是必要代價”。自己扇自己耳光;
比如,明明知道“分田單干葬送了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打斷了農業機械化的進程”,明確了水利失修的根源,卻又把“去秋以來晉冀魯豫大面積長時間干旱打破了歷史記錄,變成特旱,中央再也坐不住了,今年的“一號文件”就是專門講大抓水利建設,要為欠債掏腰包的”當做人口與資源的矛盾、人口過多的證據提出來,腳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尤其搞笑的,前面高談“我國人口與資源的矛盾十分突出....稀土只夠開采15年,”,后面又痛心疾首“我們的稀土這么重要的戰略物資當白菜賣”。稀土這么緊張,到底是人多,還是浪費的原因?你心里有譜嗎?自己扇自己耳光;
比如,一邊說“2050年中國人口將達到14.7211億,那時候的資源要么有的已采光,要么有的也所剩無幾”,一邊又說“在2060—2070年之間....200年才能降到6億多人口這個合理水平”,我就不懂了,到2050年資源就沒了,還輪得到你200年后減少人口?自己扇自己耳光。
為什么會這樣?不客氣的說,《人口》作者在人口、資源、環境、發展等問題上的認識,處于非常淺薄的狀態,只是一鱗半爪的看了一些材料,然后跟著感覺走,沒有深入、系統的分析思考,甚至連帖子中轉帖的材料都沒有認真看全。
《人口》的作者說自己“好讀史”,那我用兩個史實贈與《人口》一貼的作者:
其一,伴隨著一個國家、地區的發展進步,毫無例外的是其人口的增加。從來沒有一個國家、地區,在人口長期的、大幅度減少同時,還能正常發展的。把人口減少6成的時候還能崛起的,歷史上一個都沒有!
其二,凡是因生育率過低而鼓勵生育的國家,沒有一個真正有效的,勉強的有限提高,也得依賴于大規模移民。很多國家在人口增長穩定(甚至負增長)后開始鼓勵生育,真正成功的,歷史上一個都沒有!
《人口》的作者說“我做夢都想自己的祖國能夠強大”,這我信。但是,你的夢里,夢見了上述兩個史實有例外嗎?
我對這個國家愛得如此之深,于是我熱烈期盼他選擇兩條路,兩條所有嘗試的國家都沒走通的路........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