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盞燈和一條革命道路
作者:吳黎宏
求是理論網 2010年09月03日 10時35分
在井岡山,毛澤東的舊居有好幾處,其中名氣最大、保存最好的,要數茅坪的八角樓。八角樓原為當地名醫謝池香私宅,是一棟不起眼的土磚結構的兩層小樓,因樓頂上裝有一個八角形藻井天窗,而被當地群眾稱為八角樓。1927年10月至1929年1月,毛澤東同志在茅坪期間,曾在此居住和辦公。如今的房子依然保持當年的原貌。
毛澤東的房間在右邊樓上靠后邊一間,房間很小,在這么狹小的空間里,南人北相、身材頎長的毛澤東,頭都快要碰到屋頂了,料想活動起來是不大自如的。擺設也極為簡單:一張架子床、一只竹編的書箱、一把靠椅、一張簡陋的辦公桌,桌子右上角有一方圓形硯臺,左上角放一盞油燈。最引我注目的是那油燈,油燈由燈盤和燈座組成,燈盤為生鐵鑄造,中間凹底,可盛青油或桐油半兩,燈座是半截竹筒。這種油燈的火苗如豆,燈光淡弱,一遇微風就搖曳跳蕩,但不會輕易熄滅。這暈黃的燈光,伴毛澤東送走了夜的黑暗,迎來了朝陽的光芒和清新的晨風。
多少個夜晚,毛澤東就坐在桌前,燈光映照著他清瘦的臉。油燈的火苗不時地跳躍著,一如心潮澎湃的他。他時而凝思遐想,神游千里;時而奮筆疾書,文思泉涌。他的目光如漆般深邃,如電般閃亮,如炬般熾熱,他面對窗外的夜幕下的青山,犀利的目光仿佛可以割開黑暗的重帷,穿越千山萬水,一直探尋到輝煌的前景。有時思考累了,手寫酸了,他就抬頭仰望八角形天窗外的夜空,星星們都朝他閃耀,他便不再孤獨和疲憊,又有了指點江山的豪氣和力量。
就是在這小小的斗室內,在這暈黃的油燈下,毛澤東筆走龍蛇,揚揚灑灑,《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和《井岡山的斗爭》兩篇光輝著作橫空出世,如兩道耀眼的閃電劃破夜空,照亮了大地。這兩篇光輝著作破除了疑慮,穩定了軍心,指明了革命的方向,開辟了一條新的革命道路。
毛澤東上井岡山之時,革命處在最深的黑夜。毛澤東帶領部隊上井岡山,是別無選擇,也是最好的選擇。當時的黨中央并不支持毛澤東的這個決策。上山時他還是中央候補委員,幾個月后就被撤銷了候補委員的資格。上山不久,外有敵軍來圍困;內有一些不堅定分子逃跑,或投敵,隊伍的軍需給養也嚴重不足。此時的革命隊伍,也如陷入漫漫長夜的旅客,需要有一盞燈帶給他們光明和溫暖,指引他們前進的方向。此時的毛澤東,內心深處也有孤獨、疲憊和痛苦。不過,一時的困難壓不垮毛澤東,一時的挫折動搖不了他堅定的信念,一時的痛苦擊不倒他頑強的意志。沒有正確的理論、統一的意志,沒有遠大的理想、堅定的信念,沒有充分的信心、頑強的斗志,革命就不會有凝聚力和戰斗力,就不可能取得成功。《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和《井岡山的斗爭》兩篇光輝著作,較好地解決了這些問題。
列寧說過,人是分階級的,階級是由政黨領導的,政黨是由領袖來主持的。
一個領袖,是一個政黨的靈魂和向導,需要有正確的革命理論、堅定的革命信念、巨大的革命熱情、頑強的革命斗志、運籌帷幄的本領、博大開闊的胸襟。領袖是一個政黨的燈塔,指引著本黨沿著正確的道路前進和斗爭,特別是在漫漫黑夜和岔路口,能給予燦爛的光明和正確的方向。領袖要能在黑暗里看到黎明,在花朵里看到果實,在沒人走過的地方開辟出一條路來。毛澤東坐在八角樓的窗前,看到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看到了“紅色區域將繼續發展,日漸接近于全國政權的取得”。毛澤東成為黨的領袖,不是偶然,不是天成,而是歷史的選擇。
一盞小小的油燈,照亮了一條中國革命的道路。一個人,一個政黨,都需要燈光。正確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是照亮人生道路的燈光,是指引人們擺脫黑暗的向導。正確的理論和可行的綱領,是一個政黨少走彎路、順利前進的指針,是一個政黨不斷發展壯大、永葆生機的保證。走出八角樓,仿佛有一道亮光照亮了我的周身;離開八角樓很遠,我還在想,在我或每個人心里,是不是都有一盞燈,并且生生不息地燃燒著。
(作者系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綜合處處長,
江西省作家協會會員)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