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岸英遺骸挖出又原地重埋是為何?
至誠大兵
隨著中國高調紀念志愿軍赴朝抗美援朝作戰60周年,近日34集的電視連續劇《毛岸英》,在央視更是形成熱播,該劇通過央視一套黃金時段與觀眾見面,讓人們越加懷念毛澤東犧牲的長子毛岸英。在這電視熒屏首次全面展現毛澤東與毛岸英父子故事的時候,至誠大兵想起了不久前看到的,志愿軍老兵回憶當年志愿軍回撤國內時,毛岸英遺骸挖出來又原地重埋的史實。
最開始,大兵是在鳳凰網的讀書頻道上拜讀了解到此史實的,當時我至誠大兵的眼睛被《5名志愿軍老兵重跨鴨綠江 各帶回一瓶朝鮮的水》的文章抓住了……此文作者楊山山,原作刊載于《紅巖春秋》雜志,鳳凰網轉載自人民網,可見此文章的非同一般。
至誠大兵為其中志愿軍老兵們那感天動地的懷念志愿軍烈士的情懷所感,更為文章中所披露的毛岸英遺骸挖出來等待回國最后卻又原地重埋的軼聞而感慨!因為,我們在影視作品中,真切地看到了毛主席他老人家在承受兒子犧牲的巨大痛苦之后,再做出讓兒子永遠與為國捐軀的中華優秀兒女戰士埋葬在一起、與朝鮮人民在一起的決定,是多么地崇高和偉大呀……
因此,至誠大兵覺得自己有必要將這一段歷史的紀錄,真切地轉告朋友們,即使你不崇拜毛澤東,但至少你知道這一段往事,總可以吧?
這個標題,是我至誠大兵所擬,就是希望能夠引起朋友們的注意,好好地看看。
毛岸英遺骸挖出來等待回國最后卻又原地重埋?這個問題要從志愿軍老兵向朝善說起。
向朝善,1952年參軍的志愿軍老兵,赴朝后分在志愿軍直屬司令部警衛團4連1排任班長,曾給毛岸英同志撿過遺骨、抬過棺材。向朝善經常取出珍藏了幾十年的毛岸英烈士墓的照片翻看,幾十年來,他一直夢想能有機會回到朝鮮,去祭奠戰友的英魂。年歲越大,這個愿望就越強烈,卻苦于沒有足夠的經費與合適的機會。在好心人的幫助下,這位曾經給毛岸英抬尸骨的老兵,終于償還了自己埋藏心底半個多世紀的夙愿。“頭發等白了,眼睛等瞎了,50多年的日日夜夜,就盼望著這個事情。”赴朝祭英烈的老兵最后確定為5人,他們分別是重慶的向朝善、徐彥波、肖先炳、李可和北京的王新善。去年的10月27日,他們踏上了飛赴朝鮮祭英烈的飛機。
…………
1950年11月25日,28歲的毛岸英同志遭敵機轟炸不幸犧牲。1953年停戰以后,志愿軍總部決定司令部直屬單位建一個簡易墓地,將分散在各地的烈士墳墓遷到一處,以便日后祭奠。同時還有個規定:營級以上烈士遺體要運回國內沈陽烈士陵園安葬。毛岸英犧牲前是團級干部,按級別應該運回國內。
1954年7月28日,向朝善所在的班在奉命收挖約大魚洞(毛岸英同志犧牲的地方)、金光山犧牲的同志遺骨時,抬回一副已經埋葬過的舊棺木,上面貼的白紙上寫著“毛岸英烈士”。向朝善和戰友們含淚將烈士的尸骨從舊棺材里移放在白綢緞上,裹好后再放到黑色新棺木里。按棺木重量6個人抬就行了,可全班12名戰士都要爭著抬送。向朝善無法阻攔,最后只得同意大家都去。就這樣,全班戰士哭著把裝有毛岸英烈士遺骨的新棺材抬到了公路邊一個指定的帳篷里,準備第二天用汽車運回國內。
出乎大家意料的是,第二天一大早,全連緊急集合,連長吩咐把毛岸英烈士的新棺木依然抬回烈士墓地安葬。連長說,這是毛主席的決定。頭天晚上毛主席給總部去電說:我兒子毛岸英死后的棺材,不能運回祖國安葬。朝鮮戰斗中,犧牲了許多中華優秀兒女,要和那些為國捐軀的戰士埋葬在一起,因為他和大家一樣,都是為保衛祖國神圣領土,在反侵略的戰爭中犧牲的。
就這樣,全班戰士又哭著把毛岸英烈士的棺木從山下抬往山上。向朝善對毛岸英烈士的遺骨沒能運回國內安葬,至今還有些無法理解,“別人都回國了,你為啷個(重慶話“為什么”的意思)不回國來嘛?”
至誠大兵認為,在那個特殊的年代里,人民和士兵對毛主席極度熱愛和忠誠的年代,老兵們將自己對偉大領袖的熱愛轉化為到了犧牲的毛岸英身上,況且毛岸英也是老兵們的犧牲戰友,當年的老兵們無論做出什么樣的舉動,都是可以理解的。今天的人們,不能用今天的眼光、今天的視角來分析與看待50多年前的那一幕。但無論怎樣透過歷史的煙云分析此事,我們都可以感受到向朝善等志愿軍老兵們那真摯的情感,愿人間多一分情與愛吧,愿富裕了的中國能夠營造關心烈士厚待烈屬的濃烈氛圍,更希望國家對建國以來歷次作戰犧牲的軍人家屬給予特殊的補助,至少每家補助20萬元。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