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的含義首先是秩序,然后才是人群。沒有秩序的人群,就是叢林,不能稱之為社會。在叢林里,只有弱肉強食,沒有任何秩序可言。社會的本質就是對叢林的否定。
資本主義社會比封建社會及奴隸社會發達,僅僅是物質上的,就精神上來說,其更墮落。資本主義社會所創造精神文化財富,之所以有著進步性,不是因為其對這個社會本身的肯定與頌揚,而恰恰是因為其認識到了資本主義社會弱肉強食的本質而對它進行了強烈的抨擊并提出了消滅它然后建立一個新型社會偉大構想。與之前的社會形態相比,資本主義社會把叢林法則發展到了極致。
市場經濟是資本主義的載體,“自由”是資本主義的旗號。之所以“自由”二字要打上引號,是因為資本主義的“自由”是弱肉強食的“自由”,是強者任意剝奪、壓榨弱者的“自由”,甚至是更強者剝奪、壓榨強者的“自由”,對于弱者來說,僅僅是受剝奪、受壓榨的“自由”。這種“自由”不過是資本家給“暴力”取的一個昵稱。嚴格說來,資本主義根本不是社會,僅僅是叢林。
與市場經濟相反,計劃經濟是秩序的載體。以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以計劃經濟取代市場經濟,目的僅僅在于首先消除人們在經濟上的不平等,然后再實現真正的、全面意義上的人人平等。抑制強者,幫扶弱者,人類才能得到共同的幸福。叢林里,弱者不會有幸福,強者同樣不會有,因為強者需要時刻提防更強者出現,所謂“睡覺都要睜著眼”是也。
所有對社會主義與計劃經濟的攻擊都有一個出發點,那就是效率不高。攻擊者首先沒有意識到,資本主義的高效率是以間隔出現的對生產力的極大破壞為代價的,比如經濟危機。而計劃經濟下的較低效率卻是持續累積升高的,這種升高不會被周期性發作的經濟危機打斷;其次沒有意識到,長期剝削階級社會思想影響下人們形成的自私自利心在作怪。這種思想影響雖然在短期內難以消除,但公有制實行一定時間以后,必然消除;再次沒有意識到或刻意回避了市場經濟已經運作了二、三百年,而計劃經濟不過是一個生瓜蛋子,成熟不是一蹴而就的。最后沒有意識到,在科技欠發達、人的自私心存在的條件下,以計劃經濟為主,市場為輔的辦法,同樣可以實現高效率,并逐步向全部計劃經濟前進,最終實現遠超資本主義效率的路子。在這樣的混沌之中,“資本主義也有計劃,社會主義也有市場”就被偷換為實行全面市場經濟。“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份并存”就被偷換為國退民進,取消公有制。“按勞分配為主體,其他分配形式并存”就被偷換為嚇死人的高收入與難以活命的低收入。
看看眼下社會,就能明白,秩序正在向叢林轉化,秩序規則被替代為潛規則,也就是叢林規則。人類社會的歷史形態中,除資本主義以外,都是追求秩序的。即使是在奴隸社會、封建社會,也僅是既存在秩序規則,也存在叢林規則,并努力追求秩序。只有資本主義,完全拋棄了秩序,僅僅剩下了叢林。不僅如此,資本主義的最高境界就是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全部變成叢林,這或許就是“回歸自然”。
所以資本主義才是真正反社會的,它只需要叢林。這就是資本主義自由的實質。社會主義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社會,因為它的出現是對叢林法則的否定,它追求的理想狀態是在只要有人存在的每一個角度全部消滅叢林法則。究竟誰是善的,誰是惡的,哪一個社會才會有真正的自由,一目了然。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